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孙亚军:杨天德——夕闻道死而无憾矣

新文人画院 2020-6-6 15:44 3880人围观 艺术动态

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指明白了人间大道,即便为此去死,也是值得的。此间大道,便是宇宙间煌煌之真理,人世间之仁义礼智信。然而,世间众生不在迷茫,就是在奔向迷茫的路上,能开悟大道,明了生死者甚 ...
“以学术立身·重塑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



杨天德——夕闻道死而无憾矣
文/孙亚军

关学肇始张横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末元初武元直《赤壁图卷》


题记:
  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指明白了人间大道,即便为此去死,也是值得的。此间大道,便是宇宙间煌煌之真理,人世间之仁义礼智信。然而,世间众生不在迷茫,就是在奔向迷茫的路上,能开悟大道,明了生死者甚少!杨天德,这位生于乱世,却抱毕生之志而求大道,临桑榆之际,方领悟夫子所言之道,死而无憾。君子处世,难能可贵者,审思审言,尤为可贵者,虽历风雨仍不改其志,杨天德就是这样的君子,他的意义在于——一个人不要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心志,岁愈艰难,其志弥坚!
——孙亚军


  一

  《易》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美君子不改常度,守志如初。通读关学人物小传,生于金、元易代之时的陕西高陵人杨天德先生,虽生忧患之际,不移其志,毕生将追求圣人大道视为志业,至晚年,仍以发奋读书,求得近道,其精神让人甚为感佩。《关学编》记载:“先生自读书入仕,至于晚岁,风节娇娇,始终不少变。乱后士夫活不能自守,而先生于势利藐然如浮云”,古往今来,改朝易代之时,最能见士人心,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异族入主中原之初(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蒙古人建元、满清入关建清),士人倒戈求生变节之事举不胜数,变节之后,平生学问德行变得轻如鸿毛,此间如明末清初之洪承畴、钱谦益之辈,当然,易代之秋也最为恢弘与悲壮, 由宋入元时,不愿屈服的士大夫或隐迹山水、或剃度为僧,由明入清之时,更有刘宗周、黄宗羲、黄道周等,以死抗争,不辱名节!冯从吾先生列杨天德入《关学编》,所倚重者便是杨先生的“不变节”,更倚重者是他那种士大夫精神,视势利为藐然浮云。
  由宋代张载所开创的“关中学派”,其学人最为珍重者就是“风节”,因此绝大部分关中学人,其性情耿介敢于直言,遇国难之际多有赴死之精神,凡为官也必能以舍我其谁之决绝为生民立命,以大有为之心践行终身之学,造道于心惠及于人。杨天德是金兴定二年的进士,这一年蒙古立国,西辽国被蒙古所灭,整个世界都在一片战火当中,蒙金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杨天德所处时代的金宣帝是金国最为昏暗的皇帝,在位十一年,因为他的错误判断直接导致金国灭亡。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杨天德临危受命至庆阳安化郡,当时安化被围生民死伤无数,成都双流人张骥先生在《关学宗传 · 杨庄敏公》中记载杨天德在安化任上:“昼夜不遑处,尽知毕力,据守踰年,居民饥死者枕相籍,围解,召公还京师,公叹曰:‘既不救民之死,又暴其骸骨而去之,吾不忍也’,忧扰中竟留月余,悉收而葬之。”士大夫当有不忍之心,杨天德在动荡之秋,不失君子情怀,这种为民立命的精神正是关学的大旨所在。后来,杨天德被任命为隆德县令,赴任之时又因战火,被困于德顺,他以必死之心请求去隆德复命,张骥说他“抚养疮痍,诛锄强梗,民赖以安”,曾子曰:“君子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杨天德在家国危难之际,所践行的就是自孔孟已降的君子之道。

  二

  公元1234年,蒙古军与宋军合围蔡州,金哀宗悬梁自尽,建国115年的金国就此灭亡。杨天德生在金国,也在金国做官,从某种意义上讲,金国就是他的祖国,蒙古人占领金国之后,大批金国文人士大夫选择了变节,而杨天德则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十年,选择了隐居乡里,潜心读书。他鄙视那些变节换取荣华富贵的文人,因为1234年,城破之日金兵要么战死,要么殉节,其中丞相完颜忽斜虎率500官员,投汝河自尽,留下最后的尊严。作为文人士大夫,以孔孟之道而立身,在家国危难之际,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自己也为自己的学术人格留下些许尊严是分内之事。
  冯从吾先生在《关学编》中记载杨天德先生晚年:“晚读《大学解》,沿及伊洛诸书,大嗜爱之,语人曰:‘吾少时精力奋于课试,埋没篆刻中,岁不复见天日,殊不省有此,今而后知吾道之传为有在也’,目昏不能视书,犹使其子讲诵而朝夕听之,以是自乐”。世间三种学问,课试之学求得功名,功名得手便可弃之,如同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所学;诗文之学求得名利,书海浩繁徜徉其中,以作应时之需,或为取悦他人,终不能抵彼岸;天人之学求得通达,宇宙万象大道持怀,穷究天人之际,突破生死之道。杨天德先生晚年徜徉其中之学,便是天人之学,他在诸子之学中找到了立身天地之间的大道所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杨天德先生一生遭逢乱世,为官能为生命立命,澄怀君子之道;为人坦荡如虹,不辱名节,宁可遁世也不坠入势利之流;为学终生不渝,至桑榆之境渐悟大道之理,他说:“吾晚年幸闻道,死无恨矣”!
  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许衡先生为杨天德先生书写墓志铭,褒扬他:“出也有为,死也以之;处也有守,不变于时;日临桑榆,学喜有得;其知益精,其行益力;吾道之公,异端之私;了然胸中,洞悉毫厘;俯仰古今,可以无愧;受全于天,复归于全。”字字珠玑,可窥先生一生学行,真真是“俯仰古今,可以无愧”!


<< < ◇>>>

孙亚军,青年作家、学者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学术主持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孙亚军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