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泉,号鲶公。 斋馆:锄园、朵庐。 1943年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洋溪镇。 1960年至1969年就学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本科绘画系版画专业。 1970年至1973年就职于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处。 1973年至1981年任四川画报美术编辑。 1981年至今在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从事组织工作和创作。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二、三届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何求与而为 ——与刘云泉先生之斎号探讨为引 文/赵文溱 近期的雨,近期的风,淅沥得让人哆嗦。真希望自己如乌龟一般,披上盔甲,无风无雨亦无情。或许这就是一种何求的状态。我喜欢“何求”二字,许是喜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心境。因之远离了风雨,来到了龟居,扣了扣门扉。长发长须,须发皆白,刘云泉先生笑容可掬的走了出来。我与他的相识,已经没有记忆。见面虽寥寥可数,可总算投缘,不生分都能愉快的闲聊。记得一次在我们单位上,聊到行业的前景,我玩笑似的说失业了就去开个面馆。云泉先生说:“好,那你就把面馆开到我家楼下,反正不煮饭,天天来吃面”。 虽是玩笑话,可也很真诚。与他的斎号一般,朵庐、龟居和锄园。朵庐中朵字不为躲,是一种身心的归隐;龟居则是乌龟的精神借喻;而锄园则是一种劳作乐业的状态。脱离了俗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坦率与质朴。 随意的闲谈,显露了刘云泉先生的风趣。这风趣还渗透在其书画和文章中。他的画简而有味,书法奇而有趣,文章新而有思。刘云泉先生的作品题跋有趣,用简单的文字,讲不简单的道理。他学习版画却偏好国画,许是喜欢国画的自由。以至于连颜色都不愿意用,因为一旦着色,便会失去笔墨的本真,无笔墨之妙趣了。 严格来说,我不确定应该把刘云泉先生归为画家还是书家。正如刘云泉自己所说:“我有时候在书法里玩耍,有时候在绘画里玩耍,属于跨界。写字累了就画画,画画累了就写字,画中注意书法,书法注意画画,交换着玩。”于此,沙河先生曾对他有评价:“性情先于知识,形象大于思维。” 说到沙河先生,我想起刘云泉先生说了段他写的沙河先生的文章,开篇独辟蹊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文章这样写:“上班第一天,一切都新鲜。偶见一位又高又瘦者,甲字脸,貌不扬,走路风快,一下子就钻进文联对面三中旁边的厕所里”。这样的切入点,换我是不敢表达。我没有脱俗,被程式化的教条约束着。而刘云泉先生,则世事洞明,所谓文,贵在有趣,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于书画,刘云泉先生是科班出生,他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及美院学画八年。美院附中开设有书法课,那时,他就迷上书画。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自己就像一架辕木牛车,左轮是书法,右轮是绘画,碾破泥泞穿尘过,不觉弹指五十秋。”我喜欢看刘云泉先生的作品,喜欢那些诙谐的文字,他发掘创作时的感觉,去表达不同语境。如:“几个闲人闲坐,龙门阵语翻腾,壶中装有水水,猜猜半壶满壶”。说起壶,我在刘云泉先生家里犯了个傻。 茶室,刘云泉先生烧好开水,放好茶叶,泡上茶。我说我来倒,结果倒了几次,水都断断续续。害得我以为壶中没水,打开一看,有水。反复几次,刘云泉先生探头来看,斜眯着眼笑语问:你是不是把上面的气孔按着在倒?我答是,他说那当然倒不出来。让我不按气孔试试,结果茶水倒出。没想到不经意的问答,让我这个茶盲还学习了倒茶的技巧 。 天色渐暗,我们起身准备返程。刘云泉先生赠我两本书,《云泉说画》、《因画造句》。简洁的装帧与设计,看起来十分清爽。翻开内页,每一段文字都还原了一段生活场景,十分有趣,既视感很强。连同刘云泉先生给我的签名,都那么生动活泼,文溱小友悦悦,文溱小友翻翻。他一边写一边对我说:“那本写悦悦,这本就翻翻,悦悦翻翻,越翻越悦,是不是有意思得多。”这样的幽默,完全不像一个头发半白之人所说,应该是调皮孩童所想才对。 签名完毕,刘云泉先生看了看桌上的画作,突然说道:“我觉得你喜欢的‘何求’二字的确不错。一边叨念着何求,何求,一边提笔写到:胸中尽装无用事,笔墨无心亦无求。并说,我喜欢敲句玩,喜欢平仄的韵律。”边说边晃动着头,总觉得有未尽之意。说了句,我们走吧,明天我再想。 室外,寒风彻骨,原来,小寒已过。在我看来,刘云泉先生于超然中有种怡然,于何求中有种而为,可以淡看浮云散,也可以潇洒天地间。身处繁世, 以心驾物,以智驭理 ,以其玲珑剔透之心求索的精神,纯粹本然, 唯真性情才真潇洒。引刘云泉先生句:“昨天过去,明天未来,为事渐逆,心门豁开。” 人生,不求活得完美,但求活得实在。这是何求,亦是而为! |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
2024-10-20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