2212
鲁班,在一片马齿苋上发明了锯。孙友军,从一片竹叶上悟出了佛。 嘉陵江,哗哗地流。转过三台到南充,淌过南充入重庆,插进长江一起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花儿开,竹儿也开。 孙友军,呼呼地画。竹,这个修了千年万年的魅力蛇身仙女,被这鲁班镇的后人用画笔的刀,抵在了七寸。 他以佛的魅力升华了竹。在他的浓墨下,竹叶为佛字,竹茎为佛身,竹魂为佛心,其画独树一帜,渐之扬名中外。 嘉陵江,被他拧起来,赤橙黄绿青蓝紫,舞在江湖皓空。 有他佛竹,真得安好。 一,孙友军其人一一 与竹为伍,其节亦明 “一枝青竹到轩中,便觉尘气一洗空。 我愿此生长伴竹,心中无垢写禅风。” 这是孙友军自吟的一首七绝,道的是他的心声。 “我家屋前有块不小空地,父亲不用来种菜而种的是竹。我童年就对竹子感情很深!” 这是2018年10月重阳节前的一天上午,68岁的孙友军一身白衣白裤,外套一件成都文人惯穿的红绒大褂子,头戴一顶橄榄帽,在成都环球中心六楼大观艺术馆的露天茶坊,呷着美女馆长画家晏璧敬上的香茗,吐出了接受采访的第一句话。 “你发现没有?”他又说,“这号称亚州第一大建筑群的环球中心,就像一簇遮天避日的竹子,正门,E2、E3门,好似三棵巨人竹,它们横展的竹枝,形成了建筑房檐彩虹般的五条飘带!” 天,这就是画家眼光的奇特,独到?! 接着,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讲他那个鲁班镇当年竹子何其之多,何其之茂;他喜欢那尖尖的竹笋,毛耸耸似牛角;他喜欢那细细的竹枝,在阳光里,吐绿扬翠,在风雨雷电中,又坚韧不拨!他喜欢竹笛,竹笛曾赠给他《陕北好》《扬鞭催马运粮忙》的美声;他更喜欢课桌上的毛笔,那灵巧的笔杆也是竹,十几岁,他就挥动笔杆,跟着在古镇街道两边家家门扉上用红色油漆书写毛主席语录的校长练隶书,行书;同时,他也画画,天安门、领袖像、三国连环画上的关公赵云张飞,他都摩仿得让镇里人说像像,像极了的像…… 他父亲孙善堂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在基层从事领导工作,书虽读少了点,但干工作却是拼命三郎。友军回忆道:当年堂屋两面墙上贴满了父亲历年获得的奖状和喜报。我才八岁那年,上级要调他去外地某县当副县长,他不愿离开故土和家人便让了贤。“我父亲为人正派,处事公道,虽退休多年,当地有什么纠纷,当事人不找当政者,却要找他帮助论公道。他就象根老竹子,又倔又挺!父亲常对我说,做人,要立得直,站得正,处人处事要让三分,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本该你得十分,也要让出三分,这样才经得起风吹雨打!” 1968年,他参了军。兵车行,一路《真是乐死人》。但一进西藏,高原反应,雪吼风嘶,把群新兵蛋子弄得目瞪口呆。他们的目的地是昌都,与邻国印度仅隔着个庞然大物:喜玛拉雅山。 他天生的英俊,机灵,竟在上千新兵中,被部队首长慧眼识中,先选到连部当通讯员文书,不久又调军分区宣传科当新闻记录员兼电影放映员。他的任务是每天要收听广播里的数条新闻,然后记录整理,刻版,油印,下发到那些一年四季听不到广播,看不到当天报纸的边防哨卡战士手中…… 这可不是轻松活儿,刻字,手冻僵到失去知觉,哈口气再干;放映,脚冻得麻木,跺几跺坚持放到夜深…… 这就是竹的韧劲,竹的担当!他说。 由于他在出版报和制作幻灯片中表现出的字不错,画不错,文章也不错,很快成为军分区机关出类拔萃的才子。由于他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到部队两年就入了党,被选送到成都军区新闻攝影培训班学习,学成归队被提拔为新闻摄影干事。 一年后,他又被录取到四川大学深造,成为全军首批大学培养的理论干部之一。学业归队,一纸命令,他被调到西藏军区政治部,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引起了上级机关的关注,很快被点名调到成都军区机关报《战旗报社》,负责《理论与修养》专版的编辑组版工作,5年后又被调任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专职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几年后,为使他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上级首长又安排他下到某集团军炮兵旅当副政委。他写的论文,新闻数以千篇,有的作品获得全军奖项。1992年他又被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看中,费尽周折获准转业,先后担任宣传处处长,新闻出版处处长。他在任这两个处的五年,多项工作受到中宣部及省市的肯定和表彰,处室年年评为先进,个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被破例提拔到成都晚报(党报)担任副总编辑。组建报业集团时市委又任命他为成都时代出版社筹备组组长,他带领筹备组成员赴北、上、广、深出版业发达地区深入调研取经。新成立一家出版壮,其社名很重要。为此,孙友军费尽心思,在多方面考量后,他郑重地取名为“成都时代出版社”。由于他在整合成都市新闻出版资源中工作出色,在出版社正式挂牌后,上级任命他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经理(破例定为正局级),其间还兼任成都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 是真才子,天生我才必有用! 也就是在报社副总编位置上,闲暇时,他拿起了画笔。当然,他的第一幅画,非竹莫属。 中国国画中的墨竹,是伟大民族又一文化瑰宝。他游曳在千年前的墨竹画史的历史长河中。他在唐李隆基的梨园外寻找竹的仙综,在王维的诗画外探讨竹的风韵。他深掘于唐,宋,元,明的画竹大师们竹门竹道一一他知道,这才是中国墨竹有记载有墨宝留传的宝库,于是,南唐的李煜、五代李颇、宋朝文同、元季赵孟兆贝、柯九思、顾安、明代夏昶、王绂等画竹大师,都纷纷成为他不叩头的师傅,他拼命吸取,不停作画,一边舞墨,一边吟啍着郑板桥大师的配竹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初出茅芦,尽管身为成都报业集团副掌门,他极为谦恭,一面之缘,他就拜一位重庆的画竹高手曾教宽为师,老人弟子上百,新弟子孙友军才画半年,老师就惊叹评论,“你才画半年,就抵过我教了十多年的一些弟子!” 于是,从1996年至今,在22年光阴中,他创作的竹画数以千计,在他一张新的艺术名片上,我们看到的再不是那个军人,军事记者,作家,诗人、评论家,军队旅级领导干部,宣传部处长,传媒老总,而是一一 孙友军,号泮桥,现任中国文人画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寻找中国画的根学术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新文人画院艺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艺术总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四川省湖州竹派研究会会长,铭仁堂文化艺术机构艺术总监,成都市美协花鸟画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出版有《孙友军墨竹》《友军佛竹》画册,作品、传略、辞条入编《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艺苑名家精品概览:中国名画家》等大型典籍,其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12次获得金、银、一等奖,作品被包括英国珍宝博物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泰国泰中友好协会在内的17家艺术机构收藏。……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励无畏,原国家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原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济南空军司令员郭玉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主持人杨澜、王志、董家跃等都先后参加孙友军书画的展览,收藏,捐赠等活动; 中国美协,书协,国家画院,四川美协,书协等著名书画家,评论家以及新浪,百度,腾讯,文艺报,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媒体,都纷纷报道,发表评论,对孙友军的竹画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宣传。 他的竹画火了!他的人也火了! ‘’在地方职场这二十多年,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除干好本职工作外,就是作画,练书法,守住这方净土!假如整天自以为是,好大喜功,声色犬马,哪能挨着这画家的边儿!所以,人啦,就得象竹子哪样,栉风沐雨‘’。 二,孙友军其画一一 竹韵佛心,仙禅化境 直笔一竿画破天,佛字入画翠叶坚。 板桥我师仿墨验,欲作高风亮节先。 这古绝,还是孙友军自吟。依旧说的竹画,依旧道着他画竹的心声。 2016年6月7日,成都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府首席专家谭继和教授发表文章,隆重推荐了孙友军中国墨竹画史上这一重大突破‘’佛字连笔组叶法‘’! 谭文讲到:友军竹画,别具一格。别者,别出心裁,以竹导心,别为仙禅,如杜甫所谓“别一世界”也。格者,自创奇格,以笔破墨,创佛字格,如苏轼所谓“怪怪奇奇”也。这样的画,以逸品称许之,当不为过。其间不知画家经历了多长时间的笔墨磨厉和心灵磨炼,方才达到板桥所称许的境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我不是画家,难有切肤的体味。不过,赏其画,如《风晴雨雪》四季帖,其神秀飘逸之气扑面而来,顿使心灵酣畅如有所悟的感觉是实在的。友军以佛字写竹,初观如苇苴丛生,枝露于外,细审之,始觉大道无言,大象无形,自有仙禅合一的化境在。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曰:“孙君友军,身怀艺才,情具哲思。习哲学于少年,耗青春于新闻,忽然操觚弄彩,下笔便见不凡。独创“佛竹”,支竿片叶,寓深藏远。被英国博物馆收藏,为新扬州八怪约盟。开前代之无有,与后生而垂范”。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姚治华在专论中称:“孙友军独创的“水墨佛竹”,不拘成法,笔墨精练,富于新意,以平和之气,清新之韵,空灵之境,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考究于水墨控制,注重画面构成,也善于将诗情融于画境,朴实自然中蕴蓄空灵气韵,尤以朴实、恬淡之境界令人玩味。 总之孙友军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在当今工巧时尚的背景下,孙友军守望文脉淡泊自甘,孤高寂寥,以传统笔墨为本,以诗文入画,以书法为画,以人格立画,以人文精神为魂,始终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猜神家园,而又与时俱进。因此,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鲜明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又是一般人难以摹仿和掌控的。孙友军其人其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了”。 时任 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又著文道:“中国墨竹如何发扬光大?痴迷于墨竹的当代文人画家孙友军,经过长期探索,独辟蹊径,草书“佛”字连笔组叶,取得成功。其画作行笔奔放,如行云流水,……“草书佛字连笔组叶法”的创立,把以“写”代“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成都市博物馆书画院院长、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邓代昆在其专论中称:“友军早年居大学间,所研习者为哲学,故其画竹,亦喜与道谋。探幽索微,深究其理。其以为“笔墨为象,终属形质,而一枝一叶,则关乎情性。艺之为道,根本在情性,所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而情性到处,神彩生焉。”其近作中有自创“佛竹”一法,乃纯乎心画。凡写竹叶时,尽用“佛”字书出,手为心驭,心为意驶,妙乎无痕,通乎幽微,荡荡悠悠,渺渺冥冥。浓重处,枝交叶团,俨乎我佛莲台:憩适处,笔静墨清,依稀仙家圣境。“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与之静对片时,但觉有清气从纸间流出,恍然如酬醍之灌顶.甘露之滋心”。 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曰,“喜画墨竹者多矣。然自标新路,自成一家渊数者鲜见,……今友军能于前贤中吸精纳髓,了然于心,开悟于怀,直陈于笔,此诚善学之人,善绍之人也。” 中国书协艺委会委员谢季筠更是专篇立论:“友军先生敢于独创,把历来技法传承之“人”字,“个”字”“介”字生衍出“佛”字连笔组叶,其与佛心相融而相发于画竹,别具风范,脱弃尘俗,韵雅风清,而寓意隽永!‘’ 紧接着,在全国画界颇有名声的扬州八怪纪念馆今瑞扬州新八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立即将孙友军邀入八怪成员之一, 那么,这佛竹的诞生又意味着什么,孙友军又是怎样打开这一艺术的“潘多拉”魔盒的呢? “说起佛字组叶画法的起因,真的,我不是故意说的邪门,这犹是神助!哪个神呢?首先得感谢竹禅大师!” 竹禅,一个闻名清代,双桂堂的大和尚。这位佛门大主持,大画家,大诗人,又怎么跟孙友军有缘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从研究竹画理论起,就开始探讨竹禅了,我喜欢他的竹诗,竹画,並在长达十余年中四方搜集他的字画资料,当然,我是买不起,只是拍摄下来。后来,我竞自费为他主编出版了清代以来第一本《竹禅竹谱》!这种痴迷,或许感动了上天的竹禅,2005年秋,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正为自己的墨竹画寻求突破点愁肠百结之中,那夜,我竞然做了个梦!”他说: 梦境中,也是夜晚,但不是月朗星稀,而是风雨大作! 雷鸣电闪中,他看到一个清瘦的和尚伫立于庙堂作画,依然是在五尺的宣纸上,画那弯腰拾柳的九尺高的观音,口中似念着一个字! 梦醒后,他清醒地感到这和尚像极了竹禅,他念的那字,从口型看,像“阿弥陀佛”的“佛”,但这佛字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忽地灵光一闪,他冲进画室,铺开宣纸,执笔,蘸墨,他写起了“佛”字一一单人旁:写成两片竹叶,右边弗字的撇和竖,又草成两片竹叶, 横折弯勾,草成枝和叶的错落连缀…… 再练几遍,更像,更像,神了!他的“佛字连笔组叶法”,诞生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颗星星,这星星是那么小,那么遥远,那么微弱。这是什么星?火星,木星,比太阳还大的天王星?都不是!他知道了那星的名字,它叫佛竹星,或梦竹星…… 从这以后,“佛竹”二字,便注入了他的血液,他的神经,他的魂灵。他不停地画,不停地写,他的理念,他的睿思,都化着一页页才华飞扬的佛字,每一片佛竹叶都是星星之火,助他点燃画坛一次次燎原的热浪……他写道一一 画竹在中国有其深远的文化缘源。敦煌壁画中就有西魏、北周时期的竹画,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画。其实,早在晋代就已经有了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竹画 ……到宋代,苏轼和文同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 ……此种画法确立了东坡文同中国墨竹的鼻祖地位。……历代大文豪专事墨竹者不在少数,郑板桥就是其典型代表。 清代《芥子园画谱》中的竹谱分位置法、画竿法、画节法、画枝法、画叶法、勾勒法、墨竹法等,对画竹已作了系统的描述。民国初年的《三希堂画室》,也有画竹专章,……但中国墨竹创立一千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程式,这就是画竹组叶中的人、个、介、分四字组叶法。我越画越觉得没味道。…… 越画越没味道的郁闷使他下决心要突破,当“佛字连笔组叶法”象一把利钳撬开了茅塞,他顿感如沐春风,心眼大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竹枝摇两岸。他感觉自己象回到了故乡,在烟波浩淼的鲁班湖上,他摇着刚刚启动的小舟,正驶向那座鲁班发明锯的小山,哪怕是班门弄斧,他也要在佛竹这条道上夺关劈隘,多几个发明,多为画坛作点贡献! 其实他的墨竹,不光是组叶上的突破,他画竹出枝也别出心裁,摸索出了“横式露枝法”。凡画竹穿枝均从下向上穿入叶中,而友军画竹穿枝,无论自左至右,自右至左,还是自上至下,自下至上,均直达叶之顶端,并将自然界中少见的横枝集中以夸张手法加以表现,见笔见枝,更显竹之风骨。 历代画竹者组叶皆是中锋行笔,左一笔右一笔写人叠加而成,而友军组叶时草书佛字连笔,中侧锋兼用,佛学本身连笔,上一佛字与下一佛字又是连笔,如用短锋笔吃墨不够,无法相连。 于是他摸索出了 “长锋连笔法”。长锋吃墨饱满,无须在运笔中途吃墨,数组竹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气韵相生,浓淡自然天成。 自古至今凡画雪竹,皆用涂染留白法。友军在创作“风晴雨雪”四条屏时,用传统涂染留白法画出的雪竹,总觉与其余三屏很难协调。于是他又在多次失败中,摸索成功了“偏锋积墨雪竹法”。 通过这四个突破,孙友军的系列佛竹作品越来越引起画坛更多人士关注,一幅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竹画,似他跋涉艺术征途的脚印,以炫目的光影闪烁在世人眼中一一 孙友军乃资深新闻工作者,先后出版发表政论、新闻、文学、美术评论等作品三百余万字。根植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友军在取得技法上的突破后,又着重思考怎么跳出技法的层面。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提升佛竹画的文化内涵上。他自创禅意吟竹诗百首,同时广结高僧大德,感悟佛学的奥秘。自古至今凡画竹者,其画作上皆题写传统竹文化之内容,而孙君之竹或句或诗或长款或短语,均与佛文化相关。 为更好传承文人画诗书画溶于一炉的文脉,友军先生长期坚持临习《爨宝子碑》、《战国纵横家》、《中岳嵩宫灵庙王碑》、《好大王碑》、《鹰门太守鲜于君碑》、《毛公鼎》、《散氏盘》、《封龙山颂》等碑贴。 因此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学汉隶,其书法由碑出自成风度,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与其水墨佛竹相映成趣,掘中见雅。 不懈的追求,友军佛竹画以诗书画合璧,枝道合一境界展现于世。 2003年1月,在香港索斯比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成功拍出他的《幽篁图》《春风夏雨摇清音》《高洁》等作品; 2005年9月,《清明高远图》获香港中华艺术华表奖金奖; 2005年12月,四条屏《风》《晴》《雨》《雪》获法国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特别收藏奖; 2006年7月,《节节高升图》获中日友好水墨画大展一等奖; 2006年9月,在古今通宝成都秋季拍卖会上,作品《清风入怀》成功拍出; 2006年12月,《咏竹诗意图》获当代作家书画展优秀奖; 2007年10月,百米长卷《吉祥平安图》,获“情系北京2008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 2007年11月:《清明高远》图(68 x 68cm),在由《北京晚报》和北京市慈善协会举办的慈善大型义拍卖会上以3.8万元成功拍出。 2008年11月,《四季图》(135CmX34Cm)在“2008秋季梦虎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上,以3,9万成交; 2009年2月,银奖作品《竹隐禅韵》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2009年12月应国防部邀请创作长卷《祥和平安图》,在创作现场受到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的接见,并题赠“友军佛竹,日新德业”; 2011年2月,孙友军中国水墨佛竹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钱来忠,田旭中、邓代昆,叶星生,羊慧明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並提交论文; 2011年9月,被全球华人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 2019年7月应邀参加的华夏品牌名家庆祝建国七十周年艺术展投票活动(由中国好品牌网联合品牌机构、文化机构、华夏品牌名家榜推选活动组委会共同组织),被推选为”华夏品牌名家榜首批上榜名家”和”2019百强最具收藏价值作品艺术家”。 全国著名作家,原四川省人大主任,作协主席马识途亲笔题赠:“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艺术贵在创新,友军别出心裁,以佛入画,明心见性,难能可敬。” 老马识途,更识画与画家也! 三,孙友军其字一一 诗碑入卷,玉镂金镶。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裁。 我今不肯重人法,写出禅境佛字来。” 这古绝,还是孙友军自吟的,还是在道他的画作心经。 当然,这次他不全是说竹,这次他说的主要是他的字!这次他不是站在他眼里如一簇墨竹般的环球中心楼上,而是在“墨竹”背后他那优雅小院“南苑”的寓所里。他的画桌摆在一座窗明几净的大阳台上,花坛,石垒,莲缸三面簇拥,功夫茶小桌上的紫砂壶茶已煮开,正冒出一缕缕蒙山女儿的仙香……而在左侧的青墙上,挂着的正式他刚完成的新作,墨迹未干! 是竹?不是,多半不是竹,而是字! 署名叫《般若罗波蜜多心经》。是画。但画面上仅一竿佛竹,而作者书法写上的“多心经”,竞达200多字! 一位著名书法家说,友军的书法水平,丝毫不亚于他的墨竹水平。他首创的《焦墨摩崖造象》、《碑版遗韵书法》本身就是书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这幅画,真是一幅绝妙的书法作品!”我说,习惯性摸出支烟,在鼻上嗅嗅,只不敢点燃。 “抽吧!”他说。“我这里,按理是禁烟的,但对写诗的人例外,一会再喝酒。诗人有了烟和酒,顿文思泉涌!” 我点燃烟,猛吸一口,几缕青烟缭绕开去,眼前他的字画马上平添了几分仙气。 “我给你讲过,我从小就喜欢练字,初期主攻行隶,中年后主功碑版,。画画,别人都爱用画、泼、涂等字儿,但我就专注一个字,写。是写出画来!大画家吴昌硕原就是书法家,后绘画也重写!你看看,如今他的画誉满全球! 接着,他递给我一篇载着写他文章的报纸,标题是《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成就自己》,文章写道一一 友军先生在取得“水墨佛竹”的历史性突破后,又首创成功了 “ 焦刻摩崖造象”、“碑版遗韵书法”、“最后的净土”等系列。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其主要特征用四个字加以摡括:首先是“掘”,第二个是“刻”,第三个是“焦”,第四个是“残”。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他的焦刻摩崖造像系列和碑版遗韵书法系列作品的基调。 “掘”的因素是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书法的继承。中国的传统书画是以书写性为基本特征的,在中国书画当中,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特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获得丰富的经验。 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版汉隶,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以他的书法与当代书坛的一些作品相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远离时风,不与人同”。他既不同于“流行书风”的浮华,也远于二王书风的滥觞,他的书法是对碑派书法的延续。他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 他作品的第二个重要构成因是“刻”。“刻”字从刀,金刀镂石为刻,历久千年,中国古老的石刻传播了博大的人类文明。把石刻上的刀法转换成笔法,将石刻的韵味表规于宣纸上。刻石刀痕元素,结合传统笔墨,枯笔、 渴墨,糅合自我的修养,成为颇具现代意味的刻石摩崖碑版遗韵。 这种“刻”的意境表现,它主要来自于佛教摩崖及碑版石刻技巧、技法和观念。他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的刻制技巧的因素,和这种刻的遗痕有机地相结合,就创作出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摩崖碑版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视觉语言图式,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特別注重画面的构成,画面的黑白处理,画面的节奏和画面的张力。这个是他在创作过程当中所着重经营的部分。所以,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大气、唯美而极富张力的视觉效果。 第三个是“焦”。中国焦墨画就是用枯笔渴墨来形象表现天地之大美,以纯墨来描绘自然之万象,展现宇宙的演变与发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方式,其艺术的本源性,笔墨的原始性,作画方式的独特性,无不彰显出中国焦墨画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友军先生用枯笔蘸一种不加任何水份的极浓原墨汁作画,画面的虚实、浓淡 、干湿的层次变化都必须用纯浓墨来实现。 他以中锋运笔为本,靠用笔轻重虚实、方圆尖曲等变化与繁简离合的黑白灰对比过渡而成。因而他的这两个系列作品有苍朴特质而少柔润之气。 最后一个是“残”。在友军的眼里,历经几千年残缺不全的佛教摩崖造像和各种碑刻是具有生命的灵力的,通过再创作,赋予它本有的生命华彩,在残碎的隙缝里,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永恒。易经亦有云,“欲致其圆,必由其缺。欲达其活,必由其断”。中国画理有不齐为美之说,残缺不齐也是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联结处,而这个连接处正是使人陶醉的地方。守残抱缺是一种天趣和掘趣,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张扬。 作者最后写到,友军先生的探索又一次证明:笔墨在于承传与不断的演变才有生命力。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但又非常重要的话题。 中国画一个极大的误区是“笔墨为上”,致使许多有才华的人陷入“笔墨”的泥潭。笔墨之舟应承载画家自己的情思、胸襟、学养,体现画家的人格魅力。 而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则全面总结了孙友军近十年来在意象书法上的创作成就一一 首创合字意象书法《卧虎藏龙》。 整体看似卧虎,但内又隐草书龙。自古写虎竖着写,该字则横着写,看上去似回头卧虎,其中又取草书龙之笔法,正好与成语"卧虎藏龙"相契合。周易乾卦文,云从龙,风从虎,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虎与龙结合成为雄伟强盛,祥瑞和合的象征。该创意在2012年全国寅虎咏春书法大赛的一万八千幅参赛作品中胜出,获一等奖。国学学者周建民先生评价道:孙老师的《卧虎藏龙》乃龙虎精神的完美结合,把龙虎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民间谈论龙虎精神的很多,但能把龙虎精神完美结合用书法艺术如此表现者应属首创。从中可以窥见孙老师所把握的阴阳之道,这才是书画的灵魂之所在,亦是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首创20—8象形字“狗” 丁酉年腊月,客居世界长寿之乡海南澄迈四季春城的孙友军,在辞旧迎新,2018狗年即将来临之际,突发奇思妙想,将年号“20一8”字母组合成象形字狗!此乃千古一狗矣。 首创“龙凤呈祥”。 由草书“龙”和“凤”的组合,构成状似祥云之意境。该意象书法也是友军先生戊戌年正月在客居海世界长寿之乡海南澄迈四季春城顿悟而成。 首创象形字“如意鼠”。 该象形字是草书“如”和草书“意”的合体。该创意还是友军在己亥腊月客居世界长寿之乡海南澄迈,人们喜迎庚子鼠年到来之际悟成的。 首创”中华全家福”。 十二生肖,乃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中华全家福”,由佛竹和十二生肖象形字组成十二条屏,可为每个家庭组合成全家福。 友军面带诧异地说:说来奇怪,我的好几个首创系列,都是每年在海南过冬突发灵感生发出的。我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沒有积累,哪来爆发! ‘’孙先生的意象书法一笔呵成,博大精深,一般人是难以创造出此作品的。她是哲学家与书画家艺术家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哲学教授文其林先生如是说。 汉字的表象艺术是根据汉字独特的字义或者是一个词语的内容意思,从文字笔画本身的含义派生出的半文半图的“形象字”,也就是一种字体图形。友军先生的意象书法在视觉上能够带给人一种直观的“体势美”和“情态美”。它不是简单的“形似”,而是将“形”幻化成“意”,达到艺术上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过视觉化的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趣味和韵味。 友军的“意象书法”与“江湖书法”有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之上的别具一格的创造。它具有较高的文化信息含量,具有独创性且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后者则属浅薄底俗的江湖杂耍。 友军首创的多项艺术成果均己获得国家版权认证登记,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四,孙友军其愿一一 心即是佛,宁静致远 他以洗虹的雨水, 点化为墨,点化为禅, 以竹的生命意义,在宣纸上每每的深吻…… 这首诗,不是他的诗。是本文作者的诗。因为我看到一幅美图,杨澜与孙友军举着一幅作品,都在笑…… ‘’这是在2010年全国寅虎咏春书画大赛上,我的《卧虎藏龙》从18000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不久杨澜收藏了我的获奖作品!‘’孙友军说。 接着,他说,这还不是他最振奋和激动的,“最激动,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是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那才真叫情义无价!” 他给了我一摞报纸,报纸报道说,“孙友军,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创会理事。自5.12汶川大地震以来,他先后数次向慈善机构及相关组织,共捐献四十一幅国画作品,分别参与在北京、香港、深圳、济南、海口、成都等地举办的义展义拍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救助贫困户儿童上学等。” 四川在线消息也特别报道,在“中国西部美木作品原作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传世精品《山水》和孙友军的《幽篁图》《竹子》《春风夏雨摇清音》都受到青睐,以全场最高价被买走,拍卖所得全部捐给地震灾区……” “这就是我一生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我画竹,是因为崇尚竹的高风亮节,奉献精神!我的成长,若没有党组织和人民的培养,没有国家,军队和地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工作岗位的历练,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记者和画家的!所以,用自己的画笔,能给人民一点精神的启迪和馈报,就是我终身之愿!” 是的,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画家的心声! 这就是一个人民艺术家终生的追求! 他说,为实现这一心愿,在今后的岁月,他想完成三大任务。 其一,完成他的“百诗百竹”大型画展。计划画一百幅竹画,配一百首自已创作的诗词,让诗书画三位一体,“我希望能在三年内实现这个愿望,诗已经创作将近百首了,而竹画还在不断创作之中,而上展的画我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好中选好!” 其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再绘长卷。作画近20年来,孙友军先后与邵华泽,邱笑秋,田旭中,钱来忠,饶康,等著名画家,书法家创作出了10米长卷《中华国宝申吉图》,8米长卷《百竹颂伟人》,10米长卷《祥和平安图》,百米长卷《平安吉祥图》等,近年来,他又全力打造《金刚经书法十心径印文十水墨佛竹》三合一长卷。该长卷最短的九米,最长的十六米,宽度均为0,68米,由水墨佛竹、5700余字的金钢经经文,50余枚心经印文组成。他说,“金刚经是民族文化瑰宝,所讲的是至道和至理,帮助众生透彻地认识和了解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真实相,以平常心和慈善心来看待宇宙和人生的生灭存亡,很有价值和意义!” 其三,他创意策划的“竹魂.中华魂.竹理七子”国家文化品牌,要与香港书画e家进行全面推广。 古有“竹林七贤”,今有“竹理七子”。 “竹理七子”由百强企业联盟联合发起,联合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文人画会等,从全国及海内外华人中精选出七名在诗书画印方面有独到感悟和突出成就者组成。“竹理七子”的名号分别为:中子、正子、和子、清子、静子、空子、节子。“子”古时指德高望重有学养的贤士,如老子、孔子、孟子等。 竹子象征着骨气和君子,有着刚正不阿,简约淳朴的气节,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竹魂.中国魂。 《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淇奥》就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展示君子的品格和才华,拉开了以竹喻人的大幕。 到了汉代,竹子进一步被赋予了人的品格。《礼记·祀器》中记载:“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这种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为竹文化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竹林七贤”可以说是竹子一步步走上“神坛”过程中的重要推手。“竹林七贤”为疏解现实中的不如意,时常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一起游于竹林之下,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虽然对竹的“高节”、“坚贞”偶有提及,但更多是对竹自然风采的礼赞。他们所赋予竹的,更多的是清静无为、洒脱倜傥的魏晋风度。 唐代时期,诗歌文化的兴盛达到了顶峰,咏竹之风更盛。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咏竹名句,仅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就达1000多首。在这些作品中,竹林、竹风、竹影,表达着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中空有节,表现了虚心、正直的品质;竹子凌霜傲雪,体现了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竹子作为君子的代表形象,被固定了下来。 到了宋代,“画竹”成为了咏竹最主流的方式。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是著名画竹名家,他最喜欢画的,便是墨竹。传统的中国画中,一般都是墨分五色,传说,东坡画墨竹,墨分七色。 文人状物,总关乎情。文人墨客们由人生际遇而引发的感叹,对生活的思考,都会不知不觉映射在竹上。所以宋代文人画竹,并非只是追求形似或神似,而是以竹子为载体,表达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精神。 归纳起来竹有七昧:"中、正、和、清、静、空、节"。 【 中】:不偏不倚。人之根本,中气使然。以中气贯之,稳如泰山。 【 正】: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正气充盈。不歪不斜,不怪不邪。”人正"则"心正""心正"则"生威"。 【 和】:谐调、平静、适当、平和。"和"为君之本。不外露锋芒,张驰有度;不霸悍喧扬,精意内敛。 【 清】:清则雅,清则有韵致。无浊气、无流俗之气乃为清。 【 静】:无燥火之气,无烦闷之气是为静。静而澄清始入自然之境。心无俗虑,自知清静,修身、修心而知"静"。 【 空】:竹本空,始知空。"空"是突破、超越,空掉妄想执着,空是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 节】:竹有节、竿叶俱青、干身挺拔、长势蓬勃、生命力强,正直不屈;枝叶一色,可以喻为文质并融;长势向上,犹如壮志凌云;经霜不变,不畏强暴。 此“中、正、和、清、静、空、节"竹之七昧",中华民族之魂魄也。 《禅竹画派》是以佛教禅宗的“禅理、禅法、禅境”为创作追求的中国画流派,作品注重“淡逸、空寂、简远”。在中画画竹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喜作枯木竹石图,其墨竹作品深含“禅竹”境界。“简洁平淡、空静高逸”是倪瓒墨竹的艺术面貌,作品用笔在着力和不着力之间,稚嫩中寓含苍老之态,为古今写竹家中最高妙者,影响至今。 画者,文之极也;竹者,画之极也。至清至逸,平和中正,禅竹合一,为画学之精髓 "中、正、和、清、静、空、节"乃禅画之七味也。 【 中】:不偏不倚。人之根本,中气使然。写竹用笔、调心,先得"中正"后能下笔。无论笔锋、笔侧用时皆以中气贯之,以求画之正气,其画自出神韵。 【 正】:就是道,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正气充盈。不歪不斜,不怪不邪。画者先求"人正”,”人正"则"心正""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始见精神也。 【 和】:谐调、平静、适当、平和。中国书法以"和"为上品,羲之书法定为神品,作品皆得"和"字之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亦以"和"为精神之根本。不外露锋芒,张驰有度;不霸悍喧扬,精意内敛。 【 清】:纯净无杂混,明明白白而不混乱,清则雅,清则有韵致。无浊气、无流俗之气乃为清。如深山中之涧泉,清澈澄怀,清凉之意可沁人心脾,进而怡情身心也。心清者下笔乃清,笔清乃生韵。心不清者下笔何以"清"之。 【 静】:无燥火之气,无烦闷之气是为静。不喧闹,心无律动乃知静。心如深山幽潭之水,静而澄清始入自然之境。心无俗虑,自知清静,修身、修心而知"静",进而入笔,始成佳品。"禅法"之静需日日修习,始得其妙。内心澄静、修心悟禅,作画于此共悟,可得"禅意"妙境。由修身、修心而知"静",可消俗虑也。 【 空】:佛教有"五蕴皆空","五蕴"是生活,五蕴皆空就是禅。"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心无挂碍,始知空,放下便空。"空"是突破、超越,而不是空无的空;"空"不是消灭一个东西,而是空去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着。空掉妄想执着,本性的光明即刻显现。空是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达到最佳状态。作画入"空",由"中正和清静"而入,始知真"空",悟得此空,便入"禅境"。心性若水,无尘无垢;无所求、无所虑;不执着,便知空,便入空,可通"禅境"也。近代禅门高僧虚云大师题竹诗云:"心空万虑灰,毫厘尽扫开。只容一茎竹,四时拥翠来。"不知"心空",岂有此诗之境界也。 【 节】:竹本身有节、空心、竿叶俱青、干身挺拔、长势蓬勃、生命力强而又四时不改本色。画家借物比兴:有节,可以联想到节操;干直可比着正直不屈;枝叶一色,可以喻为文质并融;长势向上,犹如壮志凌云;经霜不变,更是不畏强暴的象征。而虚心抱节,洒然清风,碧玉傲霜,直节凌云是常见的画题。它以一种秀劲挺拔特殊美的魅力启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并引起了人们的喜爱欣赏之情。自古画竹如画人,人如其竹品自高。 “中正和清静空节"此"禅竹七味",为竹理画学要旨也。禅竹七味"亦非尽苦研之功所能得之,非"修其心、励其志、增其慧、入其禅者"可得之矣。 宏图,是多么辉煌!画卷,又是何等炫目! 他说,世界著名画家列宾说过,‘’灵感,是因为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他又说,卢梭也说,‘’因为做有意义的事情,其本身就是对生活的享受!‘’ 他还说,李可染也说,‘’每个人的一生,都该给后代留下高尚有益的东西!‘’ ‘’因此,我必须努力去做,只有做好,才得安好!”他说。 君无戏言,夙愿励君。 真正的艺术家,莫道人生已入老境,亦当砥砺而前行! 2018年11月2日于蓉南湖 作品欣赏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