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爱华,峨眉山市某小学教师,《西南作家》优秀签约作家。 一双珍贵的雪地靴 刘爱华 在我的鞋柜里,收藏着着一双乳白色的雪地靴,这双雪地靴是用真羊皮的精工细作的,手摸鞋外层,给人以丰满、滑爽、柔软的感觉,卷一卷鞋帮,它具有很高的弹性,手一放,它立刻弹回原样,鞋里面有一层厚厚的雪白的羊绒。每年冬季我就会把它提出来穿,无能怎样天寒地冻,穿着这双雪地靴,在户外活动,脚一直都是温暖的,没有丁点儿寒意。 这双珍贵的雪地鞋来自北京,是杨培琴阿姨买给我的新年礼物。它不离不弃陪我度过了6个寒冬,冬天一过,我就像宝贝一样收藏看着这双珍贵的雪地靴,我非常的怀念杨培琴阿姨。 杨佩琴阿姨是原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刘凯的夫人。我的前夫凌朝东曾经是首长身边的贴身警卫。朝东因车祸于2008年冬去世以后,杨阿姨每年过年都要给我们全家人寄新年礼物,还打电话问候我们。 如今刘凯首长和阿姨已经去世几年了,但杨阿姨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朝东说首长和阿姨请我们去他家和他们共进晚餐。 晚上朝东派车把我们送到北京市吉安所右巷6号,这是首长的家,我们刚下车,紧闭的铁门就有警卫战士把它给打开了,当我们步入大门那一刻,警卫战士在我右方竖着一字排列整齐,立刻给我们行了军礼,我知道这是代表杨阿姨和首长欢迎我们到他们家做客。 餐桌摆在露天的院子里,朝东安排我和孩子坐好,他就坐在我身边。大家也坐好后,首长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也来了,我们立刻站起来互相问好后,首长请我们坐下后就一起进晚餐。其实当天的晚餐非常简单,就是稀饭、馒头,还有花生米、煎辣椒等几个素凉菜。 杨阿姨坐在我们的对面,她的两个孙子分别坐在阿姨的两旁。吃饭的时候非常安静,每个人就只有一碗稀饭。首长吃了一碗稀饭,一个馒头,还有些许小菜后,微笑着对我们说:“慢慢吃!”然后就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离席了。 我们也微笑点头回应首长说:“好。”就继续用着晚餐。我羞涩地不去推转盘,在我面前是什么就拈什么吃。杨阿姨亲切地对我夫君说:“小凌,你看你的孩子和爱人吃什么,就给他们夹菜。” 于是朝东扭头关心地问我:“喜欢吃什么?” 我笑着说:“煎辣椒。” 于是朝东把煎辣椒给我转过来,帮我夹了一个煎辣椒。这时,阿姨左边的一个孙子吃着馒头,还剩下一半就说:“奶奶,我吃不下了。”右边的一个孙孙听了也说:“外婆,我也吃不下了。”他们两个也就几岁,就把半个馒头放在了桌子上,得到阿姨的允许后就离开桌子,跑开了。阿姨把自己手中的馒头吃完,就很自然地伸手把桌子上两个孙孙剩下的馒头拿在手上,一点点地慢慢全部咽下。 我默默地看着眼前这种情景,表面上我很平静,内心却是非常震动。因为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像首长阿姨这么高的地位,家里是不缺食物的,而且此时餐桌上的盘子里还有许多馒头。就拿我们老百姓的餐桌上来说,父母未必就要吃自己孩子剩下的饭菜。 阿姨的的这种不浪费一粒粮食的作风,让我想起了朝东给我讲的刘凯首长“国宴上一粒花生米”的故事。 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首长用筷子不小心夹掉了一粒花生米,高大魁梧的首长弯曲身子立刻就在餐桌下搜寻,远处忙碌地朝东忽然就发现首长似乎在寻找什么,迅速走近小声询问:“首长,找什么呢?有什么东西掉了吗?我帮您找。” 首长忽然就直起身子高兴地说:“找到了。”朝东仔细一看,原来首长手指间捏着的竟然是一粒花生米,只见首长用手擦了擦,没有半点犹豫就放进了嘴里,慢慢咬着,吞了下去。对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首长居然不放弃一粒掉落地上的花生米,这不能不让我们去好好思考。 后来,我是受邀请亲自去八宝山参加首长副国级待遇的葬礼,当我签到的时候,工作人员双手恭敬地递给我一份封面印有首长彩色相片,一行黑色正楷字“刘凯同志永垂不朽”的7页资料。从这份资料让我了解了首长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首长是1938年10月入的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参加的八路军。杨阿姨和首长是革命夫妻。 抗日战争时期,首长先后参加了齐会、刘村、陈庄、百团大战、岚县、河口和保卫延安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首长先后参与组织和指挥了大同集宁、汾孝、晋中、太原、扶郿、秦岭等战役。特别是为太原战役的胜利,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徐向前司令员的高度赞扬,周士第副司令员为此称赞刘凯:“白骏择优千里足,莫须扬鞭自奋蹄”。 新中国成立后,首长奉命入川,随第十八兵团前指率领部队迅速抢战巴山,直逼成都,12月成都和平解放。1950年3月,首长任川西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随即组织部队进行剿匪斗争,主持起草了《剿匪综合报告》,对剿匪斗争起到指导作用,促使川西匪患半年内基本得到清剿。1951年3月,首长入朝参战,入朝4年间,他参与组织指挥了第五次战役,朝鲜北汉江至文等里一线的正面防御作战和1953年的夏季反击等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期间,首长受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指派回到第六十军前指参与筹划和指挥作战,取得一次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胜利。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还击作战期间,首长向军区和军委提供决策建议,为珍宝岛作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1985年11月,为适应我军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需要,军委决定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国防大学,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首长任副校长,参与国防大学筹建工作。1987年10月,首长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筹划全军的建设和发展,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 首长和阿姨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是他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拈掉一粒花生米,会仔细寻找,把它放进嘴里。一个在家宴上,慢慢咽下两个孙孙留下的半个馒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粮食的高尚情操是值得我们以及我们的后辈去好好学习的。 杨阿姨还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2014年5月,我们在家接到首长家来的电话,首长警卫员小段告诉我们:首长在北京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我和朝东爸爸还有女儿晨晨应邀请去北京参加首长的追悼会。 我们住在总参一号招待所,后来在八宝山参加了首长的追悼会和葬礼。首长的葬礼是按照副国级级别的待遇举办的,非常隆重,习近平主席等一批重要领导人都给首长敬献了花圈。 葬礼结束以后,我们就要准备返回家了,在返回家之前首长小女儿因身体有恙没去参加她爸爸的葬礼,却在丈夫陪同下开车来酒店见我们一面,并收我女儿为干女儿。 随后我们一家三人准备去北京一家医院和阿姨告别。 阿姨也是90多高龄了,患了子宫癌,正在医院接受治疗,首长去世的消息是后来才告诉住院阿姨的。 警卫员小段把我们带到杨阿姨家,他要给阿姨送饭,阿姨还特意嘱咐小段带上家里的月季花。杨阿姨家靠墙的长方形花园里盛开着月季花,因为北方的五月月季花开得最为繁盛,一簇枝叶上密密麻麻挤着七八朵花,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的花相互依偎着,紧紧地裹着花蕊,好像害怕娇嫩的花蕊被风吹跑了似的。含苞待放的花蕾在微风中摇摆,因为刚下过雨,花瓣上还盛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月季花的生命力极其顽强,被折断的月季花枝只要插进泥土里,它就会重新长出根,生出幼芽,继而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这样赞美过月季花,“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月季花有常开不谢的韧劲。 小段把阿姨的饭菜准备好,拿着剪子特意去花园里剪了几支开得最美的月季花,接着我们就乘专车直奔阿姨住的医院。 乘电梯,走了一小段路,我们一行来到了杨阿姨住院的门口,小段敲门,得到允许后,为了防止细菌带入,我们在门口都套上鞋袋,戴上口罩,才进了阿姨的房间。 其实,刚才坐在在车上的时候,我在想,阿姨在医院里得知首长突然去世,因为生重病需要治疗而不能去见首长最后一面,也不能参加首长的葬礼,她一定是无比悲痛,甚至卧床不起。 然而,当我们走进房间,见到阿姨依然神采奕奕的那一刻,我十分的惊讶。 阿姨的状态非常好,我没有看到她萎靡不振,也没有看到她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内心的悲痛。她神情自若,看着我们坐好后,小段把月季花放在床边的柜子上的花瓶里后,就带上门,退了出去。这时阿姨向我们走近,对我们说:“我叫小段带些月季花过来,家里的月季花前段时间开得旺,现在可能都凋谢了不少。” 我想,杨阿姨生这么重的病,还惦念着家里盛开的月季花,她是多么的热爱生活呀!也许她看到月季花,心情很好,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样吧! 阿姨的声音非常柔和,她说:“首长这生已经结束了,而我的生命还在继续,我不能倒下,我要照顾好身边的那些孩子们,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她走近我们,递给了晨晨一个信封,晨晨立刻起身礼貌地接过信封说:“谢谢婆婆!” 杨阿姨继续对晨晨说:“晨晨要每年暑假到北京,你要来看干妈和我,来北京后,你自由选择,可以住干妈家,也可以住我家。” 晨晨笑着回答说:“好的,一定来。” 杨阿姨继续说:“来开追悼会的人很多,本地的我就不见了,我就想见见你们,你们回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我们一起交流了大约一个小时,就告别阿姨,乘火车回家了。 后来,我们也因为各种原因也没再去北京,那次医院见阿姨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杨阿姨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历历在目。 后来我们也没想到扬阿姨也去世了,晨晨的干妈也生病意外离开了人世。 和阿姨的最后一次见面,也让我们学到很多,人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身边的亲人也有意外离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悲伤和泪水不是我们余生的全部,活着就要淡定和坚强,还要振作起来,热爱生命就像热爱一束鲜花一样美好,让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光芒。 杨阿姨寄来的一双普通的雪地靴,至今还被我收藏在我的鞋柜里,它不仅温暖我的脚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还温暖了我的人生。 |
2025-03-30
2025-03-26
2025-03-07
2025-03-06
2025-03-05
2025-02-24
2025-02-22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