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1
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总体构想 “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巴蜀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长期以来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在文化旅游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先天的合作优势。为共同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的国际知名旅游地,综合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体上可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 东线以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和嘉陵江、渠江等为纽带,涵盖甘南、陕南、川东北、鄂西和重庆,以巴文化为沉淀,以红色文化、民俗体验和休闲康养为特色,重点打造蜀道三国、长江三峡、嘉陵江山水人文、将帅故里、巴文化遗址探秘等特色线路; 中线以龙泉山、峨眉山和岷江、沱江等为纽带,涵盖川中川南等11个市,突出蜀文化积淀,重点打造古蜀文化探秘、世界遗产观光体验、成渝高铁、长江黄金水道等特色线路; 西线以大雪山、夹金山、折多山和雅砻江等为纽带,涵盖雅、攀和三州地区,以藏羌彝文化、高原生态观光体验和三线建设为特色,重点打造九环世界遗产、大香格里拉、G318/317景观大道、长征丰碑等特色线路。 二、泛巴文化区域的基本情况 巴文化是始源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厚重灿烂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是秦巴地区人民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 (一)区域范围。《华阳国志·巴志》云:“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结合考古和文献资料看,巴文化影响区域覆盖了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和嘉陵江、渠江、汉水、清江、沅水、乌江等“三山六水”,幅员超过2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见下图)。 (二)基本特征。关于巴人文化的基本特征,学界进行了不少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归纳。大体上讲,巴人具有独特的劲勇尚武、信鬼事巫、架木为居、制盐酿酒、图语文字、巴氏器具、图腾崇拜、锐气喜舞、频繁迁徙、船(悬、岩)棺丧葬等特征。 (三)文旅资源。 本区域文旅资源丰富,既拥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拥有熔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美学、科普教育、探险健身和文化价值。 1、自然资源 (1)地文景观。有以光雾山、华蓥山、巴山大峡谷、缙云山、武隆天坑等为代表的众多5A景区、风景名胜区、地质(森林)公园,山地、峡谷、岩溶、石漠和其他地貌景观丰富,具有雄、奇、险、幽、旷的形态美和季节变换、层次丰富的色彩美。 (2)水域风光。区域内河流、瀑布、冰雪、温泉众多,长江三峡、嘉陵江、十八月潭、诺水河、白龙湖、升钟湖等风光独特秀丽,既可舟筏观光、又可漂流探险。 (3)生物景观。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崖柏、珙桐、水青杠、桫椤、连香、水杉、皇柏等和大熊猫、金丝猴、牛羚、黑熊、穿山甲、云豹、林麝、金雕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银耳、茶叶、金银花、巴药等绿色农业规模宏大。 2、人文资源 (1)遗址遗迹。有广元中子铺、宝轮院,巴中擂鼓寨、月亮岩,达州罗家坝,南充彭城坝,重庆马王场、小田溪、?井沟、中坝,汉中龙岗寺,恩施建始直立人遗址等人类早期文明遗址,共同构成了中华远古文明“满天星斗”。 (2)古城古建。有南充阆中、周子,广元昭化、清溪,巴中恩阳、白衣,广安肖溪、龙台,达州三汇、石桥,重庆磁器口、西沱、丰盛、走马,汉中青木川、华阳,恩施容美土司遗址等古城遗址;有“抗元八柱”(其中通江得汉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等7个在本区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等军事遗址;有剑门蜀道、皇泽寺、米仓古道、南龛石窟、大足石刻、石宝寨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文博图馆。有邓小平、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罗瑞卿、刘伯坚、张澜、晏阳初等主题纪念馆,有巴山、华蓥山游击队和歌乐山、红岩等专题纪念馆,有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银耳、三峡、重庆抗战遗址等众多主题博物馆。 (4)民风民俗。有川北薅草锣鼓、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川北灯戏、木偶戏、涪陵榨菜、摆手舞、川江号子、恩施傩戏、洋县社火等8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区域、民族特色。 3、交通资源。京昆、兰海、恩广、包茂、沪蓉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成渝、襄渝、兰渝、达成、汉巴南等铁路贯穿全境,广元盘龙、巴中恩阳、达州河市、南充高坪、重庆江北、万州五桥、黔江武陵山、汉中机场等飞达海内外,长江、嘉陵江和渠江通江达海,构建了立体交通网络。 (四)传承发展。各地按照中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突破、竞相发展,放眼世界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达州市成立了巴文化发掘与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正县级巴文化研究院,出台了《达州市巴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达州市推进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12359”战略,到2030年把达州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 重庆市将巴文化作为彰显重庆文脉、打造主城“两江四岸”文化胜地的根脉品牌,九龙坡区打造了集博物馆、歌剧院和集餐饮、休闲、娱乐、商贸于一体的商业区—巴国城,巴南区建成了占地365亩的巴文化电影公园,以“巴人艺、巴人礼、巴人乐、巴人情、巴人宴”活化传承巴文化。 湖北省恩施州1998年建成了占地300亩的土司城;2013年投入10亿元,建成了占地156亩、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州文化中心;成立了巴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会,发行《巴文化》;每个县区都打造了精品曲艺节目。 巴中市将巴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根和魂,实施巴文化繁荣精品工程、巴人巴风巴俗荟萃工程、名片创建工程、名家精英工程,先后举办了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推动签订了《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了《泛巴文化区域合作宣言》,举办了巴文化学术研讨和专家访谈、展演展览展播展销等系列活动,极大提升了泛巴文化区域的凝聚力、影响力。 三、关于建设巴文化旅游走廊的基本构想 泛巴文化区域与川陕革命老区、秦巴—武陵山区大体重合,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为加强秦巴地区开放合作,大力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照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川渝为主体,协同陕甘鄂黔,共同打造巴文化旅游走廊,构建西有藏羌彝走廊、东有巴文化旅游走廊的对称发展格局,拓展巴蜀文化的丰富内涵、布局支撑和对外影响,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民族地区全面小康、边远山区加快发展。 (一)总体目标。依托米仓古道,连接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等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共同打造秦巴地区交通走廊、文化走廊、经济走廊、旅游走廊,建设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特色文化产业引领示范带、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1、近期目标(2020—2021年)。成立泛巴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争取部、省支持,共同编制巴文化旅游走廊总体规划,分区域细化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非遗传承、文旅融合等专项规划,统一品牌、整体申报,抱团进入全国项目名录。 2、中期目标(2021—2025年)。统筹实施一批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文艺创作、产业发展项目,文创开发和品牌推广成效明显,文化旅游环线基本形成。 3、远期目标(2025—2035年)。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成果,建成一批文化示范项目,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旺盛的消费市场,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巴文化旅游走廊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区和全国文化创新发展新亮点。 (二)实施路径。坚持长远规划和分步推进、统筹协调和区域合作、精神传承和产业支撑相结合,以考古调查、文物保护、文脉传承为基础深化学术研究,以弘扬巴人精神、红色文化、时代精神为主线传承文化基因,以成果展览、文艺展演、商品展销、作品展播为载体加强交流合作,以推动文旅商康融合发展为路径强化产业支撑,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稳步推进巴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三)精品线路。坚持自然为底、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把巴山巴水的自然风光和巴风巴俗的人文习俗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信息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共同培育六大优势集群。 1、城堡探秘之旅。南宋后期,蒙古欲“先取全蜀,蜀平江南可定”,巴蜀人民在余玠“依山筑城,恃险拒守”指引下,构建“如臂使指,气势联络”的“山城战略防御体系”,顽强抗争了52年。川东北境内苦竹、大获、运山、青居、得汉、小宁、大良等古城堡景观遗址,可通过嘉陵江、渠江、长江与重庆市境内的钓鱼、天生、白帝城等连为一体,联合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共同培育“巴蜀古堡·科考探险”优势集群。 2、初心使命之旅。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精神,加强原川陕革命根据地属地区域协作,加强遗址遗迹修缮保护,推动川陕苏区、小平故里、朱德故里、歌乐山红岩联线等联谊互动,共同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陕苏区红军公园,擦亮“长征丰碑、苏区精神、将帅故里”红色基因传承品牌,共同培育“巴蜀脊梁·红色旅游”优势集群。 3、生态康养之旅。突出四季绿水青山、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推动大巴山、华莹山、嘉陵江、唐家河、武隆山、大小三峡、金佛山等重点景区联谊互动,春赏山花、夏漂山水、秋观红叶、冬戏冰雪,建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同培育“巴山蜀水·生态康养”优势集群。 4、巴人溯源之旅。《华阳国志 5、巴风雅韵之旅。本区域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0个、省级618个,有极具民族、区域特色的《下里巴人》《巴山恋歌》《巴山夜雨》《梦回巴国》《巴国霓歌》等主题演出,引导广大游客耳闻目睹、亲身体验巴风雅韵,共同培育“风情巴蜀·艺术长廊”优势集群。 6、舌尖美味之旅。作为中华料理集大成、四大特色传统 四、提升巴中在巴文化旅游走廊中的中心地位 巴中自古为巴蜀门户,是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重要联结,沟通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各类文物、遗址遗迹和非遗名录众多,“活态巴文化”保存完好。随着“6631”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巴中已成为成渝西三大城市、关天和成渝两大经济区的交通几何中心,发挥好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叠加优势,加快把巴中建成泛巴文化区域的文创中心、交流中心、传承中心、旅游中心,为老区振兴发展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一)科学保护利用,强化实证支撑。坚持积极保护与谨慎开发并重,推进邻里互动、川渝携手、跨界攻关,开展考古调查、清理发掘;在不改变权属、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共同开展文物修复保护、展出鉴赏、复制拓印、研究利用等活动;做好得汉城、平梁城、小宁城规划保护开发;共同推动蜀道申遗,启动巴文化申遗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巴中历史文化博物馆,引导鼓励民间举办专题博物馆;探索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基金,支持历史建筑修缮开发,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二)推动文旅融合,强化产业支撑。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品牌,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金字招牌,追寻“诗”与“远方”的融合。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基地,高质量完成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规划建设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建成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建好大巴山干部学院,积极承接成渝等地革命传统教育和各类研学活动。围绕建成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巩固提升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加快建成光雾山、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建成一批文旅特色小镇、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川渝文化名家文艺创作、影视写生基地。围绕培育壮大文创产业,坚持市场化、商业化,注重参与、体验、传播、消费,推出高辨识度、内核丰富、好玩有趣的系列文化IP,打造巴食巴药巴歌巴舞品牌,开发红色、绿色、巴文化、名人文化等系列文创产品,推广“巴山小店”平台、延长“夜间消费”模式,培育影视演艺、动漫传媒、主题乐园、运动休闲、工艺设计、雕塑剪纸等文创产业。 (三)打造精品力作,强化精神支撑。抓住省委实施振兴出版、影视川剧和曲艺战略机遇期,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两条腿走路,完善文艺创作发展规划,健全文艺发展项目库;发挥好“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的汇聚引领作用,健全前期扶持、中期支持、后期奖励体系,以作品带项目、育主体;大力推动“六个一”精品创作,提升《望红台》《下里巴人》《滴灌》等精品剧目,支持《望乡台》《大国扶贫》等影视剧拍摄播出,出版《历代文人咏巴中》《巴蜀古城堡》《巴蜀地名考》等系列丛书,扶持创作一批具有巴地特色、巴人风骨的精品力作。 (四)扩大开放合作,强化平台支撑。创新运营模式,吸引泛巴区域商家入驻市文创产业园;办好巴人文化艺术节,举办“律动巴山”文艺展演,常态化推进“精品剧目进巴中”;成立巴文化研究会,筹备成立巴文化出版中心,定期开展学术研讨。 (五)融入城乡建设,强化现实支撑。坚持规划“一盘棋”和建设“点线面”相结合,以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统揽,打造巴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礼佛祈福等四条主题文化长廊;整体规划巴城文星街、小街子、奎星楼片区,护其貌、显其颜、保其韵、筑其魂,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突出青瓦白墙、人字坡、吊脚楼的建筑风格,改造提升一批传统村落;突出文化休闲、运动健身、道教书法、名人文化等主题,提升巴城八山规划建设品质;围绕“米仓道·巴江情”主题,完善城市滨水绿带、内河内湖、湿地公园、水利景区,再现“清江一曲抱村流”。 (六)扩大普及影响,强化美誉支撑。举办世界巴人恳亲祈福大会,在《百家讲坛》推出“晏阳初”专题,在《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秦巴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探秘”专题,在《中华百家姓》推出“巴文化姓氏”专题;推广巴中味道“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打造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菜品;实施巴文化普及宣传“七进”,推广“巴蜀门户·中央公园”形象宣传,形成如同西安“大唐”、杭州“宋城”、桂林“刘三姐”的宣传品牌,提升巴文化影响力美誉度。 作者简介:刘丹,四川省巴中市社科联副主席、秘书长,巴文化研究院院长。 |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