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1
退出贫困村序列后的渠县岩峰镇大田村 李太书 摄 文/税清静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样以实干为先的干部才是扶真贫、真扶贫。 ──中共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 “黄书记回来了!” “黄书记回来了!” 2020年春节前夕,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侯志明同志带队,党组副书记张颖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一行四十余人,来到已经退出贫困村序列的对口帮扶村,达州市渠县岩峰镇大田村,开展“过年走亲戚,送文化到大田”活动。车到大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刚一停稳,早已经等候在此的村民们便纷纷上前,迎接自己家的 “城里亲戚”对口帮扶干部。当创联部副主任黄泽栋一下车时,立即引起了现场一阵小小的骚动,村民们奔走相告,大家热情地将黄泽栋团团围住,像见到了久别的家人一样,激动地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久久不愿离开。 2017年3月,黄泽栋(左一)陪同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左三)、主席阿来(左二)一行在大田村调研对口扶贫项目 陈福成 摄 黄泽栋,男,河南光山人。1972年出生,1991年应征入伍,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战士、司务长、助理员等职,2011年转业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工作。2015年8月,下派到达州市渠县岩峰镇贫困村大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三年。把一腔热血和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斗之中,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在2017年12月22日,最终让大田村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受到了各级组织和大田村群众的一致好评,并与大田村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风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朝前走,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明天。曾经我的伞被风刮坏了,谢谢你黄泽栋为我们撑起的伞。──大田村十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广翠 2015年7月,黄泽栋接到下派任务时,正为自己家里发愁。愁什么呢?家里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正上高一的儿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在儿子眼里家长就是“敌人”,凡是家长说的什么儿子都反对,凡是家长做的什么事都是错的。一家人被弄得鸡飞狗跳,正在这节骨眼上,黄泽栋却要下派去几百公里外的渠县乡村,而且一去就得两年。在爱人眼里,他这是一拍屁股躲得远远的,把儿子丢给了自己一个人,高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相当关键,父亲不在位,儿子怎么办?家怎么办?自然爱人是老大不情愿黄泽栋下派的。但是,黄泽栋是军人出身,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小家庭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毅然选择了集体利益,他把家里的矛盾和困难深藏在心中,向单位领导“谎称”老婆孩子都非常支持下派,另一方面,在家里再次“撒谎”说,必须服从组织安排,脱贫攻坚是全国的大事,不能由着自己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他就这样,连唬带骗,在爱人的眼泪中拖着行礼箱,丢下儿子,离开了家。 黄泽栋到任后,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大田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2户3527人,其中有贫困户205户760人,贫困发生率为21%,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要开展扶贫帮扶,首先要摸清最全面的一手资料,要想带领大田村脱贫致富,必须得搞清全村情况,对症下药。当年的夏天,十分酷热。村民们说,那段时间,在大田村的村舍院落、田间地头,经常能见到黄泽栋汗流浃背的身影! “老乡,我姓黄,是四川省作家协会派到村里的扶贫干部,有什么困难你说!”这是黄泽栋走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第一次大走访,用了近两个月时间,952户无一落下,大田村人都熟悉了这位一口河南话的“第一书记”。 黄泽栋(左)在大田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玉华家入户调查 照片由大田村提供 大田村位置偏僻,人口多,贫困程度深。70多岁的李太忠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么多年了,自己年轻时连房子都没修好过,现在老了,他更管不了那么多。当黄泽栋得知他家房屋破旧急需维修,专程前往了解,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李太忠的儿子四十多岁还未娶妻,老爷子最忌讳别人说他家穷,听说扶贫干部上门,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因为当时在李太忠心里,他认为黄泽栋来他家走访,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又不能真正为他重修新房。 虽然贫困户不领情,但是黄泽栋并没有放弃,要做好帮扶,首先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就是要为贫困户做实事。什么是实事?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黄泽栋想,你不信任我,我还非得帮你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不可,你以为我不能帮你修好房子,我还就是要帮你把房子重新修了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脱贫第一书记,就是要敢于攻坚克难,要不,怎么叫“脱贫攻坚”呢? 黄泽栋会同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还有村支两委的同志,跑手续、找资金,联系施工队……黄泽栋背着老李一家做好了房屋改建维修筹建工作。正式动工那天,李太忠老人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仅仅用了一个月,紧挨着李太忠老屋旁,两间砖瓦房就正式落成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李太忠老人搬家两星期后的一个雨夜,原先居住的老屋轰然垮塌。望着一地断垣残壁,李太忠和家人都掉下了眼泪。打那以后,李老爷子逢人便说:“是黄书记救了我们一家人!”他还编出一些顺口溜来,夸党的扶贫政策,夸黄泽栋: 党和政府好,第一书记户户跑。不抽群众烟,不吃群众饭,不喝群众酒,只握群众手。扶贫效果好,人又很能干,真是一个好党员! 刚到大田村时,由于当地人对外来人还不熟悉和了解,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误会。黄泽栋给自己定下了来大田村的目的:“三好四给”。 “三好”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四给”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在大田村三年以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为群众办一件件小事,为村里办一件件小事,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解决一道道难题,为村里解决一道道难题,最终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由当初的另眼相看到后来的刮目相看,用实干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8年1月,大田村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小军(左)向黄泽栋赠送锦旗 照片由大田村提供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和领导们,感谢你们培养出了黄书记这样的好干部,他心系贫困户,是人民的好公仆,残疾人的贴心人!──大田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小军 2015年12月,噩耗从遥远的河南传到了渠县,黄泽栋的爷爷去世了。 黄泽栋小时候,父亲在部队当兵,他是爷爷带大的,跟爷爷感情非常深,爷爷从小就疼爱这个孙子,黄泽栋也爱爷爷。小时候每天上学,爷爷都要送他到学校,下午再到学校去接他。后来爷爷老了,黄泽栋也渐渐长大了,不管是上初中还是上高中,每天黄泽栋上学时,爷爷都要送他到村口,放学回家,爷爷也会在村口那棵大槐树下等他。 后来当了兵,成了家,又转业留在了四川,见爷爷的时间和机会更少了,虽然在下派前黄泽栋知道爷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预料到爷爷可能日子不多了,但没有想到他走得那么急,以至于最后一面也没见着。 黄泽栋是长房长孙,按河南老家规矩,他是爷爷葬礼上的重要角色,是不能缺席的。当黄泽栋的父亲从河南老家打来电话,告诉他爷爷去世的消息时,黄泽栋正在召开村社干部大会,他以退伍军人的坚强和毅力,强忍着想要流出的泪水,仍旧继续开会,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回去,还是不回去,当过兵的父亲,叫黄泽栋自己拿主意。怎么办?爷爷自然重要,可是村里扶贫工作更重要,自己才来村里几个月,好多事情刚刚理顺,若是这时回去参加爷爷的葬礼,按老家风俗,要停灵做法事,一做得几天,再加上路途,一个来回十来天又没有了。再说,自己也是共产党员,应该以大局为重,于是安慰了父亲几句,劝他们一切从简。自己晚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向着北方,哭着长跪了一个多小时,算是向爷爷赔罪。然后第二天,又继续投入到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各种资料信息的录入之中去…… 那天晚上,黄泽栋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居然见到了爷爷,爷爷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做得对,并鼓励他为大田村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要他把大田村的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有了爷爷这份肯定,黄泽栋更加努力工作,他得对得起爷爷的嘱托,他得真正把大田村百姓当亲人对待。 贫困户张小军左腿残疾,无法行走,妻子抛下他和双胞胎儿子离家出走,全家生活举步维艰……黄泽栋主动把张小军纳入自己的帮扶对象户,多次登门谈心交流,并赠送生产生活物资,鼓励他自强不息、勇敢面对生活,同时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张小军感动地说,要不是黄书记的帮助,真不知道会活成什么样,以后再不能“破罐子破摔”了,无论如何也要活出个“人样”! 在大田村,像李太忠、张小军这样的贫困户,在黄泽栋真心帮扶下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很多。黄泽栋还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动身边的朋友、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共筹集资金超2万元。 2018年元月,得知黄泽栋下派两年后,又“超期服役”一年也满了,不得不回单位时,张小军到镇上给黄泽栋赶制了一面锦旗,上书十个大字:“心系贫困户 人民好公仆”。 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执笔者)为村民写春联 税清静 摄 看到黄泽栋同志在艰苦环境下的辛劳、执着、无私和大爱,充分展示了省作协在脱贫攻坚中的良好形象,令人感动。──中共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侯志明 了解黄泽栋的人都知道,他工作起来很认真,认真得近乎死板。当然,最了解他的还是他的老婆。从最开始的不支持下派,到免强同意,再到后来的全力支持,用他老婆的话说,遇都遇到了,他就是那样的人。 有一回,黄泽栋回成都开会,原本计划开完会顺便回一次家,看看老婆孩子。可是他又接到电话,单位一同事帮他在省残联,为大田村残疾人张小军申请的轮椅到货了,叫他到东三环外一仓库去取。 黄泽栋知道,轮椅对于张小军来说,有多重要。轮椅就是张小军的双腿,之前黄泽栋曾自己掏钱给张小军买过一辆,一年多时间不到就已经用坏了,张小军急需新的轮椅。再说,单位同事跨部门到省残联去协调轮椅也不容易,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取货。就这样,黄泽栋马上又改道,朝自己家相反的方向去取轮椅,心想着先取了轮椅再回去。 结果,也许是省残联的人太负责,太想为残疾人做实事了,听说张小军之前的轮椅用的时间不久就坏了,人家专门协调了一个又大又重,质量非常好的轮椅。黄泽栋没有车,是空着手去的,库房又比较偏僻,装轮椅的大盒子看着黄泽栋,黄泽栋看着大盒子,一时没了主意。最后是库房保管员想出了办法,叫黄泽栋把盒子拆了,推着轮椅走。 黄泽栋只好依计而行,推着轮椅往家走,再看时间,几经折腾已经浪费得差不多了,自己家住西三环外,若再从东三环把轮椅推回家,不知整到啥时候了。于是,黄泽栋一横心,单位不去了,家也不回了。直接把轮椅推到了东三环的火车东站,推上了动车,推回了渠县,推到了大田村张小军家里。 事情就那么凑巧,那天黄泽栋老婆还以为他要回去,做好饭一等再等不见人影,电话打过去找他,黄泽栋已经坐在回渠县的动车上了。那几天,他老婆本来身体不舒服,被他这一气,人一下就晕倒了,等她自己醒来后,只得给她的一位朋友李蓉打电话,才送到医院治疗。 爱人住院期间,全靠她的一个好朋友李蓉照顾她,给她做饭做鱼汤,细心照料,当爱人身体好些时,才给他打电话,他说: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爱人说:给你说有用吗?那边大田村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你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你就放心吧,我这病没什么大不了,输点液,打点针,吃点药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下派回来后,亲戚都对黄泽栋说:泽栋,你这几年亏欠妻子太多了,你回来后要好好陪陪家人。 黄泽栋心里何尝不牵挂着爱人孩子的安危,可他却有时连自己也顾不上。有一次去贫困户家中走访,途经一个河沟时,从拦水的坝上行走,因下雨涨水路湿打滑,差点滑入山谷之中。 扶贫期间,有好几次走访当地贫困户途中,因高温中暑,多亏了当地一位跑“摩的”的村民徐师傅及时救援,把他载回村办公室,第一时间联系村医救治,才化险为夷。 有一次下组走访,到一位贫困户家中查看发展养殖业情况时,黄泽栋不小心被拴在牛棚后的小狗咬伤了小腿,因怕贫困户担心他的腿伤需要打破伤风针,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狗主人的自责,他便笑着撒谎说:“没事,没咬到。”其实,他强忍着疼痛,跟贫困户交流谈话,了解发展养殖业的有关情况,直至摸清全部情况离开那户人后,他才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挽起裤腿,使劲挤出狗牙印里的瘀血,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创可贴贴住伤口。 为引进一个大的项目发展产业,得知有个别贫困户和村民对耕地征用存疑,曾试图阻挡和阻挠该项目的施工,黄泽栋主动到村民家宣讲扶贫政策,并做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的工作,从晚上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最终说服了当地两户带头村民,确保了第二天一早施工队顺利进入开展前期土地平整施工作业。 为了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黄泽栋便到当地的集市上拉着土鸡销售,同时又积极联系省内作家和渠县驻村第一书记的同行,帮助销售土鸡。为了当天就及时解决李大爷土鸡销售难的问题,他还立下誓言:今天土鸡不销售完,决不休息。在黄泽栋的倡导下,渠县的一些驻村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纷纷加入购鸡行列。 在大田村扶贫期间,对于农村的留守老人和身体残疾的贫困户,黄泽栋总是会帮助他们做农活,或收割庄稼、或挑粪、或挑水、或力所能及的解决他们生活所需,想方设法帮助他们。 老党员张德华,他的妻子是一位癌症患者,先后动了两次大手术,医药费用高达十几万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在他的那个生产组里算是最贫穷的一个,家里的老房子大落大漏,细落细漏,下雨时家里全是接漏雨的坛坛罐罐,大盆小盆。交通也不方便,饮水也困难。黄泽栋积极向上为他申请易地搬迁,又打饮用水井一个,如今他们一家都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干净的饮用水。他的老伴逢人便说:是四川省作家协会派来的黄书记帮助了我,使我们现在才能彻底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黄书记是个好人,对贫困户很关心,我们要感谢共产党的好干部黄书记,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黄书记。 十组贫困户李明俊的妻子前几年得癌症去世了,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听村民讲,当时遗体还停放在下着雨的外边,村民们捐资才拼凑起来买棺材的钱,让逝者入土为安。李明俊本人也有病,儿子也有病,有一次全家人都生病了,住在医院里,疾病让这个家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连盖房子的钱也用完了,留下了烂尾房,几十年就这样,无钱再修盖了,长时间遭遇雨水的冲洗,每逢下雨天,家里就是漏雨,屋内都起了青苔藓,也没有一个睡觉的地方,李明俊只能将一个小床铺架在楼道口上,上面用塑料布遮雨。一张小小的床,估计跟火车卧铺上的床位差不多,非常窄,只能容纳一个人睡觉。得知这些情况后,黄泽栋又给他申请了易地搬迁,重新选址,新修了一座新房子,通上了自来水,老人家再不用担心下雨啦,再不用担心房子会垮掉,终于可以住上一个没有苔藓的新房子,一个可以安安全全睡大觉的房子,一个可以安度晚年的新房子。 事后李明俊要感谢黄泽栋,黄泽栋说:“不用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共产党,我是共产党派来的干部,我们来搞扶贫,就是要帮助你们,让你们吃不愁穿不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让你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老人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紧紧握着黄泽栋的手说:“黄书记,我们一辈子不会忘记您,不会忘记你们四川省作家协会,你们共产党人都是我们的大恩人哟。” 【作者简介】 税清静,四川射洪人,70后,19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部队到地方,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来源:封面新闻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