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孙亚军:王恕——教化乡里笃学风

新文人画院 2020-6-9 08:51 2220人围观 艺术动态

昂昂乎大河,乔岳之英,落落乎拔地凌霄之器。所学者,圣贤必居之安而资之深;所重者,君亲必附不怍而仰不愧。凛乎严霜劲节,有定见有定守;焕乎晴空白日,好心事,好心地。前朝群雌孤雄,敢言人不敢言,敢为人不敢为 ...
“以学术立身·重塑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


王恕——教化乡里笃学风
文/孙亚军


关学肇始张横渠


王端毅公(1416年-1508年)

王恕,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谥号"端毅"。


【题 记】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私人讲学,培养通才,这是我们传统教育中最值得保存的先例”。(钱穆《新亚遗铎》)追溯中国书院的发端史,最早可溯及唐代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那时候的书院只是用来藏书所用。书院真正起到教化人心、传承文化作用,当从宋元开始,那时候天下就有四大书院之说。陕西关中较早的能够承担社会教育功能的书院则是从元代的学古书院开始,讲学之风蔚然而起,文人士大夫告老还乡之后,建书院修祠堂,成为服务乡民立万世功德的盛事。位于陕西省三原县的宏道书院,最早是由明代关学人物王恕和王承裕父子,辞官之后,为教化一乡风俗,培养国家人才集资而兴建,这所书院为陕西在明清两代培养出大批的栋梁之才,明代大儒马理、吕柟、康海等皆出自宏道书院,近代于右任、张季鸾、李仪址等实学派人物曾毕业于宏道书院,成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人物。本文所涉及的王恕先生,既是一位济世直臣,也是一位影响明代早期的优秀政治家,他晚年在宏道书院讲学传道教化风俗,由他及儿子王承裕、马理等人所开创的“三原学派”是陕西关中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有明一季,关中理学人物最为兴盛,大师辈出人才济济,他们延续着自张载之后的“笃实为学”“以礼教人”的治学为人风范,在明代那样一个宦官当政,视臣子为家奴的时代,他们直言抗争,立人心崇礼仪,继绝学开太平,书写了一个时代的恢弘之势。从王恕到王承裕,再到马理、吕柟,以及薛敬之、冯从吾、李二曲等一大批关学人物,他们之于事功则为民立命,之于学问则阐明诸子之学笃实践行,之于人格则立心为道,保持了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独立,他们是名臣,是学者,更是顶天立地的铮铮男儿。王恕以耿直敢言而名重明代八位皇帝,在朝为官四十余年,无论作为监察御史还是吏部尚书,他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凛然正气,堪称明代的“魏征”。
  王恕(公元1416年——公元1508年),陕西三原人,他出生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四年,侍奉明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代帝王。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其中从事监察活动的时间占据了他的大半生,他为人耿介,素以“凡遇事之可行者,不计成败而行之;可言者不顾利害而言之”为时人所倚重,时有歌谣称其为“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众所周知,明代自太祖朱元璋之后,弊政百出,尤其是从朱棣篡政以后,对方孝孺等知识分子的打压,使得明代的知识分子变得唯唯诺诺,在朝为官如履薄冰,一朝不慎便会死于庭杖之下。王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敢于直言而深受百官拥戴和皇帝喜爱。他的一生活了九十八岁,几十年的为官之路上,他用心在实践着关中学派的为学宗旨——张载的“四为之教”,在参政议政施政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学问之大、人格之大。
  为生民立命,他敢于为流寇直言。明成化二年(1467年),王恕任职南京,当时辖区内河南南阳、湖北襄阳、荆州一带流民迫于朝廷盘剥,苦不堪言而聚集暴动,王恕奉命和白圭一起平反暴动,抓获起义首领刘通之后,当时有人建议将参与暴动的流民赶尽杀绝以绝后患,王恕闻后坚决不同意,在此关键时刻,他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实施恩威并施之法,一方面他约束官兵,不许滥杀无辜;一方面他上奏朝廷推行安抚之策,给流失土地的人以土地,缺少耕牛的补充耕牛,外地参与暴动的流民遣返回原籍不予追究。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参与暴动的流民感到朝廷的恩惠,史书记载当时人们感恩王恕,为他修建祠堂供奉其位,王恕的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稳定了江南区域的社会人心。王恕在南京为官时,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他深知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于“军劳于征调,民困于转输”,当时外面有蒙古鞑靼侵扰,内有灾荒连年,民饿于死者甚多。然而,明宪宗皇帝却酷爱修建佛寺大兴土木,地方政府苦不堪言,官府盘剥百姓更甚,这是社会问题的核心。他上疏皇帝直言弊政:“安土重建,人之情也!今一旦拆人房屋,使之迁与他处,欲人心安,得呼?帑藏银两,所以备兵荒也,今乃以为建寺之资,使民飞挽于道路,转死于沟壑,欲人心悦,得呼?”须知道,王恕这样的奏疏,有可能会得罪皇帝而被处以极刑的。但是,王恕为民立命之心,天可鉴之,他作为监察御史,上疏直言是他的本分,他经常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警示皇帝,慎重处理官民之间的关系。
  为世开太平,他敢于为皇帝立诚信。王恕饱读诗书,他深信做人立信方能致远,立国以信方能君臣同心百姓乐业。他毕生将商鞅咸阳城内立木为信作为自己立人做事的信念,他说:“信者国之宝,民之所依以立者也;诏者,国之号令,敷恩泽,感人心,而示之以必信者也”,君主治国,以诚信取民心,这是天之道,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有令不行,或者皇家网开一面。发生在成化年间的黎永明、刘福事件,王恕能为当赦之人喊冤,是出于公心,更是出于君子立信的根本。成化年间,顺德府民黎永明殴打官差被流放,浙江布政使刘福因为织造丝绸质量问题而被判重刑,当年皇帝颁发诏书要求当年除了十恶不赦者除外,其他人等都可赦免罪过。但是,后来唯独黎、刘二人不得赦免,王恕闻后认为此事失信于民,要求重新审理案件,还生民以清白,立信于民。他给皇帝上疏,恳请皇帝:“凡罪之当罚者,虽贵近必罚,功之当赏者,虽疏远必赏,发一号令,出一诏旨,亦宜熟思审之,求合人心,然后付之有司,行之天下,如金石之坚,如四时之信,使百姓感悦,远近归心,又何患中国不安,四夷之不服”,宪宗皇帝看完王恕的奏疏后,令其重审案件,还百姓以清白,取信于民。
  为民立命,他敢于直面权贵。历朝历代虽有宦官专政,但尚无明代那样让宦官直接参政议政从而专政,明代宦官地位之高,之专权实属罕见,明亡于宦官党争是后世史学家的定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太监吕芳、陈洪权限之大,实在难以想象。明代自朱棣之后,破除了朱元璋所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内政”的法度,军事、朝政、地方管理均有太监参与其中,导致了种种弊端。明朝云南一代,世属番夷之地,朝廷派官兵镇守,其中监军太监权利最大,当时太监钱能独断专行,搜刮民脂民膏,抢夺藩国妇女,几度引起兵变。公元1476年,内阁大学士商辂建议朝廷派一耿直忠义之臣前往云南彻查钱能之事,吏部慎重决定派王恕前往云南。他到云南之后,经过实地暗访调查,发现钱能常派属下索取安南王金银财宝,处事不公,导致当地土司滋变。证据搜集之后,王恕不畏权贵,列出了太监钱能等人罪状,弹劾钱能等人假公济私流毒远方,认为其“罪当死”,《明史》记载王恕将钱能等人:“送司法,明正其罪,以为后世侍君有二心,及生事边陲,扰害夷方者之戒”。王恕作为御史大臣,凡事皆以国家利益为上,坚决反对那些取悦皇帝爱好,而不惜劳民伤财的太监,他先后数次上书,弹劾太监勾结地方官员盘剥百姓,搜寻珍玩以满足皇帝喜好,他言辞恳切且出于公心,常常使得宪宗皇帝有所收敛,也使得太监党羽受到惩罚。
  明代大儒李濂高度赞扬王恕一生学行:“公平生所作,多不刻意,虽或出于信笔为之,而其要归必本诸仁义忠孝,有补于天下国家”。心持仁义忠孝,行有补于天下国家,这正是古代中国有责任有担当之知识分子之使命。


  二


  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难的就是能一以贯之,在朝为官的人,最难的是保住晚节。王恕活了九十八岁五十年的从政经历,大节不亏直声享誉一时,晚年辞官回到故乡陕西三原,著书立说鞭策子弟,讲学传道造福一方。史书记载他晚年与其子王承裕一起,捐献家中藏书,集资修建“宏道书院”,从学者甚众,开启赫赫有名的关中学派中的“三原之学”。清代刘绍攽在《宏道书院箴》中说:“维兹书院实萃群英,隆师亲友,讲道穷经。工夫既到,义理自明,匪徒知之,尤贵力行。乡举里选,荐其贤能,进于宗伯,达于大廷。牧民守宰,辅政公卿,皆由此出,千载垂名”。刘绍攽赞誉三原“宏道书院”并不为过,从王恕父子开始,宏道书院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中,一直作为关中地域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名师荟萃,大儒辈出。
  据史料记载“宏道书院”落成之后,王恕将其从政五十年来所搜购的经典及历代名家著作5000多卷置于宏道考、经二堂及其耳房,以供师生们研读,儿子王承裕辞官之后每日向学生讲述四书五经,王恕闲暇之时也会到书院指导学生读书。时任陕西提学的何景明多次到三原视察书院,并题诗留念,当时慕名而来的学子除关中各县以外,还有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学子,宏道书院一时间成为西北最高学府,被士林所仰望。明代关中学子大儒多出于宏道书院,如康海、马理、吕柟、秦伟、温纯等,他们学有所成秉性刚直,成为关中学派在明代的中坚力量,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当中专门有“三原学派”,介绍王恕以及门人的学行,以及以书院为阵地传播学术思想。
  进入近代以来,宏道书院历尽沧桑能与时俱进,光绪十九年朱佛光主讲宏道书院,引进民主思想,为辛亥革命培养出一大批先觉者,如井勿幕、宋向宸、李元鼎、于右任、张季鸾、李仪址、吴宓等蜚声中外的名流学者。书院文化的传承自王恕开始,持续了几百年,其间最为珍贵者,莫过于对实学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真理精神的捍卫。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在朝为官侍君报效国家,辞官归故里能以德行声望教化一方风俗,可谓圆满。王恕父子两代尚书,为官清正造福子民,为学崇尚务实反对文辞浮夸,归乡之后布衣传道立不世之功,真正弘扬了自宋元以来陕西关中学人身上的务实刚毅的精神,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旨趣。
  明代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识南昌张元祯写的《太师王端毅公像赞》最能涵咏王恕先生一生之学问道德人品。兹录如下:
  昂昂乎大河,乔岳之英,落落乎拔地凌霄之器。所学者,圣贤必居之安而资之深;所重者,君亲必附不怍而仰不愧。凛乎严霜劲节,有定见有定守;焕乎晴空白日,好心事,好心地。前朝群雌孤雄,敢言人不敢言,敢为人不敢为。新朝天下大老,系宗袥之一安一危,系君子之一进一退。其高标雅望,足以镇嬂邪焚然之躁。其义胆忠肝,足以励玩懦靡然之志。于戏!此真圣明时之伟人、正人、吉人,天地间之英气、间气、正气。


<< < ◇>>>

孙亚军,青年作家、学者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学术主持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孙亚军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