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
四川文化网成都7月27日电(通讯员 阳济蔚)7月14日至7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次以“生生不息的川农大精神”为主题的线上活动。队员们通过学习校史和采访抗疫志愿者董晓睿学姐,对川农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attach]37236[/attach]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视频会议。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王雨 供图 风雨校史,川农大精神薪火相传 7月15日,实践队全体成员进行了一次线上会议,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与校史有关的资料进行分享。 四川农业大学1906年建校,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14年的风风雨雨。回望过去,曾有一些川农大学子走出校园,不畏牺牲,勇担责任,投身到祖国的革命战争事业中去,比如四川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王右木、中共地下党员革命烈士江竹筠等等。他们为理想和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用年轻的生命塑造出了川农大精神最初的形态。 [attach]37237[/attach] 团队成员线上学习川农大校史的相关内容。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马千舒 供图 如今,作为一所农林类院校,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周开达院士、玉米遗传育种专家荣廷昭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在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正走在乡村田间,思考着农作物的增收问题;有一些人正呆在实验室里,研究着动物的育种问题;还有一些人已经离开人世,将自己的成果变成了后人进步的阶梯。队员们仿佛在他们身上看见了革命战争年代中那些前辈的影子,感受到了川农大精神的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是一代代川农大人经过辛苦努力、薪火相传形成的,贯穿了整个校史,也流淌在每一个川农人的血液里。我们要向这些优秀校友学习,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队员焦恩泽如是说道。 艰苦抗疫,川农大精神发光发热 疫情期间,有许多川农大师生都为抗疫工作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7月17日,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2018级04班的董晓睿。她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的抗疫工作。 在担任志愿者期间,董晓睿主要负责对来往车辆的排查与登记。当时,北方的天气还十分寒冷,这样的工作对她的身体和意志力而言都是一种考验。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充满意义的,她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让我感到十分温暖的是当地有很多群众自发的为志愿者送红糖、姜汤、盒饭等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许多人都在尽可能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当谈及川农大精神对她的影响时,董晓睿说道:“川农大精神让我明白了当每个人都做到自己的最好,一起团结、一起努力、一起拼搏时,就能够熬过最艰难的时刻。这次去当志愿者,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川农大精神的鼓励。它让我树立起勇担责任、敢于奉献的意识。” [attach]37238[/attach] 团队成员正在整理采访稿。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王雨 供图 通过这次线上活动,队员们对川农大的校史和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其实,川农大精神不仅仅是川农大的精神,还可以是所有中国青年大学生乃至所有中国人的精神。所以想要传承川农大精神,除了做好自己以外,还应该用这样的优秀品质去感染身边的人。”队长王雨在会议上总结道。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