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
文化网讯 “关学”是指由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载开创的理学学术流派,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曾与河南程颐程颢开创的“洛学”、湖南周敦颐开创的“濂学”、朱熹开创的“闽学”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进程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张载先生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之句,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激励着他们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中华关学·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是站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高度,旨在以活动带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以活动服务于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以活动带动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关学”文化的传播提出的要求。本着这一宗旨,2021年5月9日,“中华关学·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之三,走进素有“三贤故里”美誉的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专家学者与临渭区、下邽镇领导以及下邽镇西关村新乡约促进会成员,一起探讨了如何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如何彰显新乡约等问题。 此次“中华关学·中国行”活动的第三场走进临渭区下邽镇,由陕西省孔子学会、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临渭区政协、中共临渭区委组织部主办,临渭区下邽镇人民政府、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陕西省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宝鸡市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出版社、四川家宽文化艺术中心、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张载后裔张世敏先生家风馆、眉县张载祠文管所协办,渭南市临渭区常委组织部长马占彬,区政协主席陈根许以及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人、下邽镇政府书记李翔以及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魏冬先生、王美凤女士、刘宗镐先生,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宇军,以及下邽镇西关村新乡约促进会张忠祥会长等百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活动首先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占彬致欢迎词,他在欢迎词中高度评价了“中华关学·中国行”活动的现实意义,并对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的学者专家能够将学术走进乡村服务群众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活动的组织者与发起人之一、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教授代表活动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对临渭区政府、下邽镇政府对活动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关学不仅仅是学术意义的关学,关学的力量在民间,关学的旨趣也在于躬行实践躬行实学,如何将学术思想服务于社会?如何彰显关学文化的普世价值是当代关学学人思考的问题,活动的旨趣就在于身体力行将关学文化的价值应用到乡村文化振兴领域。他说:“弘扬乡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在新的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今天很荣幸能成为咱们临渭区聘任的第一批新村民。作为一位学者,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学术专长和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我们的乡村振兴,弘扬乡村的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关村代表西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正明向与会者介绍了西关村概况。他说:“临渭区下邽镇西关村是三贤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三贤故里第一村”的美誉,他是北宋名臣寇准的故乡,自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西关村凭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诸多的古迹遗址、名人轶事等人文优势,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特色乡村游。这次活动是西关村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对西关村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向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魏冬副院长授予西关村“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华关学乡约文化创新实践建设基地”牌,双方为下一步乡村文化振兴夯实了基础。 活动中,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向临渭区下邽镇政府、西关村新乡约促进会捐赠了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研究的理论成果书籍《关中道脉四种书》《新订关学编》《关学思想史》《关学文萃品读》等著作,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育均先生向西关村新乡约促进会捐赠了图书,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为了进一步做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约乡俗的发展,为此临渭区下邽镇西关村特意聘请了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魏冬、王美凤、刘宗镐以及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育均等人为西关村新村民,希望学者专家企业家多走进西关村,通过学术讲座、深入体验挖掘西关村的文化内涵,服务于群众文化事业。 同时,为了表达对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以及爱心企业的敬意之情,临渭区政协赠予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支持乡村建设锦旗,临渭区政协赠予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支持乡村建设锦旗。 当天的活动中,大家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在交流发言中嘉宾孙亚军说:“站在当代的历史来看,关学已非昔日之地域性的学术流派,已非仅仅关中人所需要的一种文化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学是中国的,中国人的精神指向中需要关学文化的熏陶,因为,无论从任何一个维度上讲,关学文化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我们的血液当中。因此,我们需要扬帆起航,伸张关学精神的旨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走进下邽镇,这里不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唐代宰相张仁愿、宋代名臣寇准的故乡,也是明代关中学人薛敬之先生的故乡。” 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同育均在发言中说:“乡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包括各种民间的生产习惯、社会组织及制度、行为规范、精神事象等,它既是历史的,千百年传承下来;更是当下的,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乡约文化是一个不断产生、演变、发展的活态文化,随着社会生活、观念意识以及传播媒介的发展,也与时俱进,不断产生新的乡约文化。研究乡约文化发展生态及其变化规律,对促进新乡约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乡村是人类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作为乡村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礼俗传统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乡规民约根植于传统,活跃于生活,世代传承而历久弥新。”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刘宗镐先生在发言中说:“乡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今天而言,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古代乡约文化的机制,也要出其糟粕存其精华,发展当代历史环境下的乡约文化,如此才能发展乡村乡约文化。”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王美凤女士也在发言中说:“作为临渭区第一批乡村振兴的新村民,我感觉到非常的开心,这份殊荣确实是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作为一个高校的教师,深感内心有一份满满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乡愁,而这份情感刚好在这个新村民的角色之下,能够更好的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动力。” 最后,临渭区政协主席陈根许做了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强调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和陕西省孔子学会发起的这个活动不仅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西关村的文化建设是一件大事。下一步,西关村充分利用好专家智库的文化资源,深入整合西关村的文化,提出更好的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与方法。 据悉,此次活动所以选择在临渭区下邽镇是因为这里是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不仅是唐代白居易、张仁愿,宋代宰相寇准的故乡,而且在整个关学发展中薛敬之是一个明代关学发展的开创性人物,其次下邽镇政府近几年在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面貌蒸蒸日上,下邽镇是“中华关学·中国行”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地理标识。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