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艺术 · 观点 | 当代“雅俗共存”的艺术维度(二)

艺博汇 2020-6-19 19:29 1188人围观 艺术动态

就目前来说,大众还尚未达到可以将雅俗对流的审美状态。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就“雅俗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表示:在今天,大众所说的“雅俗共赏”,简单来说便是俗不伤雅、雅可入俗。即无论是“雅可入俗” ...

       就目前来说,大众还尚未达到可以将雅俗对流的审美状态。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彭文斌就“雅俗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表示:在今天,大众所说的“雅俗共赏”,简单来说便是俗不伤雅、雅可入俗。即无论是“雅可入俗”还是“俗不伤雅”,这其中的主语都是“雅”字。所谓“俗不伤雅”前提是不能 “俗不可耐”的,否则便不能达到“共赏”的状态的。


彭太武作品:《金秋》 68x68cm  1999年 纸本水墨


       无论如何,提出将“雅俗共赏”这一新时代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突破传统的品评框架,彻底超越雅俗,以审美品评标准的多元化来推动艺术多元化的繁荣发展,这一点值得肯定。


彭太武作品:《月初皎》68x68cm  1992年  纸本水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雅俗共赏”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中却因其包容雅、俗这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变得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这样一个审美标准在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把不同样的尺子,因此“雅俗共赏”如何在绘画审美活动中落实,是一个极复杂的难题。


彭太武作品:《最是芦花风动时》68x68cm  

2008年  纸本水墨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和现代文化领域内,雅、俗两大美学思想类型并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相互促进的理想结果。“雅俗共赏”至今仍然是理论上的一厢情愿,现实文化中,不乏一波又一波的俗化浪潮打着“雅俗共赏”的旗号蚕食着高雅艺术,造成了艺术水准的跌落。


彭太武作品:《云带水风香》68x68cm  

2008年  纸本水墨


       “雅俗共赏”放到今天,彭文斌认为“雅”代表学术性,“俗”代表审美性。作为一种审美鉴赏的标准,能否在不影响作品品质的前提下,作为一种品味、趣味、韵味等特征来考虑、品评作品。


彭太武作品:《紫月》140x74cm  2011年  纸本水墨


       就艺术家来说,艺术传达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内蕴能让更多的大众认可与认定就是大雅之作!白石老人就是典型的作品雅俗大赏、雅俗共享。


【彭文斌简介】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彭文斌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