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书写新时代——管窥2020年成都报告文学

唱响主旋律书写新时代——管窥2020年成都报告文学

四川文化网 2021-1-6 16:12 22134人围观 文学作品

2020年,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在这难忘的一年里,有失去也有获得,有悲伤也有欢喜……这些不仅构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巨大背景,更成为广大报告文学作者书写的对象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执笔税清静)

  2020年,无疑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在这难忘的一年里,有失去也有获得,有悲伤也有欢喜……这些不仅构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巨大背景,更成为广大报告文学作者书写的对象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成都市文联、市作协领导下,报告文学专委会鼓励作家们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书写新时代讴歌主旋律,真实记录了全民战疫和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故事,从而收获了丰富多彩斑斓多姿而影响巨大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报告文学的“及时性、在场性、思想性、生动性”的“四性”表达优势,充分展现了成都在全民战疫和脱贫攻坚的壮举与硕果,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又如一缕新风,给奋战在战疫和脱贫攻坚一线的英雄们送去欣慰和激励。
  讲述战疫故事的艰难与温馨
  2020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全人类的一次巨大打击,更是一场我们必须面对的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最终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定性胜利。这场大疫为文学烛照社会、透见人性等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题材,成了本年度报告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全市报告文学作家,以强列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用不同的视角和笔墨,书写了众多具有成都特色的抗疫故事。真实记录了“生命第一、人民至上”,举国奋力驰援湖北、保卫武汉,全民战疫等真切场景、人物和事件。
  市作协副主席陈新,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数次深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战疫一线,真实记录了一线医疗人员的战疫故事,创作了《济世劲草》 等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在 《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该文又于2020年3月20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编入抗疫主题诗文集《战“疫”之歌》一书,书中所选作品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从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所发表和推荐的大量抗“疫”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之作,编选此书,旨在以文学传递力量,为抗击疫情这场特殊的全民战争振奋精神、呐喊助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美好的粲然。77岁资深报告文学老作家谭楷的战疫报告文学《你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从儿时生活的成都华西坝鲁村写起,热情讴歌了131人的华西医疗队东征援鄂的英雄壮举。还有奋笔书写华西医院“90后”护士周娴武汉战疫故事的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原副社长刘俗国的《原化春风》等,由此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年轻一代的成长。作家谢佼采写的《从汶川玉树到雷神山——千里走单骑李海军的志愿者十年路》在新华社每日电讯发表。电力系统作家左宇龙、黄成林、李云、刘文勇等创作的《永远的初心——特高压锦屏换流站战疫值班故事》及陈兆平创作的《如果病毒封门》等等。新津作家林仁清采写了反应新津中医院支援武汉的战疫作品《心心相就》。大邑青年作家王亦北激情创作的《我们不是逆行,我们只是朝着目标前进》《重症救治的先锋》《去战斗,我们肯定会成功》《来到武汉,我们就是武汉人》等被收录进报告文学集《战疫纪实--记四川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侯区望江路街道郭家桥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竹莲梅老党员工作室、党支部负责人、作家余懋勋,一边组织搞好疫情防控,一边用篇记录下了社区战疫故事《社区有我们,抗疫请放心——记成都市郭家桥社区干群合力战疫情》。
  高校是疫情发生高危区域,郫都区作协副主席、西华大学教授王国巍用第一视角记录了高校人的战疫故事,其《疫情期间的大学网课》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以西华大学为代表的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抗疫期间无私奉献、克勤克俭、努力教学与研究的宝贵精神,全文刊发在《中华读书报》2020年3月18日的第一版、第五版,纸本和网络媒体上,倍受我国学者们的关注,阅读量突破数万的留言和互动点评。该报告文学,已由北京报刊集团牵头推荐参加2020年暨南大学负责主办的庄重文文学奖项的参评。
  任何大灾大难面前,军人永远都是逆行的勇士,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别人,脱掉军装的退伍军人亦然。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无数退役军人始终牢记“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无私无畏,冲锋陷阵,发挥了重要作用。龙泉区作家协会理事、报告文学作家贺通,主动请缨当志愿者,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街道社区,寒风凛冽中白天晚上站口子、守大门,还抽空写了《军心永驻——退役军人李陆伍战“疫”记事》、《守一树花开护一院平安》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在人民网等媒体发表,他们既是作家,更是逆行者。
  书写脱贫攻坚的客观与多姿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报告文学是书写这一主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文体。全市作家积极参与,汇成了声势浩大的主题文学创作热潮,全景式记录了新时代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书写了在攻坚克难中形成的中国力量、中国创造和中国精神。这些作品是一个伟大时代光与影的实录存真,而留给未来的则是关于中国脱贫史的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字档案。
  作家陈新在藏地采访脱贫攻坚,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土不服,高原反应很厉害,同时山势险要道路崎岖,晕车得不行,但是想到在藏地战斗的扶贫干部,他便坚持了下来。基层干部的艰辛,使陈新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呕心沥血,润物无声地传递着国家的伟大、政府的关怀、时代的幸福,他们像雪莲花一样谱写着高原绝唱。陈新告诉自己,只有自己克服对高原环境的不适,深入采访,写出满意的作品,才对得住这些从事脱贫攻坚的英雄。陈新采写的8万字中篇报告文学作品《云上绝色谁为容》全文发表《西藏文学》,长篇报告文学《云上光辉》入选四川省作家协会脱贫攻坚“万千百十”重点作品,于2020年9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首印3.8万册出版发行,并被全国多家媒体网站宣传推广,其反映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题材的报告文学《盛开的雪莲》、《云上光华》《花事桃源》等,以及反映家乡的变化,歌唱扶贫攻坚政策好,歌唱大时代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爱怨大通》等等,分别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西藏日报》《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
  市作协副主席蒋蓝深入藏地,克服高原反应等重重困难,深情创作了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作品《夹金山下的玫瑰》《桑登的烟与火》等,其《夹金山下的玫瑰》荣获2020年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市作协副秘书长、作家杨虎积极致力于报告文学创作。他奔赴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社区治理等战线,先后进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南充市、温江区、郫都区等地,采访村民、扶贫干部、乡村书记等,创作出《在昭觉的天空下》、《磨岗岭上歌声扬》、《黑水:卡斯达温舞起来》、《迷人的乡村秘境》、《中心村里种花人》、《高银江:像菜花开在春风里》、《陈寿:三国风云入胸中蹭蹬一生笑落日》等一系列作品,刊发于《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晚霞》等媒体之上。
  深入一线才能挖掘到最好的创作素材,寻找到最好的创作灵感。作家罗伟章到深度贫困区凉山州昭觉县驻点写作,女作家熊莺孤身一人深入凉山州布拖县、阿坝州壤塘县,在壤塘县采访过程中遭遇强降雨造成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交通阻断,滞留灾区,最终待灾情过后才安全转移。2019年2月,作家郑赤鹰与刘裕国深入到大凉山采访,一直蹲到农历6月的彝族火把节结束。大凉山17个县市,他们走了16个县的贫困村寨,面对面地采访了160多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群众。两位作家走访了几十个极度贫困村,他们赶到这些贫困村的原址,又来到这些贫困村搬迁后的新村。这些极度贫困村大都在海拔2500米以上,海拔高,气候异常。有时候,他们进老乡家采访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是满天雪花飞舞。两位作家住过海拔2000多米村委会活动室,寒气逼人,冻得手脚麻木;他们鼓起勇气爬过悬崖村的钢梯,感受到了天梯上的眩晕;这些感受,不到实地实在是无法得到的。
  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税清静,先后深入冕宁、德昌、峨边、金口河、大英、大邑、渠县等扶贫一线,积极采写了大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作品。今年8月,他克服成都到西昌因滑坡雅西道路中断、自己身患鼻炎等困难和不利因素,深入彝大凉山腹地采访创作,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深入农户,实地查看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变化等情况。8月21日,当他在冕宁县金叶农庄采访时把脚崴了后,毅然瘸着腿又坚持采访了两个县,走完了计划中的5个乡村,并为省妇联撰写了多篇反映大凉山妇女参与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作品。全年带头创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作品近30万字,如其在《文艺报》发表的《大凉山:脱贫攻坚从“彝”字说起》,《中国艺术报》《中国报告文学》《晚霞》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站发表的《大凉山:且看巾帼正行动》《大田村的果子熟了》《一切为打赢》《让阳光照耀每一朵花》《大田印记》《向着春天前进》《“东西”是一加 “浦金”架桥梁》《无问东西》等数十篇报告文学作品。同时,他还注重加强阵地建设,培养报告文学作家,联系人民网四川频道筹建开通了《四川报告:决战2020》专栏网页,在四川文化网开辟了扶贫报告文学专栏,主动担当起了组稿和编辑工作,先后阅读、编辑了数百万字稿件。为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组织作家采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大爱华章》,组织作家深入峨边、大英县等地采写了扶贫攻坚报告文学作品书籍《为了庄严的承诺》《大田春早》等四部作品集。税清静还数次深入泸州古蔺、叙永两个国贫县采访,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扶贫纪实小说《乌蒙磅礴》,被列入四川省脱贫攻坚“万千百十”工程,同时被四川省宣传部评为2020年重点出版作品。
  求真求实是脱贫攻坚文学创新的根基。 “新闻的内核,文学的表达”,成为成都作家对报告文学创作走创新之路的共识。杜绝空泛地阐释大道理,运用老百姓的现身说法,让人从中真切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意义、作用、变化、影响,这是一批又一批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留给人的深刻印象。伍立杨与北京著名媒体人、专访作家陆培法先生同往大凉山采写“悬崖村”。他们翻山越岭到达昭觉彝族自治县,亲自攀爬上了悬崖村,进行实地采写的《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咋样了》等多篇重点报道,点燃了所有关心“悬崖村”的“粉丝们”的热情。章夫深入渠县、大英等地采写了《有一种扶贫叫“宕渠模式”》等。作家黎正明先后深入小凉山扶贫一线,采写的《夫妻双双建农场》《兄弟仨》等作品分别在人民网、四川作家网等网站发表。作家凸凹创作脱贫攻坚短篇作品《大棚里的鹰与远方》《大凉山上最美花》等。蒋林所创作的《梦想在荆棘中绽放》,书写了进克阿龙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卫生院院长的故事。作品发表在《海内与海外》2020年第9期,引起了巨大反响。作家黄勇创作了扶贫报告文学《大山里亮起了路灯——记峨边仲子村驻村队队员毛洛阿木》《和风细雨润无声——记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邓家沟村驻村队队员任磊》《小凉山的小米椒——记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岩悬村第一书记吕凯》《社区民警的初心——记南充市嘉陵区里坝镇任家沟村第一书记青波》《家家通公路,“高山”变坦途》等分别在人民网、华西都市报、西南商报等媒体发表,部分作品分别被收录进《大田春早》《为了庄严的承诺》等报告文学集。作家骆驼先后深入峨边、大巴山、三台等地采写了《回乡,回乡》《团结路,连心路》《铸就塔山春色》《最牵挂的你》等。作家罗薇采写了短篇报告文学,抒写第一书记的《朗曜星辰》《通往云端的路》《心底的那束光》《龙巴山上的守望》,抒写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彝汉情深》《仙山支书》,抒写行业帮扶的《匠心扶贫》《五星先生》《踏石留痕》《呼唤》等;撰写纪实文学集一部《先行者》。作家蓝帆创作的《攻坚脱贫进“小康”》荣获第33届中华大地之光(号召杯)征文评选特等奖。作家何竞深入大小凉山等扶贫一线采写的《大山儿女爱唱歌》《和你在一起》《平凡仁医施啟云》《手和手相牵,心和心相“联”》、《水的子民》、《柏岭有个“高”书记》等分别在人民网等发表,其作品《温暖的大凉山》入选《最牵挂的你——成都市总工会脱贫攻坚采风行文学作品集》,个人荣获2019年度全省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先进个人。作家朱晓剑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风创作了多篇作品,同时创作出版了2019年度省作协文学扶贫“万千百十”重点作品《铸魂:百年乡村阅读》一书。作家沙马石古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采写了《情满彝乡》《幸福花开阿吼村》《回引能人当“村官”》《双凤村变形记》《追梦“一把手” 圆梦新时代》《返乡》等短篇报告文学7万余字,分别在《凉山文学》、人民日报四川频道、四川文化网等刊物网站发表,部分篇目入编《最牵挂的你》等报告文学作品集。作家杜均反映阿坝州金川县扶贫攻坚成果的报告文学《金川:香风花雨再写雪梨传奇》在《晚霞》杂志发表。龙泉作家李云以成都龙泉驿区宝胜村为创作基地,深入采访调研,先后撰写了报告文学《花蕊中的村庄》和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重点项目、舞台剧本《阳光玫瑰》。成都公安作家侯建萍、大邑作家杨刚祥、贺见都写了不少作品,特别是青年作家、大学生代表双流作协副秘书长万亿,学业之余还创作出版的扶贫攻坚长篇纪实小说《侠骨丹心》。
  探寻历史文化的根脉与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成都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城市,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须要去挖掘和保护。除了战疫和脱贫攻坚题材,2020年成都作家们还创作了大量反应成都乃至全省全国历史文化等其他内容的报告文学和非虚构文学作品,作家蒋蓝创作了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献礼之作,2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天路叙事—-川藏公路、成阿公路筑路心史》,同时还创作出版了书写巴蜀人物、风物的非虚构笔记系列《成都笔记》《蜀地笔记》的续篇《锦官城笔记》,自此也合称“天府广记三部曲”,蒋蓝通过自己的“在场”,与过去进行时空对话,将历史拉到读者面前。陈新的非虚构散文作品《植满时间的疼痛》被收录进《所见微尘,皆因有光》一书中,该书系从近10年全国数百篇优秀散文中精选精编14篇作品构成,这些散文作品的作者包括鲁迅文学奖得主梁衡、庄重文文学奖得主毕淑敏、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等大家;其虚构散文《峡光叠梦》获第七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散文诗歌类三等奖。市作协副主席、都江堰作家王国平创作了历史题材报告文学《李调元:贯通古今的蜀中大才》。新津作家林仁清深入小凉山彝族采写了短篇报告文学《天上掉下来的贫困村》《医疗特战队》等。作家李后强、奉友湘合作创作了30万字非虚构历史通俗读物专著《蜀王全传》,被评为四川省社科院重点项目。
  时代有着自在的逻辑和主题,而生活永远是广阔无垠的大海,作家们则从大海中捕获不尽的宝藏。作家税清静将视角转向羌族的历史文化,创作出版了纪实散文《走,到阿坝羌都去耍》。作家杨虎创作出了反映羌族历史集成编纂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情满羌山》,即将由正式出版发行。而作家黄勇则另辟蹊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广泛收集资料和阅读消化,多次实地走访进行田野考察,利用既有的相关资料,加上蜀王文集中的诗词文献,结合自身的领悟,以讲故事的方式辅以散笔之意,创作出版了《走马锦城西——五百年前的诗意成都》一书,在众多反映天府文化、成都历史文化的图书中,独辟蹊径地从明朝蜀王文集珍品中挖掘出相关史料,真实还原了明朝中期时的成都文化旅游状况,可以说是填补了一项文化空白。通过两任蜀王的诗篇,勾勒出“成都十景”的景致,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还原更为久远的诗意老成都,对于当今充分发扬天府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作家谢佼2020年多次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人物特写,《他把一切献给党——记老地下党员、纪检干部周永开》、《无腿舞者——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双腿顽强地戴着义肢舞动腰肢向截肢者们发出共舞邀请》、《中国核动力事业“垦荒牛”的“澎湃人生”》等。特别是周永开一稿, 7月1日6版头条, 客户端浏览量240万次,推动周永开同志获评中共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中组部委托,中共四川省委12月在成都举行仪式向周永开颁发荣誉。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邀请作者谢佼参加仪式,当面肯定稿件价值,认为这是不忘初心践行四力的代表作。作家朱晓剑则把笔头对准了成都的街头巷尾,他创办的“行脚成都”发表了反映成都历史、人文、生活等非虚构作品上千篇。作家何竞关注关爱下一代工作,她创作的反应《壮哉!我的国歌》、《异乡人李元英》、《雄鹰展开双翅》等短篇报告文学分别在人民网等发表,并入选报告文学集《大爱华章》《大田春早》等。作家王亦北《向前,向前》《好一朵美丽的红蔷薇》等入选报告文学集《德阳警察故事》。
  坐落于四川盆地的新一线城市成都吸引了众多文学力量,成都文学院特约作家李春雷等人创作了大量作品。签约作家达真创作了2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幸福歌声传四方》,为了讲述好雪域高原藏汉儿女携手奔小康的脱贫故事,达真前后历时近两年,深入甘孜18个县,进行大量的采访调研,融合历史沿革、产业规划、干部作风和群众思想转变、青少年教育、生态环境与自然风光于一体,全方位地将扶贫干部和康巴儿女的脱贫历程与生活现状一一呈现,让读者看到这片苍茫险峻之地展现的时代新风,上演的奋斗传奇,以及党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为人民带来的幸福。李燕燕创作的《老兵变轨记》《战场之约》《无声之辩》《杂病记》《在甘南,看一片云移动的光影》《信心与勇气》《抗疫姐妹团》《寻味银丝面》分别在《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山西文学》《中国报告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其中《杂病记》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无声之辩》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报告文学选2020》及中国作协创研部《2020中国报告文学精选》,入围“202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签约作家舒德骑中篇扶贫报告文学《为了大地苍生》入选重庆2019年报告文学年选,创作出版了反映抗战老兵的报告文学《铁血长空》、纪实文学《全国爱国主义基地巡礼: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其长篇报告文学《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列入建党100周年重点出版物。
  旅居成都的众多外地作家也纷纷投入到报告文学之中,如李明春采写并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故事《鲐背红花》和《中国作家》杂志发表的《生命的范本》。邱秋创作了短篇纪实文学《一位命殒芜湖的广安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杨干才其人其事》,反映彝族扶贫故事的《德古,新时代峨边彝族的智者》、反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巴山夕阳映山红——记第七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雷太明》和为四川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撰写的《抗疫川军英雄谱系列》(6篇)。湖南籍作家唐雪元激情创作了战疫报告文学《黑夜翻面后会是新的白昼》《履职有担当战疫挑大梁》及扶贫报告文学《八浪村扶贫故事》《百战归来,辞官扶犁甘荷锄》等,以及其他题材作品十余篇近10万字。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全社会都发生着深刻而急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往往超出既有的文学经验,它们在为现实主义创作特别是新农村主题性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的同时,对作家的认知能力、把握能力乃至表现能力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综合挑战。如何真实地观察这个城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自己的作品中,以符合生活逻辑的情理、说服力铺垫报告文学坚实的文学地基,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历史观和开阔视野探寻原型城乡的生活真实,审视城乡的社会脉络和人性状态,对新时代城乡蝶变做出了感官视野和精神视野的双重扩展,创作出更多更好有温度、接地气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全市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原作者: 成都报告文学专委会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