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
我是2018年5月,从四川省作家协会下派到达州市渠县岩峰镇大田村任扶贫第一书记的,转眼间就是两年了。回想这两年与大田村乡亲们相处的日子,我总结为四个字“一通百通”。 思想通了干劲大 我所在的四川省作家协会,根据省委省政府全省扶贫攻坚总体安排部署,从2015年开始对口帮扶大田村。四川省作协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机关党委具体组织领导下,作协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先期下派的帮扶干部何明均、第一书记黄泽栋和驻村班干部曾勇等同志不辱使命,积极支持渠县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主动配合渠县扶贫局、岩峰镇及大田村“两委”,带领全村百姓攻坚克难,取得了大田村扶贫工作的巨大成果,于2017年12月,提前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大田村提前退出贫困村序列,省作协所有帮扶干部都松了口气,大家心情也非常高兴,感觉是自己家亲戚脱贫致富摘了“穷帽”一样。但是,大家没想到,大田村虽然退出贫困村,还是要继续帮扶,当时大家有些不理解,尤其是按上级要求,还要继续派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而且这一任第一书记居然是我,当时有些“想不通”。 要知道那一阵子,我们的小家庭正在迎接着严峻的考验。2017年10月份我的孩子出生,2018年5月份我的爱人因为胆囊结石正在住院准备手术,孩子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无人照看,我老家又不在四川,父母亲人都在河南老家,家里确实离不开人。省作协秘书长张渌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福成等领导跟我谈心交心。张秘书长给我讲起了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感动中国人物”先进典型张渠伟的故事。张渠伟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为了扶贫,为了渠县早日脱贫摘帽,他眼睛视力下降到了0.04和0.2,几乎成了“半盲人”,几次眩晕在岗位,也不愿意去做手术……比起张渠伟来,我家里的困难就不算困难了。于是,我心中的疑虑,很快打消了。我思想一通,便愉快地接受了这份任务,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前面下派的同志学习,巩固好前期扶贫成果,防止贫困反弹,真正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到大田村后,没想到由于语言不通,又闹了不少笑话。 语言通了没距离 “我不是‘死书记’,我姓史,是‘历史’的‘史’。”刚去村上时,不知道一天到晚要解释多少次。可老百姓一回头还是说:“知道了,‘死书记’。” 刚来大田村时,正直春夏交替的季节,这个村给我的感觉就像这个季节,是陌生又熟悉的矛盾感。熟悉是来过一次了。自认为自己从事过几年乡镇工作,对农村工作相对熟悉一点,第二次来村选择独自来村,就闹了个大笑话,迎着朝阳踏上下村路,烈日当头瞎转悠。结果走错了路,找不到进大田村的路口了,在临近村打听了半天,因为是一口标准的河南普通话,愣是加上“手舞足蹈”了半天,才勉强又迂回到正确的村道上,这才来到了大田村委会办公地。说陌生是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服务对象等等,一切都是陌生的,再加上刚才走错路的事也给我当头一棒,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回头一想,前几年下派的同志,他们下派时条件肯定比现在艰难得多,他们都能坚持下来,并干出了不小的成绩,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在日记本首页上写下“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我想把语言关,作为自己在大田村通过的第一关。 语言交流,是说与听两方面,一是得让村民听懂我说的话,二是我得听懂村民们说的话。我觉得首先得纠正自己的口音,尽量说普通话,或者学习说四川话。同时还要尽快学习掌握渠县岩峰镇这边的方言俚语和土话。所以,我就把手机收音机调出来,没事就听普通话,同时收听四川达州这边广播电台节目,培养当地语感。平时没事找事,与村干部说话,听他们腔调和发音、语气,逐渐对攻克打通了语言这一关。 就像县委书记苟小莉在2020新春致辞中说的一样:“来了就是渠县人”,喝渠江水、说渠县话,一起建设渠县、发展渠县。当然,比这一关更须打通,更重要的事情我还没讲。 道路通了聚民心 回头说第一天来大田村上班,按理来村第一件事是应该熟悉情况,但是这只能我一厢情愿的事情。当天来到村委会时,已经是接近晌午,当我走进村便民服务中心时,正好有一群人从办公室出来,我心里还美滋滋的“欢迎我也不用这么大阵场嘛”。 结果,走近了才知道是村民来村上反应修路问题。有村民说:“土路都推这么久了,到现在还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脱贫攻坚不会不搞了吧?”被围着的村支书徐代学解释道:“这不新书记还没有来嘛……” “请大家听我说。”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我,“我来了,我就是新下派的第一书记,你们说的路一定要修,脱贫攻坚不是一场运动、一阵风,一定要实打实的干下去。我下派下来就是继续做这项工作,请大家先回去,我和村干部一定想法儿把全村剩余的路都硬化了。”了解了情况后我想全村已经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最重要的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增收,而且又正好是第一书记轮换,村民们都在盼着国家政策继续得以落实,才会有这么急切的举动和语言。看来熟悉全村的计划在要在完成全村断头路硬化这项工作中逐步完成了。于是我在日记本上继续写下“路修通了,产业也就来了,人心也就齐了,致富也有盼头了”。 于是修路成为了我下派大田村要抓的首项工作。土路已近平整完成,剩下的就是硬化,而硬化需要大笔资金,群众捐款是杯水车薪,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去县城向相关部门申请解决。大田村离县城有近40公里路,要先坐摩托车到镇上才能赶公共汽车到县城。 辗转来到县城后,我首先跑到县扶贫移民局咨询,得到的回答说是不在今年的扶贫项目内,即使现在申请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审批,而且能否审批下来还要看资金安排,毕竟全县那么多项目都等到用钱,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又到县交通运输管理局,了解到社道硬化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又跑了几个部门都得到没有资金硬化的结果。 转了一大圈,跑了好几个单位,却没有一点收获,此时我的心里凉了半截,没想到下派村里面第一件事就是四处碰壁。我垂头丧气的回到村宿舍,晚饭也没有吃就躺床上了,但是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回忆起自己对群众的承诺和在县城的遭遇,挫败感和羞耻感油然而生。看着床头墙上的那面党旗,想到了下派前原单位党组侯志明书记对我讲的话:“第一书记就是干字当先,同时要有百战不挠的韧劲‘苦干’,更要以多谋善断的智慧‘巧干’,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啊,自己白天东一郎头西一棒的那样子,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怎么会有结果呢?万丈高楼平地起,明天到镇政府问问说不定有希望。 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在镇政府脱领办还真打听到这件事,是由县上惠农项目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实施。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又马上驱车到县城四处打听后,终于找到了这家单位,突然想到一个人都不认识,就这么上去找哪个办公室问呢?万一人家又不管这事呢?碍于面子顿时打起了退堂鼓,突然不想再上去了,怕丢人。但回头一想,自己面子事小,百姓脚下的路事大,前面都已经起了九十九步了,脚下这最后一步,若是因为自己怕丢面子,不去找一下,就把村民们的路和信任都给耽误了。一回生两回熟嘛,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怕什么。就给自己打气,一定要上去找,上楼正好看到了项目实施办公室。听我的介绍后,里面办公室吴荣超经理还比较热情,说全县的村断头路硬化项目正在申报,涉及到的村多路长,想要实施就要抓紧上报。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飞奔出去,连一声谢谢也忘了。立即回村,与村“两委”连夜商量了断头路具体路段和请示报告,第二天一大早就将报告又送去了吴经理办公室,他笑着说:“这速度倒是快,快是快,但是我们还要派人下去再测量具体长度,回去等消息吧。” 为了修路,我每过一段时间就厚着脸皮到吴经理办公室去打听进展,弄的连办公室的好几位同志都给我说“史书记,你这天天来,我们都感觉不快马加鞭的整出来都不好意思喝水呢,你看嘛,这桶纯净水自你来了到现在还没有喝完呢”。我只能不好意思的说以后大田村果树收获了第一时间给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好不容易等到了实施文件的下发,突然发现与之前上报的长度少了1公里。虽然看似少了点,但却是大问题,群众之事无小事,群众不患寡而患不均。怎么办,总不能不实施吧,好不容易才申请下来的项目。最后,召开村社干部大会,大家讨论之后,采取取舍切割的办法,将之前已经硬化但需要这次重新维护的村道中还可以用的部分取消,调整到没有纳入实施的村民入户路中去,尽可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减少矛盾,确保了2.95公里的断头路和入户路顺利尽快实施。然后急忙连夜编写请求调整路段标的文件,送到吴经理办公室说明调整缘由。至此,修路项目虽历经多少个日日夜夜,但最终得以确定,当看到群众他们满意的笑脸时,感觉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我在日记中摘抄下安格尔的这段话:“所有坚韧不拔的发奋,迟早会取得报酬的。你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梦想,持之以恒,必将成功。” 伴随着家家户户道路硬化联通,我这个“死书记”逐渐从村民口中变成了“活书记”。也许百姓们觉得“活”比“死”好,我认为这是百姓对我的一种认可,我只有为大家多做实事,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扶志通向致富路 大田村是渠县130个贫困村之一,该村总人口3724人,953户,其中有贫困保户198户,758人。如今面对全国脱贫攻坚战这只猛虎,我们唯有拿起打虎上山的勇气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方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成为打“虎”英雄。 说起大田村9组李晓东,他贫穷得很特别。一个大男人,年龄40岁,初中毕业的他本可以安心打工挣钱的,而且在外长期是带班的小领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因为婚姻变故后,整个人就变了,好吃懒做,而且还染上了赌博抽烟的恶习,留下一个女儿没有人照顾。这样一个志向垮了的小伙子,让当地群众对他既怜又怕,渐行渐远。其基本生存一靠讨,二靠熬,三靠要。而仅有的两间老式砖木结构房,穿眼漏风,严重危房,既不能遮风避雨,更无法保暖度日,“三个石头架个锅,搭个地铺像狗窝,夏天蚊虫满地飞,下雨屋内水坑坑”,成为了一个让当地干部棘手、周围群众讨厌的贫困户。我们村“两委”干部认为他有能力、人年轻,只是一时迷失了方向,而且我通过对周围群众的了解走访,摸清了他家的实际情况,掌握了他致穷致贫的主要原因,经过大家开会商量,决定扶贫先扶志,把他视为亲人,对他既不嫌弃,更不放弃,既耐心又贴心地关心、帮助,并精心为他制定了一套“打虎上山、浪子回头”的特殊帮扶之路。 一是要脱贫,先塑心。首先要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打通他心里通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李晓东虽然成了当地的问题人,但问题是他自认为无能为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自身失败,生活无望,自暴自弃,被人唾弃,有他无多,无他不少,他自己无法面对现实,无心振作精神。每日我都要到他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教他做人,帮他做事;每日和他推心置腹,以心交心,树立信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依靠党的扶贫政策;每日宣传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励志故事,初心不改、诲人不倦、心安情动,让李晓东重塑信心,相信英雄必有用武之地,通过自身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 二是要致富,找门路。要彻底治好心病,还得着力解决他最迫切,最根本的问题,脱贫致富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针对他自己上过初中,而且在外经常带班的经验,介绍他到大田村委会从办公室主任做起,一方面远离赌博的吸引,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他的长处,既戒掉赌瘾还可以就近工作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上学的女儿,一举多得的举动给了他很大改过自新的动力。二是针对大田村一直没有小有规模的商店,平时没米没面没油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到4公里外的镇上购买,给全村群众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通过协调房子和提供供货渠道,建议并支持他的老婆在村委会附近开了一家便利超市店,既可以开店挣钱更重要的是给全村百姓提供了便利,慢慢地得重新得到了群众和认可和赞赏。三是协助为其申请农村产业周转金3000元,用于支持他发展种养殖业,一年种植水稻6亩多,养殖鸭子近千只,全年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以前混乱不堪的日子现在过的红红火火。 三是要扶志,守笃力。正是我们第一书记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不摆脱贫困誓不罢休的笃力,让李晓东看到了希望,选择了奋斗,重新燃起了斗志,从而让他的家里生活重新走上正轨,以前在他身上存在的赌博抽烟,不讲卫生,不爱干净,不与人交流的现象已全然改变,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邻里关系和谐,生产生活改善。提到今天的变化,他句句不离驻村干部多年的无私帮助,口口念叨驻村干部长期的真心服务,他自称就是党的好政策让他这个“病武松”能够重上山、再“打虎”、脱贫致富,再回头、金不换,重新做人,最终让他能够快乐的工作,健康的生活。 2017年12月,县委书记苟小莉带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来到岩峰镇大田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时,曾经对大田村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而大田村脱贫攻坚取得今天的成绩,跟村民们相信党的政策,自愿跟着党走分不开,更与党派来的四川省作协一个个对口帮扶的党员干部的努力付出分不开。作协的党员干部们,不管是党组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把百姓当亲人,与贫困户结亲戚,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结亲”相携通新生 有这么一户贫困户叫李白军,50来岁,家里4口人,一儿一女都已长大成人并且已经在外打工。家里也已经在县城里面买了新房,现在的日子过得是羡煞旁人。可谁能知道就在5年前,他家还是生活在山坳里的一户连电都用不上的,被大家遗忘了的人家。当时这样的生活条件,才让李白军到了结婚年龄都不好找对象,最终家里都借西凑,才勉强娶了双腿残疾不能站立的妻子任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省作协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投入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与全村贫困户认穷亲、结穷亲活动。其中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与该贫困户成了“亲戚”。 一开始,李白军不论对第一书记还是结对帮扶人都有抵触情绪,认为他们都是“官”,而且是省上的“大官”,只是下来看看“稀罕”,一直对于帮扶工作不予配合。看到驻村干部来了,不是躲起来找不到人就是给你“举一反三”言语攻击,妻子任华更是紧闭门窗不愿见客。 但是,侯志明同志还几次三番与村上干部、第一书记商量扶贫对策,通过挪穷窝、斩穷根、换穷业要他换穷貌彻底摆脱贫困。一是挪穷窝,享受避让搬迁政策,让李白军家享受5万元的建房资金支持,从穷山坳搬到了乡道旁;二是斩穷根,想法设法给他购买养殖书籍并送到家中,并让他参加村上农技员和畜牧员统一授课进行技能培训,支持他发展起了家鸭养殖厂,年出栏几千只;三是换穷业,针对李白军儿女到了务工年龄的问题,及时进行职业培训,并发放培训补贴,介绍务工信息。现在李白军儿女都已进服装厂务工月收入达近5000元;四是换穷貌,为任华申请办理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并经常鼓励开导她走出房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慢慢地,她以前不敢见人的习惯,现在也随之改变,整个人都像换了个人。 干部怎么干,群众都在看。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的领导干部们的真心付出,贫困户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贫困户的内在激情被派发和调动起来后,就像练武之人,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们的功夫就会有突飞猛进。贫困户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创造力也会成倍增加,脱贫工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强、举措得当的帮扶措施,才有了李白军现在的生活。更神奇的是原本站不起来的任华,已经从主拐杖下地,恢复到独立行走的程度,尽管步幅蹒跚。任华每次见到侯志明书记,都要握着他的手说:“侯书记,谢谢您的帮扶啊!现在的生活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哪里能想到自己能够下地走路,能够吃饱穿暖,我们还被评为渠县脱贫攻坚奋进奖,将来还能看到儿子娶媳妇啊。”侯志明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幸福会更长,我还等着给你儿子娶媳妇时候来送份大礼呢。” 是啊,任华从坐着到站起来了,从温饱线挣扎到致富奔康了,而且她家还被评为渠县脱贫致富的模范,成了全村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大田村的脱贫攻坚战役,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的一次“完胜”,更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一个缩影,正如我们国家经历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样,我们必须也一定能够让千千万万像任华这样的贫困户一样站起来,向贫困宣战,向幸福奔跑,这是我们庄严的承诺。 读书扶智通大义 记得有一次,在走访贫困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时候,走到了1社贫困户张良家中,这家就两位70多岁的老人,女儿远嫁新疆几年都不能回来看望老人一次。因为党的政策,他家享受了易地搬迁,入住50平方米的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平时也编一些竹篱笆卖了贴补家用。我知道张良本人因为以前做过社长,能认识一些字。就在我走进他家,看到厚厚的竹篱笆一旁,赫然放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省作协主席阿来的《尘埃落定》,我拿起这本书问他:“张大爷,你平时也喜欢读书啊。”张良答道:“史书记,我们家平时就两口人在家,我编编竹篱笆,她上山下田放放牛,也没有特别的事情可以做,正好认得一些字,而我的帮扶人阿主席来帮扶我,送了我几本他的书,我就农闲时候翻翻看看,让史书记笑话了。” 我赶紧接话道:“读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您爱读书的精神就值得我向您致敬,向您学习。”我想到了村上正好新修的文化活动中心有一个农村书屋,顿时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利用农家书屋,为村里像张大爷这样的愿意读书的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也算是老有所乐的一件好事。我到村上和村干部商量后,当即决定利用省作协捐建的使用面积约达100平方米的文化图书室打造成宜读宜学农村书屋,并根据村里留守老人较多的实际,富有特色的创新了“三多一少”的模式。 一是图书数量多,借助省作协定点帮扶的资源优势,积极申请省作协加强捐赠图书的力度,自帮扶以来累计捐赠图书近7000册,在同级别图书室中居于前列;二是图书种类多,积极申请捐赠图书时,针对农村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捐赠了基层党建、文学、种养殖实用技术等多种类型,基本能满足全村各个年龄段、各种工作生活的需要用书;三是读书活动多。除了“农民夜校”学习读书,不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读书周、妇女儿童读书日等活动,还组织全省优秀作家、教师等到村里授课;四是借书程序少。只要群众愿意读书,登记就可借书,场地不限,借阅时间不限,让群众真正成为图书室的主人翁,提高群众我要脱贫的觉悟性和主动性。 同时,在农家书屋门口,放了一个洗脸盆,有清水、肥皂和纸巾。引导每位进门读书的群众在读书时候都能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全村不论老少都会有事没事的来农家书屋转转,更重要的是全村群众更加重视孩子上学读书了,这两年全村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辍学者,而且还有6名贫困学生考上了大学,甚至有2户贫困户培养出了2个研究生。我在日志中写到:读书是高尚的,读书的人更高尚。我家是农村的,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我愿尽一份力量,让贫瘠的土地绽放知识的花朵。 下派两年时间马上就要满了,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故事要讲。我知道,青春短暂,奋斗路长。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感谢四川省作协党组给了我下派学习锻炼的机会,感谢大田村两委和百姓对我工作的支持,一切为了大田、为了大田的一切,涓涓细流奔大海,不负韶华不负渠。 作者简介: 史向武,男,80后,党员,研究生。四川省作家协会干部、渠县岩峰镇大田村党支部扶贫第一书记。 税清静,四川射洪人,70后,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作品散见《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有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