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董津金 | 超脱传统的自我表达

专访董津金 | 超脱传统的自我表达

四川文化网 2020-5-25 22:53 1336人围观 艺术动态

董津金,字子珩。1982年出生于绵阳,现居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师从郭汝愚、叶瑞琨、尹毅。

  她是艺术界里的“董小姐”。

  她勇于打破禁锢,超脱传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外表美丽娴雅,却心有野马,画纸是她的草原。

  今天,华夏艺术网特邀董津金,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艺术世界……


董津金

董津金专访


  董津金,字子珩。1982年出生于绵阳,现居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师从郭汝愚、叶瑞琨、尹毅。

  现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会员,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中学美术教研创作研究会副秘书长,任教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富有当代感。色块明快,构成考究。受到国内外藏家的喜爱。


艺术家 | 董津金(简称D)

采访人 | 涟漪(简称P)、江楠(简称Q)


没有刻意的元素,只有心灵的体验


  Q:董老师您好,大多人认为花鸟画的构成元素,一般有造型,笔墨,还有构图。很多画家取其中的某一方面,然后形成个人的风格。您觉得这三个元素的内在关系是什么样的,或者在您的创作当中,更加看中哪个元素?
  D:三个元素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应该说都必须具备。但肯定是有倾向性的。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面临选择,但我并没有特别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更多在思考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根据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去找到感觉。

浣纱一号(西子浣纱图+写生珍禽图)纸本设色 35X47cm

  我可能花最多的时间并非在造型这类东西上面,而是去追寻我心里的那个点。这个点确定下来,我才会去寻找各种表达方式,各种题材,嫁接各种我认为可以用的东西,就为了要呈现出我想要呈现出来的作品。所以在我的作品里面可能有建筑,有花鸟,也有人物,有山石树木,看上去可能有点乱,因为我没有思考题材究竟要画哪一种,我只是想去寻找我想要表达的一个状态,或者说我那段时间想要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体验。

  Q:您刚刚说到您的作品里有花鸟、人物、建筑这些题材。其实花鸟画自古以来都比较重视题材,古代很多花鸟画家,专门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题材作为长期的创作方向,比方说有人只画竹,有人只画牡丹,您一路以来的创作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题材性? 

       D:其实我最喜欢的题材是花,花在我的作品里面,不管是大面积的还是小面积的,明亮的,或隐晦的,都有。因为花很美好,但是也很脆弱,很短暂。它们象征着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据我所知没有不喜欢花的女孩子,我也是。但我没有把它局限于只能画花或者说只去表现花,有时候它是主角,有些时候它是一个配角。其他的我没有去思考太多,不是一段时间就一定要攻克某一个方面。我性子比较随性。将来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就确定我只走这个方向,但是我现在还在探索,未来是未知的。

 屏却相思 58×63cm


来源于传统又超脱于传统


  Q:在当代艺术审美中,很多人对工笔花鸟等创作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此,在创作素材或者题材方面,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您的艺术表现力?

  D:挺多。现在工笔画受西方影响,再加上现代人的视界,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当前的世界,已经变得很小。其他国家的文化,或者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当下的一个想法、观点、审美等等。所以今天的工笔画,面临着很多新的冲击。这个时候可能各种人有各种不同的选择,有些人会选择继续相对更传统的,有些人就会去思考是不是要借鉴一些外来的东西。对于我来说,传统很好,非常经典,属于我们永远都要去学习,去观摩,去仰望的一座高山。对于今天的我们,要考虑的还有当下,自己的一些问题,我们想要去表达的一种情感,或者说我们当代人的一种思维,情绪。再加上今天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和当时的科技文化是有关系的。材料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绘画的题材,表现的方式,或者说想要最终呈现的效果。没有办法把这些因素剥离开来,单独去说。它需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考量。

  Q:在您的锁麟囊系列作品中,我看到有很多您对经典画作的二次创作,比方说《韩熙载夜宴图》、《洛神赋图》这些,您对这些经典画作的再创作是来自什么样的灵感起源呢?

  D: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因为创作一段时间以后,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缺了某些东西,进而思考怎么去寻找。我就去找我们曾经最经典的东西,不停去翻找,去阅读,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就会思考古人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画这幅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他表达的是什么状态。你就会去反思,我们如今是什么状态,跟他一样吗?或者说我们能不能找到我们之间看上去不一样,但本质上一样的东西。

  庄子有非常多的哲学思维,佛家也是,它不局限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不局限于我们曾经对世界的认知和对宇宙的一个认知。很多东西你会发现它是揉在一起的,是重叠的。这个重叠就让我想要用我的方式去理解古人,用当下的世界观去阅读过去的经典,所以在这一组作品里面有非常多对于过去经典的致敬。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你的鸟画这么大,为什么这个桌子下面还有那么多东西,其实不一定具象鸟要有多大,这桌子下面非得穿一个东西,而是我觉得当时这些东西它重叠在一起,正好就展现出了当下很开放很矛盾又变化多的状态,但同时我们也在追求某种永恒。


洛神二号(秋树鹳鵒+八十七神仙卷+山海经)纸本设色 35X145cm

打破禁锢的内心表达


  P:您画中出现的盒子应该是您创作中比较重要的元素,请问这种特别的元素对您的意义是什么?
  D:的确,盒子是这系列作品很重要的元素,盒子对中国人来讲应该是一个“藏”的概念,藏的往往是对我们来说珍贵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对于我个人来说,盒子还有“空间”的意义,象征的是与外界隔离的一个空间,但我并不喜欢这种隔离,因为当下我们的世界虽然变小了,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变少了。处在这种状态下,很多人往往更加孤独、焦虑、怀疑,所以我的所有作品中的盒子都是一个“打开”或是“穿破”的状态,盒子里有很多不合常理与逻辑的东西,我希望以这种方式去表达我想打开禁锢、打通某个空间、打破某种思维,去体现我的期许和对美好的向往。 P:所以盒子是否是一种用来“承载”的东西?
  D:对,它是我用来表达自己的一个符号。



西厢一号(西厢记+韩熙载夜宴图+竹雀图)纸本设色 35X47cm


饮仙一号(山茶蜡嘴图+饮牛八仙图+婴戏图)纸本设色 35X47cm

  P:现在很多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是把艺术创作跟书法结合起来,但是我很少在您的作品中看到这种形式,而是单独进行书法写作,这是为什么呢?
  D:你观察的非常仔细,其实书法和绘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自己写书法也坚持了很多年,他们也看过我的作品。而最近才关注我的人可能就不太了解,认为我不写字,所以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在画里面呈现书法,甚至不题款。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我还没找到我的画面和文字更好的结合方式。曾经我也尝试过,但结果都不理想,没能达到我想要表达的效果。我现在的创作其实已经有些脱离传统了,题字便显得格格不入。我的老师以前也告诉过我,创作不是去展现你会多少本事 ,而是看是否能呈现出好的效果,表达出所想表达的作品。
  Q:我也觉得您这个系列的作品,不管从构图还是立意的思考来讲都非常棒。并且它跟传统的花鸟作品相比非常大的一个突破点在于他的构图,您在对三维纵深空间的营造上有什么样的思考呢? D:其实创作的期间让我最痛苦的就是解决维度的问题。因为当时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却多次失败。一开始是想怎么样去解决空间的问题,用了很多方法,包括西方的透视法,但试过之后都被我否决掉了,因为我觉得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要表达的效果。最后就想到古人,古人很聪明,他没有三维观,用一种纯主观的思想去主导这个画面却更高级。不考虑三维,不考虑是否合常理,把这个彻底问题丢开,这样反而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Q:您的创作其实就是跟着心走,不去管那些条条框框的规则。
  D:对,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也尝试了很多,包括色彩,包括构图。总体来讲,那一批作品的构图都不算多么离经叛道,他都是中规中矩的,大部分都处在一个画面的中心,然后有大量的留白,色彩也尽可能的简单,因为画面本身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很多了,所以我的画面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构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就这样我就可以寻找一个平衡的点。当然不排除我后面的一些作品可能会考虑从构图上面有特别一点的想法,但是目前还没有呈现出完成的作品。


捣练一号(捣练图+晴春碟戏图)纸本设色 35X47cm

  Q:最后还想请您聊一聊近期有什么规划。
  D:原本定了今年4月份有一个个展,包括墙上挂的这组作品,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品,本来也是为这次个展做的一些准备,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就不得以推迟了,推迟到具体什么时候展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疫情的情况现在还不明朗,再加上我是属于比较善变的那种人,时间一旦推进,我可能创作上面的想法又有一些变化,对我画展的思路又有一些新的调整,所以我的作品就又会呈现变化。不过陆陆续续可能今年就会有一些线上的作品推出来,期待和大家一同去感受。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华夏艺术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