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田村的桃子熟了!” “是我们大田村的桃子吗?快洗出来尝尝!” “别急,这是工会组织的‘以购代捐’,为大家采购的节日福利,每个人都有!” 2020年6月23日,端午节前一天,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四川省作家协会院内正常的上班秩序突然被打乱了,大家纷纷涌向院内,像迎接贵宾一样去迎接那一箱箱红彤彤的桃子,因为这可不是一般的桃子。四川省作家协会对口帮扶达州市渠县岩峰镇大田村5年了,今年,大田村的扶贫水果产业终于挂果投产了,作协的领导和同志们心中那份喜悦,甚至比大田村的村民还要高兴。
大田村的桃子熟了 摄影 税清静
渠县是中国西部内陆省份四川东部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幅员2173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人口150万。 渠县属省定贫困县,是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8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村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7065户143802人,贫困发生率12.1%。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原因,渠县这个多山的丘陵县人口众多,区位劣势十分明显,是全国闻名的“稀饭县”。其贫穷落后,被人用笑话式典故来形容,说是有人坐飞机,从渠县上空掠过,只听得下面呼呼呼喝稀饭的声音,不绝于耳。渠县人缺米缺粮,吃不起干饭,只能在锅里多掺几瓢水,煮些稀粥来充饥,由于大家都穷,都是以稀粥为主要饭食,被人调侃和挤兑,这是“稀饭县”的来历。长此以住,渠县人也自嘲说是“稀饭县”的,个中多少无奈、多少伤悲,只有渠县人自己才能体会!它就说明了一个真切的事实,渠县穷啊!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是渠县人大量外出务工求生的几十年。一方面,他们把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留在家乡,到沿海开放城市和发达地区求生活、求发展,为发达地区更加发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的外出也导致了家乡野荒芜,杂草丛生,既没有成熟的工商业,也没有传统的农业产业, 更没有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 2015年开始,四川省作家协会对口帮扶渠县岩峰镇大田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2户3527人。2015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2.5%,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作为一个手里既无资金又无资源的“清水衙门”,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一班人,可算为大田村的脱贫致富绞尽脑汁。 一开始,县上给村里修建了连片异地搬迁安置点小区,可是房子修好了,没一户人愿意搬进去。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搬呢?原来是小区的电还没通,要通电还得另外架线路增加变电器。此外,小区里吃水也没解决。没水没电,贫困户们不愿搬也情有可原,居住不能解决,人心不稳,怎么谈脱贫致富?四川省作协党组领导便拉下脸皮,从省电力到市县电力系统,帮大田村呼吁、协调,终于解决了小区用电问题。四川省作协是参公单位,尽管自己靠财政拨款,硬是从机关人头公用经费里挤出十余万元,在大田村搬迁小区后面几百米远的山包上修建了地下水窑,在山下打了一口井,将井水抽到山上,再利用压差,通过铺设的管道流入移民安置小区每一户人家,让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水和电的问题解决后,贫困户们陆续搬进了安置点小区。 七一前夕,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右一)到大田村慰问老党员 摄影税清静
安居才能乐业,为贫困户送鸡苖鸭苖,甚至出资鼓励他们养羊养猪养牛,这些当然能让贫困户增加一些收入,但要让村民解决长期增收,还是得靠发展大型农业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只有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为此,四川省作协党组领导认识到,要让村民认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首先就要提高村干部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于是省作协组织出资大田村干部们走出大田走出渠县,带他们去那些发展得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经验。 大田村位置偏僻,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山地林地大量土地没人耕种,荒草长得一人多高了。结合组织大田村干部外出考察情况,最后,大家决定,鼓励村民种植洋姜。洋姜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根茎类菜品,它口感脆嫩,不论是鲜食还是腌制,味道都特别诱人。洋姜的生命力很强,在一些山野地带就能生长,对土质没有过高的要求。洋姜好种好收,一年播种,收获后有块茎残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种,那些没人耕种的山林土地都可以种洋姜。所以,作协和大田村两委决定组织村民种植洋姜,希望这个项目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洋姜种植也形不成规模,形不成规模就算不上产业,就不能长期为贫困户和村民们提供增收保障。 渠县人都知道,渠县出了个“水果大王”,此人做了几十年的水果生意,生意做得特别大。但是,这位“水果大王”虽然是渠县人,他却不在渠县,甚至他都不在四川境内做生意,而是长期在贵州生活经商。要是能与那个水果大王产生关系,邀请他来投资,把大田村这些山上抛荒地连片开发,建成大型果园,种上水果就好了。时任大田村第一书记、四川省作协下派第一书记黄泽栋回成都向省作协党组领导们汇报这一想法时,大家觉得这想法好是好,可是要实现起来估计没那么容易,因为投资太大,还要流转土地…… 其实,对口帮扶大田村的单位,还有一个是渠县的扶贫移民局。他们也在为大田村的长远发展而大费周张,扶贫移民局也想到了将大田村土地流转,成片发展水果种植这个项目,于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和渠县扶贫移民局不谋而合。 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右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左二),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等在大田村硕源公司水果基地调研。摄影税清静
曾经在2014年,为了引进水果种植长效产业,时任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张渠伟专门三次跑到贵州,找到那位渠县籍“水果大王”罗庆全,再三邀请他回渠县来投资,发展水果种植产业。 彼时罗庆全早就在贵州买了房安了家,早就成了贵州人,原本并没有回老家投资的事,但他经不住张局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感情牌,最终答应了回渠县考察。罗庆全答应回渠县投资种植水果,其实也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2014年春节,在外多年的罗庆全回家乡祭祖时,看到离开二三十年后的家乡还是那么贫穷,他询问一位长辈一天能挣多少钱时,那位长辈说:“能挣十多元。”十多元,也就是两三斤水果的价格,这个数字深深地刺痛了罗庆全。那时,罗庆全便萌发了回乡创业带领导大家致富的想法。但是想法归想法,真正要行动起来,还是张渠伟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他知道,作为故乡之子,他有责任为家乡的未来尽一份义务,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否则,内心难以安宁。 2014年8月,“水果大王”回到家乡,成立四川省硕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渠县新市镇鸡山村流转土地1600亩,从此踏上了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渠县减贫济困的带头人。硕源农业以“绿色发展、共享致富”为基本理念,把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致富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创新设计并采用“公司+农户”、“公司+村委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公司+银行+返乡创业农民工”、“公司+项目+村委会+水库移民”等多种模式,实现多种利益联结,在全县十一个基地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一万余亩,常年在硕源农业园区务工的农民达1500余人,其中从外地返乡务工的农民达4600余人,解决了他们既能务工挣收益,又能照顾家庭父母子女的现实需求,大大增加他们和家人的生活幸福感。 硕源农业水果基地一角 照片由硕源公司提供
当然,硕源公司的成绩离不开渠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尤其是扶贫移民局的引导和帮助。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当张局长找到硕源公司负责人罗庆全,邀请他们来大田村建果园,帮助大田村百姓脱贫致富时,硕源公司便欣然同意了。当然,在商言商,硕源公司也提出了一些条件:诸如村上配合搞好土地流转,解决园区交通和灌溉用水等。于是,为了保障硕源公司大田村项目顺利进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和渠县扶贫移民局分工不分家,张渠伟亲自己帮他们在县上跑手续和协调基建经费,四川省作家协会负责宣传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并做好有关政策宣讲。记得有一次,有两家人不愿参与土地流转,并企图带头阻止项目进行。得到这一消息后,时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下派大田村扶贫第一书记黄泽栋,连夜跑到两户村民家里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礼,最终在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才将两家人思想做通,从而确保了第二天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任四川省作协派驻大田村第一书记史向武说:“硕源农业公司大田村水果基地,从2017年3月开始着手建设,以村为单位2018年7月成立渠县丰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其中贫困户占地35户,就近务工解决了劳动人口就有47户138人,此外有198户贫困户入股硕源(股权量化60万入股分红);100户贫困户借贷产业周转资金3000元入股(渠县丰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非贫困户20户人以现金3000元入股(渠县丰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真算得上是风生水起了。今年是第一次挂果,试挂果,按种植要求不能挂果的太多,中途疏果时把果子摘下了不少,到端午节,桃子已经售出1500斤,李子售出3万多斤,价格分别为8元和6元一斤,品种好,产品也卖得起价格。明年水果正式投产,我们大田村将开发春季赏花、夏季采摘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保护好大田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日后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史向武讲着大田村未来的乡村振兴规划时,眼里充满了自信和憧憬,就让我们期待着大田村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吧。 大田村的李子红了 摄影税清静
作者简介:税清静,四川射洪人,70后,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从部队到地方,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重点扶持、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作品散见《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报告文学》《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解放军报》等国家级报刊。著有长篇小说《大瓦山》、儿童小说《喜神来了》系列,长篇报告文学《新丝路--从成都出发》、评论集《文学‘鸡’因论》等,获有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