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
四川渠县賨人谷,据史料记载,賨人是古代川东地区影响深远、强悍尚武的一支少数民族, 龙吟瀑布亦是渠县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天性劲勇,勤劳聪慧,创造了灿烂的賨人文化,留下了賨国都城遗址、汉阙、咂酒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当年的賨人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有着奇山怪石,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于是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纪念他们的尚武精神,賨人谷的名字由此而来。 国家一级编导何川根据已经搜集的关于賨人生活史料,创作出了大型风情剧《賨人》。该剧分为《筑》、《祭》、《渔》、《耕》、《猎》、《呷酒歌》、《巴渝舞》、《黄花谣》、《铸阙》、《亭会》、《编绿》、《抗洪救灾》、《尾声主体》等13个篇章,再现了賨人的远古遗风和渠县的悠久历史,展示了宕渠儿女不折不挠、敢于争先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 賨人谷賨人,又称寅人,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渠县,秦时称宕渠县.《舆地纪胜》卷162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賨人谷风景区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范围约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賨人,龙的子女。千年前,他们在神灵的指引下走进了川东丘陵。他们集天地之灵,吸日月之精;耕绿色之希望,创金色之神话。賨人在上天的佑护下,于川东大地刀耕火种,射虎猎渔,世代的风调雨顺使賨人繁衍生息成——賨国。 在这片属于古賨人的土地上,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最美的邂逅…… 龙王庙相传天地千年之初,賨人的祖先们在部落首领夕仲的带领下,走进了川东大地。一次渔猎中,夕仲在江边偶遇了美丽的少女度灵。一见钟情的浪漫邂逅,让爱情花蕊在二人心中悄悄绽放。夜色美酒中,他们互传爱意,篝火歌声里,他们盟订终生。当爱情还在升温时,一场旷日持久的伐纣战役爆发了。年复一年的等待,日复一日的盼望,绝望的度灵最终倒在了那片山岗上,化成一朵思念的黄花。战争后,身负重伤的夕仲回到家乡,死在了那朵黄花旁。他的鲜血绽放了一地的黄花,绽放了无数朵爱情的思念…… 时光飞逝,物换星移。世事变化中,唯有这段爱情神话还在市井中延唱。彩亭上,好似还能看见夕仲与度灵的相会;编绿中,爱情传奇还在竹丝上代代流淌…… 景区内景观众多,汇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气景、生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并且有些景物独具特色。洞景主要集中在渠县龙潭乡老龙村境内,初步调查有大小溶洞60多个,呈现于地表的多为落水洞形式,一门一洞,洞洞有别,洞间又有小洞相通。溶洞群中,以老龙洞的规模最大、最奇。该洞高20m,宽约30m,长在1000m以上。洞中有暗河和地下湖,可以划船荡舟。河水奔腾激荡,拍击洞壁,声若惊雷。洞顶悬吊形状各 天狗望月异的钟乳石,欲坠未坠;顶壁滴水如细雨霏霏,水雾迷蒙。洞中有一高达500余米的“通天洞”,逐级盘旋而上可达山顶。 奇山:峭立的岩峰、秀丽的山溪、幽深的洞壑。山腰处依山就势,凿石架起木栈为路,路窄岩陡。山谷流泉淙淙,飞瀑处处。水使谷增幽,瀑使崖添险,穿行其间,思绪万千,你会不知不觉地陶醉在里面,无限感慨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奇水:水流凿岩穿石,飞瀑悬垂如练,像龙嘴在吞云吐雾,形成龙湫瀑布。七彩湖五彩纷呈,清澈可见底,风拂过,阵阵涟漪。掬一捧水,洒在脸上,一丝清凉。荡舟于青山、垂柳下的碧波之上,恍入瑶池仙景,令人心旷神怡,遐思飞扬。瀑布、竹海,绿竹与飞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种奇异的神韵。 奇石景:怪石与洞穴棋布错落,景观惟妙惟肖。河谷中遍布千奇百怪、奇巧多姿的岩石,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凿,正观侧瞧、仰望俯视,形状各异,有如尊尊雕塑,供人欣赏。置身其间,犹如到了趣味天成的雕塑展厅。神犬啸天是地壳变迁形成的一处天然奇特的石灰岩石,从北侧看去,好似一只神犬端坐崖前仰天长啸,神态活现。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位于观音崖下平台上的青蛙石。该石高3m多,宛如一只巨大的青蛙,欲跳未跳,神采奕奕,形态逼真。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巧夺天工。无论是规模之大,形状之奇,神态之活,在四川省内的天然奇石中实属罕见。 说到民俗文化不得不提四川渠县三汇的彩亭了。彩亭,是四川渠县三汇镇传统的民间造型表演艺术,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在内容上可能与时俱变,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却没有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它是在一种封闭环境中绽开的永不凋谢的民间艺术奇葩,具有独特的传承性和变异性。 四川渠县三汇彩亭会起源于汉代 是祭祀渠县土主汉车骑大将军冯锟 桂阳太守李温而进行的一种祭祀娱人的活动 《水经著》里面有记载 清末民初该祭三圣娘娘 民国渠县志有大篇幅记载并留有照片 “三汇镇每岁三月十七八日 高坠彩亭 四人舆之以行 游弋大街 似坠非坠 观者无不惊奇 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圣会 若有举国若狂之概” 其高,雅,险,奇,巧的技艺的国内外绝无仅有的。 东晋以前,三汇住民以古代賨人后裔为主,梁晋三年(公元522年)后为流江县辖地,明初(1368)建场,距今已有640年,镇中白塔、禹王宫、万寿宫、王爷庙、关爷阁等古建筑工艺高超,独具特色。尤以白塔最为典型。白塔又名文峰塔,高13层,设计精巧,是川内保存完好罕见到古建筑之一。 三汇作为水路码头,自然就有一些水上活动。每逢端午佳节,必有龙舟赛,抢鸭子赛,放河灯等表演。除此之外,最值得一提到是三汇彩亭。 三汇彩亭源于汉代“百戏”中的“寻?”(爬竿),后来发展为将传统戏文情节或生活片段加以改造,彩亭分3—4层,高达8米以上,下端是四四方方的平台(矮亭),上面竖有一根经悉心加工的铁杆(底柱),细长而分节,相互首尾衔接,由少儿穿着色彩艳丽的戏剧服装,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中心,在竖立的那根特殊锻打的铁杆表演。杆上支架(铁环)横伸斜展,曲折有致,行进中,8位脚夫分4人一组轮换抬着亭子穿越大街、游乐码头。脚夫齐步慢行,亭上少儿舞袖摆手,翻转滚动。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似斜非斜,高而险,奇而巧,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溢光流彩,神奇有致。令观者惊叹不已。 从古到今,一直是广场文艺的“重头戏”。 三汇彩亭艺术以自己特有的群体意识,焕发着民俗民间文化的风彩,显示了在统一民族基调上的横向变异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巴渠文化中一株耀眼的艺术奇葩,堪称“中华一绝”。 它反映了该区域内经济生活、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及人们的审美需求,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传统节日的三汇彩亭会,形成于清朝初年,盛于清代到民国年间。彩亭会以扎彩亭、抬彩亭、看彩亭为主要内容,每年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连续三天,镇上人潮涌动,喜悦祥和、热闹非凡。追溯历史,三汇彩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三汇多个行帮,扎社争名于市,在节庆之日,不仅大搞民间文化活动,还主要以扎亭子显露荣华富贵。这一民俗活动在行帮们的竞争中发展,并逐步形成固定的西部民俗文化活动。 四川渠县是我国著名的汉阙之乡,为秦设宕渠县,历史悠久,文华灿烂。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