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刘光元 | 拘春风入画 点丹墨成诗

四川文化网 2021-5-15 14:11 2997人围观 艺术名家

刘光元,又名光源,1954年生,汉,四川彭州市人,大专。曾任彭州市丹景山景区管理处处长、市委党研室主任。现为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理事,四川省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省美协老年分会会员,成都 ...


  刘光元,又名光源,1954年生,汉,四川彭州市人,大专。曾任彭州市丹景山景区管理处处长、市委党研室主任。现为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理事,四川省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省美协老年分会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天彭牡丹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彭州市文艺志协顾问。爱好书画,师从著名书画家陈乃建先生,山水、花鸟兼修,尤擅牡丹。其作品曾获全国、四川省、成都市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入选“中国一带一路”泰国行画展,被聘为泰国商会大学客座教授。作品还为国际友人,国内文化、文博单位收藏,被地方用作联谊的礼品。2018年四月和2019年五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尼克买提和刘菩分别采访并报导其牡丹艺术。



拘春风入画  点丹墨成诗
——赏刘光元先生牡丹有感


  打开刘光元的《牡丹作品选》,如同推开了一扇春的窗户——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春之味道呼之欲出。可视的形象中,寄托着生活丰富的内蕴,使人不禁呼道: “好一个巧夺天工的藏春之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的创造最难。其难不在形似、生动,而在变形、笔墨和格趣。山水有常理而无常形,花岛画则是有常理也有常形。花鸟画要靠画家借寓象征的本领,靠笔墨、格调、趣味的高雅进行创作,这需要作者必须有生活基础,有热爱生活的强烈愿望。花乌画的深真之处,既有对自然世界表现力的挖掘,更要着力于用画面将人的心灵世界用笔墨语言去进行艺术的表达。


  先生光元花乌画就是这样的感觉,如品一杯醇香的美酒,愈细细品评,味道愈浓,感触愈深,不由自主被他带进了一幅农家天籁世界里。他的笔墨特点鲜明,与徐滑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酒脱不同,他更突出了时代特色,继承了大写意传统。运笔的简练,用墨的谙素,更突出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他善于利用不同色阶的自然渗化和衔接来表现描画对象的质感,使画作有了现氏水彩画的效果。他对画中形象的刻划,不求细节的真,往往以虚为实,笔筒意足,天性野逸,在天然的朴直中舞去了俗艳。他的画风清淡疏通,委婉灵秀,势欲飞动,追求“孤标高致” “野趣” ,虽然连勾带染,点垛兼施,但依然恪守形法意趣,看似水墨写意,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大自然的物勃生机与天真漫趣,会深深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由于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升华艺术,所以读他的作品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他在造型上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 ,借以凸显对象的神采和对生活之爱的深深情意。
  他在构图上突出主体,善于剪栽,就画技而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他的画法讲究笔墨简练,以笔抒情和以墨塑形,在以墨丰姿、以墨赋彩的同时,强调笔形、色彩和墨韵的变幻。尤其在“用墨”上,他追求墨的氤氲变幻和墨彩层次,努力创造墨痕水迹的肌理变化,使其有了姹紫嫣红、近在眼前,跃出画面、触手可采的逼真感觉。
  枝桠交错,苞蕾新吐和烂漫花开相映成趣,尤其是一曲弯枝向人招手轻唤。仅看构图便可知其画技的独到之处-他不像其他画家在花蕊上着力,而是在枝干的交错上入功,花为干辅成为了本画主题;中锋侧锋并用,于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中,大胆画出眼花缭乱的枝干,再根据花瓣的聚散和花蕊的朝向悉心点缀,不作过多重叠,在二度空间中追求美的变化,使牡丹疏密有致,产生了鲜明的韵律感;用不同积水方法,做到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浅薄,沉厚而不设色素雅,使其更显得古朴沉雄,春意盎然。



  他的画面章法和大胆落笔,给人留下了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尤其是点缀的两只蝴蝶更为本画添彩增色给人以丰厚集永的感曼。他巧妙利用實不滲水的特殊性能,着重他和水色,使其自然流满,互相渗化,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肌理变化。所以,两只蝴蝶神态都十分动人无论是动态,还是笔墨,柳表现得惟妙惟肖。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巧妙地续染写意牡丹,更是锦上添花,十分好看。其牡丹花用写意的点花技巧而成,数朵云旗,衬匀勾连用红黑的枯浓虚实破出一片自的空间,熬是灵韵。花的美润,体现在花心色深、光暗、笔干、点碎。花的圆洞,体现在外围花瓣大,花蕊外实内虚;叶的变化,体现在讲究大、中、小组合,注重正、侧、反变化,使花叶产生浓淡、远近、疏密的无穷变化;干笔勾枝,中、侧锋和顺、逆、顿、挫交替使用,使得枝干更加苍劲交错,观之此处,不由地使你拍案惊呼: “妙!”



  先生每福作品,无不给人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情的亲切感,而又具有文雅、细腻、婉约的特点,笔墨间洋溢着他对祖国、对乡土的深恋之情。他的这种感情不假雕饰,不粉深典,而是通过艺术形象坦诚地抒发,使艺术形式和真挚的感情内涵由裏地统一起来,使自己的逼作更真实,更典型,更能震动人心。
  我经常评价光元先生是诗人,我一直认为,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要以诗性的笔为魂,以诗性的意为先。在此境界里,处处见笔,笔中有墨,墨中舍笔,才会创作出如诗如画的作品。画中的一笔一墨都凝结着画家功力和学养,在看似者不经意的布局中隐含着画家的妙思与匠心的文化底蕴。由于认真执着,慧心涵养,他做到了这一点,他成功了,使自己的画有了诗情画意,在画意里写出了笔墨的诗篇。这些,也是我们这些写诗的人自德不如和由衷钦佩的缘故,所以掂量再三,有了本文的题目:拘春风入画,点丹墨成诗。

2019年11月13日禅彝汉杰于北京须弥材舍



画者绘其事 倾情写其心
——画家刘光元先生牡丹画谈片


  曾几何时,缘分成了一条神奇的河流,古人和今人可以在这天彭牡丹园聚会。谁人也不会忘却,诗人陆游对花情有独钟。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他在花国成都六年间,曾每每醉心于“梅花醉似泥”的二十里浇花溪,曾每每徘徊于十里海棠的碧鸡。他尤喜爱彭州社丹,曾写下传世之作《天彭牡丹谱》。更令人感动的是,陆游晚年身处山阴云野,亦做着“祥云径尺照金盘“ “一朵妖红梦里看”的天彭牡丹梦。多年身处丹景山牡丹园的刘光元先生,今生所愿,则是看一场姹紫娜红的春光,读一部赏心悦目的诗词,绘一卷劳者歌其事、倾情写其心的牡丹长卷,愿所有世人,不忘初心,生命缤纷多姿,璀璨绽放。我读刘光元先生,读其琳琅满目的牡丹画,赏读中心生诸多断断续续的感悟:



  一  画家刘光元先生在作品画面中的宣泄是畅快淋漓的。他的用笔时而栩栩如生,时而似无章法,然其实际上却笔笔皆有精神。画家是拿着画笔质问,为何不能在污浊的世界里做五彩缤纷的梦?他可以画得规规矩矩,造型准确,笔精墨妙,但却抛弃了那些纯熟的技巧。我以为,画家抛弃技巧,创作个性方能挣脱束缚得到艺术自由。看光元先生之牡丹创作,读者自然会倘徉于牡丹无言的韵迹里,让自己智性的思考生动自己的人生。



  二  你若到过彭州丹景山,就会知道光元先生“劳者歌其事”的辛劳,知道其牡丹创作的蕴藏。画家的艺术创作,总是坚守着中国传统绘画的传统,没有随意破坏法度,用笔稳重、用墨苍洞,有时还在不经意处匠心独运、童心毕现,可爱之极。其有的作品诗性、空员一派清怡的气象,就连艳丽的墨点,也不掩杂质,纯净得如同桃花源。有的作品无论是构图或是用色都十分大胆,那不是情绪的宣泄,而是画家深诣传统艺术之道。可以毫不溢美地去讲,光元先生的创作之途,一起步便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好走相。
  三  有人说、老子的审美态度是无态度。我曾感叹,这样的话不是大家是不敢说的。刘光元先生的牡丹创作,也具有这种“无态度”。几朵花瓣,几片疏叶,几行题跋,平淡天真却自然流畅。“稳”是其用笔,“准“是其造型,“很是其嫉擦。一世风流半尺素绢,无弦也是琴,抱来不用弹,这是古人的风尚。作为今人的光元先生在创作中,就有这种追求。他对绘画笔墨的追求,彰显了自己的一种高度。综观其作品,不正蕴含着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是的,画家并不刻意表现自然物象之生命力,但他的笔尖饱含的墨与彩都处处流露出生生不息的向往。繁花似锦,我想这就是他的生命态度。



  四  浓墨重彩当为光元先生之创作特色,他的牡丹妖艳得动人魂魄。蝴蝶、牡丹等,别人是要避俗,哪敢把其都放在一起,他是毫不忌讳地填上浓烈的青红黄绿。“清水芙蓉”和“错金锁彩”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两种不同取向。南田论青绿有云: “青绿重色,为稠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澹矣,而愈见稠厚为尤难……运以虚和,出之妍雅,稠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稠厚,所谓绚烂之极,依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南田之论引人深思,色彩是一个画家表达情感的语言,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从未否定过色彩的重要性。“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若不是色彩的介人,是不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情感表达。画家善于用色彩表达情感,注重随类赋彩。然,笔墨与色彩是有气息的,气息应渊雅、沉实、肃穆、寥阔、圆融,亦应有追求清淡、真纯、素朴、洗练、简括……



  五  光元先生是深谙中国画之道的。他的牡丹创作正走在“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体验的真实“的路上。他信奉这样一首禅诗: “冬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故其创作已逐渐将物象的真实从画面中抽离,直接呈现生命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的,光元先生面对牡丹之物象,他师造化,妙在师古人。当然,对于画家来说,我们还应更深谙一条艺术真谛:以写真物象而印证古人笔墨,与其说笔笔从古人出,不如说,笔笔从心出也。



  六  每每读刘光元先生之牡丹作品,我每每思考最多的是:当代中国画家应有一缕诗心,一缕能穿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诗心。即通过笔墨的表现来升华意境,彰显心境。换言之, “意”为“心”上音, “境“为“心”之歌。画家光元先生已臻达一种能透过准确精致的造型语言,彰显作品味象的艺术性状,然画家仍需制造一种艺术的“假象”。我这里所讲的“假象”是一种想象。我以为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就是一个“虚“字。“虚“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诚如庄子所言: “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亦诚如孟子所道: “万物皆备于我,养我浩然之气。”这种美不正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静远之美么?

  远的还会走近,等待不再漫长。倘徉于画家刘光元先生之牡丹世界,读其画者绘其事、倾情写其心的牡丹创作,读者自然渴望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9年10月13日与蜀都牧云阁·诗梦书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2
  • 逢缘79170 2021-5-16 04:36
    光元,光彩。画山那里,必来游览。
  • 饶昌荣 2021-5-15 21:56
    光元老师的画令人囬味悠长,为他喝彩点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