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2019年9月27日,“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展览在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开展,到目前为止,展览已吸引了近42万人前来参观。一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展览也将于11月20日闭幕。在即将收官之际,成博携手华为,全程采用目前最先进的Mate30 pro手机拍摄制作了一系列短视频陆续推出,在这里,传统工艺的极致美感在掌上清晰绽放,观众也可以将大师们登峰造极的技艺一览无余。 “天下母锦” 两千年前的“二进制” 四川古代丝织业高度发达,天府之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采桑养蚕提供了优良条件,几次入川大移民带来的技术则促进了成都织锦技术迅速提升。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蜀锦纹样设计和织造技艺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代表着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织造行业的最高水平,成都也成为当时最大的织锦中心,获得了“锦官城”的美誉。 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蜀锦与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为“四大锦”,但因其起源最早,流行年代最长,影响最深远,因而被誉为“天下母锦”。 2012年在成都市北郊老官山西汉墓群出土的四部勾综提花织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此类织机的实物。这种织机相当复杂,其工作原理与“二进制计算机”类似。上万根丝线被穿在几十片综片上,每提起一片综片,丝线中就有一根在上,四根在下,如果把纬线上面的一根丝线代号设为1,把纬线下面的四根丝线代号设为0,就相当于为织机编制并存储了一部“二进制”编码。 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作为文化与科技成果活态形式的载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5G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力,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华为率先构建了5G规模商用能力,在5G“战场”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本次合作,两千年前的“先锋技术”与当代的“科技强军”强强联手,仅用一部手机,便打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画面。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解码”,民族经典为前沿时尚赋值,“中国制造”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先列。 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 传承数千年的“智慧密码”尽收眼底 成都博物馆的展览“巧手夺天工”展出了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光俊制作的十余匹蜀锦,尽管绚丽华美,但因展览现场的光照较暗,难以满足观众们拍照“打卡”的愿望。然而,在超感光镜头的“加持”下,整个场景暗淡却清晰,可以清楚看到蜀锦流光溢彩的色泽,在镜头的推移中变化着迷人的光华。 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光俊 随着时代发展,蜀锦的技艺在流传中也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和丰富。为了降低劳动强度,胡光俊在保留了蜀锦核心技艺的同时,将以人工作为动力的花楼木织机改为以电作为动力的花楼电动铁织机,使锦缎织物幅宽从60多厘米增幅达150多厘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借助华为超高速摄影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力量,我们能够从视频中清晰观察到两代织机之间的效率对比。“投梭”是蜀锦“织造工艺”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每制作1厘米蜀锦便需投梭120次,传统技法中,投梭工与提花工一个接线提经、一个引线打纬,配合默契,一天也只能织造几厘米的蜀锦。而现在采用的多梭箱装置,实现了七梭三十六色重经、重纬、多组织、经纬同时起花的织造技艺,且一人便可操作,方便快捷。 “投梭” 曾经,这些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非遗技艺是我们的骄傲,如今,它们也作为现代工艺的源头与出处,为现代设计提供着根源与养分。而技术的创新始终在继续,经过现代审美和科学技术的打磨,从历史中走来的手工技艺被不断丰富、改造,最终得以蜕变、升华。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少中国自主科技渐渐跃居全球一流水平,而我们依然在追求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奋斗不息。 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开始加入到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行列,彼此携手将传统文化融汇科技成果,解读经典技艺。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