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艺术家风采展【十七】

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艺术家风采展【十七】

杨琴 2020-8-29 19:05 1479人围观 校园文化

刘德扬:我从小喜欢写字画画。自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以来,它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艺术殿堂。1994年底,当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这个单位工作后,得到了画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个专职画家。


  1980年6月5日,成都市调集了当时全市优秀的美术人才组建成都画院,并在成都市文化公园召开了建院大会。


  成都画院院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2020年6月5日 是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的日子。

  梳理成都画院40年以来的历程,创作的作品以及发起或参与的艺术事件,既是成都画院的历史,也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美术史的一篇华章。

  我们将逐一介绍成都画院成立40年来的众多专职艺术家,

  用35个艺术个案
  串连起成都画院40年的艺术历程。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也期望年轻一代继承老一辈“德厚艺精”的院风,为下一个40年构建新的高峰。


  刘德扬
  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本科专业,1994年8月从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正处级研究员)调入成都画院,任中共成都画院支部书记。2008年8月转任正处级调研员,任《成都画苑》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西南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文章由画家本人提供,节选自“欲罢不能”个展汪帅序言

  刘德扬的“翅膀很硬”

  刘德扬“书画印”通吃,“思酒文”齐嗨。打开局面是“书”,压轴底气是“文”。

  看看中国画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个啥姿势: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书与画,犹如中国画家的双翼,弱其一不能高飞,折其一就只能瞎折腾了。

  从这层讲,刘德扬的翅膀很硬。观其二三十年前之书,碑帖并铸,文质生发,尤其笔性机杼,足可甩当下书坛所谓名家些几条大街。

  印,他用力匪深,年岁增而视力损,操刀益疏,然所谓获得感,岂以形迹论?其篆刻修为已悄然转换为金石气,于书画之间冒着有质感的泡。

  “书画印”三足备,中国画“本体”立,但对文人画而言,还是“三缺一”。

  仲夏倩影
  34×34cm
  2019年

  安逸
  34X136cm
  2018年

  书法
  手聪而已
  118×102cm
  2001年
  

      篆刻
  鲁迅
  1976年
  雕塑

  刘德扬的专业是工业经济,四川财经大学(现西南财大)78级,而立之年便做过县官,老刘家又是书香世家,多年交往,我特赏其“思”。思考有习惯,思维有活力,思想有体系。所以,刘德扬举酒属客,往往吞吐的是“思想之文”;刘德扬信笔为文,往往发表的是“思想之酒”。灌注毫端,是为风流。

  1973年,刘德扬学画素描

  1996年原老领导、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夫妇在成都画院

  同气相求
  55×100cm
  2009年

  桃花三月
  25.5×44cm
  2013年

  疎散乐天真
  70X47cm
  2015年

  刘德扬是个“混血儿”
  刘德扬有蜀学血脉。生于斯,长于斯,三苏气味,了翁风度,累年化作他的精神枕头。
  刘德扬有海派血脉。他是刘既明入室弟子,而刘既明是让海派在蜀地开枝散叶的先驱。
  刘德扬有跨界血脉。家学渊源,经济专业,庙堂经历,江湖情怀合并为他的理性报表中的感性利润。
  了解这个背景,你才能懂得刘德扬的“境界”。
  境界是中国审美之魂。前人之述,多如牦牛毛。
  我曾言,刘德扬是很有资格画文人画的,以书入画,资格一也;葆守士气,资格二也;纾解性灵,资格三也。

  2009年,创作六尺作品“圆光含万象”

  2010年,为置信公司创作5米高、宽1米的画作

  铜钱花开财运来
  45×34cm
  2017年

  望梅
  12×70cm
  2016年

  琴条墨荷四联屏
  110X21cm×4
  2016年

  刘德扬“色”胆包天

  刘德扬翻的是文人画的牌,卷的是笔墨趣的帘,但他胃口好,吃的杂,“院体”也常是他的下酒菜。毕竟,他的风流板凳,还留着黄筌、黄居寀的余温。尤其他的彩墨荷花,可谓涉险之举。人们喝惯了的荷花高汤,被他的般若之笔拖入重口味的色彩火锅,纸上行深,重彩涅槃,照见初心,“色”胆包天。

  未曾涉险的笔,不足以语创作。
  高贵险中求。从“黄家富贵”到“刘家高贵”,一字之别中,潜伏着刘德扬千万次登楼千万种憔悴千万里蓦然回首。此系列刘德扬以“色授魂与”名之,足见矢志托付。

  张大千对中国美术史最大的贡献是泼彩山水,刘德扬的探索后门是泼彩花鸟,张大千在前面蹲起,刘德扬在后面雄起,超越的牛皮留待二十年后再吹,呼应,便是价值。

  “信笔涂鸦”是涉趣单元,是“一画”之道的别裁,是文人花花肠子的走光,时见八大的裙子,八怪的被子,海派的折子,南原的架子,趣味指挥笔墨,境界大于风格。

  如果说“信笔涂鸦”是涉趣之雅,“色授魂与”是涉险之创,“欲罢不能”就是涉远之醉。这批作品,他在形式与内涵,观念与手段上同时拳打脚踢,又小心翼翼:

  走进笔墨,走出程式,在成为老炮的路上主营活水;
  尊崇传统,海纳异见,当代性与经典性换手抠背;
  寻找语言,迎娶符号,自揭每一个固步自封的疤;
  万物入画,万物可画,解开无可无不可的纽扣;

  欲罢不能系列No.7
  68×45cm
  2015年

  欲罢不能系列No.20
  68×45cm
  2015年

  欲罢不能系列No.27
  68×45cm
  2015年

  刘德扬的风格,是个变量。
  他的不变,勾引我们的记忆;他的变,浇灌着我们的期待。
  海派重“色”,设计出“色”,当代变“色”,三“色”合一,信手便可给你一点颜色。
  客观之色,主观之空,在他作品中争风吃醋。
  形下之色,形上之空,在他笔下兜兜转。
  所遇之色,所化之空,意无尽。
  有限之色,无限之空,刘德扬的“色”胆以“空”识为容器。以“色”擒拿,书画亦小技;凭“空”取舍,笔墨亦大道。这一切,都注定了刘德扬余生的张力,以诸法无我的功力,穿刺境界与风格。

  和合其美
  140×140cm
  2017年

  阿弥陀佛
  56X47cm
  2017年

  冰清
  47×48cm
  2017年

  砚  边  话  语
  文/刘德扬

  2002年3月时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少雄到成都画院调研,左起:叶瑞琨、田旭中、王少雄、黄纯尧、刘德扬、周春芽

  看画要看画家画中的话。所以看画要读,要品,要玩味。
  无禅堂有句云,不见梅花,如何画梅;只见梅花,如何画画。
  古人题咏荷花“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话如用之于人,恐怕是天人。
  板桥画竹“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中“关情”二字紧要,是画眼。
  一点芳心只自知,既是一种得意,也是一种无奈。
  “宁为斟酒意,不存下棋心”,古人此语意味隽永!可惜人心不古……
  古人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我心与青山吻。

  2016年“和风物语”个展,岁月画廊

  “和风物语"个展合影

  种瓜得瓜
  45×34cm
  2012年

  红云当头
  68X33cm

  好奇易专注难
  100×21cm
  2012年

  鲁迅先生曾有散文诗“桃花红,李花白……花有花道理,我不懂”,其调侃幽默竟有些许悲壮滋味。花之一物,乃自然之精灵,人见人爱,我见尤怜。于是被拟人化,于是惹出许多怜香惜玉的风花雪月,更惹出许多悲欢离合的海誓山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花有花道理,我还是不懂。你懂吗?

  风趣自在随意中,一旦经意刻板,还有什么风趣天真可言!所以我喜欢看儿童画。

  无风也清凉。这个清凉来源于人的清,画的清,格调的清。所以古人有“无风清气自相吹”的佳句!

  我总觉得画写意好比随缘,来不得丝毫勉强和做作。随心所欲,平心而论,因机而生,有感而发,在必然之中找偶然,在偶然之中求必然。如果“着相”,离写意就远了。

  在蔬菜这个前提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画自己的画,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浩如烟海,学尤恐不及,切不可因为“沉滓的泛起”乱了自己的方寸。

  “欲罢不能”个展与市文广旅局领导周万生、成都画院领导张德才、何红英合影

  攀西绿石林
  173.5×90cm
  2010年

  萌宠憨态堪可怜
  67×136cm
  2017年

  两只蝴蝶
  69.5×35cm
  2019年

  回顾历代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必定对人类世界都有着深切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一定是政治式的,但却必须是生活的和深层次的。只要有了这种深层次的对人类世界的关注,那么,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画还是其他,都可以产生艺术大师。

  没有张扬、没有狂怪,让人从一片平静安谧中悟到清,看到清,是我为人、为文、为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我想,好的画作就应该象云一样,给人留下阅读、补充和完善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驰骋,去想象,去发掘。话说白了,就没有意思了。

  通常人们把题款用印视作书画作品完成后的一种习惯动作,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实际上它应该既是画作的说明,更是画作的补充,是调节画面虚实轻重的最后手段。

  刘德扬工作室教学

  个庐日课
  15×45cm
  2020年

  富贵有余
  25.5×57.5cm
  2019年

  快看,那边过来一个美女
  23×36cm

  40th anniversary
  成都画院建院四十周年寄语


  刘德扬:
  我从小喜欢写字画画。自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以来,它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艺术殿堂。1994年底,当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这个单位工作后,得到了画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个专职画家。

  感恩成都画院!
  感恩成都画院各位老师、同事!
  祝福成都画院越办越好,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其应有的力量!
  祝愿成都画院画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成都画院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