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嗣铨,男,汉族,四川资中人,大学本科毕业,九三学社社员,1939年7月出生一个世代书香的书法世家。舅公骆成骧是中国清朝末代状元,舅公的一生充满了变法维新、改革图强、兴利除弊的思想,致力文化事业。父亲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第一届文学系,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从小受翰墨熏陶,研究书法,打下了深厚功底。经长期临写,研究和创作,”篆、隶、楷、行、草”的多种风格的名帖,能写二十多种风格的书体,並自创新体。到东京书写日文书法,在国内外的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多种书法专集和报纸发表书法作品,省、市电视台也多次报导,作品选送韓国、日本、巴西、比利时、加拿大和台湾展出,作品送国家领导人,被国内外朋友收蔵。 周老师现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联谊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嫘祖书画院院长、四川省毛研会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廉政书画院四川分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等职。作品和业绩入选多种人物丛书。 【作者简介】侯菁,不倾国不倾城却倾尽自心的女生。外表不美但眼里却聚集了美的精华,让你看到关怀、爱和激情的神韵,因为它是灵魂的窗户、爱居住的地方;更有着与知识同行、与修养并肩的优雅姿态。一笺笔墨,几行清风,喜欢用自己心田种植的文字,记录人物的男女老少、岁月的春夏秋冬、生活的柴米油盐、心情的酸甜苦辣。 周老师的德艺双馨 作者侯菁 我的纪实美篇《德艺双馨艺术家周嗣铨先生艺术缩影》发表了,我却一反常态,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有太多的感悟、无尽的感慨。在制作过程中,周老师说了N遍的话就是,“侯老师,麻烦您了!谢谢您!您太辛苦了……”其实,辛苦,我倒没觉得,只是备受鼓舞。看着他写的每一个字,总觉得它是会说话的,带着他的气息和生命。尽管我编辑的水平有限,但也是用心在做,每次都是和它们在对话、在交流,很享受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个编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提升的过程。 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个人的努力和追求,还需要亲情、爱情、友情的烘托。在制作过程中,我也反复学习了周老师出版的几本书,有家族的传承、家庭环境的熏陶、父亲的身教……他继承的不仅仅是学术,而是做人的品格,我们不断地沟通,对周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他不畏权贵,却同情弱者;不盲目攀缘,却珍惜情谊。最让我敬佩的是周老师的孝道,真正做到“四孝”,即孝身、孝心、孝志、孝慧。很多人只知道周老师孝身,就是生活上如何如何照顾两位老人,特别是老母九十岁股骨颈骨折,在床上瘫了六年却能活到九十六岁,他照顾得辛苦、耐心、周到,可想而知。但他的其它三孝却鲜为人知,他是如何继承老人的意志、传承老人的文化?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为了完成父亲的意愿,他可以花近二十年的时间,去完善父亲的作品。因为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因当时家景困难,有些字不是写在宣纸上的,而是写在一般的白纸甚至报纸上的,不能直接装裱,不好展出,他就把它复制到宣纸上装裱,甚至有的因时间太久,对联只找到一半,他就得补写另一半,才能完成整部作品。因父亲写的什么风挌的书体,他就要写一样风格的书体,这需要花很长时间认真去学、去练。 周老师这样做,既是対父亲孝心的表达,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我真的百感交集,学习到周老师的大孝、大爱、治学的严谨、做事的力求完美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其说我敬仰周老师的笔墨文化、学术成就,倒不如说我更敬重他的品行修养、家庭责任、社会担当。 作者侯菁 周嗣铨,周叔平之子,由于父亲从教的客观条件,周老师有了更集中的时间和环境研习中国书法。周老师很小就跟父亲学写字,少说也练了几百斤墨。几百斤墨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在父亲身边研磨时看到的所有字,都在一刀一刀的书写纸上呈现出来。花掉十年二十年,只做基本功,学到的只是全部的基本笔法、基本字型、基本字体、基本结构……他不能出师,因为最大的功夫还没有到家。这对一个自信满满、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来说,是家长的“压制”、“不信任”?还是浪费光阴?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扎刀见血的真功夫,是必修课! 周老师仍在研习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方圆周折。它的数十种间架结构,应该在哪里落笔、哪里生象?都仔细地揣摩。都知道“字富神韵”,“神”究竟是什么面目?常言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韵”到底该怎样体现?这一研究又是十多年。周老师练就的不仅仅是写字的基本功,更是做人的品质和修为。 一天,一个书法商人找到他,问:“你能临摹吗?”这还用说?!于是商人拿出一幅字,字体精瘦、清丽、规矩当中透出灵性。周老师一看,说:“没问题。”临摹出来,足以以假乱真。来人欣喜若狂,又问:“还有一张,你能临摹吗?”又是一张,毫无破绽!来人如获至宝,立马开价,他们知道落上他们的名字,一定很值钱,这两个名字,一个是启功,一个是清末四川有名的书画家包弼臣,甚至还有人请求周老师临摹张大千的笔迹。真正名人真迹很贵,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但假冒名人临摹的赝品,倒是很有市场。 周老师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临摹名家作品,落上原名、还要注明“周嗣铨临”四个字。这样的事越见越多,他也习以为常了,最后干脆谢绝一切临摹要求。把更多心思花在研究“借笔”上头,他摒弃了父亲的好几种书体,通过“借笔”,创研出好几种新体,这成了他一部分的兴趣所在。 在成都,周老师的书法一经展出,便一举成名。他的篆书,在传统笔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不同于父亲的笔法,一下子好像笔尖发了新芽、长了新叶、开了新花,迎来了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新纪元。很多书法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现场看他落笔。相继地,周老师的成果作品受到韩国、日本、巴西、比利时、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一段时期内,每年都有来自如上国家和地区的画廊和藏家登门,周老师以为:既如此,已很好。以周老师为院长的书画院很快成立了,他十分欣慰:“传统的笔法,我们要学习它、传承它,也要有一股勇气,去总结和超越它。我现在有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它、爱护它、跟它聊天和辩论,也是一种幸福!” 作者侯菁 2019年11月21日,我参加了“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平台举办的首届《感恩父母 让爱传承》有奖征文大赛,这次参赛,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奖状,还有成长,最主要的是结识了一批德才皆备的文学大咖、还有书界泰斗,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们还没见过面,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尽管不曾相识,但思想和文字是相通的。每每读到他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之情,我都泪湿双眼;知道他年轻时就照顾患病的爱人,三十多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不厌其烦,让我体会到了爱的”暖若春风”和“陪伴”的真谛;对年幼的孩子付出了既当爹又当娘的辛苦,面对生活和经济的困难,还能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大学生,并且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大儿周宁原就职于华为,他搞市场,每次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后自己创业。二儿周奇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参加全世界应用数学竞赛就得一等奖,上海报纸都报导了他的事迹,给祖国争了光,让我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翻看着他的朋友圈,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看到电视台对他的采访,才知道原来周老师一直是孝老爱亲的典范。都说,小才靠智、大才靠德,看到周老师的文学造诣和书法成就,更进一步印证了这句话的内涵。我们的交流也从我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畅所欲言,周老师更是谦卑处下的正人君子。 我的纪实美篇《德艺双馨艺术家周嗣铨先生艺术缩影》,被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十八家媒体转载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点赞,感恩你们鼓励和支持的同时,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真的应该向周老师学习。没有他的德艺双馨,哪会有这个美篇?!没有素材,哪来文采?!更何况,在此文字中,都是实话实说,说的那也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对他半生成就的总结,但他背后的辛勤付出,我写得很少。 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九三学社社员,竟然没读一天小学?上所施下所效,教育好子女,都成为社会的栋梁、国家的骄傲,让好的家风世代传承,也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每次跟我聊天,几乎不变的主题,活到老学到老,一直拼搏在努力进取的人生路上。我也会学习这种精神,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