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是北宋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诞辰一千周年。张载,字子厚,北宋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因父张迪葬于陕西眉县横渠遂寓居横渠,人称“横渠先生”。张载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邵雍并称为“北宋五子”,由他及其门人开创的“关中学派”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理学学派之一,张载的“关学”与周敦颐的“廉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齐名,人称“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句”,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旨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由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国报道》人物访谈栏目、《封面新闻·家宽文化》栏目、四川文化网、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四川家宽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推出系列宣传文稿,以弘扬张载及其关学的学术精神。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关中道脉四种书》书评 ◎张盈盈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关学肇始横渠夫子张载像 (清)李元春合辑、魏冬点校之 《关中道脉四种书》 魏冬教授近年来专治关学,点校整理了《韩邦奇集》上中下三册200余万字、著有《张载及其关学——“横渠四为句”视域下的现代阐释》《北宋关学随讲录》《新订关学编》《韩邦奇评传》等关学研究著作,又与刘学智教授合作主编《关学文萃品读》《关学二十二讲》等重要关学文献。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关中道脉四种书》,是其整理点校的又一关学重要文献。 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学术谱系的建构,它是学术传承、积累、发展不可或缺之前提。理学于北宋发轫以来至南宋,根据地域的不同发展成为关学、洛学、闽学、濂学四派。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理学派别,都把“理”或“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关学的创始人是张载,洛学以二程为代表,闽学以朱熹为首,濂学的领袖是周敦颐。他们在提出各自主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学术流派。关中地区,代不乏人,由于张载创立关学之初,关中学子便积极追随,因此,关学的特点更加明显于其他各派。明代中后期,关中的理学家达百人之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冯从吾。他以倡明关学为己任,掀起了一场“关学中兴”的局面。冯从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关学作为具有独立学派,并有意识的进行关学谱系构建。其《关学编》就是关中学者构建关学谱系的奠基之作。它标志着关学学人首次启用了“关学”一词作为学派的正式指称,并赋予关学以“关中理学”的新内涵。 此后,关学学人沿着冯从吾《关学编》所奠定的体例,不断延续和拓展关学的传承谱系。李元春就是清代中期续补关学、传承关学的代表学人。他以朱子学为宗,服膺宋儒,却不盲从。他推崇张载“治天下以礼”的理念,强调“礼当常讲”、礼在“躬行”,弘扬了对张载及其后学以礼为教、注重道德实践的学风。《关中道脉四种书》是清代关学大儒李元春辑合《关学编》《张子释要》《关中三先生要语录》《关中四先生要语录》四种书的合集,是李元春对关学传承谱系文献的续补和对此前关学重要学人思想文献的辑作。李元春称冯从吾的《关学编》乃是“章吾关学、振吾关学”的典范。他说:“少墟先生既辑《关学编》,又有《四先生要语录》,录四先生要语,即见关中诸先生之传授矣。”(李元春:《冯少墟关中四先生要语录序》)而后李元春在刘得炯的续入冯丛吾、王建常二人的基础上,率其们人又补四人,续入十七人。李元春对《关学编》的“补续”具有为关学“续家谱”的性质,其对关学文献的选辑有二个特点:一是强调对张载思想和精神的传承,注重理学诸儒的个人节操与品德。二是以张载思想为基调兼容吸收程、朱、陆、王理学,注重思想上的融会贯通。《张子释要》是李元春全录张载《东铭》、《西铭》二人并摘录《正蒙》《张子语录》的精华语句,并参韩邦奇、雷柏霖等关学大儒注解断以己意的著作。它是了解张载思想及关学后人诠释的重要文献选辑。《关学四先生语录》原为冯从吾摘取明代吕柟、马理、韩邦奇、杨爵四位关学干城的语录和论著编订而成,李元春加以注解简评。《关中三先生要语录》是李元春接续冯从吾《关中四先生要语录》,而对冯从吾、王建常、李二曲三位关学大儒的重要论著和语录所进行的评述。 《关中道脉四种书》是李元春基于对关学发展史实的认识与价值传承,以史学撰述是形式,由史入思、因思证史,对关学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它是关学贤达集体智慧的时代结晶,是关学思想的历史沉淀。它对关学学术谱系的建构、关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魏冬教授的《关中道脉四种书》(以下简称校注),该书共26万字,要而不繁,提纲挈领,在汲取前辈成果的基础上,为关学领域研究做出了三个方面的贡献。 一、版本精良,材料全面。《关中道脉四种书》中的《关学编》是以刘氏经堂本位底本进行整理点校。在历史上曾被刊刻两次,首次是道光庚寅年(1830)的朝邑蒙天庥荫堂刊本。同治年间刘毓英又对《关学编》做了一次刊刻,称为刘氏经堂刊本。而此本经过李元春、贺瑞麟师弟二人的修订,因此在内容上相比蒙氏刊本更为精良与完备。 二、体例新颖,简洁精要。本《校注》不是为了翻版古籍,其整理点校的原则是以《关中道脉四种书》相应的善本为底本,将原本竖排体式改为简体横排,并予以新式标点。如对《张子释要》,按照底本板版式,将张载语录原文与李元春注释另一行以作区别,便于读者阅读。这为广大知识分子和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内容精要、文献可靠、便于阅读且具有权威性的经典文本。 三、持之有故,科学严谨。《关中道脉四种书》是众关学大儒的著作,其主体内容是对前人著作的选辑。魏教授在点校时对不同底本做了细致校订。如《关学编》卷一《和叔吕先生》篇“以颜子克己复礼之用厉其用”一句,其在校注中表明:“‘厉’,底本作‘属’。《少墟集》天启辛酉本、康熙洪琮本,《关学编》周元鼎本、沣西草堂本均作‘历’,语义更顺,改。”“‘其用’之‘用’,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一五四,范育《吕和叔墓表》作‘行’”。凡是与底本文字或内容不同之处,则出注标明;凡是底本明显有误者,则据他本予以改订。体现了作者有通晓关学典籍的功力作基础。 总之,魏冬教授对《关中道脉四种书》的整理点校,精当确切,旁征博引,对普及关学、弘扬关学精神奠定了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魏冬教授同李元春一样希望此书能够“家置一册,人手一本”,蕴含了他对关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关学的研究视域不是局限在象牙塔中,而是着眼于“关学”生活化、大众化,致力于推动关学转化为百姓德性与智慧,日用而行。本书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的经典文本,也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解关学、认知关学、弘扬关学的入门经典。 (张盈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纪念张载诞辰一千周年文库集】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