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7
扬雄者,字子云也。《汉书》有载“蜀郡成都人”,即今郫都,西郊,友爱镇子云村(俗称:石埂子),一寻常耕读之家。诞于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卒于王莽新政之天凤五年(公元18年),享年71岁也。 史载,扬母分娩于黎明,晨曦鸡啼,故名“雄”字,寄予其五代单传之父心。字取“子云”,隐喻毕生之参茂宏志,佳修为“子”,学养能“云”。虽家贫不过百亩,少小随父耕牧,口吃不能剧谈,然纹丝不移高品,半点不减勤苦,读书非圣贤不习,为人以君子自制。 家居“岷山之阳”,郫城西隅,此域古来,八河并流,支渠交纵,环宅茂林修竹,鸡豚邻里相闻,牛承春耕秋犁,狗担护院看家。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来挑灯夜读,秉烛狂书。 少年时光,时有出入酒肆茶社,闻民间百态,听古今说书。学承临邛远亲,良师林闾翁儒,教得古文功底,方言俚语,并受赠绝世遗藏,散简古本,先秦奇字古文,二千有余。后更拜道学高人,恩师严遵(庄),字君平,授得《易经》及《道德经》要义,八年潜学,深谙师之哲思与精髓。 追溯先生,一生坎坷,中年丧二子,老年被枉,坠楼腿瘸;一生贫拮而高洁,物欲、名利,甚为寡淡;一生奉行“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得时则行,不得时则龙蛇”;一生勤勉修身,志立圣贤,皓首穷经,卓著等身。 可谓,寂寞身前寡人问,百年身后名万春。古有“伏羲第二”、“西道孔子”、“汉代孔子”、“亚圣”“扬马”等之谓,今有“参茂鸿儒”“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大儒”“先贤”“圣人”“文宗”等之誉,昔载“超荀、越孟”、“五子者,有荀扬”,今评“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甚亦堪入“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列也。 少小苦读圣贤之经,悉遵恩师之教,牧牛揽卷,勤思自勉,昼荷田锄,夜读挑灯。青年游学巴蜀胜迹,观今思古,睹物及人,赋寄豪情,笔筑雄文。 盛年进京,负抱丹心,辞赋开路,才情添分,入朝酬志,妙手华章,大赋四鸣,声噪京师,转而哲学,多域深耕,扬扬洒洒,五十九件硕果呈世。 暮年清贫,偏安陋隅,得唐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之慕,居幽沈慎,遍理孤识,留下典故“载酒问字”之美谈,大有酒香千秋、万里之意韵,终日草玄,言法,惜时如金,疾书奋笔。 薄意难承儒法万方,厚力易传道玄自然。终得以一笔之力,撑起两千载哲思之高天,以一人之才,丰厚两千载文化之庙堂。 披肝沥胆,惟圣不从,学贯满伦,道修苍冥,文承秦汉,智企环宇。《甘泉赋》丹心回环,寸情柔肠,《羽猎赋》《长杨赋》恢弘、浩荡、华彩而铺张,《河东赋》巨美、虚幻、缥缈而盈逸。 然,自觉其赋,帝王不解,以讽视劝,以偏抑扬,故复归慎笔,扪心扣念,大赋浮华,以虚掩实,以文没事,讽谏不足,劝意有余,偏逆仕志,非尔之愿,故评赋褒贬,果敢批判,推此即彼,古今关照,革新弊缺,箴铭、散文、连珠,继而得以推发及创新。 儒尊孔孟,德倡贤明,敬天地圣哲,崇儒道双修,匡扶仁义,礼信安邦,浊世清流,拨乱反正,自窃比孟轲。为世立法,《法言》导心。上承古圣,下传道统,捍卫儒道,孤胆竭诚。 乌童助玄,草玄乾坤,天地立人,三分三才,三玄三尊,三三九赞,九九八一,方州部家。太上无极,无极生玄,玄化一二三,进而孕万象。辩证转化,互生有无,生死有律,终始有定。 毕力《太玄》,堪比《易》经,宇宙齐大,无外法华,妙及纤微,齐小无内。哲思万象,和合共生,道门无奇,惟正自尊。 半生遍访釉轩使者,采记诸州、边地方言,分门别类,汇编增补,绝代语释,时过言疏,人迁语阻,经年累计,集结成册,谓为《釉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 此举,壮如长虹,卓著浩天,乃为中华语言学史之首著,迄今两千载,未有任何相关著述,能出其右者,且亦开创人类语言学史之先河,研究地方比较语言学专著之“鼻祖”,被奉为“日月不刊”之作。为中华语言学之大一统,汉庭与民间,俗、雅语间之交互,通晓,起到决定性之效力。 游学期间,历及蜀山大川,遍考胜迹、典故与上古传说,果成《蜀王本纪》,开创中国首部地方志之先河,且为最早记载古蜀五主及蜀地、人文、风物之首作,为东晋,蜀郡江原人,常璩著《华阳国志.蜀志》提供母本,更为古今所有蜀学专家、人类学家及历史学家等必阅之著。 文中,首记“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得以让华夏先王,开国奠基之帝父,夏禹,丹青有记,史墨确凿。而其《续史记》,笔续于司马子长,评事论史,求是书实,客观、中正而秉笔不阿。 童蒙识字,古有《尔雅》,辅以《急救篇》,时年,似有不解先生之需,故进而自编《训纂》,以被查考,文字演变,推陈出新,金石篆隶,脉络明晰,辨字识文,首备工具。推此即彼,广为流传,视为学蒙识字佳作。 勤于笔墨,书为心画,好为雅乐,善奏清音,自得美意,不寻苟同,旋而收集名曲,编撰评析,集结成著,曰《琴清音》是也。此乃《乐经》尽遗后,中华琴学史之首部,有载之专著矣。 广博多维,笔耕众域,下及地理,《十二州箴》,遍记各州风物、民情、人文、习俗等,中书政治,《官箴》中正清廉,详记官制、官德与权责等,孜孜以书,述表其观。上达天文,《难盖天八事》,首提“浑天”,深究苍宇,论证天体,盖转浑说,得益桓谭,挚友忘年,一生难求。 文及浑天之理,虽未成熟,但亦直接影响东汉时期之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浑天”学说,及启发其发明“地动仪”与“浑天仪”,奠定其开创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 再则,先生之教育思想,两千载春秋,至今仍得有孜孜不怠之传扬,成都现有国重之“成都七中”,旧名为“成都中学”,而更早之名为“墨池书院”,相传此院乃为先生曾教学之地。目前,此校训“审是迁善,模范群伦”即出其《法言》之箴言。 现成都,仍有“墨池小学”,童稚学子,书声朗朗,欢悦之音,四邻荡漾。更有,其学徒侯巴,勤学不减,孝敬有佳,先生身后,缮理山事,守孝三年,迁冢归蜀,入土子畔,叶落故里,长眠千秋,万古芳流。 戊戌春初,因缘际合,意立,承蜀文之遗风,传先生才学之精髓,续接,北宋张俞之文脉,明初蜀守之虔念,复兴子云书院,秉承圣贤之精魂,传扬丰茂、厚实之文化。 北宋诗人王安石,有云“扬子出其后,仰攀忘贱贫”,今得殊胜,予迁居至先生故里,毗邻墓陵三公里,得以时仰其高古,常品其笔墨,浅探其深邃,静悟其思哲。 有感于千秋弹指,古今叠映,沧桑不易,过往曲情。常言道,水落石出,明心见性。时间是最好的道场,自会拂尘现真,还先生以清名与圣誉,正世人以喻晓及学行。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