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楠木村,一座座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宽敞平整,成片的金银花树在风中摇曳,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村民们说 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贫支持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密切配合 从抓党建入手 切实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 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凝心聚力 夯实脱贫攻坚党建根基 新林镇楠木村平均海拔980米,幅员面积约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0亩,林地面积约387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08亩。全村13个村民小组454户1436人,贫困户73户227人,该村为彝汉杂居地,曾经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楠木村“第一书记”谢大林记得,2016年他刚到村上时,村里基础设施条件很差。“那时候村上交通很不方便,通村路破旧不堪,一到下雨天全是泥泞,村民大多住的是木头房、土墙房,日常用水主要靠积蓄天然水,常出现用水困难。”谢大林回忆说,当时村里的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加上村“两委”凝聚力不强,村党组织涣散无力,发展陷入困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全村脱贫致富,村党支部是关键。只有上下拧成一股绳,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谢大林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着重抓班子强基础,通过明确目标、职责,落实奖赏制度,带领驻村工作队、联户干部、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四支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党员带头致富人,种植蔬果、中药材,养殖土山羊等,示范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和养殖;组织党员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公共环境卫生,治理环境“脏、乱、差”,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我们每个月在全村13个组召开‘坝坝会’,一个组一个组地推进,结合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政策性宣讲,同时听取和收集村民意见、诉求,并及时反馈问题的处理、解决情况。”谢大林介绍道,经过层层落实推进,楠木村党建工作有了显著提升,议事决策更加公开透明,班子成员之间更加团结,能及时回应群众所想所盼,切实赢得了群众对全村工作的理解、支持。 五组村民王朝贵原来住的是破旧木板房,漏雨又漏风。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但由于他长期对村上工作的不信任和抵触,曾一度阻挠新建房施工。“在王朝贵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地入户走访、做工作,不断地沟通、协调,慢慢得到了他的理解、认可。”谢大林说,2019年,王朝贵一家住进了漂亮的新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之后村上开展工作他都积极支持,抢在前头。 扶贫路上没有捷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驻村工作队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楠木村村民走上了致富奔康路,于2019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助力整村脱贫 基层党组织的旗帜树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更有利于楠木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如今的楠木村,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村民纷纷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等配备齐全,安全用电得到保障,通信网络全覆盖。 而曾经一度困扰楠木群众的用水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截至2019年,帮扶单位中国人寿乐山市分公司投入帮扶脱贫资金35万元,在楠木村新建蓄水池15个,清污加固修复加盖旧的蓄水池9个,全面解决了当地的饮用水、生活用水难题。现在每家每户,一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 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一系列帮扶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楠木村三组村民陈开华,因为妻子突发脑溢血瘫痪,只能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在家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没有了收入来源,妻子做手术、看病吃药又是一大笔开销,陈开华一家陷入贫困。 “村上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为他们一家申请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还有临时救助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谢大林介绍说,各项帮扶政策减轻了陈开华的负担,各级干部的关心、帮助也让他深受感动,他决心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两年陈开华在家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来源,2018年一家人成功脱贫摘帽。 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是基础。近年来,楠木村立足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资源充裕等优势,引进农投公司,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方式,打造了2000余亩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楠木村还种植了茶叶200亩、优质桃树710亩、高山蔬菜810亩,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在产业基地务工,收入大幅增长。 如今走在楠木村的村道上,遥望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树,层层梯田泛起绿波,蔚为壮观,成片的桃树、茶树长势喜人,村民们增收在望。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