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最初被修建之时,却并不是为了餐桌上的鸡鸭鱼肉,而是为了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 肩负着秦国军事战略目的的李冰到任后,就跋山涉水,遍访水情,遍访民情。 就在李冰对岷江水情和地理地形多次实地考察中的某一个瞬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力量产生了一个巧妙绝伦的完美结合。 我们今天可以如是臆断,秦昭王为能选择一个既能治蜀、又善治水的蜀郡守,应该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就这样,一个书写历史并被历史永远记住的人,向我们走来。 《水润天府》04 李冰现世,秦昭襄王的用人杰作? 18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在距离都江堰东南不远处的乡间里一派繁荣景象。 荷塘里的荷花已经出水,随风摇曳。春江水暖鸭先知,几只鸭子在荷叶的影子间游弋嬉戏;鱼塘里一尾尾肥硕的鱼儿不时将头伸出水面观望,一只肥大的螃蟹正懒懒地往岸上爬;旁边的水稻田中水已充溢,几个赤裸着身体的农夫正在稻田里忙碌着插秧;一位贵妇人打着伞,带着孩子悠哉游哉地在一旁观望。 好一派春意盎然的图画! 待仔细一看,你会发现那些水塘竟然彼此相连:荷塘里的水可以导入鱼塘,鱼塘里的水可以导入水田,每个相邻的水塘间都有一个小小的凹槽,那是一道道闸门,通过它们可以自由地调控各个水塘里的进水量。 而这水,正是来自于都江古堰灌溉引水渠。透过那迷人的春耕景致,我们似乎可以嗅到餐桌上的鸡鸭鱼米香了。 这景致来自于一块石刻水塘浮雕,1964年从都江堰市崇义镇罗桥村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 作为一个近两千年田园生活的鲜活标本,已经被完好地存放在都江堰离堆公园伏龙观前殿。 石刻中记述的情景,发生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400年后,那时的蜀地已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了。 仅管如此,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最初被修建之时,却并不是为了餐桌上的鸡鸭鱼肉,而是为了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丞相张仪、大将司马错伐蜀,蜀地并入秦国(今四川盆地春秋战国时分为巴、蜀两国,巴即今重庆一带,蜀在成都一带)。 其后,又平息了蜀侯、蜀相的三次叛乱,实行废蜀侯、置郡守、“开阡陌”、“奖耕战”等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 公元前四世纪末,神秘而富庶的古蜀王国被勇猛的秦兵终结。 它被并入秦国版土,设为蜀郡。至秦昭襄王时,废蜀候,改国为郡并遣守镇之,蜀地才真正控制在秦手中,成为战略大后方。同时昭襄王听谋士范睢之策,远交近攻,经略后方,一名叫李冰的官吏任命为蜀郡郡守。 当时看来,这或许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决定,但却产生了谁都无法预料的重大影响。 当年,秦始皇能够统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万军团,平诸侯,扫六合,统一中国,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后来都江堰浇灌的成都平原,作为秦国富饶的大后方、大粮仓,有力地支持着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千古帝业。 “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当时楚国的简称)三千余里……”张仪对蜀国庞大的运粮船队的生动描写,足见当时成都平原农业的发达。 从杜宇晚期的鳖灵治水到李冰入蜀修建都江堰以前,较大的村社聚落和城邑已经在成都平原上出现。 古蜀人的经济贸易和宗教联系也大为增加,统治机构日趋完善,于是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得以产生,这为大规模有组织的治活动提供了可能。 此时,巴蜀人的水早智慧已经十分成熟。 肩负着秦国军事战略目的的李冰到任后,就跋山涉水,遍访水情,遍访民情。 就在李冰对岷江水情和地理地形多次实地考察中的某一个瞬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力量产生了一个巧妙绝伦的完美结合。 他用惊人的智慧和整整一生的时间,率领成千上万的民众包括他的儿子,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的旷世杰作。 他毫不迟疑地组织了数十万人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建设。 于是乎,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重要的渠首就这样完成了。这,或许是秦昭襄王最得意的用人杰作。 我们今天可以如是臆断,秦昭王为能选择一个既能治蜀、又善治水的蜀郡守,应该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就这样,一个书写历史并被历史永远记住的人,向我们走来。 注:本文节选自《水润天府》一书。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作者:章夫。 (未完待后续,后续更精彩) 书名:《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作者:章夫 著 书号:ISBN 978-7-220-11925-5 定价:68.00元 日期:2020年09月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内容简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在传统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代表着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在这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之中,“忧其民、思其君”,对家国天下的关怀不因身份之改变而改变。这种顽强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诞生以来就不曾被中断的原因所在。 本书从器物而起,窥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号;至诸子层面,寻找支撑五千年不曾断裂文明的精神内核;终于秦汉之际的烽火,发现中华民族风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诉说公元纪元之前历史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精神进行深入的剖析;又将这些深层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呈现于纸面,为读者掀开历史的迷雾,发现在历史中传承着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章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擅长报告文学、人文历史与地理随笔写作,共出随笔写作,共出版各类著作20余本计400余万字。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