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69
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 摄影 喜多 川西北高原上有一片悬天净土,名为“壤巴拉塘”,意思是“财神居住的地方”。壤塘县一度是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中生产条件最差、经济最弱小、脱贫最艰难、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县。 然而就是在这异常艰难的壤塘,孕育出了“洁静精微”的觉囊唐卡、朴质敦雅的壤巴拉石刻、色泽如墨光亮如镜的壤巴拉黑陶、古韵精致的藏式地毯、精美细腻的挑花刺绣和缂丝、壤巴拉藏香、藏纸、藏医药、木刻、金铜造像、觉囊梵音古乐、藏戏、川西山歌等类别众多的非遗产品和艺术方式。 外人对这种状况疑惑不解,如此偏远落后贫穷之地怎能产生如此众多精美和高雅的艺术? 创业园藏医药传习所、唐卡传习所学生正在上课 摄影 喜多 回到文化的水源地 壤塘的地貌兼具灵动秀美和大气,高山峡谷林海葱茏,高原牧区广袤浩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支撑传统农牧业的自我循环,长期以来这里受到外界的影响极少。当社会变革突飞猛进,各地都在抢抓融入时代发展的机遇时,壤塘没有因为这里丰富的矿产等自然资源而选择发展矿业、高耗能产业的经济模式,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壤塘直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发展差距大,相对封闭导致的落后以及老百姓贫病多的现实,把工作重点聚焦到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上。党委政府毅然决然地把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放在了本土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契机,把边缘资源转化成优质资本发展新路径依此绘就。 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唐卡传习所学生正在上课 摄影 喜多 非遗一直是热门话题,甚至成为时尚。但各地的非遗传承在社会转型中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它又最容易蜕变成脱离生活的表演秀。如何让非遗在传统文化基因的土壤里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2010年,壤塘创办了第一个公益性的非遗传习机构——“觉囊唐卡传习所”,壤塘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推广,陆续以觉囊梵音、藏医药、金铜造像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为核心,创办了十余个非遗传习所,逐渐形成了“壤巴拉非遗传习”体系。非遗传承工作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涵盖全县的47个非遗传习所,形成非遗全域开花的格局。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振信心、重拾技艺,一大批年轻人参与和投入文化传承行列,许多逐渐遗失的非遗文化项目又回到了牧民身边,如高山杜鹃一样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刺绣班传习所学生正在上课 摄影 喜多 如今以县城为中心的林海秀城旅游度假区已经通过州级认定,以中壤塘为核心的壤巴拉文化4A级旅游景区正悄然诞生等待验收,其中的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集博物馆、传承展示中心和画家村落为一体。智慧的壤巴拉领导干部们聚力凝心,解决了非遗传承可持续发展诸多关键问题。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和各类非遗传习所,让非遗传承的文化空间不仅有了原生地载体,而且得到了提档升级的延续和拓展。人的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县上大规模地表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任命一大批县级非遗传承人,把壤巴拉的最高荣耀给予了文化人。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生产和传承有了保障,各门类近200名核心技术骨干留在壤塘,其中觉囊唐卡传习所第一批毕业的50多名学生,留在了画家村,画家村土木结构的藏式独栋房子,就是按照画家们心目中家园的方式设计和构建出来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居所还是一栋栋民宿接待点。吃藏餐、欣赏藏族优雅的宫廷舞乐、品味画家们在家创作的作品,都是文化旅游深度体验的内容。 文化的水源地激活了,壤巴拉更加丰润美丽了! 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唐卡传习所老师正在给学生授课 摄影 喜多 非遗传习的风景框 走进壤巴拉,就走进了文化原乡。每一个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地,都是别样的文化风景,这风景把诗和远方融为一体,这风景也把人和文融为一体。每一项富有独特气息的非遗浓墨重彩地展现在眼前时,材料、工具、流程乃至手艺的精到足够仔细体味琢磨。不仅如此,这里的手艺,这里的手艺人都会引发审美和情感冲击。对于低头浮躁的手机时代的人们来讲,壤巴拉非遗传习人是安静的,他们心无旁骛地作画、刺绣、制香、劳作,像是一个非凡又平凡的义工。他们没有喜形于色的矫情,没有夸夸其谈的表白和宣传,他们依然保持着朴实腼腆的微笑,那些干净平和的眼神,就像供养福德资粮的清水,清澈、安定、平静,是澄明和定力的展现,让人滋生对生命本质的体味。著名作家阿来为他们的执着和专注而动容:“看到你们专注地学习和工作,我很感动,我看到了你们最美的样子!” 在这个近乎隐逸世外的高山谷地,一座壤巴拉传习所,成了清华、北大、浙大等名校设立的学术研究和实习基地。 2014年5月,觉囊唐卡作为国礼由复星集团送给前来国事访问葡萄牙总统卡瓦科.席尔瓦;2014年6月,觉囊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和觉囊唐卡技艺传习基地被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017年8月,经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授予壤塘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藏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基地”。 这道非遗传习的风景框也是流动的。省级传承人俄旺旦真带他的藏戏队伍走遍阿坝州各县,甚至到青海甘肃交流演出,参与四川省戏剧进校园活动到内地大学演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嘉阳乐住带着觉囊唐卡和梵音古乐在清华、北大、复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和故宫博物院参与学术研讨和文化展演。壤巴拉非遗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造诣得到业界高度的认同和评价。 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老师对觉囊唐卡大加赞赏:简直不能相信如此年轻的艺术家在传习所经过几年的学习竟取得如此成就。这是美术学院科班4年训练不能达到的成果。由此,他联想到中国美术史上十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家王希孟年仅18岁就创作出令世人震惊的十余米青绿山水长卷,有人质疑这么年轻如何创作出如此宏大而精细的画卷?在看了传习所学生的作品后,他相信宋徽宗的画院确实应该能培养出这样才华出众的画家。觉囊唐卡传习所的学生取得的成就就是一个让人惊叹的现实例证。 幸福就在文化里 中壤塘距离县城约30公里,这里不仅是觉囊文化的核心地,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元代至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文物群落,漫长岁月积淀中成就的觉囊文化大气象,因“黄财神故里”而被视为壤巴拉圣境,又因觉囊时轮金刚法脉传承而被视为香巴拉圣境。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与之隔河相应,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交相辉映。创业园仿若一朵绽放在古老厚重大地上雪莲,从规划图上落地并清新脱俗地次第展开。 当地党委政府的理念是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牧区新样板。“宜居”,就是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上,让牧民们享受传统与现代文明生活相得益彰的美好生活。“宜业”,就是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配套推出创业园公共服务设施,为牧民在家门口传习、创业、发展提供必要平台。“宜游”,就是充分发挥壤塘生态环境优美、草原山川壮丽、宗教文化深邃、非遗文化精美、餐饮保健舒心、文化体验独特的优势,让游客感悟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精神之美。 壤巴拉非遗传习文化创业园陶艺传习所学生正在上课 摄影 喜多 当我再次走进中壤塘时,往日拥挤简陋的传习所已经替换成宽大的4层楼回型建筑,宽敞明亮的窗外细雨纷飞,对面森林在秋意中依稀染色越发柔美,近处的新舍清旷寂雅,万般生机内力弥满而涌动。 记得我多次在简陋的传习所参观,看到孩子们日常低处的冷清艰辛,看到他们日常高处的阒寂肃穆勇力持恒,聆听过嘉阳乐住对孩子们的教导:“用心熟练地把控好技术后,你们就不能做技术的工匠,而要做艺术的工匠。”如今壤巴拉非遗传承人不仅传承文化,还吃上了“手艺饭”“文化旅游饭”,通过文创产品销售和旅游的渐入佳境,昔日的贫困家庭们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老百姓对脱贫攻坚、对政策的满意度高达99.9%。农牧民不离乡、不离村、不离土、不离牧的技能增收新路已经开启。 很显然,文化传承改变了壤塘的面貌和气质,苦寒之地的壤塘正成为生机盎然的文化高地,也是文化传承,让我们看到“财神居住的地方”真正的珍宝,壤巴拉的各种非遗文化正是壤塘大地天光与静谧对撞生成的瑰宝,这无尽宝藏正在打开脱贫奔康的幸福之路。 作家阿来说:“壤塘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做法特别值得研究,就是不牺牲传统文化,而且是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和脱贫奔小康这个目标联系在一起。脱贫攻坚在这里有很深远的意义,包括改变思想意识、改变生产方式、移风易俗,它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社会变革的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 壤巴拉高原深蓝的天空,因非遗传承更加气象万千!非遗传习跃动出的活力、精彩和魅力,成为了壤塘的基调和成长方式。 |
2025-01-19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