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藻 | 在“细语”中诉说——有感于达州市第二届钢笔画赴蓉交流展

范 藻 | 在“细语”中诉说——有感于达州市第二届钢笔画赴蓉交流展

四川文化网 2020-6-8 14:14 16963人围观 学术评论

艺术家的美学情怀,虽然表现于艺术创作的选材、艺术表达的技法,但是实质是艺术家艺术构思的立意和艺术境界的追求。对此,我在2016年发表于《中国艺术报》上的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论述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之所以要因 ...
  我们有了早已熟悉的“巴山夜雨”的美好意象,这几乎成了巴山南麓达州市的诗意象征和文化符号了,而于2020年6月5日在成都福宝美术馆开展的“细语巴山——达州市第二届钢笔画赴蓉交流展”,又提供了“细语巴山”——一个用词新颖而令人遐想的艺术视角和美术语言。
  我于第二天上午地铁加的士辗转一个多小时,才到了位于成都东郊的福宝美术馆,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用眼观看,用心对话,流连忘返,驻足于一幅幅作品前,聆听并揣摩着它背后那一句句有关艺术创作、美学情怀和文化追求的“轻声细语”。
  一、艺术创作:美术语言的新诉求
  这次展览最突出而崭新的艺术形式是我们还比较陌生的钢笔画,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艺术系主任段渊古先生在2007出版的《钢笔画》,对钢笔画的来龙去脉、分门别类和艺术创作的技法和审美的特征等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让我们知道了钢笔画是以普通钢笔或特制的金属笔灌注或蘸取墨水绘制成的画。钢笔画属于独立的画种,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肯定,线条刚劲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对所画事物既能做精细入微的刻画,亦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肖像、静物、风景等题材均可表现。
  对于达州市的“巴山画派”,我们耳熟能详的有陈海萍的国画、李植华的水粉画、李增吉的水彩画、龙飞的油画、刘承川的版画,还有肖超的“葡萄”等。没有想到的是,钢笔画,一个全新的画类,又在达州横空出世或破土崛起,正如集结的画册“前言——盛开在大巴山的钢笔画艺术在之花”写道:“来自大巴山的画家们携带几百件作品再次集体亮相蓉城,展出的作品汇集了达州市历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获奖或入选的优秀钢笔画作品,遴选了近年来达州钢笔画家精心创作的佳作力作。”尤其是郭玉川、张世忠、苏亮、李尚景、邓早梅等多次获得全国钢笔画展的大奖,为此,得到了中国钢笔画联盟主席李谕基先生的高度评价:“达州钢笔画,有实力!”
  二、美学情怀:人文精神的新诉陈
  艺术家的美学情怀,虽然表现于艺术创作的选材、艺术表达的技法,但是实质是艺术家艺术构思的立意和艺术境界的追求。对此,我在2016年发表于《中国艺术报》上的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论述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之所以要因为信仰真善美而追求真善美,是因为他们将真善美置于先验性的存在和本体论的高度,即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肮脏、世道如何黑暗、人心如何阴鸷,他们都根据生命的进化原则和文明的演进规律,对真理、善良和美好的存在深信不疑,并坚信它们是不证自明的“道”,从而让引渡人类生命之舟的信仰获得永恒。”
  就像通行的画展,免不了有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人文民俗的形象性地再现与表现,这次画展也让广大的观众再一次欣赏到了达州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壮丽的山川、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息与劳作、苦难与抗争、憧憬与瞩望。如果说这是艺术展览的共性的话,那么,这次钢笔画展览的个性就是开辟了“文艺战疫,达州钢笔画家在行动”的专栏,并置放在画册的第一部分。不论是李昌国的《刻不容缓》,还是秦名翀的《与时间赛跑》,也还是王劲松、王秋月、魏海燕、鲜桃仁、李正英,他们选取抗击新冠肺炎的“经典一刻”和“精彩一瞬”,用细细的笔触、丝丝的柔情和浓浓的大爱,予以精雕细刻和铺陈渲染,将达州艺术家饱含家国情怀的美学情怀予以了传神写照的表达。
  三、文化追求:达州意识的新诉呈
  记得八十多年前,这里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七年前我们提出了“通达开放,诚义创新”的达州精神。的确,有了“精神”就充满着气概和斗志,那么能主导“精神”的又是什么呢?意识。尽管意识有种种解释,但我认为意识在本质意义上是“反思”。那么,我们的“达州意识”又应该是什么呢?存在决定意识,达州的“存在”有:自然的迤逦而南的大巴山的山地意识、历史的缘起于古巴人的反抗意识和现实的置身于东出北上桥头堡的开放意识,它们汇聚成新时代的达州意识,那就是:立足现实,瞩望未来,正视差距,勇于追赶,调动资源,共成大业。
  想起了十八年前,笔者反思并总结为何远离中心城市而又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灵畅的达州市的文学艺术屡屡引起全国性的反响而撰写的《巴山文学,倔强的生命之花》所论述的:“的确,在未修成正果之前,他们的创作和存在都是被文学和社会遗忘的角落,处于边缘的地步——边缘的地理位置、边缘的人生状态、边缘的文学活动,但是这些并没有使他们偃旗息鼓,由于文学有着与身俱来的超越使命,加上巴山渠水丰厚的文化资源的陶养和他们有着大巴山一样坚毅沉着的性格,反而激发起了他们冲向文学中心地带的豪情壮志,对他们而言文学既是悲壮人生的缩影,也是悲壮生命的命名。”文学和艺术是生活的来源,它们更是超越生活,用形象的方式传递的达州意识。
  经常有朋友问,达州距离成都有多远?以火车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8个小时,1997年达成铁路开通后缩短到6个小时,2009年动车开通后又缩短到2.5个小时,不久的将来高铁开通后将缩短到1.5个小时。
  又有朋友问,有没有一种跨越时空,瞬间抵达的方式?有,那就是艺术。继2018年11月在四川美术馆成功举办“视觉巴山·达州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以来,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和达州市文联,又一次用艺术的方式,让达州与成都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
  这就是本届细如银丝、练如蛟龙、美如锦绣的钢笔画,作为艺术精品、美学精灵和文化精神的“细语”,正诉说着的拳拳乡土之情、浓浓生命之爱和殷殷文化之志。

2020年6月7日于府河之滨

  范  藻
  FAN ZAO
  四川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国内生命美学和灾难文学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华美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范 藻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