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报告 内生动力】百姓生活无小事——记旺苍县张华镇大地村第一书记马锦

四川文化网 2020-11-23 10:16 1736人围观 文学作品

向素华,女,四川省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闪小说专委会理事,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旺苍县女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旺苍文苑》编辑,旺苍县七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写作,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
  坐在我对面的年轻人,身着白色体恤,深蓝的下装,脚穿一双微微泛黄的灰色跑鞋。厚重的咖色镜片后面略显疲惫的眼神里,透出一股儒雅气息。明明是个八零后,可眉眼间却藏不住与年龄完全不搭调的成熟与稳重。他,就是被下派到旺苍县张华镇大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民政局职工——马锦。

马锦工作照   图片由作者提供

  初始的艰辛

  早在三年前,民政局就让副局长任选聪挂帅,带领马锦、李果、杨静虎、杨彦锋等八名职工进驻张华镇,开始了张华镇三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那时,马锦就开始进入了大地村村民们的视野。刚到任,大家的眼里充满了不信任,不仅仅是因为马锦的年轻,最主要的还是对国家政策的怀疑:什么第一书记,什么脱贫攻坚,肯定是走走过场吧!
  面对大家的质疑,马锦没有解释。一到任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每天最忙的时候就是村民们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刻。马锦便开始深入农户,摸排情况。

马锦(左)了解民情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不到一个月,马锦就将村里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
  每走一户人家,马锦了解到的问题就越多,心情也就越沉重。
  摆在马锦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水资源缺乏,导致人畜饮水困难。
  大地村除了极少数人家打了井,绝大部分都是到河沟里用木桶背水吃。小河沟虽然在汛期可以保证人蓄饮水和庄稼灌溉问题,但到枯水季节,用水就成了大问题。
  马锦经过多方勘测,了解到这里地下水不充足,于是迅速向县水务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项目。后来县水务部门专门立项,资助当地村民修防旱池。
  半年不到,这里家家户户都修起了防旱水池。
  接下来,就是交通问题,虽然大地村也通了公路,但到各家各户的那一段路全是土路。马锦便多方筹集资金,着力解决道路硬化。仅仅一年半,就硬化了所有村民家门前的路面。
  交通问题解决后,马锦便开始实施“对口帮扶”计划。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马锦成立了突击服务队,队员主要由民政局的党员干部组成,利用节假日帮扶部分劳动力缺乏的家庭,夏季插秧,秋季打谷......村上也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队员是在家的青年和村委会干部,帮助老弱病残家庭突击农活,抢种抢收。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享受低保兜底,每人每年几千元的低保,让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
  紧接着就是住房保障。马锦和村干部一起,认真排查,凡是危房都要求拆除,重新修建;还能住的就进行维修加固。对于个别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经民政局讨论,又另外立项解决部分特困户的房屋室内装修问题。
  事情一茬接一茬,马锦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马锦地付出,换来了村民们地理解,知道马锦一个人在这里既要工作又要做饭,村民们便这个拿鸡蛋,那个拿猪肉,想让马锦改善一下生活。马锦哪里肯收,他知道村民们的日子也很艰辛,于是坚决拒绝,如果实在推辞不了的,就拿钱买下。

  走访贫困户

  我们到贫困户朱清国家走访时,害怕他家的那条狗。但马锦却很熟悉,他告诉我们说:“别怕,他家的狗一点也不凶,从没咬过人。”
  从正在晾晒艾草的老人——朱清国的父亲口中,知道了他家的具体情况:老两口六十多岁了,体弱多病,加之前几年出过车祸,基本没了劳动能力。儿子朱清国患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儿媳没文化,在外面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两个孙子还在读书。针对这种现状,马锦给他们办理了每年8000元的无息贷款,又给两个孩子申请了每年4000元的教育救助。还让民政上拿出7000元资金帮忙装修了厨房和厕所,安装了窗子。甚至还拿钱为他们家买了几头小猪,让他们喂养。
  贫困户李中朝家也很特殊。
  李中朝年轻时为集体修水库不小心砸坏了脚,为防止感染就被截了肢,丧失了劳动力,如今他又得了肝硬化,在住院治疗。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妻子是个哑巴。

马锦(中)走访贫困户  图片由作者提供

  当我们走近这个农家小院时,我有些惊异:通往小院的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看来女主人虽不会说话,却是个能干的主儿。我们人还没到,屋角进院子的要道用长长的铁链栓着的一条狗,已经开始朝着我龇牙咧嘴地大声狂吠了。马锦赶紧小跑过去,抓住狗脖子上的铁链子,对我说:“这条狗有点凶,但我把它抓住了,你进来吧,别怕!”
  正在洗衣服的女主人看到来了几个人,脸上笑开了花。立即钻进屋里,很快就拿着一包烟出来,咿咿呀呀地招呼我们。她的咿咿呀呀,我一句也听不懂,只能报以微笑。一进院子,我就开始满屋转悠,房屋重新修建过,红砖黛瓦白墙,干净明亮整洁,厨房灶台案板都贴了瓷砖,手抚上去,没有一点灰尘。灶台和案板之间的角落里,用来蓄水的大塑料水缸,也是擦洗得一尘不染,心里无端涌起一股对女主人的敬佩之情。

  村民工作无小事

  上任不到半年,马锦的足迹就印遍了大地村的沟沟壑壑,他发现这里在几年前就种植了沙梨,只是经营不善,没有挂果。他便用昆山印钞厂捐赠给村子的资金,发展沙梨产业,采用了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模式。就在去年,沙梨已开始挂果,并有了两万多元的收成。同时,马锦还根据这里的水土特点,鼓励贫困户种植枇杷和核桃。还大力发展养殖业,主要是养鸡养鸭和养猪。如今,已有不少家庭的养殖业已初具规模。
  为了帮助村民们销售农副产品,他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开展“以购带帮”的活动:即让职工们出钱购买贫困户手里的猪肉、鸡鸭和蛋类。单位职工都很踊跃。
  马锦很多时候从村里回来就拉些山货卖给同事,进村时就把销售款送到村民手中。
  为了及时的了解村民的需求,解决村民的问题,马锦还在手机上建了一个“村务公开”微信群。
  这是一个万能群,他除了在群里通报村务工作,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外,还随时随地通过这个群了解各家各户的具体困难:哪家缺水了,哪家需要出售土特产了,哪家的猪崽出栏了,哪家的牛不吃草生病了,哪家的娃发高烧了......
  大家只要一有事情,就可以直接给他用电话联系。
  马锦所做的一切,在常人看来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对于每一个村民家庭来说,件件都是大事。

  工作家庭难两全

  初到大地村时,马锦是不适应的。这里租住的房屋非常潮湿,一碰到连绵的雨天,地面就没干过,筷子都会长出深深的霉灰。忙过了工作,就是一个人的寂寞。白天还好,有忙不完的事情,晚上就难熬了,一躺在床上,就开始疯狂的思念年幼可爱的儿子,担心体弱多病的妻子,牵挂白发苍苍的父母......
  虽然他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可他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啊。儿子还小,没人照料。妻子做着小本生意,身体一直不好,有严重的类风湿,每天都要吃药。病情严重时,手上没有一点力气,有时口渴了想喝一瓶矿泉水,还要找人帮忙拧瓶盖。做家务活更是吃力,连给自己娘儿俩做一顿饭吃都很困难。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马锦只得将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如今,为了治病吃了十多年药的妻子,肾和胃又吃出了问题,多次到成都华西医院住院治疗。花钱不说,还要专人护理。父母年迈,身体也大不如前,离不开人照顾。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工作的压力,妻子的埋怨,马锦只得将这份委屈独自吞咽。
  其实,下派到张华镇任职的几个第一书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九台村第一书记李果,母亲得了肺癌,妻子身体差,连孩子都怀不上。好不容易生了个女儿,现在才满三岁,身体也不好。母亲、妻子和孩子,三天两头地进医院。
  池龙村第一书记杨静虎,与妻子离异,孩子在七一中学读书。因为工作忙,很多时候周末都待在山上,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曙光村第一书记何发太,年近六十,家里有九十多岁的老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爱人中过风,有严重的后遗症,行动极为不便,还有肾病综合症。
  是马锦,是马锦和他的战友们,肩负脱贫攻坚的重担,远离家人,来到张华,凭着一份执着,守着一份寂寞,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努力改变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这不是尾声

  接近三年的时间,马锦硬是让张华镇大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家别院错落有致,村社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庄稼茂盛。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地村,成了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不过,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他知道这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枯水季节的用水问题;二是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知道,后面的路,还很长。

  作者简介:向素华,女,四川省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闪小说专委会理事,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旺苍县女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旺苍文苑》编辑,旺苍县七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写作,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向素华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