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实录 | 陈寿民:陈子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谦谦 2020-11-14 14:28 916人围观 艺术动态

重庆陈子庄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艺术研究会顾问,陈子庄艺术陈列馆名誉馆长,陈子庄小学名誉校长,四川博物院陈子庄艺术研究室研究人员,四川长江画院常务副院长。1952年出生于重庆,1968年毕 ...



陈寿民

  重庆陈子庄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秋园纪念馆、黄秋园艺术研究会顾问,陈子庄艺术陈列馆名誉馆长,陈子庄小学名誉校长,四川博物院陈子庄艺术研究室研究人员,四川长江画院常务副院长。1952年出生于重庆,1968年毕业于宁夏街中学,随即到彭州磁峰人民公社下乡两年。1972年进入成都市东城区国营饮食公司从事文化宣传工作,80年代开始研习绘画理论、美术史和传统绘画,研习陈子庄作品,多次组织参与省内外“陈子庄作品展”及《陈子庄画集》作品审定,先后出版了《父亲陈子庄》《陈子庄手札记》《石壶艺术研究》《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陈子庄》著作,目前即将出版《陈子庄一生》。


讲座现场


  先父陈子庄遗留下那些含有厚重传统文化又富有田园诗般的山水画,常人看似平淡无奇,却饱含着“下里巴人”的情,显现着“阳春白雪”的调。他一幅幅闪动着拂拂灵气的画作,具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和民间情怀,使人见之贴切而新颖。他画幅里的景物全是老百姓身边的生活,山村里的竹林茅舍、农人屋前屋后的鸡鸭、山坡上吃草的牛羊、牛背上天真的牧童、田间劳作的人们等等,这些平凡生活的场景,给人一种惬意和亲切的心绪,积极向上的情绪。然而,这些感人至深的山水作品,至今已半个世纪的光阴,这些动人的画面是一个生活极度贫困的老画家的心血之作。


《密林深厚》


《晨牧》


  当年他虽然处于困顿中,但他依然热爱生活,拖着病体到四川各地的山区写生,仍热衷于自己的艺术,每日埋头作画并乐在其中,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些画境中。他热情讴歌了孕育他艺术的大自然,他画幅中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他当年所处的悲苦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当年尤为窘迫的陈子庄为何如此乐天,这与他心地明澈密不可分。陈子庄笔底乐观向上的情,一幅幅画中闪动着灵气的四川乡土气息和民间情味,给人总是一种祥和亲切之感。若他心底没有那样清澈的心绪,也流露不出这样的情,他晚年在笔记中写道:“处境困厄,心底益澈,画境随之而超逸高妙也。”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位虔诚的画家宽阔的胸怀与高尚的人格情操。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画出了不平凡的美。然而,当年他的画少有人问津,知音者寡,尽管如此,他仍对自己的艺术信心十足,自视甚高,他说:“我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


《改土》



  讲座前在成都画院翰林厅举办的“陈寿民先生捐赠陈子庄作品捐赠仪式”现场,陈寿民先生向成都画院捐赠了其父、四川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子庄的三件(套)作品。包括1962年陈子庄国画作品《虬松》和60年代陈子庄所画的两件铅笔写生图稿,以及辑录了陈子庄20枚自用印章的《石壶先生常用印印谱》。


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代表成都画院接受了捐赠,并向陈寿民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陈子庄在世时,远在江南的著名诗词学家夏承焘先生观看他的山水后,欣然题写“无声诗”三字,让这位孤寂的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可谓他的知音也。当年,他在写给浙江美院周沧米的信中谦虚地提到:“夏承焘先生赐题(吾山水)‘无声诗’三字,当之甚愧,作为勉励可也。”由于陈子庄绘画格调甚高,常人难以理解,正如他说:“最高境界的山水画,常人是看不懂的,因为它是哲学。”

  一九七六年,陈子庄悄然地离开了人世。但在他身后,知音者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界掀起了一股“陈子庄热”。一九八六年,著名美学家、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朝闻先生在《美术》第九期的文章里这样说到:“陈子庄敢于从人们不屑一顾的题材着眼,别人不关心之处常常成为他的会心之处。从这里他画出了在平淡中见出优美的境界,这也形成了陈子庄的独特风格。它使我相信,中国画不像某些论者所说的已经到了它的末日。只要画家对审美对象拥有新颖的、深切的和独特的审美感受,不论他是不是有意要超越前人的成就,他的成就至少不能被前人的成就所代替。陈子庄的艺术成就受了传统艺术的养育,他也从来不放松观赏西方艺术的机会。他的艺术成熟于六、七十年代,他的作品显示了不傍人门户的独特面貌,这就是创造,这就是前进,这就是对传统的继承。他的自然生命虽然已经结束,但他留下的作品却显示着中国画那不会夭亡的生命力。如果是一个自己并无真情实感、一味模仿别人的画家,那将是不会使人感到这种生命力的。”


《美术》杂志


讲座现场


  曾经向四川省博物院捐出上百件陈子庄重要藏品的陈子庄先生的挚友,任启华先生表示,陈子庄先生之所以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当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来源于他长期对中国传统笔墨的坚守和探索,这种探索证明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其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对陈子庄先生的研究、艺术遗产的保护,不仅应是成都的、四川的,也应是中国的、世界的。

  历史上一些创新的艺术,时常被“冷落”,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的诞生,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因为画家的艺术已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时空。当年陈子庄在信中说:“余六十后之作,一变再变,但识者不多。”四川很多同道中人也看不懂他的画,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陈子庄的画格调高,不具慧眼是不能认识到其中的奥妙的。陈子庄具有独特绘画语言和强烈个性的作品,在当年的社会环境中,是不太合时宜的,而纯艺术的绘画很难存活。那时,陈子庄的艺术不被人们重视,只有极少数的知音能够读懂他的作品。像陈子庄这样的天才艺术家,他的思想境界和视野与很多画家不同。正如他自己说:“绘画讲格调,格调要高,则须思想意识高,人格高。”



讲座现场


  中国文人画,就是画情感、画修养、画人格,一个画家若没有深沉的学养和宽广的胸襟,是画不好画的。陈子庄不像一般画家为画画而画画,为画山而画山,他已超然拔俗,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在审视世间万物,他认为大自然无处不美,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他论画说:“凡观察事物,以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则高,反之,以私欲心、人心去看,则生佛家所谓的‘障’,境界自低。如果写生者出于势利,如何画画?”我们从他的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中,方可窥视他深刻思想和审美情趣。其实,陈子庄是通过画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他的画是有哲理性的,蕴藏着他的艺术思想和独特见解。他说:“笔墨之内是有穷尽的,而笔墨之外无穷尽。”其实陈子庄是在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铸造自己的人格,可谓“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平凡的生活中,常人是发现不到美的,只有大师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一个中国画家,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贴近生活,要师造化,拜大自然为师。要善于发现美,并深入到生活中去感悟至美、至善、至精的东西。任何艺术必须来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为艺术背后是人,一幅作品能看出一个画家学养和人品的高低。

  中国文人画,讲求画中的“意境”,而意境是作品的生命之魂,如画幅里没有生动活泼的意境,就失去了绘画的意义。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讲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物象,有血有肉的形象。这些都需要画家生活的长期积累,是发自心灵与大自然神会的结果。陈子庄在一幅画中题识:“妙合天趣,自是一乐,不以天生活泼亦为法徒,穷纸上形式终为俗品。”

  一、陈子庄绘画艺术特色

  1.浅谈陈子庄艺术的‘平淡’

  陈子庄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平淡、质朴、率真、淳厚。

  陈子庄画里的平淡,这个淡非常淡,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淡,而是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的平淡,它是灿烂之极复归后的平淡,是人生与艺术经过深切体验后的平淡,可谓雅淡、幽淡、淡远、简淡。为了进一步理解陈子庄画中的平淡,我借助他在画幅中有关平淡的题识,这样有助于对“平淡”二字内涵的一些认识。他在一幅画中题识:“写蜀中山水,险峻易得,淡远至难,余去年游九顶山燕子岩,南行白余里,群山万变莫测,惜老病之人不能多行,归而点染此景,得一‘淡’字。”这幅山水画,是他离世前两年一九七四年所作,他在小品画上落长款是不多见的,这是他“物我两忘”而来的作品,也是他感到很满意的作品。这幅画虽小,但能小中见大,且有深厚的艺术思想。


《燕子岩》


  在他笔下,四川山势地貌的宏大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他用经意又不经意之笔画出了自然山水的内质美。他用饱含水分的笔墨自由挥洒,一气呵成。画幅中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浑然一体,毫无著意其意已足,画面自然天成。这幅山水画堪称天籁之作,透射出幽深淡远的意境。

  我们来重温一下陈子庄先生在画中的题识,有利于对他的艺术初步认识,

  “山之全局,以气脉联络为主,失此便无生意也,甲寅夏日写蜀山之趣”

  “蜀山玲珑巧峭为难状之境,不明此意,无从下手也”



  我们从他画中的这些题识,可窥见出陈子庄对大自然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是会心的与大自然做无声的交流,画家之心与大自然之心紧紧的契合在一起,这是他长期观察、体验、感悟自然山水的结果,否则就没有艺术感染力。

  他在另一幅画中题识:“神情发于骨髓,非可以貌取也。”他所说的“神情”含义,是他艺术的灵魂,神情是指画中的鲜活“意境”生机盎然,跳动着他的艺术生命,画幅里的物象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是他“意象”中的田园山水,是经过艺术加工得来的。他用浓缩,夸张,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形成了他的独特的个人风格。


《病后遗兴》


  他论画说:“形而上是艺术,形而下是技术”,他笔下的景物已超然于自然物象,以在画外求画。所以他说:“非可以貌取也”,他告诫人们,有艺术思想的绘画,是模仿不出来的,是画家的性灵和学问的体现,是吸取了大自然雨露的营养,是不能‘复制’的艺术品。

  他还在一幅画中题识:“平淡天真,迹简而意远,此不易之境界也。余写虽未称意,而心向往之。”“平淡天真”是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画家难以达到的境界,是历来众多画家追求的目标。可见,“平淡天真”厚重的文化内涵。



  好的艺术都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的技法要在无法和有法之间运行,方能求其神似。齐白石说:“画画不似欺人,太似媚俗,要在似与不似之间。”画画求形易,而求神难,形神兼备尤难。陈子庄画里的平淡精义就在于此。

  陈子庄在画幅里写到:“不在笔墨,而在意度”,他所谓的“意度”,包含着他的学养、胸怀、人格、天赋、气质等。我们要进入陈子庄艺术的堂奥,要理解他画中的内涵,确实须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和美学的修养,否则就会坠入云中,不知所以然。

  中国的绘画、诗歌、古典文学也都如是,都是蕴藏着饱满厚重的文化底蕴。陈子庄说:“中国艺术最精微的东西,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的确,好的艺术都是含蓄内敛深藏于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讲座现场


  2.陈子庄艺术的质朴

  这个“质朴”二字,首先是质,指画的本质、实质,是指画的质量,笔墨水色是量,有“意境”才有质。陈子庄常说:“这幅画质量不高。”就是指画里没有生活,没有鲜活的意境,没有惊人的笔墨,技法平平,就是这个道理。好的画作,笔精墨妙,意境深厚,艺术手法高,技法变化多端,无常法、无常态。

  质朴,这个“朴”是指整幅画里的笔墨和景物朴实无华,巧拙相间,刚中有柔,柔中藏刚。朴,也可谓朴真、古朴,或“返璞归真”,大自然本就质朴,绘画要“返璞”回归自然之美,这是不易之事。老子的返璞思想,“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从而达到“无为而不为”返璞归真的境界。陈子庄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又是一个通达者,他不为物役,不为名利所障,他用“天心”去领悟大自然。他说,在他的视野中,大自然无处不美,他认为,只要善于去发现、发掘,就能发现至善至精至美的东西。他论画说:“思想境界还未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就谈不上艺术家。”由于他对大自然的深悟,使自己的艺术思想与大自然完美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质朴”的画,是经过高水准的画家艺术加工后的作品,笔墨纯任自然,没有任何“琢气”的朴实之美。


《牧》


  陈子庄论画说:“最好的艺术都是朴实无华。”他是一个深究哲学的画家,更是一位虔诚的艺术信徒。他与大自然神交,没有任何杂念,才会心有所得。陈子庄说:“画,皆心画也。”他的这个心,非常心,是经过大师艺术熏染过的心,也是经过哲学陶冶过的心,更是心志高旷的心。艺术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陈子庄晚年的绘画已进入化境,他说:“画画要画化,写字要书化,刻印要印化”这个化字就是生化,不生化,画则板则刻。就是说将一生所吸收的艺术营养化为己有,用自己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的艺术主张,用独特的眼光来审视世间万物,这样从心灵里激发出来的艺术才是自己的。他化繁为简,以少胜多,信手拈来皆成妙品,这是他数十年苦苦修炼的结果。他“心物不二”以一颗诚挚的心对待人生,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从而获得了他艺术生命的延续。

  黄宾虹说:“画山石不能一味地画其表面,画得越光滑,犹如女人般的妩媚,画要进入内质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子庄曾向黄宾虹、齐白石学习很多东西,但他学黄不泥黄,学齐不泥齐。他深知,艺术要开创自己的道路,只能吸收前人的艺术营养,他始终择善而从,去粗取精,师前人之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常深入生活,去四川各地写生,画了数以千计的写生稿,通过大自然画自己。

  陈子庄论画说:“画画有两个要素,一要性灵,二要学问,有性灵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达思想。”因此,陈子庄对只玩弄笔墨技法,不加强文化修养和人品提升的画者,他是不屑一顾的。

  陈子庄的画,是他对人生和艺术彻悟后得来的。他的山水画获得前人用笔用墨之诀,是踵迹前贤,得之天籁,流自心坎,他的画绝无一点一拂的造作,纯任自然,他在一片真情实意中自由挥毫,在自己的画境中享受着精神快乐。陈子庄说:“我喜看山水,看真山水,真山水是大自然的奇绝,既广博又含蓄,既壮美又和谐,常置于山水中,人的气量才宏大,画的气宇才洪泛。”


《山居》


  3.陈子庄画的率真

  “率真”二字,本是指小孩的天真无邪,一种天生的稚气,没有任何虚假。由于儿童不会画画,用笔随意“涂鸦”,有一种率真的趣味,但这不叫“画”,更不是艺术。真正的绘画艺术要返朴至“率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子庄晚年的山水和花鸟画都显现出天真烂漫的率性天趣,这是艺术上的“返老还童”,更是他艺术的第二里程碑。艺术生命的不断绽放,须画家具备深厚的造诣,更须具备睿智和胆识,才能达到此种境界。


《青城幽趣》


《红牡丹》


  苏东坡说:“论画与形式,见与儿童邻。”常人看陈子庄的画犹如“儿童画”,殊不知,这才是形而上具象与抽象之间的高级美,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美的真谛应该回归至朴实的自然美,没有一点一画的虚饰,要进入天地造化之境,使物象流露出落尽豪华见真淳的自然之美。在他的画中,可常见题写有“天趣”、“机趣”、“奇趣”、“幽趣”、“墨趣”等。似乎在他的画中离不开这个“趣”字,而这个“趣”是人为“做”不出来的,一切都是淡淡的,纯粹自然天成。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很理解陈子庄的指中觅趣,他说:“石壶画趣不可无。子庄先生心中有个‘谱’,他却以经意又不经意之笔而能使画中‘笔生辣时墨生韵’,‘石虽混沌牛入神’,是故子庄先生之画,视若不经意,实则自有其意蕴,神、妙、趣、逸自然都在其中了。”

  陈子庄画的率真是“熟后生熟”的绘画艺术。陈子庄论画说:“自成一家,是先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后的事,并不是临摹过几个人的东西就自成一家了。风格是在创作实践自然产生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如果要分析我的画,首先把我技法摸透。我的技法,别人看来都觉得新奇,其实主要还是继承传统而来,只不过略有些发展而已。”

  陈子庄的人生阅历非常繁富,他跌宕起伏的复杂人生,练就了他敏锐的目光。他曾赏鉴了很多古代名人书画,并认真临习和研究,吸取前人的养分。他早年见了很多远古的器物及珍贵拓片,而他尤为喜欢汉代的青铜器,摩岩石刻造像、汉砖、陶器、漆器、瓦铛等民间艺术,他认为,这些器物造型很美,大方古朴,上面的图文朴实无华,没有一点俗气。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生活经历,从而对他的绘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中国画须要吸收大量传统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营养,才能使绘画厚重饱满。陈子庄的绘画艺术,为什么显得那么丰厚耐看,其原因在于他胸中储存了很多至美的东西,其中含有“温情敦厚”和“厚貌深情”的精微,因而让我们在他的画中能够感受到这种朴美。美术理论家孙克说到:“陈子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画家,也不是只有精湛艺术的画匠,他是一个学问深邃、思想深刻的艺术家、美学家。”

《鹰》

  4.陈子庄画的淳厚

  所谓淳厚,淳,真淳、清淳;厚,厚重、敦厚、深厚。陈子庄画境的淳厚来源于他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没有一丝杂念,一切都是自然的、漫不经心的,无一丝烟火气,无一丝俗气,无一丝功名气,更没有故作超脱的文人酸气。他的画性出天然,厚则能浑,薄则能雅。

  他画里淳厚朴真的景物,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正如陈子庄论画说:“必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绘画光讲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讲意境,无学问来培养,则是句空话。八大、石涛有学问有性灵,可称双绝。性灵是根蒂,治学当治本,不应治末。”


《白牡丹》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妙在藏而不露,敦厚含蓄不张扬。正如美术家吴凡说:“有些画看起来如白糖,有些画如油荤,而陈子庄的画如橄榄。”有内涵的绘画都是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一定要慢慢去品味和咀嚼,才能体悟其中的妙处。

  当年,陈子庄在世时,四川很多人无法认识他的绘画,甚至说他“乱画”。而陈子庄说:“我的画还乱得不够。”一些画传统山水画的人肯定不能理解陈子庄已突破传统的山水画。在常人看来陈子庄所谓的“乱”,其实乱而不乱,乱而有序,乱而有整,若没有深厚的绘画传统和学养,那才叫真正的乱。陈子庄说:“有人认为我的画要改掉‘野’字,我不以为然,我认为我的画‘野’得还不够。在绘画艺术上,要开创新流派不容易,我的画经常还有旧框框,还未完全去掉前人的积弊。”

  他晚年的画更加精妙,他心地益澈,画境随之而高逸超妙,这一阶段,正是他绘画的成熟期。晚年,他曾在一封信中说到:“我的创作欲依然浓厚,自觉我的画更加深厚幽微了。”陈子庄追求简淡孤洁的艺术风貌,这个简,就是简洁、简淡;淡,平淡、幽淡;孤,独特、独有、独擅;洁,清洁、皎洁,如浩月之无尘。陈子庄的画已化繁为简,众所周知,减难繁易,但减象不减意,着笔不多而意境深厚。清代画家恽南田说:“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繁之至也。”而能做到“我有我法”,不受传统的束缚,自由挥洒笔墨的画家却是不多见的。


《傍晚》


  二.陈子庄绘画的文化内涵

  陈子庄是在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后,才有了他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他的思想根底里是中国古典哲学。他在青年时就跟从四川名宿学习《老子》、《庄子》、《易经》,这些哲学在他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他到了中年之后,更加勤奋地研读哲学方面的典籍,而哲学包罗美学、佛学、道学等。陈子庄在世对他学生说:“学画要深究哲学,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自己,将永陷魔窟之中,要进入哲学境界,最高深的内涵是哲理,象征未来,象征心灵之宏流。”陈子庄在深邃的传统文化中游弋而感悟良多,晚年的他大彻大悟,艺事大进。陈子庄在信中说到:“在诗书方面,我喜读先秦诸子和大易,对西洋美学共同参阅,感觉心中有得。我的理境是从‘大易’和‘老庄’演变而来。”虽然陈子庄不是哲学家,但他是一个哲人,他是用哲学思辨的眼光在审视自然万物,他用画笔将他的这些哲理融入在画中,所以他的画格高,内涵深邃,创作出不与人同的独特画风。

  陈子庄历来要求画者的人品,“苟无德,其作品必然污秽”,因为画品就是人品,正如他说:“人品低,即画品低,有人认为此言不公允,须知画是灵魂、生命力、人格之体现。人品低者,用灵魂献媚,画品能高乎?”


                                                                                                                        《龙泉山菜花田》


  《夹江马村道南望》


  陈子庄在晚年提出“生化”论,是对绘画更深层次的升华,对艺术要求更高,其文化内涵更加深厚。他所谓的“生化”,生,是指画里要有生机、生命、生气;化,就是消化,把一生所学的艺术精蕴,化为己有。正如他说:“作画要画化。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修养的高低。”绘画的最终目的,就是艺术的再创造。《易》曰:“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总的说来,陈子庄艺术思想深受儒学和哲学的影响,并从中悟其“道”。最重要的是他刚健精进,利人利世的人生态度。他一生勤奋进取,最终创作出“平淡天真”的画境。《易经》云:“精义入神,以致用也。”陈子庄云:“画能入神,其用大矣。”总的说来,陈子庄是以儒学、哲学和一些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位杰出画家。

  美术家吴凡在一九九四年《美术》1期“陈子庄的情和理”文中的一段说到:“陈子庄在探求哲理的道路上,他曾经受过庄周的影响,但他不是不分是非,等同黑白,保身全生,逍遥物外的超脱者,故非庄周之徒。他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不相信因果轮回,万象皆空、出世寂灭之说,故非释氏之徒,而对西方诸哲学流派,从他那时的条件是难以深入问津的,故又不能成为新派。那么他在哲学上找到哪位祖师爷呢?渐渐地,从他为人处世、文字言谈,以及作品的感情内涵、我们看见,在他心灵堂奥中,最终入座的却是孔夫子。……,可以说,他是以儒学为主体,庄、佛为两翼,近代新思想及西方一些文化知识为尾羽翔入现实生活,吸取大自然的雨露而酿造出他的艺术的,陈子庄在情不废理,情理相参中成就了他光辉灿烂的艺术。”


《双鸡》


《雨霁》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