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6
张晓勇是谁?如果你是在乡坝头遇见他,他不说话时,看他面相,大不了就是一个有力气会干活的农民;早些年,如果你要是在某个学校的教室里遇见他,听见他正眉飞色舞的给娃儿们上课,你会有些诧异,这人居然是个老师,课居然上得这样好?这些年,如果你要是在一个叫做椑木镇的镇镇府办公室看见他正在组织开会或者是安排工作,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还是一个小官。一个朴实的、肯干、敢干的基层领导。 从教育岗位到担任椑木镇党委书记,整整25年的职业生涯,自始到今,张晓勇一直在基层。从最初的教书育人,获桃李满天;到今天的脱贫攻坚,涉及千家万户,获赞誉、也有不足。同时,还获得了家人对他的“不满”,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勇”在路上。这个“勇”,既是对他的称呼,也是对他的一个评价吧。于他,是鞭策、是激励、是勇往直前的期望。 知家底,明思路,绘制脱贫攻坚战略图 “蓉城第一关,千年古驿镇”,这两句话道出了东兴区椑木镇的地理位置和它沧桑、厚重的历史。椑木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紧邻沱江,自古通航。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从椑木镇蜿蜒至重庆、四川省第一条成渝高速公里路经椑木镇、成渝高速铁路从椑木镇飞速驶入重庆。椑木镇得天独厚的交通令人瞩目。同时,椑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格外惹人注意。它拥有很多镇没有的优势,“众目睽睽”下,椑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拖后腿,必须全心全意,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去攻破脱贫道路上的一个个“堡垒”。 张晓勇是2016年5月从东兴区教育局到椑木镇任副书记的,当时也是镇长人选。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考验。他深知新的工作涉及面更广,责任更强,压力更大。首先,要一边投入工作,一边尽快熟悉和掌握全镇各方面情况。 在省、市、区的坚强领导下,全镇统一了思想: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一切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一切要素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以贫困人口为重心,重点做好贫困户增收文章,切实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地,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更准确、更迅速地攻破“贫困”堡垒,张晓勇深知,一方面要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为他们量身打造脱贫方案。通过对一户户贫困户的走访、调查,在全镇1826户贫困户中他了解到:因病致贫1245户3305人,因残致困231户686人,因学致困13户47人,自身发展力不足8户24人,缺技术213户675人,缺劳动力86户179人,缺资金30户75人。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沉甸甸的压在他和同事们的心上。 压力既是动力。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把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政治、第一民生和第一责任。作为镇党委书记,首先要带好头,不能只说不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镇上调整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一份《椑木镇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清晰明白地传达到每一个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手中。“清单”是为了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个成员划片包干,包村到户,列出工作清单,挂图作战。张晓勇担任组长,每一个成员都有了自己的包干村、“责任地”。张晓勇包干的村叫红林村,联系三户贫困户。同时,对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当双脚踏上去往贫困村的路上时,张晓勇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从电视里看到过的一幕幕画面:习近平总书记遍及一个个特困地区的记录。在农家院子、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体察百姓疾苦,细辩贫困症结。“我,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的镇党委书记,更当把行程万里,人民至上作为行动和方向,我在路上,理所应当。” 聚民心,生动力,练就担当铁肩膀 “了解民之所思,掌握民之所想,解决民之所忧”,只有真正做到这三点,才能得到群众和贫困户的认同。张晓勇要求班子成员,每个“专班”员要遍走贫困村、贫困户,要真正的走进去,坐下来,动起来,决不能跑马观花,要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要与百姓以心换心,主动作为。 记得那是他去烧房村5组谢焕容家时了解到,这户人家家中一共有7个家庭成员,谢焕容有两个儿子,一个38岁,一个34岁,两个儿子都属于头脑不灵活的,大儿媳和小儿媳都生了两个孩子,一共加起来就是4个孙子孙女。老人年纪大了,两个儿子智力又不行,外出打工一年也找不到多少钱。不久,两个儿媳妇都扔下年幼的孩子跑了。家中就只剩下70多岁的谢焕容带着四个小孩在家。当张晓勇刚跨进她家门时,一股刺鼻的臭味直面扑来,一同下乡的女同事差点呕吐。看见四个小孩在床上跑来跑去,他问他们,家中大人呢?大一点的小孩告诉他,婆婆去种庄稼了。张晓勇把另外三间屋门推开,其中一间喂着鸡,另两间都放着凉板床,什么家具也没有,这家人没有厨房和厕所使用。“厕所”是屋后面露天坝,厨房就在门口边。家里四个小孩有低保,大人都没有,因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除了吃、住,略有收入,但所剩无几。像这种特殊情况怎么办?一面是政策,一面是实实在在的困难、疾苦。他当即召开现场会,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特事特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像都说得过去。什么是担当?这种情况需要的就是担当和作为。当即,他决定把谢焕容和他两个儿子都纳入低保。 脱贫攻坚工作要面临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就要求具备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一些纳入低保的贫困户,其他没有纳入的就有攀比和意见。张晓勇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召开院坝会,请纳入低保的贫困户上台讲“我有什么条件拿低保?”,想要纳入低保而没有纳入的,也请他讲“为什么我没有拿低保?”,大家来评说。透明、公正,群众心服口服。 群众事无小事,这话千真万确。在张晓勇下乡入户走访中,获知有一个老太婆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张晓勇刚到她家里时,看见女孩也在家,他问,为什么不去读书?老人说,没有户口,不能读。交谈中得知,这是老人从贵州那边收养过来的小孩,因为上不到户口。张晓勇当即给镇派出所打电话询问,派出所回复,必须要做亲子鉴定。本身就是收养的,做什么亲子鉴定呢?张晓勇说,你不要说没有办法,你要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后来,他找了周围群众调查,证明不是拐卖来的,去做了公证,镇上也出具相关材料,小女孩终于有了户口,才上了学。每次张晓勇去老人家里,老人都会很感动地对他说,要不是你,这个娃儿就费了。 像这样的“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的事情在深入走访中会有很多,就看你做不做。张晓勇给班子成员和同事们说,你下乡去走一次,你的幸福指数就会增加。你把你的工作和生活给群众比一比,和贫困户比一比,你的责任心就会增强。 对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张晓勇强调,也要给他们当好“服务员”,做好保障工作;当好他们的“指挥员”,做好协调工作。也要善于抓住他们这些在一线的“领头人”作用不放松。在各项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食宿,让他们和镇政府工作人员一样在政府食堂办卡,享受政府职工同等待遇的伙食补贴,定期开展驻村工作队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定期对全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各类专题培训,如组织参加近期开展的电商扶贫培训,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拓宽为村增收的思路,掌握新的方法技能。积极推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各自到村工作职责。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加强到岗履职情况的日常管理,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让他们在干实事、解难题中得到成长。注重培育和宣传驻村工作典型,将驻村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驻村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 “民心是人民群众;民心,也包括无数战斗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人们。只有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我们的脱贫攻坚才能所向披靡。” 感党恩,为人民,书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代画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奋发攻坚,时不我待。 创新和丰富脱贫攻坚工作方法和内容,这是张晓勇和镇党委班子的“脑筋急转弯”。为了把椑木镇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有效推动,增强责任心,张晓勇和同事们商量在工作群里发起了“找问题有奖”,不管面对谁,找谁的问题,只要实事求是,找出一个问题,给予奖励。另一方面,签订脱贫承诺书,把责任传递到村、压实到镇村干部,分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发挥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并规定,凡是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而未享受的,追究帮扶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注重营造氛围,镇村制作各类脱贫攻坚宣传牌、展板进行宣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育贫困户主流价值观,积极宣传帮扶典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热情。”对“培育贫困户主流价值观”,这一点,张晓勇深有感触,也有反思。 前些年,贫困户中“等靠要”思想普遍。张晓勇在下乡走访中,经常遇到拿着低保不干活的懒汉。不干活,还天天坐茶馆,打小牌赌博,尽管工作人员尽力做思想工作,可这些人总不听。于是,镇上和派出所联合行动,到茶馆里“抓人”,抓到一次,停发当月低保。并在他所在的村上召开院坝会,开展“感党恩,讲政策,讲脱贫攻坚伟大意义”,结合“等靠要”思想来讨论,大家来评说,真正起到了红了脸,认了错。对于那些非常愿意靠努力,勤劳来改变贫困窘境的家庭或个人,会给予积极帮扶和宣传。 至今,张晓勇还记得:在南棚村3组,有一户他一直关注的姓林(女)的贫困户,她属于智力2级残疾,有低保。家中3口人,享受了国家惠民政策,2019年D级危房改建,其子8岁,读小学,她的丈夫吴国清为了照看她,只能常年在家务农,吴国清老实本分,人也勤快,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张晓勇了解到,吴国清想靠养仔猪来多赚点钱,但,由于仔猪价格高,又没有合适的地方修猪舍,只好放弃。“我,却不能把他放弃!放弃了,我会于心不安;放弃了,我愧对我党员的这个身份;放弃了,我就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逃兵”。 张晓勇出钱出力硬是让吴国清养起了猪。 每当到南棚村,张晓勇都要到吴国清猪栏里去看看那些一天天长大起来的肥猪,听听猪们“嗷嗷”的歌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谋篇之年。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安居乐业,是椑木镇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制定完善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机衔接,增强规划的持续性。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在坚持“四个不摘”前提下,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结合发展短板与时代要求,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初步规划在水心坝、南棚、金银片区发展蔬菜种植,其中水晶萝卜远近闻名,水心坝的清代桂圆林也是一大亮点,打造农产品自助采摘体验长廊,待水心坝通往市中区白马镇大桥修建好后可为城市游客提供家庭农场,体验乡村生活。在叶家坳村、中棚村发展以桃花园、杨梅园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在永安、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基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如今,椑木镇的1826户贫困户脱贫了,8个贫困村脱帽了:如今的椑木镇还是那个“蓉城第一关,千年古驿镇”的椑木镇,只不过,它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活力椑木镇”。 张晓勇的家人依然对他有意见:好像你永远都很忙,每次问在哪里,总是说,在开会、在工作、在路上。 是的,在脱贫攻坚的这条路上,在为群众干实事,谋好事的路上,张晓勇说:“我愿意我在。我相信我在。” 陈位萍:内江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