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播种太阳的人

【报告文学】播种太阳的人

四川文化网 2021-1-6 16:19 12546人围观 文学作品

四川省作家协会通过各方协调,为大田村引进了硕源果业、德康生猪养殖场、洋姜种植、柜桉种植深加工、优质柑桔种植,做到产业帮扶全覆盖,其中分别以“支部+公司+贫困户+农户”的模式成功引进了四川省硕源农业发展有 ...
  引子
  有人曾问我,世界上什么最幸福呢?
  我当时笑着说,你说呢?
  对方同样笑而不答……
  对于什么最幸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和理由,不管有多少个答案和理由,都将化着精彩的万花筒,去点亮一盏神韵的心灯。
  初冬时节,难得的温暖的太阳,把它万千缕金丝银线,撒满着秦巴山区这片广袤的原野。同时也飘飞进了,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定点帮扶村--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岩峰镇大田村人民的心窝。
  在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原派驻大田村第一书记黄泽栋同志的全程陪同下,我来到大田村开展文学采风活动。
  来到了这里,我终于找到了最满意的答案。
  那些为了我国脱贫攻坚事业默默无闻、不辞辛劳、甘愿奉献、忘我工作的同志们,他们一定会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是播种太阳的人。
  一
  我们是乘坐的复兴号动车到达渠县土溪站后,我们方下了车,便匆匆走出火车站外。
  秦巴山区车站外清新的空气,伴着久违的灿烂阳光,轻抚着欢欣的笑脸。
  我们上了一辆在此等候多时的面包车,沿着蜿蜒的乡间硬化路,朝着大田村疾驰而去。
  大田村,是四川省作家协会原派驻大田村第一书记黄泽栋的第二故乡。
  他曾给我提起过,渐渐地我也爱上了大田村,憧憬这片日夜思念的热土。
  透过车窗,条条乡村马路,在大地的肌脯上流淌,幢幢舒适漂亮的楼房,给农家小院增添了别样的情趣,青青菜蔬在田野里,散放着阵阵浓郁芳香的气息,映入人们喜悦的眼帘。
  一切美不胜收,犹如沉醉的画卷。
  面包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左右,离大田村愈来愈近了,我的心跳也在明显地加速。
  片刻,黄泽栋同志激动地说了声:“进入大田村的村道了,妈妈你的儿子,又回来看望你们来啦”!
  面包车开到乡村马路旁的渠县岩峰镇大田村二组张德华的小院坝里,77岁的张德华老俩口笑盈盈地迎接着我们。
  张德华大爷兴奋地开口道:“黄书记,你离开两年后,仍不忘经常来看望我们,我们天天都想念你呀!”
  他长期患重病的72岁的老伴郑万兰泪光闪闪地说:“黄书记,我昨夜梦见溪河里的水又大又清亮,就晓得今天家里有贵客要来,这梦还真灵验呢”?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都开心地笑了起来,朗朗的笑声飞旋起喜庆欢快的音符,融入那迷人的霞晖。
  黄泽栋左手拉着张德华大爷,右手牵着郑万兰大娘,像儿子与久别的父母重逢,那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黄泽栋,1972年出生在河南光山县一个贫寒的农家,1991年应征入伍,1995年6月入党,在部队二十年,从战士一直当到少校军官。
  2011年,黄泽栋转业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工作。
  2015年8月,他下派到四川省达州市岩峰镇大田村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黄泽栋下派时,按当时的规定,两年进行一次轮换,就该回到原单位,也就是2017年8月可以轮换。
  但当年需退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要顺延至贫困村退出后才能轮换。
  就这样,黄泽栋由当初的两年扶贫任务,顺延至三年,到2018年8月。
  黄泽栋任大田村下派第一书记整整三年时间,他不得不回到成都。
  人回来了,但牵挂的心,还在日日夜夜思念那片秦巴山区的一个村庄,那就是大田村。
  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但持续巩固这一辉煌成果,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奋发的热情。
  脱贫攻坚是解决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是解决相对贫困。
  眨眼,从任大田村第一书记,到离任又过去了两年多光景。黄泽栋几乎每年仍常来大田村“走亲戚”,看望回访乡亲们,续写他与大田村的不解之缘。
  黄泽栋非常激动地走进他们漂亮的异地搬迁后的新砖房,进门他就给郑大娘送去慰问金,塞在她手上。
  郑大娘连连摆手不收,她说:“黄书记,你经常给我们拿钱,拿这样那样,我们确实有点过意不去哟”。
  “郑大娘,这是我们国家宣告扶贫攻坚战役完成结束之后,我趁礼拜天,回村看望走访你们,这慰问金不收下要不得”。
  话音刚落,他把慰问金又递给了郑大娘。
  这回收下慰问金的大娘,热泪在她的眼眶翻来滚去。
  而此时,我却在郑大娘的屋里屋外走走转转,我说,郑大娘,您这房子真漂亮啊!
  她接嘴道:“黄书记驻村帮扶后,看见我们老俩口年高病弱,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家境十分贫困。原来住的砖砌平房,因年久失修,下雨时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再加上又交通不便,叫我们实施异地搬迁。给我们想方设法筹资金定方案,找人来修建。”
  在旁的张大爷抢嘴道,这两间已修好4年了,共花国家五万元。不是他,我们做梦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郑万兰大娘兴奋地打开话匣子,黄书记不分昼夜到处走访,宣讲好党的富民扶贫政策,驻村三年,改变了大田村的贫穷落后面貌。
  以前下雨时,乡村路就成了稀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特别难走。黄书记来了后,对乡村路全面进行硬化改造。
  此时,张德华大爷乐得合不拢嘴,黄书记走遍了大田村,全村952户的每家每户,每一个旮旯。
  作为有着四十五年党龄的贫困老党员,张德华在全村党员干部会议上语重心肠地说:
  “黄书记难找啊,真辛苦啊,下着雨稀泥糊满裤脚,还在不忘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位老共产党员,还给我特意展示了他的荣誉证书,证书上面写道:
  “张德华同志,荣获2020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中共渠县县委 渠县人民政府 二0二0年十月。”
  我好奇地看一下荣誉证书,又看到了这老俩口脸上泛起的自豪的笑容,像春天美丽的花朵,致敬这片多情的土地。
  张德华还异常激动地对笔者讲,全靠共产党派来的工作组,派来了黄泽栋书记,对农民群众疾苦的关心温暖。共产党领导好,感恩共产党,赞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
  快离开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德华家时,郑大娘用母亲般细致入微的双手,给黄书记抖抖身上的灰尘。
  我看到眼里,暖在心上,这就是人民群众对扶贫干部最朴素真挚的感情啊!
  二
  当我们又急匆匆来到大田村一组,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张小军的家门口,他特别兴奋地说,黄书记,您好!又来了哦。
  张小军今年48岁,他的父母死得早,以前在海南岛长年累月打工挣钱,用来养家糊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有一天,张小军突然站不起来方得了这种怪病。
  医治腿脚他花了不少的钱,腿脚还是站不起,行动不便,最终成了残疾人。
  眼看家里的顶梁柱塌坍了,妻子抛弃他和两个儿女离家跑了。
  当黄泽栋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时,自己掏钱给张小军买来了一辆崭新的轮椅,买来新床送给他。
  这可真管用呢?张小军用黄书记给他买的轮椅,煮饭时他从残疾轮椅车上慢慢地梭下来,方可勉强能搭火煮饭。
  可这辆轮椅用了一年多就不能使用了。
  当黄书记知道此事后,就托省残联的同志和省作协的一位税老师,给张小军帮忙协调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
  没过一会儿,省残联的同志打来电话叫他立马去取货。这下,黄泽栋可高兴啦,欢喜得像个孩子。
  黄泽栋把轮椅左看右看说:“这轮椅质量好,我这回晓得好轮椅是啥样子了。”
  他横下一条心,帮忙帮到底,急群众之所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扶贫扶贫干部应有的最起码的素质。
  于是,黄泽栋把轮椅送到了张小军家里。
  当张小军得知这种情况后,感动地流下了晶莹的泪花,他说:“黄书记,你是共产党派来的大好人,大恩人呀!给我全家买衣裳裤子、买家具,我不知用啥话来表达对你的恩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千好万好哪有共产党对咱老百姓好啊!
  在我不经意间,转过身我发现,坐在轮椅上的张小军手里拿着慰问金,他含笑的说道:“这次,黄书记,又送给我慰问金,他每次来手里头都不会空手来。这名共产党员,扶贫驻村结束,仍不忘回访看望我们这些已脱贫的建档立档贫困户,他没忘记大田村的人呀!”
  是啊,大田村对于黄泽栋而言,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是他的亲人,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他的侄儿侄女。
  这片土地的喜怒哀乐,这片土地的风雨阳光,这片土地的笑声歌声,这片土地的今天、明天和未来,都流淌进了他的血液,这里有他深深眷顾的大田间村父老乡们哟。
  黄泽栋拉着张小军的手问寒问暖,鼓励他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保重,好好地关照自己的孩子。有困难有党,有人民政府,有干部群众,总会帮你度过难关。
  现在,虽然是冬季,可张小军家里母鸡孵化出的十一只雏鸡,叽叽喳喳地叫不停。
  这叫声,这悦耳的叫声,给这一家子早早地带来了希望的春意。
  快与张小军告别时,黄泽栋提出同他们全家合个影。
  张小军立即喊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女儿出来一下,跟黄书记照个相。
  等了好一阵子,他的女儿换上了平时都舍不得穿的好衣服,方才腼腆地走出家门口与我们合影。
  现在,他14岁的女儿在岩峰镇中学读初二,儿子大的已十七、八岁,刚出去打工去了。
  他的女儿渐渐地长大,她越来越乖巧懂事。心疼爸爸,照料这个虽贫寒,但一天天正在好起来的家。
  美好的霞光,业已照耀在他们全家人幸福的笑脸上。
  三
  当我们出现在岩峰镇大田村一组张良老大爷的院坝时,他的老脸上,立马就流露出喜悦的神色:“我晓得,又是黄书记来走访看望我们建档立卡贫困户了。”
  黄泽栋笑着说:“张大爷,我看你们来了。大娘呢?”
  黄书记,她有点事出去了,来进屋坐坐。
  张良大爷今年已73岁了,72岁的老伴背驼,伸不起腰杆,他有一个女儿在外打工,长年不在家。
  我们进了屋,屋子里打理得十分干净整洁,收拾得井井有条。
  2017年,当阿来主席和黄泽栋书记了解实情后,他俩会同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还有村支两委的同志,跑手续、找资金,联系施工队,进行异地搬迁,才有他现在宽敞舒适美观的新房子住。
  他由衷的表示要感谢阿来主席和黄书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大得人心,他说,党的扶贫政策好,老百姓都说好。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良,他把阿来主席2017年送给他的500元红包钱早以用了。
  但他却把红包挂在正屋墙上。
  张大爷告诉笔者,四川省作协阿来主席经常来他家看望慰问并共商脱贫大计。
  因家境状况穷买不起电视机,没有电视看,但他心里又好想看电视。
  阿来主席得知此事后,不久,就给他家送来了一台电视机。
  彻底解决了他们家看电视难的问题。
  他最爱看新闻,爱看正能量的电视节目。
  丰富了张良家的文化娱乐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使其懂得越来越多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张大爷逢人就夸共产党好、习总书记好,人民政府好。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阿来是个非常能干有本事有才华的省作协好领导好主席,他每次来都要给我们家拿钱送物、嘘寒问暖,就像亲戚,就像兄弟。”
  阿来主席为人非常低调,穿着朴素,说话客客气气,一看就是党的好干部,好同志,人民作家爱人民啊!
  紧接着我们走到大田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碧芳大娘的新房门口。
  当黄泽栋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十分惊讶:“黄书记,我们的大恩人来了,进屋喝点水随便坐坐。”
  黄泽栋笑了一下:“不喝水,今天来主要是脱贫后的走访看望。陪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充县农民作家李秀洋,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辞辛劳,采访当地基层干部和群众,收集扶贫写作素材。以农民作家独特的视角,反映这一重大时代主题。”
  张大娘激动地说:“那太好了,写出最真实感人的扶贫文章,赞美共产党,歌颂新时代。”
  74岁的张碧芳大娘,她滔滔不绝地告诉笔者,她家住的新房子,是黄泽栋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亲自督办的属于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7月修建成。
  有点蹊跷的是,新房子刚修好不久,有天她和老伴在地里干农活时,同听见一声巨响,旧房子轰然倒塌,真是惊心动魄,至今心有余悸。
  因政府出资,黄书记赶紧联系施工人员及时修建好新房,才避免了这场天灾人祸。
  黄书记真扶贫、扶真贫,用自己的钱,给那些贫困户买羊子放、买小鸡喂、买鸭、鹅养,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张大娘看笔者,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也感动了她。
  她说话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了。
  她给我摆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小故事,2016年盛夏时节,黄泽栋因马不停蹄地工作奔波,中了署倒在地上。她被群众发现后,扶进家里,在温开水里放点盐,给他端着碗喝后,他的神色才渐渐地好转,化险为夷。
  张大娘讲到这里,她的眼眶早已湿润了。
  我被感动得同样子涌出了泪花,用手不停地擦拭着眼睛。
  然而,当我们站在大田村七组扶贫对象徐世于的新楼房前,他看见我们,他说:“黄书记,现在全国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你这走访看望我们也变成了惯例,像你这样的好人很难找呀!”
  黄泽栋笑容可掬地说:“我人走了,但我一直心系大田,与大田村的父老乡亲们在一起,才感觉得是最幸福的。”
  徐世于老大爷,1949年生,今年71岁。
  他家这漂亮别致的楼房,是黄泽栋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看到他家原来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地段,便主动动员他家申请异地搬迁,并于2017年修建好这幢楼房。
  他当面夸黄泽栋,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他说:“黄书记,是党的人民需要的干部,我们永远都要尊敬他,学习他。”
  徐大爷挺风趣幽默地说:“自己是小学本科生。”
  他爱钻研学习,还写了一处对黄书记高度评价的诗:“共产党员黄泽栋,一心为民奔小康;扶贫攻坚排头兵,大田捷报频频传。”
  四
  在大田村九组李兴安家的院坝里,他和儿媳看见我们来了,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
  今年71岁的李兴安大爷,他虽患过老年痴呆,当他看见黄泽栋来了,就像见到亲戚一样,他走下院坝笑盈盈来迎接。
  他有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
  大儿、二儿分开住都在外打工,一家大小都不在家。只有二儿一家跟他老俩口住在一起,二儿也外出打工去了。
  二儿媳和十二岁的女儿李晨怡,十岁的儿子李博丞,都非常孝顺李兴安夫妇。
  李晨怡正在念小学六年级,弟弟李博丞念小学三年级。姐弟俩学习成绩不错,深受爷爷奶奶的喜爱,一家人暖意融融,好不令人羡慕。
  我们走进屋,二儿媳李邦英和六十八岁的婆婆正在灶台炒菜煮饭。
  李兴安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泽栋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给他家常有帮助,买来米、面、油,给点慰问金,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及时送到这些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因此,全家人十分感激黄泽栋,没把他当外人看待。
  李大爷家里摆设虽简朴,但屋内屋外整洁干净,总给人一种舒适感。
  就在这时,黄泽栋给坐在桌旁板凳上看书的李博丞两百元钱。这小家伙他不肯收下,在黄泽栋再三劝说下才收下。
  李兴安叫孙子说声:“谢谢。”
  李博丞有此羞涩笑嘻嘻地道了声:“谢谢。”
  顿时,他的小脸里涨红了耳根,合上书本走出去。
  转身,黄泽栋又给博丞的姐姐李晨怡也同样给了两百元钱。
  这时,李邦英把酸菜鱼、鹅蛋、猪血旺、土豆丝、白菜汤、豆腐等几种炒好煮好的菜,陆续端在桌上,我才知道是主人请我们吃午饭。
  大田村的人太热忱了,我们都沉浸在地道农家菜的美味之中。
  李邦英是位能干、善良、质朴的劳动妇女,她也特别开心地说:“都是些素菜,拿不出多么好吃的,吃点纯粹的农家便饭。我家用这种朴素的方式,欢迎远方客人们的到来,感激黄书记对我们家的帮助,对我们大田村的厚爱。”
  黄泽栋满怀深情地打开话匣子说:“大田村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我在大田村整整工作了三年了,令我十分慰藉的是,你们家在一天天地好起来,大田村也在一天天地发生可喜的变化。”
  李邦英给公公李兴安掰鹅蛋壳,掰完后递给他吃。
  然后,她给婆婆挑菜放在碗里。
  看得出来,李邦英对公婆十分孝敬,她在当地一家商场打工,是位公婆心目中的好媳妇、好闺女。
  李兴安大爷说: “共产党好,共产党的政策好,对我们人民群众非常好,我们非常幸福,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气”
  五
  吃了午饭后,我和黄泽栋书记,步行到了岩峰镇大田村十组,大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清帮家里走访看望。
  李大爷拉着黄泽栋的手说:“黄书记,感谢省作协侯志明书记和你,是你们来时帮我们修新房,实施了易地搬迁,修起了这崭新的楼房。”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2017年作为李清帮的帮扶责任人。
  侯书记为李清帮家脱贫致富想办法打主意,发展农业种养殖业,给他家找门路,盼他们尽快脱贫。
  侯书记为他家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还为其家购置了床、电视机,盖厨房、修人行便道等。
  此时此刻,他异常激动地说:“侯书记每次来,都要给我拿钱拿物,经常来我家慰问看望,我对他的帮扶非常满意。这位书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理论水平高,讲党的扶贫政策太暖人心了。”
  是啊,正因为有省作协侯志明书记、阿来主席、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扎根人民,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才使四川省作协定点扶贫工作,开出了喜人的花朵,结出了硕果累累,深爱大田村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爱戴。
  74岁的大田村十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明俊,老伴在2014年去世,只有一个独儿子至今未婚。
  当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泽栋,了解到他家的处境后十分难过。对他家的房屋实施异地搬迁。国家出资花了5万元。自己一分钱没出。2017年新房建起来,今年端午节贾志刚登门问候,给李明俊拿了300元钱过端午节。
  贾志刚经常给李明俊大爷通电话,问候身体状况,生活情况,无不关心倍至。
  当我们急促地行走在路上,恰巧碰遇到大田村九组,今年77岁的晏兰清老大娘时,她用自己苍老的双手拍着黄泽栋的肩膀说:“黄书记是个大好人,太关心老百姓的冷暖疾苦啊!”
  今年53岁的大田村八组科技示范户李国芳,在她家门口的院坝里,给我摆起了黄泽栋那些“龙门阵”,看似平凡,却又闪光的事儿。听起来饶有兴趣、耐人寻味,想起来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她激动地开口道:“黄书记,他对农民群众非常好,他把大田村的每家每户走遍了。他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很实在。赶场天,他还帮村里的那些贫困户、在市场上卖鸡等,他帮扶大田村三年来,自己私人拿出至少有几万元钱,资助困难群众。”
  李国芳是大田村八组组长郑玉林的妻子,他给笔者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儿。
  说的是本组精准扶贫户郑含入,他房屋漏雨,黄泽栋二话没说就自己掏几千元钱,给郑含入家把房顶盖好。
  是的,黄泽栋给大田村的付出,不是金钱能计算出来的。
  他把下派扶贫干部,那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为广大村民解忧排难,急人民之所急的可贵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在平凡的生活工作里,燃烧着心灵的火花。
  以践行了他的“和人民在一起是最幸福的”口头禅,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人格风范。
  李国芳边做家务活,边与笔者寒喧:“黄书记起初来到大田村,群众看到他不知流了多少伤心的眼泪。”
  大田村八组郑玉林回家对笔者攀谈道:“自己当组长20年了,黄书记村民对他评价非常高,大人小孩都喜爱他,群众都希望他继续在大田村工作就好了。”
  有一次,村上召开扶贫会议,听说黄书记回来了,全村老百姓非常高兴,参加通知道的父老乡亲都来参加了,没人缺席,也没人迟到早退。
  今年已75岁的大田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熊元富,他坐在板凳上给我说:“半夜十二点时,黄泽栋书记都要把扶贫资金,亲自挨家挨户送到贫困村民手中。当送到他手上时,他看到黄书记饥饿了,给黄书记煮碗挂面吃,吃了以后,黄书记给他十元钱,他再三不要。最终推辞不脱,他无法推辞,就含泪收下了这十元钱。当黄书记上街买菜时,开车的,骑摩托车的村民,在路上碰到黄书记时,都叫黄书记坐车,黄书记每次都要付钱才坐,不收钱就坚决不做。”
  熊元富大爷说,黄书记为了群众的利益,坚持真理,为百姓说话,他还给乡上、给县上都红过脸。
  他在大田村虽然时间不长,但这片土地给他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和眷念情感。
  而黄泽栋深有体会,他在任大田村第一书记时,现年30岁的村文书高通惠,在协助他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各种资料信息录入的工作中,认真仔细谨慎无任何失误,在全镇率先完成这项任务。
  高通惠,毕业于南充电大,是大田村八组组长郑玉林的儿媳。她勤劳、善良、质朴、聪慧,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孝顺父母公婆。
  高通惠和大田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在配合黄泽栋为本村脱贫攻坚助了一臂之力,黄泽栋曾向他们深表谢意,并祝大田村明天更加美好。
  此刻,我在深深地思索,作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下派扶贫驻村干部的黄泽栋,他没有忘却自己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秦巴山区,这片沸腾的彩色的乡土。
  六
  大田村是秦巴山区,过去十分贫穷落后偏僻的村落,全村10个村民小组,952户3527人,黄泽栋常常在梦中念叨着这些阿拉伯数字。他为大田村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他无愧于大田村人民的儿子。
  举目远望着黄金岭,这片原来只是无人问津的200余亩的荒山秃岭。
  黄泽栋来村后,就首先提出,把黄金岭开垦出来,全部栽上了优质的蜜桃树等果树,现桃树已有一米多高了,村民们趁着冬季,正在抓紧除草、施肥、刷杆,等春天来了的时候,这里映入眼帘的将是最迷人的风景,绿色的蜜桃,希望的呼唤。
  黄泽栋,2015年来到大田村成了驻村扶贫干部,其妻没有固定就业和收入,唯一的儿子正在上高中,要下派到几百公里外的渠县。
  家里的爱人是坚决反对的,可黄泽栋,最后还是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愉快地来到了这秦巴山区的大田村。
  四川省作家协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同志,还捐赠了一些字画,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现在大田村文化室中,图书阅览室有藏书1.46万件,分类造册,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食粮,净化和点缀着人们的思想、知识、文化和心灵。
  大田村方圆4.5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人口众多,有952户3527人,其中贫困户205户760人,贫困发生率21%,属省定贫困村。经过大家共同努力,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川省作家协会定点帮扶大田村五年以来,四川省作家协会把机关、事业单位节约出来的办公经费用于定点帮扶大田村,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帮扶资金,共自筹和协调资金累计达307.00513万元。
  在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帮扶下,大田村贫困户205户760人,现在全部脱贫。
  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1%下降到现在为零。
  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累计达4.95万元。
  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发展微庭园经济,长短结合,确保贫困户脱贫后能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通过这几年扶贫,大田村无论阵地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等都有了很大变化。
  新建了办公楼、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硬化通社通户道路16.64公里,整治山坪塘15口、新建蓄水池13个、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自来水供水管网3.7公里、新打人工井30口、维修石河堤1处、维修水渠0.2公里、发展了硕源农业,德康养猪场等产业。
  四川省作家协会通过各方协调,为大田村引进了硕源果业、德康生猪养殖场、洋姜种植、柜桉种植深加工、优质柑桔种植,做到产业帮扶全覆盖,其中分别以“支部+公司+贫困户+农户”的模式成功引进了四川省硕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合作社,发展果树种植230亩;引进了德康生猪养殖占地16亩,计划年出栏生猪2000头;引进订单农业,与渠县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鉴定订单农业,种植洋姜500亩;引进森鑫林业公司落户大田村,种植柜桉2000亩、建成占地36亩的柜桉深加工厂和木碳厂,优先方便贫困户就近务工;种植优质沙糖柚、冠心蜜柚、W麦柯特200亩。
  四川省作家协会还注重把结对帮扶工作与“万千百十”文学扶贫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渠县开展了2017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签约仪式暨签约作家渠县采风活动,签订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开展创作培训、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5000册等活动。
  四川省作家协会还专门派出多名作家长期在渠县蹲点体验生活。
  四川省作家协会开展的各种培训班、研讨会都要邀请渠县作家参加,为培训渠县作家60人次以上。
  四川文学编辑部在《2016年四川文学增刊》设立了渠县小辑专栏,专门选登渠县作家的作品。
  黄泽栋,他把辛勤的汗水和幸福难忘的泪水,也带到了这秦巴山区默默地挥洒燃烧。
  是的,黄泽栋实干苦干大干的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沉沉地触动了我灵魂的最深处。
  有时我边记录,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或背处默默地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我和大田村人民一起真挚地感谢他。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
  一转眼到了2018年8月,已经超期服役的退伍老兵黄泽栋,不得不离开大田村,离开这里的父老乡亲,离开自己曾经挥洒着泪水和汗水的这片多情的土地。
  这里,有他深深牵挂的大田村父老乡亲们。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
  这次采访,纯粹是一种缘,一种惊奇的发现和收获,也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初冬,秦巴山区的夜晚,阵阵寒意袭来。
  可我的心,像温暖的火塘,朝着春天纵情地歌唱!
  当我坐在回渠县的出租车上时,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一件件、一桩桩、一幕幕扶贫攻坚的人和事,不正是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抒写青春和事业的出彩,酿造那甜美幸福的生活,平凡而伟大的缩影吗?
  致敬,像黄泽栋这样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将镌刻着共和国不朽的巍巍丰碑。
  啊,播种太阳的人。
  目前,大田村人民正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告别了绝对贫困,迈向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作者简介】
  《播种太阳的人》,作者近照。
  李秀洋,男,汉族,1964年IO月22日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占山乡罗坝沟村六组(现晓阳村)人。1982年不满18岁开始文学创作。1988年4月,在《西充文艺》发表处女作《那一片红霞》(短篇小说),1989年7月,24岁成为西充县作协会员(当时叫西充县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2O12年6月21日,47岁成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西充县广播站通讯员、《南充日报》通讯员、村团支部书记。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个年头,在全国丶省丶地丶县级刊物共刊发作品两百六十篇(其中,包括2OO7年11月,《华西都市报》发表纪实文学连载《草根儿》;2OO8年5月7日在《成都商报》发表奥运征文《我写奥歌心里甜》;2012年8月30日,在《四川日报》发表征文《川报引导我走上文学路》;2O14年9月,长篇小说《乡下人》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并收录四川当代作家文库)。2O13年,歌词《春天在那里》荣获四川省首届农民工文艺原创大赛优秀奖。2O18年,作词的歌曲《神韵的都江堰》在都江堰市唱响。由此被都江堰市评选为《城市温度人物》,荣幸登上2O19年都江堰市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与广大观众见面亮相。至今,其创作短篇小说36篇丶中篇小说2O部丶长篇小说1部、诗歌11OO首丶歌词近IOOO首等,已共写以上体裁及散文杂文等两千多篇(部丶首)。

原作者: 李秀洋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