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5
引言 “周继成,87岁,汉族,乐山市市中区五老志愿者,获评第七届四川关爱明天气‘十佳五老’……”案头摆放着一本2000年1月刊的《关爱明天》期刊,光华满目的封面图片,是一位胸前佩戴数枚勋章的老军人,正在为青少年们讲授着什么。翻开书页,《周继成,不忘初心永葆红心》一文,将这位封面人物“始终保持当初的信念”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动容并心怀敬意。 掩卷遐思。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下,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就像一座高能原子反应堆,释放出令世人注目的巨大能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的伟大奇迹:深钻打出的大庆油田,刀耕火耨的北大荒,拦江筑起的葛洲坝,自主研制的神舟飞船……中国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自己建设起强大的祖国,续写新时代属于自己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的确,我们一路奔腾向前的动力,不可或缺中华民族精神这台加速器。也正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传承、发展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此,不知有多少革命将士前仆后继、血洒疆场,有多少英雄人物,以无私的关爱承载理想,用坚定的信念诠释初心。 沧海一粟,滴水藏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征途上,“献了青春献终生”的豪杰频入眼帘,也正是他们一点一滴的自觉行为,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义。 或诗赋抒怀似水柔情,或玉曲演义铮铮侠骨,让我们走近一位耋耄老人的蕙质兰心,走进周继成的传奇人生。 追本溯源,硝烟烽火铺陈初心赤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建立新中国以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的祖国》,以不朽的中华民族精神、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代言并延续着几代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磅礴气势、澎湃激情的旋律,让我们不禁追怀那场“强敌当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的上甘岭战役,追念为了自由、和平和幸福挺身而出,甚至牺牲生命的最可爱的人。 1952年10月,上甘岭高地硝烟弥漫。这场惨烈的战役,创下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在这仅4平方公里的一隅,武装到牙齿的6万余“联合国军”,投掷了190多万发炮弹和航弹,曾创下一天达30多万发的纪录。与之对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4万余兵力,发射炮弹40多万发。其中,坚守在这个被炮火削剟至少两米的焦土,就有志愿军的15军45师135团2营机炮连。 彼时,战势呈胶着状态。为了逆转颓势,敌军调兵遣将,欲以重兵一举拿下这个狭小且重要的弹丸之地。这天傍晚,2营机炮连连长来到5班,下令以无后座力炮狠狠打击敌军的运输车队,阻断敌军增援。为了减少伤亡,全班战士分成三个战斗小组轮流上阵,每组配备装弹和发射二人。打头阵的是主动请缨的周继成和装弹手李学林。 翌日拂晓,隐蔽在射击位置的周继成发现驶来的敌军车队,并迅速瞄准敌开路的装甲车。随着一声巨响,第一枚炮弹精准落入装甲车的驾驶室。紧接着,周继成的第二发炮弹又砸中车队。惊慌失措的敌军乱枪扫来,击伤了他身边的李学林。接替他们的第二战斗小组,成功击毁尾部的敌车,被夹在瘫痪车辆中央的敌军逃遁无门,自然成为我军的活靶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鏖战,周继成与战友们共摧毁敌车数十辆,毙敌百余人。 此战,全班荣立二等功。但,这不是周继成的首获荣誉,第一次还要追溯到一年多前。 1933年11月10日,出生在乐山市水口镇雷坝村的周继成,因家境贫瘠而生活举步维艰。7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幼小的他只得寄篱四舅屋檐下。可是屋漏偏逢边夜雨,1941年日本飞机再次轰炸乐山,四舅倒在了火海中。失去最后依靠的8岁周继成只得萍踪浪迹,孱弱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市井街头。为了生计,他在茶馆跑过堂,也当过酒店的学徒,风餐露宿、命途多舛难以言状。1949年乐山解放,周继成迎来了崭新的人生,生活翻开了幸福的第一页。心存感恩的他,于1950年5月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由于瘦骨嶙峋,体检不过关,他只得缠住接兵的政委苦苦哀求:“解放前,我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所以身体瘦小……”几经周折,17岁的周继成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不久,朝鲜半岛狼烟四起,美国等侵略军将战火烧到了国门,听从党和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周继成所部于1951年4月来到鸭绿江畔,进入一级战备,待命出国作战。在此期间,周继成咬破手指写下决心书,坚决要求跨江上前线,并在动员大会斩钉截铁地表示要“勇敢杀敌,为国争光”。 1951年6月,入朝作战的周继成成为一名无后座力炮的炮手。厉兵秣马,由于战前训练刻苦认真,考核百发百中,还能以无需炮架、肩扛炮筒准确发弹,周继成因此被评为优秀瞄准手,荣立个人三等功。 1952年4月,入朝第一次参战的周继成,就用炮火摧毁了敌人的一个地堡。战斗结束后,他首先握紧一位战友的手:“连长表扬我打得好,你知道吗,我可是用你扛来的炮弹打的……” 这位战友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二人为四川人,又在同一个连队,并肩作战的老乡加战友,在硝烟弹雨中结下了深厚友情。譬如一天深夜,黄继光为在上甘岭修筑工事的周继成送来压缩饼干充饥,当他得知挖掘坑道还缺少工具时,二话不说又转身回到连部,拿来了镐锤和炸药。对于周继成的感谢,黄继光只是说:“为了胜利,我再跑几十个来回也高兴。” 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也是周继成铭心刻骨的一天。 为了夺取主峰制高点,给冲锋的部队铺平道路,周继成用炮火先后摧毁敌3个火力点,成功掩护黄继光等战友连续炸毁了4个地堡。不甘失败的敌军持续增援,发动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可在我军顽强阻击下寸步难行。周继成与战友们在打退敌第3次冲锋后,全班12名战士已牺牲9名,周继成的左额也被弹片击中,两名战友伤势不轻。炮弹打完了,3人从敌人尸体取下武器弹药,以一当百地击退了300余敌人的7次进攻。也正是这次载入史册的战斗,让周继成目睹了炸地堡牺牲的吴三羊,身负重伤的肖登良被埋入弹坑,特别是重伤在身的黄继光,以血肉胸膛堵住了最后一个堡垒的机枪火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幕幕壮举,永远定格在周继成心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火线入党的周继成,历任班长、排长、连队指导员、炮兵训练队长和师炮兵参谋,参加战斗78次,歼敌150余人,击毁坦克4辆、装甲车与汽车25辆,摧毁地堡等火力点25个,缴获轻重机枪4挺、卡宾枪11支,子弹1800余发、美式手榴弹45枚,先后被志愿军党委记一等功、15军授予“神炮手”称号并记一等功,11次荣获军、师、团级奖励,获得抗美援朝奖章、中朝友谊奖章和老战士英雄勋章等。 1954年5月,周继成随部队回国,受到了祖国儿女的热烈欢迎和口碑载道。在中南海,毛主席接见了包括周继成等英模代表。同为老乡的郭沫若还握着周继成的手说:“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作出了牺牲,是我们家乡的光荣、人民的骄傲。”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六级残疾军人的周继成成为英模报告团一员。英模报告团足及中原和齐鲁大地,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和各大中小学作报告数百场次,上百万的群众师生到场聆听,他们从最可爱的人身上看到在天寒地冻、战火纷飞的环境,特别是敌我双方军事装备悬殊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无畏形象。也正是他们,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期间,周继成与他们合影700多次、签名1000多个,深受感动的师生为周继成系上150多条红领巾、赠送100多本笔记本和200多枚毛主席像章,以真诚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报告会上,周继成与群众异口同歌,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声响遏行;他的一个气宇轩昂的军礼,赢得在场人士的阵阵掌声和束束鲜花,这是中华儿女对共和国英雄的致敬,也是中国军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荣誉的誓死捍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生坚定跟党走的周继成,坚定不忘根本、再立新功的信念,将“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继续传唱下去。 一脉相承,澹泊明志沿袭初心本色 月下的峨眉河依然素面朝天、蜿蜒绵亘,簇拥苏稽这座古镇,滋养一方黎民。 江河汤汤,岁月蹉跎。1971年的这个春天,一绺绺暖风迎接游子衣襟荣归。服从组织安排的周继成,脱下军装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当他重走石板小桥、再尝跷脚牛肉,一脉乡愁情结剪不断、理还乱。 离乡21载,老屋前的每一个梯级、每一道弯角,是那般熟悉、又那样的陌生。正是这份对故里的缱绻,附丽几多幸福的回味,激活几多无际的憧憬。无论灯火璀璨如星,只有一抹光亮最是耀眼——家灯,营造着一个温馨的港湾,永远都在热情地迎接归来的主人;无论你再是疲乏不堪,甚或伤痕累累,家灯毅然决然的一盏航灯,坐标抚慰或疗伤的驿站,照亮回家的路。 4月1日,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周继成,不以战斗英雄、残疾军人自居,不愿躺在军功章上睡大觉,自视为一名新兵,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学”和“干”二字。就这样,执意只任供销社副职的周继成,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战线上一干又是21个春秋。 有着嘉州“鱼米之乡”“龙灯之乡”的苏稽,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因物质匮乏而生产生活不易。供销社拥有工业品、副食品、采购站、生资店等,旗下还设7个分社,300余名职工负责辖区10多万人生产生活供给,责任重、工作量大是不容置疑的。为了尽快融入队伍、熟悉工作,周继成除了找来全社的花名册死记硬背外,还对180多种肥料、农药、农具的购销价铭记于心。在与社内职工、服务对象交往,他保持平易近人、和蔼谦逊的态度,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周继成是一位功臣,更不知他颅内还有一块无法取出的弹片。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风雨兼程的周继成拉板车送货下乡70多次,运输各类物品不计其数、重量和价值无以估算。 1972年3月,正值大春时节,周继成得知临江、平兴分社的肥料脱销,一边联系生产厂家供货,一边联系运输公司调运。为了抢时间,他只好求助于10多位老战友,第二天凌晨5点将24吨肥料及时送达农民手中。 下弦月悄悄地藏在淡薄的云层中,多有几分依恋和忧愁。朦胧的月光下,街巷假寐在暗淡的山水间,犹如大地一枚褪色的胎记。一天下来,周继成蹒跚的步履坠满沉甸,竭力行走在万家灯火的细节中。在这个普通的周末,于大众家庭的普通人而言,许是与亲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或是逛街购物为心情放假的日子,可这份简单的闲情逸致,离周继成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繁杂的工作又塞满了这一天,无节假日的高频节奏已成常态,如同三江水不知疲倦地流淌,无止无境。 在周继成与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供销社1982年购销茶叶2000多斤,1983年购销上升到8000多斤,1984年达到40000多斤,茶农年均收入递增200多元,在当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喜看稻菽千重浪,高地英雄下夕烟。为了让有限的物资发挥最大的效用,周继成边学边干、兢兢业业,用极短的时间迅速学习掌握业务知识,快速成为供销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为了保证生产、生活供应,他披星戴月足及辖区的80多个村落、200多个生产队(组),深入细致开展调查摸底,在掌握基层第一手信息后,他千方百计购运各种急需物质,带领供销社针对各有村组实际合理调用物资,把肥料、锄具等生产资料及时送到田间地头,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取得粮食连续10年丰收的可喜成绩,供销社年年超额完成购销任务,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周继成也以不失毫厘的成绩, 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乐山市供销社55年来5位突出模范人物之一。 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军戎生涯是一本厚重的书,让周继成一辈子都在捧读,受取熏陶和洗礼:战火的青春、血染的风采,造就他的铮铮铁骨;一切行动听指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军人的骨血,品质和意志的基因,铸就周继成一生不变的信仰,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履行誓言,再展军魂,沿袭初心不变的本色。 老骥伏枥,余晖熔金辽阔初心光色 “我们135团奉命坚守在上甘岭阵地打狙击战,美军太蔑视我军了,每天上午在我们连的阵地前面耀武扬威,先是用广播车搞反动宣传,然后开着坦克向我军疯狂打炮,认为我们根本打不了他们的坦克。当连长万福来命令我们想办法把‘铁乌龟’干掉,班长王连海和我表态,坚决完成战斗任务。这时,指导员带着黄继光扛来一箱穿甲弹,他们问我具体如何打?我说,我们的57无后座力炮在1000米以内打坦克才有效,只有在天亮前埋伏在山脚的沟边,只要坦克开来就消灭它。指导员说,离敌人太近太危险,我向他表示,我就是牺牲了也光荣。继光指着他送来的炮弹说,你就用这炮弹打。我向他保证,一定,你就等待我的好消息吧……”2005年8月24日,在乐山市区直机关全体党员大会上,周继成为大家作了一次生动的宣讲报告。 于1992年光荣退休的周继成,并没有在家中颐养天年。在他义务担任苏稽镇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老体协副主任期间,仅用3年的时间,便在全镇3个社区23个村建立起了老年协会,组建了20多个艺术团队,培训文艺体育骨干500余名,编排文艺节目100多个,为乐山区县的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表演100多场次,使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还老有所乐,提升精神生活。周继成也先后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乐山老休先进工作者”“乐山市市中区杰出老人”等荣誉。 2004年,乐山市市中区关工委成立宣讲团,古稀之年的周继成被推选为区关工委成员,担任苏稽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职。 在乐山市市中区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周继成在对数百名党员干部讲到:“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建设,使我倍加热爱党、热爱祖国。虽然我已退休,但仍然愿意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永远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希望全体同志要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多做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时刻红心向党,跟党走不变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五老”队伍和宣讲团一员,周继成奔走于各个机关、学校、村社。每一次演讲,他以自己亲历上甘岭战役、目睹黄继光壮举为蓝本,宣讲党的历史、抗美故事、英雄事迹,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身为范,不断以实际行动锤炼党性,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品德,永远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在学校,他对孩子们讲的最多的是,珍惜先辈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为中华民族的奋斗的革命先辈,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做一名“学习红色精神,传承革命基因”的红色接班人。 离乐山城区百里之外的犍为县下渡乡中心小学,是周继成并不陌生的地方。年过八旬、身着戎装的他,为在场的500多名师生讲述上甘岭的一次战斗:“我紧紧跟着尖刀排冲上去,排长咬紧牙关,握着拳头喊道,给我狠狠地打。我们端着冲锋枪,对准敌人‘哒哒哒’地几个扫射,又投出几个手榴弹,只见几十个美国鬼子连滚带爬往山下逃跑。为了坚守阵地,我们利用战斗间隙清点弹药,发现只有两发炮弹,我的5个冲锋枪弹夹有4个都空了,我心一下紧张起来,怎么办?看到遍山被消灭的敌人,我脑子一转,立即带领两名战士卧倒前行,先后从鬼子尸体上抓来4挺机枪、11支卡宾枪,还有40多颗美式手雷和1800多发子弹。果然,敌人的炮火很快又向我们阵地轰击,敌人又一次疯狂的进攻开始了。其中一发炮弹在我左侧爆炸,嗨呀,我的左额骨中弹,直流的鲜血把我左眼遮住。我只好忍着剧痛,来不及包扎端着枪朝敌人射击……” 在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周继成追忆最后见到黄继光的情形:“经过一夜的激战,我们夺回了6号、5号、4号阵地和597.9高地,打退敌人17进攻,歼敌1100多名。但我们损失也很大,我们连伤亡100多人,坚持到最后胜利的20多人中,有15人负伤。连长万福来被敌人打断下额骨,仍坚持指挥全连战斗。当指导员冯玉庆和战友将黄继光遗体抬入坑道,我在晕痛中爬过去一看,继光的胸部被打了好几个大洞,右手被打没了,衣服也打的稀烂。我悲痛地举起拳头高喊,为继光报仇!” 在安谷学校,师生们从周继成的演讲中分享到了这么一则故事:1953年3月,在15军举办的庆功大会上,军政委谷景生回顾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赞扬我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的精神。当军长秦基伟向周继成颁发一等功奖章和证书时,得知他是四川乐山人,秦军长不禁赞叹:“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四川人,你们伤亡最多、立功最多,是我军的骄傲,为祖国争了光。”休息时刻,谷政委将周继成介绍给正在采访的作家魏巍:“这位就是我军的‘神炮手’。魏巍紧握住周继成的手:“你消灭敌人的坦克时,没有炮架,肩扛着炮筒怎么还打得那么准?”周继成回答:“首先,我痛恨美帝国主义,坚定了杀敌的信心和勇气;再有,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我们将熟练掌握的无后座力炮技术,运用在战时的各种环境和条件;最后要做到的是,战斗中要沉着勇敢、机智灵活……”魏巍在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而这个称呼惯性至今在我们的生活,每一位为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儿女,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2013年,乐山第一职业中的师生利用摄像传播等手段,以校演播室为中心,各班电视终端为会场,给周继成的演讲搭建电子传输平台,使他讲述的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战斗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全校3700名师生眼前。宣读中,周继成声情并茂的画面通过图像传达到每个教室、每个师生心中。当同学们听到周继成搂抱着肠子流出来的战友马怀明,答应帮他把军功章寄给妈妈时,老人的热泪盈眶感染着教室的每名师生,啜泣声波及整个校园。 自从担任新桥小学校外辅导员后,周继成的家离学校较近,他常去学校为师生作报告。每每面迎孩子的一个个少先队队礼,周继成心知肚明是对他所代表的英雄群体的点赞和敬意;孩子们每一次为周爷爷系上一条红领巾,是对他胸前军功章虔诚的品读与审美,也是对为了新中国而血洒疆场的中华儿女最好的缅怀。每当周爷爷讲课结束时,孩子们余味遂尽,蜂拥而上围着他讨得故事的续集。他们与英雄握手、合影和签名,他们由衷表达:“周爷爷在我们的心中就是英雄,就是我们的大明星。” 在乐山的杨湾、土主、剑丰、临江等学校,都留下了周继成宣讲的足迹和声音,也留下了师生们不尽的感动:校长说:“周老英雄作报告时,我们就抬着椅子上讲台去,让他坐着慢慢讲,可周爷爷向我们挥手示意,叫我们不要打断他的讲话。凭着这样的倔犟,他就这样坚持站着给我们讲两个多小时。”老师说:“看到这些学生把英雄当明星追,这种从追‘影星’‘歌星’到追‘英雄星’的现象,我们盼望已久,也深感喜悦!”同学说:“没想到身体瘦弱的老英雄,经历这么多次壮烈的战斗,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实在该珍惜今天吃穿不愁的生活,没有英雄们的牺牲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 “我在上甘岭战役中火线入党,举起右手宣过誓。誓词中最后一句话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共产主义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实现的。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做时代新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算是在实践我的诺言,实现我入党时的承诺。”宁移白首之心,周继成说。 仅2019年9月,87岁的周继成就外出宣讲了5场次。“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和“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总有他慷慨激昂的英姿。他不仅是孩子们心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周爷爷”,更是人们眼中“永葆本色,不忘初心”的标杆。 栉风沐雨,一言一行大写初心金色 讲台上,周继成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在250多场宣讲、60多万人次的听众面前,他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一个又一个战斗故事、一位又一位战斗英雄,彰显奉献与忠诚的军人本色。至少,他所珍藏的260条红领巾,不知蕴藏了多少个动人的细节、精彩故事的片断。 讲台下,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志愿服务,周继成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雷锋的故事,还专程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考察,将雷锋的话语摘抄下来,自费出版《雷锋的话》书集,自费购买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丁佑君等英烈的故事书刊3000余本,每到一个学校便免费发放给学生们,引导他们从小学习英雄,争当榜样,多做好事,努力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言必信,行必果。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作为一名老战士的周继成,军魂永驻。他常说的一句话:“孩子们爱我,我也爱孩子们。”为了帮助特困学生,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为他们交纳学费,购买书包、书本等学习文具;凭着自己威望,积极协助学校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多次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2017年,一名中学生在厨房使用液化汽不当,烧伤严重,周继成不但自己捐款,还找到社会机构、亲朋老友募捐,共筹资11万余元,让这名孩子恢复健康、重返课堂。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科技飞跃进步,网络的应用加速度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从而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因素。许多唯利是图的网吧,对自控能力不强的少年儿童敞开大门,使部分未成年人玩物丧志,深陷暴力、黄色、游戏网络中不得自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一年,周继成主动担任起网吧义务监督员,投入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除了对染上网瘾的孩子因势利导、谆谆教导,使他们远离“黄毒”侵蚀外,还主动上门找到每一位网吧业主,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共同学习国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详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对违反规定的经营者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你的儿孙因为迷恋上网而影响学业,你会怎么想、怎么办,你是不是没有责任吗?” 经过一段时间对网吧的明察暗访,周继成很快掌握到一些规律:白天学生上学,这时候的网吧较为清静,下午4点以后直到夜晚、以及双休日都是孩子们去网吧的高峰时间段。只要看看网吧门口的自行车或电动车多少,便知道上网的人多还是少;注意网吧价格的变化,价廉对孩子的吸引力自然很大,也容易出问题。只要熟面孔的周继成出现在网吧,上网的孩子们慌忙逃避成为唯一选择,可正准备进入另一个网吧时,又瞅见了他的身影,怎么都觉得这位周爷爷成为他们的影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除了多走路,多与网吧业主打交道外,炳烛之明的周继成不断为自己“充电”:从书本上学习先进的教育的方法,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促膝请教。为了创新管理模式,他在当地率先对网吧实行目标管理,由网吧监督小组与网吧经营业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网吧义务监督员与网吧的“一对一”管理,为未成年人竖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很多人劝我这么大年龄了,做事还这么认真,不知得罪多少人。可我认为,关系到下一代成长不是一件小事,我没有理由不干好不是?”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周继成前往网吧暗访,看门口醒目处是否张贴有“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告示,网吧是否有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行为等。 老骥伏枥、志在育人,周继成将闪亮的理想之光照进孩子们的心房,为关爱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8年,周继成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2010年,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由四川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团省委等共同主办的“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已进入第7个年头。当选的老专家、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他们忠诚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务实创新、关爱后代的“五老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老同志自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 春曦初现,雀声闹林。崭新的一绺阳光,邀来几丝清爽的气息,让人徜徉在既温润又浓郁的温暖中。2020年4月22日,在三儿周学贵、儿媳张庆惠的陪同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第7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之一的周继成老人。 周老给人的第一印象,慈眉善目、鹤发童颜。寒暄过后,方知他两天前才做了白内障手术。当问及身体恢复如何时,听力有所减退的周老,说起话来却声如洪钟:“只是一个小手术,没关系的。”的确,对于血洒沙场的老军人而言,此等伤病又何足挂齿? 在数小时的交谈中,他谈战友的多,说自己的少;谈经历的多,说荣誉的少。每每重温战斗场面,周老总会情不自禁地立身挥手,俨然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当话及个人的事迹和功绩,他不过只言片语、轻描淡写,用词最多的还是“初心”二字。 他说:“穿上军装担使命,脱下军装守初心。” 他说:“入党时,我举起右手宣誓‘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就立下了‘一生都要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决心。” 他说:“今年下半年我就满88岁了,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来我很幸运。可每次想到他们,我又觉得为党和国家做的事太少。” 他还说:“在我有生之年,还要宣讲100场——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继续奉献——我在党旗下是宣过誓的,要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放眼平安祥和的城乡,流动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音律;体味欢声笑语的人家,洋溢着崇尚美德、与人为善的春风。的确,正是有了一位位铸魂育人的共和国功臣,他们以对党的真挚和深厚的感情,一言一行践行着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以建立新中国以来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成为讲理想信念、讲革命传统的宣传员,着实一本行走的故事书、活教材。 这一座60平方米的老宅,周继成和家人一住就是30多年。室内洁净简朴,丝毫不见金碧辉煌的时尚元素,唯有四壁悬挂的奖章、奖状、证书和旧照片,向我们展示着它们背后的传奇与荣光。 每次周继成外出作报告、讲课,安全是全家人最为担心的。张庆惠说:”父亲每次讲完课回来,看到他疲被的样子,我们当子女的都非常心痛,劝他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劝一、两次,他听了就是,劝的次数多了,他还冲我们冒火。凭着这样的倔犟,我们作为子女,一方面打心眼里爱护他,另一方面还是要顺着他。毕竟,他所做的都是光荣的事,我们当子女的没有理由不支持。” 烟酒不会,赌博不染的周继成老人,长年保持早睡早起的军人习惯。打开收音机听新闻、看书报,关心国家大事、世界风云,成为他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四世同堂的老人,育有3儿3女,膝下19名子孙,其中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从事警察、律师、医生、教师等职业。三儿周学贵是乐山爱心协会一名特邀演员,时常出现在公益演出的现场。 周学贵说:“父亲对儿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有了正义、忠诚、血性、担当的信仰和理想,” 张庆惠说:“去年10月,是新中国70周年的生日,父亲拿出从退休金积攒下的20000万元钱交了党费。他说他现在老了,为党和国家做的事太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回报……” 穷且益坚,青云之志。最美的精神,诠释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真谛;最美的感情,一道“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的风景线。 在苏稽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眼中,周继成老人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从未向党和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从未索取任何待遇或报酬。从1971年脱下军装回乡的近半个世纪,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兵的传统和作风,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即使到了颐养天年,依然发挥余热,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爱幼扶弱的传统美德,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作了许多工作,为我们的红色接班人能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旗所指,关爱所向。周继成,黄继光的战友、保家卫国的英雄,建设嘉州的模范,也是我们‘五老’志愿者的骄傲。”乐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们对这位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发自心底的敬佩。 在《血染的风采》一书中,80多岁的作者以《七律·为仁兄周继成点赞》为题,感叹“国恨家仇记在心,党旗指引献终生。出生入死神炮手,卧雪趴冰志愿军。茹苦含辛传后世,鞠躬尽瘁照前程。真金不怕火来炼,立地顶天一巨人。” 继承先烈遗志,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这个唯一不变就是变化的新时代,无处不彰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时不书法春华秋实的诗句,由此暗示周继成及他的同龄人们,无论梦想和现实之间设有多少起伏山峦、崎岖险境,也无以动摇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信心。 心声留痕,最后,我们摘录部分报刊字句,以表对这位老人的由衷敬意: 周继成每次做报告,最后都提出自己的希望: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学生,都应该为党的事业奋斗,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遵纪守法,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要带头做好,同时要爱护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做一个身体健康、正直受人尊敬的人。 ——2019年7月31日《乐山日报》 身穿老军装、胸前挂着14块功勋章的周继成,端坐在人群中闭目养神,当他听到“保家卫国”“红色基因”“关爱下一代”等关键词时,他会慢慢地睁开眼睛,接住话茬,以自己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绘声绘色地讲述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 ——2019年10月16日《精神文明报》 “战斗中,敌军用飞机、大炮、坦克连续轰炸。阵地上,子弹‘当、当、当’地响,炮弹‘轰、轰、轰’地炸……”说到激动处,这位87岁的老人还会拍着面前的桌子站起来,胸前的勋章发出声响,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模样。 ——2019年10月26日《四川日报》 如今的周继成,人虽老,心不老,他还坚持戴着老花眼阅读《关爱明天》杂志,了解关心下一代工作动态,紧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脉搏。他说:“我虽87岁了,但在有生之年,一定尽我所能,继续做好关工委工作,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2020年1月刊《关爱明天》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