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夜澜一帘幽梦,晨曦十里柔情——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四川文化网 2021-1-26 13:47 4615人围观 文学作品

今天再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心一阵又一阵地揪。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心里能宁静吗?不宁静又找谁去诉啊?!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1917报考北京大学时改名自清,字佩弦。
  "自清"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以自清乎",大意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作者取斯名,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文化人的品行,不丧志,不同流合污。
  "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作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北京大学毕业后的1932年7月,履职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荷塘月色》中的闰儿,是朱自清的二儿子。日本侵华,时局动荡,全家吃了上顿,缺下顿。朱自清曾因饥饿引起严重的胃溃疡,加之清华大学几经周折,搬迁昆明,颠沛流离失所的生活,导致胃穿孔。
  妻子陈竹隐,成都人,心思缜密的她夜月一帘幽梦,晨曦十里柔情。她悄咪咪地上街,用卖血的钱给丈夫拣药,然而丈夫还是终因积劳成疾导致胃穿孔于1948年8月12日,停止了思想,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作者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渴望自由,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留下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思想痕迹。
  一、以真心写真景
  文题将描绘景物标识得清清楚楚,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能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形象鲜明生动地再现于读者眼前,朱先生做得较好。
  1.写荷叶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何不用"清翠的玉盘"来比喻出水很高的荷叶呢?因为荷叶的色,荷叶的质,荷叶的形,不是在朝霞夕阳里,也不是在蒙蒙细雨中,而是在淡淡的月光之下。月夜不便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到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舞女的裙十分相似。如此写,赋予荷叶的是一种动感美。
  2.写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里使用了博喻。博喻即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这里,将静态的荷花比喻为动态的明珠,比喻为星星,比喻与美人,恰如其分。在淡淡的月光辉映下,在荷叶衬托上的荷花,其忽明忽暗,纤尘不染的美丽资质,犹如明珠,可以收藏;犹如星星,可以闪光;犹如美人,宛在水中央。这种修辞,唐代张打油也用过。比如张打油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墨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君看,张打油 通篇写雪,但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通俗说,博喻是用多个个体的比喻,来描写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此处,朱自清描写荷花的几种状态与张打油描写雪花的几种状态,用的都是博喻修辞。
  3.写荷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
  以上句子使用了通感。通感就是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里,把嗅觉感观上的感受移置到听觉感观上,目的是使文章的语言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平时我们爱说,您咋笑得这么甜呢?又如宋祁《玉楼春》诗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再如诗圣杜甫《春望》诗句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再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的阿房宫,"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等等诗句,都属于通感句。
  4.写月光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处语言之美,美在动词的合理使用。比如"落下.画.奏“三组语句。
  黑影如鬼吹灯之精灵,忽然"落"在汝之颜面前,骇人听闻鸡起舞,弄清影,起鸡皮疙瘩,掉一地啊!
  " 画"字则如翰墨迹天气,大师绘画泼墨,大有一气呵成之势。
  "奏"呢,光与影本来靠视觉传达,而小提琴演奏名曲,则需听觉感知。一个奏字,大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幻化成天外飞仙,变化成蝉鸣空桑林的感觉,让人灵魂颠倒;且又有如万类竞劫,山月照弹琴,通理的贤士,突然觉得渔歌入浦深,自顾无长策,王维之流也。至于双手推开窗前月的苏小妹,似乎在闺楼上呼唤心爱的郎君子兰汝等呢!
  二、以真言抒真情
  确切说,文学赏析是一种困境再造的过程。《荷塘月色》的欣赏也是如此。困境再造的主要方式方法是想象。想象不仅对于文学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们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学家通过想象再创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我们通过想象正确把握文学家的艺术构思,丰富再现文学家所创造的形象。
  倘若我们能直抵文学作品的曲径通幽处,则必有大路可走。因为文学即人学,如红楼春梦有痕呢。比如曹翁用血浆写出了《红梦梦》,朱翁则用心写出了《荷塘月色》。
  朱先生置身于暮色苍茫之美景荷塘湾畔,淡淡的喜悦终因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击破流血,从而达到心中有佛法僧,然而尘烟人多粥少,熙熙攘攘。世人如蛙如蝉,声音好听,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连平常对我千般呵护的妻,回家时,她已经睡着好久了。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颇不平静的淡淡的哀愁,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排遣。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美好是无可奈何花落般的,欲哭无泪。荷塘上有朦朦胧胧胧的月色,荷塘里有蛙儿在尽情鼓捣鼓,堤坝树上有多情的蝉儿在吱呀吱,在咝咝地弹琴。然则,"热闹是他们的"。这些共同构建了以下两美。
  1.情思美
  情思美表现在心里的不宁静,求静,得静,以及出静上。一个人在心里不宁静时,会想方设法去求静。就像李白用醉浇愁。朱自清呢,不能喝酒,也没有酒可喝。"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景致吧"!在"月亮升高,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的时刻,在"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的时刻,朱先生"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
  在哪里求静呢?在幽辟寂寞的小煤屑路尽头,在苍茫的月光下,在参差斑驳的树影中,在曲曲折折的荷塘堤坝上。
  得静后的心情好爽啊,"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然后呢,希望大,失望亦大,心里尽是落差。塘湾的蛙声与树上的蝉声,热闹是他们的;陈竹隐呢,"妻已睡熟好久了"。
  陈竹隐,作为《荷塘月色》一文的文学符号,她和许多当年尚未觉醒的中国人一样,对旧社会畸形的现象拔蚌,是满足的。而先知先觉们,十之八九难得糊涂。有气节的贤士们,往往对天灾人祸,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旧社会之现象,心里是不满的。
  有如鲁迅先生,朱自清欲唤醒麻木的的那一部分人。然而理性告诉,自己势单力薄,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于是乎,只好如诗仙李白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方式方法,描写一幅心灵的幻境,来偷得半刻的逍遥。
  2.语言美
  语言美体现在叠字的应用。荷塘四周的树"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又如荷塘"曲曲折折"。再如远处的高山"隐隐约约"。
  语言美还体现在引用上。"于是又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引用的目的在深化文意。
  有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景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刻的朱自清,在用朱熹的《观书有感》的思维引星,引导我们向往图腾领域。
  三、风雨人生兑墨倾
  朱自清清廉爱国的一生,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还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们从毛主席对朱自清的评价中,从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发现,大凡贤士,向来有如朱自清,是廉洁自律自清的,是佩弦以自警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作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饿肚子,死于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生前需妻子陈竹隐上街卖血相救,今天看来,是很难想象的。而在时局动荡当时,是真实的。朱自清的心里颇不宁静,不能入睡,皆因有苦难言。因而,只能用心里颇不宁静,叙之痛心疾首呀!
  夜澜借景为遣情,风雨人生兑墨倾。
  最是荷塘月色处,蛙蝉空灵唱心声。
  当年,昆明,西南联大。朱自清看到国民党和美国兵对昆明街拍客中的中国人予以屠杀镇压,便抱病上街扭秧歌,朗诵诗歌以抗争。
  然而,寡不敌众,况是抱病上街呢!局势错综复杂,一个人,一个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的系主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宁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呢,不领美国人的面粉。
  呜呼哀哉,朱老师呀,难道这就是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么!
  时局带给人不宁静心情,幻化成了《荷塘月色》。幻化成了荷塘里那些恍恍惚惚的倒影;幻化成了远处高楼上渺渺茫茫的歌声;幻化成了荷塘里的蛙声与树上的蝉声。而那扇走时半掩的门,妻在床上拍着闰儿哼着眠歌时的景观,由妻儿已经睡着了变化着。多么真实的纪实呀!
  心有雷霆,面若静潮。男儿有泪不轻弹,朱自清的人格魅力,朱自清佩弦以自警的行为准则,在文字中流淌。日本侵华导致的国破,烧杀抢掠导致国人的饥寒交迫,也在文字中流淌。
  今天再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心一阵又一阵地揪。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心里能宁静吗?不宁静又找谁去诉啊?!
  这便是《荷塘月色》纪实的爱!中国文化人骨子里的爱情,就是如此简单。就叫朱自清般的爱吧!这爱叫做荷塘月色,叫做心里颇不宁静,叫做夜澜一帘幽梦,叫做晨曦抹平祖国山川,山川里有我朱自清及其同仁的十里柔情。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原作者: 赵宗明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5
  • 赵宗明 2021-1-27 18:13
    诚谢深圳刘老师,嘉陵赵先生关心评点。
  • 赵宗明 2021-1-27 18:11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是也!赵老师精彩作品,拜读学习了![强][强][强]-谢谢您,巴蜀山野诗友关心鼓励评点。
  • 聚汇咸刘滈甜 2021-1-27 11:22
    评论分析不错,
  • 趙泽和 2021-1-27 09:54
    荷塘月色真月色,
      精神界域成圣哲;
      问渠哪得清如许?
      作者读者无止息
  • 赵宗明 2021-1-26 15:43
    感谢四川文化网,感恩孙总编,感恩静享诸编辑,感恩浏览本文的众贤士。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