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刊发汤继强教授特约文章《双城时代 西部时间》

西财智库 2021-1-23 18:51 998人围观 学术评论

战略确定之后,实干才是硬道理。实干,最需要的是人才。最近川渝开始实施人才“ 百人计划”,将两地干部培养下成“一盘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成渝双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人才力量。实施 ...
  编者按:
  2020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
  受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邀约,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教授撰写的特稿《双城时代  西部时间》,刊发于该杂志2021年1月下期。
  今日,我们再次编辑发布,以飨读者。

  刊物介绍:

  《四川党的建设》作为省委机关刊,一直是中共四川省委指导全省工作的重要媒体,发挥着重要的喉舌作用。

  近年,随着刊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多次期刊评比中,《四川党的建设》得到了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肯定,多次获得“四川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全国双效期刊”、“四川省‘期刊奖·一等奖’”、“全国宣传抗震救灾先进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办刊宗旨: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读者。

  ◆功能定位:传达省委声音的重要喉舌,联系党员干部的重要桥梁,交流思想和经验的重要平台,展示四川崭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内容定位:以时政内容为主体、以“党建”内容为特色的综合性时政类月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

  ◆办刊思路: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这条根本主线,遵循“正确导向”的重要原则,体现“昂扬向上”的鲜明基调,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态势。

  ◆读者对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基层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2020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

  川渝地区自古以来山水相连,历史人文同根同源,风俗相近民心相通,具有广泛的共同社会基础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公元759年,58岁的李白被贬贵州,当他抵达白帝城时,忽然收到朝廷特赦令,惊喜若狂,立即改下江陵,在充满激流险滩的途中,他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名篇,这是李白第三次穿越三峡,而600公里外的成都,在他眼中是什么呢:“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诗人意象总是非凡的,以巴山蜀水为背景写下的诗句见证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这背后何尝不是四川盆地中巴与蜀这对孪生兄弟的天然联系呢。翻开中国地图可见,四川盆地处于我国地理三级阶梯划分的第二级,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倾斜而下。发轫于青藏高原的长江穿流而过,山与水重塑了四川盆地的地形地貌,在第二级阶梯的盆地中形成了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巴蜀大地孕育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一个温和而沉静,一个刚勇又热烈。真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明。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谋划、推动和建设,是中央着眼全球“两个大局”、擎画西部“一极两中心两高地”的长远布局,更是拓宽国家发展战略回旋空间、盘活西部广袤腹地经济潜力和推动川渝地区深化合作的关键之举。

  双城崛起,需借于势而务兴于时。从空间地理来看,川渝地区西部为高原,东部为盆地,二者共同铸就了这片土地的山水根和人文魂。只看盆地的四川就是洼地,只看西部的四川就是高原。四川要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高不仅仅在地理的海拔上,更要高在产业、交通、????科技、人才、机制体制上。地理环境是承载经济空间的前提,多元的地理环境也为经济形式提供了更多选择性。从历史文化来看,蜀地早在先秦时期就开辟诸多通往外界的道路,看似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却塑造蜀地先民开放进取的文化基因,作为中国古代三大交通走廊和经济带的交汇点,从汉唐始就一直是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长久以来的交流互通形成了独特的蜀地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转变发展观念和思路,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也是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必然使命。

  西部共兴,需践于融而弥求于新。从“双城圈”来看,创新是发展新引擎,改革是必须的点火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从交通、经济、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入手,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支撑。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联外通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西部经济中心;增强协调创新发展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体制创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从“双循环”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国内外大势、重塑我国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补短板、疏梗阻,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改革开放为立脚点优化国际循环,提升“走出去”质量,优化引进外资结构,巩固世界贸易大国地位和影响力,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支持和畅通国内循环,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实现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坚持改革开放是形成新格局的战略保障、时代脉动和必由之路。

  简言之,盆地和高原构成了四川重庆的地理空间;历史与文化奠定了巴蜀大地的深厚底蕴;改革和开放把内陆腹地变成对外合作前沿;产城共兴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沧桑巨变;西部科学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源泉;软硬环境改善升级了区域发展生态系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筑起多重机遇叠加的巨大发展预期;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磅赋能,简直可以说直接把四川重庆推进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双城时代和西部时间”。

  值此双城经济圈战略一周年之际,如何进一步发挥四川重庆的独特优势,启航十四五规划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抓极核主干,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程,推进成都都市圈内圈同城化、外圈一体化。抓南北两翼,强力推动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抓基础设施,切实推动川渝重大交通项目出进度、见形象。抓省级新区,培育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抓毗邻地区,为川渝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抓政策协同,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夯实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底部基础。兹此,建议应从四个方面再下功夫:

  东风凭借力,抓牢新机遇。“十四五”开局迈入新征程,要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等重大战略历史性交汇叠加的重大政策机遇,也要抓牢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沿江高铁建设以及天府机场等重大项目机遇,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不负新使命。机遇就是生产力,政策就是新动能,要用好战略势能和发展动能,开创四川重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新位势、区域新能级和发展新格局,成为新时代国家政治经济回旋空间和重要战略支撑极。

  直面真问题,发挥真优势。首先必须弄清楚四川重庆发展面临的真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交通历史欠账多,区位优势不明显,补短板、锻长板任务艰巨等。真正的优势在于,发展愿望强、思想观念新,领导有水平、群众有干劲,文化有底蕴、自然有资源,科技有底子、改革有胆子,人心齐、政策好,市场大、活力强等。一是要发挥好主观优势,特别是川人敢打敢拼的使命感和聪明勤劳坚韧的精神内核以及求新求变求进的进步理念,这才是四川重庆得以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灵魂”。二是要发挥好客观优势,尤其是底蕴深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生机蓬勃的城市动能,这是构建四川重庆宜居宜业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挑战复杂性,坚持系统论。四川重庆发展需要应对内外两种复杂性挑战。一是省市域内均衡发展的复杂性。四川重庆地理特征丰富、民族文化多元,地形地貌囊括从高原到平原、从山丘到平坝、从中心到边缘,导致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国内区域平衡发展的复杂性。无论是发展的深度广度还是发展的进度,东中西部都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四川重庆发展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开放合作,不限于一城一地数据变动偶有升降,不拘于一时一刻某个指针变化波动,要更加科学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坚持系统论,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实现动态均衡,保持总体跃升。要更加主动融入双循环,更加深情唱好双城记,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向西是高地,向南谱新篇。改革开放前些阶段,主要以“向东是大海”的外向型发展方式为主。现在已经进入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会更加重视向西向南的合作开放,对于四川重庆尤其重要。四川重庆虽然地处西部内陆腹地,但有着极好的西向南向合作的基础和区位条件,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产业条件优于同处西部的其他区域,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清洁能源等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与东盟贸易额占全省外贸值的三成左右。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完成,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得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为四川重庆对外开放提供重大利好,更为成渝地区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送来了“及时雨”,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优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的商品、技术、服务、资本等要素流动,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更加有利条件。

  总之,四川重庆应紧紧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机遇,深刻洞察宏观形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主线,突出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多重机会叠加,抓大事、促发展,抓合作、促共赢,更好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围绕“发展·安全”双中心,建好“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新均衡”发展。

  战略确定之后,实干才是硬道理。实干,最需要的是人才。最近川渝开始实施人才“ 百人计划”,将两地干部培养下成“一盘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成渝双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人才力量。实施“百人计划”,只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举措。如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优秀年轻干部互派交流,为进一步推动成都与重庆两地融合协同发展搭建了组织、思想、文化、理念的新桥梁,有助于深化川渝“一家亲”的良好局面。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写进了《建议》,下一步,无论是在年轻干部和人才的培养,还是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生态保护,成渝两地将继续坚定同下“一盘棋”的发展思路,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一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汤继强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