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
近年来,关于扶贫攻坚的报道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刚刚召开的十三届人大十三次会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固际上诸多不确定性,仍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勾起我对32年前经历的一段扶贫往事的回忆。 1988年,我在中共崇庆县(今崇州市)县委宣传部工作,时任副部长。当时,县委对全县370余个村进行摸底调查后,确定了12个经济发展最差、1987年人均年收入也还只有410元-550元的村为贫困村。我被县委委派到街子镇的石梁村(现已改为古寺村) 负责帮扶脱贫。 这个村地处山区。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410元,在12个贫困村中倒数第一。之前我因到古寺和与石梁村接壤的莲经村考察旅游业,曾多次路过石梁村,对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环境比较了解。所以,一接到任务,很快就形成了初步工作计划。 尽管我出身农民家庭,又经常跑农村,对农村工作还算比较熟悉,但为了能使扶贫工作顺利收到实效,仍然决定临时请一下在山区乡镇当过多年乡党委书记、后调任县科委当主任的牟松懋进行技术指导,希望他能在山区工作和科学扶贫上给我多多指点。他欣然应允。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俩来到石梁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蒋子林家。我在向蒋子林和村主任樊瑞良道明我们的来意后,请他俩简介全村的基本情况。他们在介绍情况时,我们不时插话,一起探询、讨论发展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问题。由于早有准备,指向明确,不用花很长时间,很快理清了头绪,心里有了谱。 我综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和形成的共识,谈了三层意思:首先,村干部要振作精神,要用扎实为村民办实事的行动,取得村民的信任,从而树立威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其次,针对本村无资金和条件兴办村办企业的现状,应坚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着力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不动摇,待以后有条件了,还可发展旅游业。第三,针对本村与平坝地区比较,气温偏低、水田少旱地较多的特点,扩大返季蔬菜种植,尽量在玉米地里多套种山黄瓜,在房前屋后和零星空地上大量栽种土耳瓜。待山黄瓜、土耳瓜成熟上市时,恰好是平坝地区秋收大忙和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根本不愁销售。要认定这是一条短平快、吹糠见米的增收项目,能快速有效提振全体村民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信心。 蒋书记和樊主任听后说,集中力量动员家家户户扩大山黄瓜、土耳瓜的种植,符合本地实际,容易办到。但根据他们多年的种植经验,没有进口复合肥,产量肯定拿不上去。我说,国产的也可以嘛!他俩摇头,强调说进口的质量好,价格低,一棵山黄瓜脚下塞七八颗复合肥就稳找大吃①。最大的难题是进口复合肥的货源特别紧缺,他们尝试过无数次,都没法买到。我当即表示一定把这事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去试试,争取帮上忙。 主要的事情确定下来了,两位村干部随即邀请我们去看看他们村的专业户。我当即婉拒说:“这事还是留在以后再说吧。今天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看了,你们就带我们看看你们村最贫困的农户吧!” 十来分钟后,他俩带我们来到了村民吴某某(已去世,此处隐去实名以示尊重)父子俩的家。 天哪,这哪里称得上是“家”!哪里像是人住的地方!原来,吴家父子没有房子,无奈只能寄住在村里的公共储粪坑房内。这粪坑房连门都没有一扇。房四周是一人多高的泥砖墙,泥砖墙上方没有一点点遮拦,风从四方直往里灌。房里进门的一端是一个大大的粪坑,另一端有一眼单锅灶。粪坑和灶之间的泥巴地上铺了一层谷草,谷草上有一床大窟窿小眼、又黑又脏的烂棉絮,连枕头也没有一个!这就是吴氏父子天天睡的“床”!灶上,胡乱摆放着几个碗,有两个很扯眼球的新碗,也是春节时邻居送给他父子俩的。仅有的一口锅,半腰上还有个大洞。父子俩最值钱的东西要数那个为防老鼠高高悬挂起的小布口袋,里面装有大约三五斤玉米面。毫无疑问,这就是他们用以果腹的口粮了。我们几个按当时的最高市价估算了又估算,父子俩所有的家产顶多值不到10块钱!看着这惨状,真的好令人揪心啊! 尽管造成吴家这种境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家人吴某某不善持家经营,再加上妻子长期生病拖累等因素的叠加,仍使我们唏嘘不已,倍加同情! 我们挪着沉重的脚步慢慢离开了吴家。我和牟主任婉拒了两位村干部吃午饭后再走的盛情,匆匆来到镇政府,把情况同镇领导交流完后,已是下午一点钟了,于是顺便在政府食堂吃了午饭。 返程途中,我同牟主任继续深入探讨靠什么帮助石梁村脱贫的问题。我说,我们的能力和作用都非常非常有限,外因还得通过村干部的内因起作用。很关键的一条是要激发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唱主角,多出面,多干事。通过为村民办实事来树立威信。做到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上下一心了,就不愁改变不了贫困面貌!牟主任说:“我也是这个思路。扶贫要扶志。毕竟我们还有本职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村干部才是不走的工作队。这个村要脱贫,关键还是要靠村干部,我们只能尽量做点帮忙搭手的工作。”毋容置疑,我俩的心都想到了一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一刻值千金。有责任就要有担当,我一点都不敢怠慢。为了给石梁村落实栽种蔬菜急需的进口复合肥,我首先找到生资公司经理喻文忠。他说,国产复合肥货源都很紧俏,进口的就更难采购到了。当听说我们是为扶持贫困村打算购买进口复合肥时,他当即表态:这要全力支持!于是马上安排人查库存。在摸清库存还有从丹麦进口的3吨复合肥以后,当即拍板以计划内价格,一斤不留地全部给石梁村,并派车及时地把复合肥直接送到了街子镇。后来,街子供销社干部都羡慕地说,我们都难得采购到一次进口复合肥,这石梁村真有能耐啊! 村民们是很注重实际的。看着到手的进口优质肥料,价格却又只有国产的一半,仿佛已把增收的希望紧紧捏在了自己手里,情绪一下高涨起来,对村干部们也另眼相看了,连连称赞村干部是为大家操心办实事的好干部。 不用多动员,村民们把大力扩种返季蔬菜的计划很快就落到了实处。 当时,石梁村召集齐村民小组长开会都很难,更谈不上召开村民大会了。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把春节期间帮新华社四川分社卖挂历得到的900来元劳务费,给石梁村去购买了一套广播器材,安装了几只大喇叭,方便村干部利用广播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讲科学种田知识,动员村民大力栽种返季蔬菜,弥补了村民会开不起来的不足。慢慢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村民的领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都逐渐增强了,干啥都有一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感觉。 吴氏父子的极度贫困的状况时时浮现在我们脑海里,如何帮助这父子俩尽快脱贫一直是我们放心不下的事。牟主任后来还把吴氏父子的状况在老年大学讲了讲,想在学员中开展一次募捐活动。吴氏父子的惨状赢得了学员们的广泛同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捐款。但因校务委员会不同意在学员中搞这类募捐活动,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牟主任仍时时想着石梁村的事,不时给石梁村送去一些介绍返季蔬菜种植的技术资料和瓜豆良种种子。 我也一直思忖着通过什么方法能帮吴氏父子做点实事。有一天,我找到民政局一个局长,详细述说了吴氏父子的赤贫景况,请他们派人去街子调查调查,看看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具体实在的帮助。这个局长一口应承了下来。时隔不久,就为吴氏父子新修了两间新房,添置了必要的家具和用具。吴氏父子终于搬进了新居,总算开始过上有尊严的人的生活。 在帮助石梁村脱贫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低调,不动声色、脚踏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至今日,也只有几个人知道这背后的一串串故事。我想,只要村民们知道村支部和村委会时时在为他们办实事,在带领他们努力发展经济,从而与村支部和村委会同心同德努力干,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转眼,秋收已过去了好些天。一天,石梁村支部书记蒋子林、村委主任樊瑞良满脸喜气来到县委找到我,高兴地告诉我,他们村大力种植的返季蔬菜获得大丰收,收的菜好卖得很,一户可增收几千元。现在全村上下一条心,精神面貌大变,为摘掉贫困村帽子的劲头越来越大!他俩还从自家地里摘了几斤蜜橘送我尝尝,又特意给我送了一株当地山上生长的芍药花。我当即把这株芍药花精心栽到花盆里。一幌32年过去了,这株芍药花一直长得非常茂盛。每年夏天,都要开出满枝洁白无瑕的花朵,非常漂亮。 一年以后的1989年春,我看到一份县委组织部发的对被列入帮扶的12个贫困村开展脱贫工作一年来的总结报告。其中,有段文字专门肯定了石梁村的显著变化,明确说石梁村不仅脱掉了贫困帽子,还进入了先进行列。 尝到了甜头后,石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稳扎稳打继续坚持不懈抓返季蔬菜的种植,很快上了规模,拓展了市场,远销到成都、重庆甚至西藏,收入年年大幅增加。两年后,村党支部被中共成都市委评为成都市先进党支部。在成都市委召开的表彰会上,村支部书记蒋子林自豪地从成都市委领导手中接过了奖状。据蒋子林讲,崇庆县十二个贫困村中,唯有石梁村和何家乡的天泉村党支部获得了这一殊荣。 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全国人民尽管承受着繁重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艰巨任务和诸多困难的巨大压力,但仍昂首阔步信心满满决战脱贫攻坚。32 年前,我们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这段亲身经历,和现在开展的扶贫攻坚战相比,只能算是做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完全应该做的事。但这毕竟是一段历史,一段令人难忘的帮扶情啊! [作者简介] 雷仕忠:原中共崇州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 注: ①:口头语,指增产稳当,收益高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