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0
合邑﹝1﹞学者魏冬曾点校自明冯少墟﹝2﹞之后诸版本《关学编》,考证甚详,流源脉络尤为清晰,堪为研究关学文化至今完备翔实之典籍也。《关学编》自明冯少墟之后,关中学人多有增补,较为著名者如丰川王心敬、泾阳王承烈、三原周元鼎、桐阁先生李元春、三原复斋先生贺瑞麟均有增补,虽期间侧重点不同,然终究为关学道脉的延续留下宝贵的遗产。 辛丑春,余得魏先生点校《新订关学编》,视为研学关学文化之经典,常置于案头,或茶歇时随手翻阅,或夜不能寐时随手翻阅,既有所读又有所感,尤以为书不在多有一二足以醍醐灌顶者足矣。先生点校是书,立心为公立学为人,乃因前人虽有点校整理,终因史料匮乏版本遗矢(或未被发掘),致使学者参阅之时多有疏漏,先生苦心孤诣于《关学编》版本研究,所校《新订关学编》,堪为学林大事,有功于关学文化。 至于华阴杨震先生事迹,若不读丰川王心敬增补《关学编》,实鲜有人知。丰川王心敬,清康熙雍正时,秦之大儒也,少时有志于圣人之学,绝意科举,闻二曲先生李颙讲学于乡里,遂奉母之命,徒步百里师事二曲,丰川师事二曲最久,最能体悟二曲“反躬诸己”之学,最能传二曲薪火,二曲殁后,丰川整理先师遗作终使二曲之学光大于天下。王编《关学编》补录“上古六圣”即伏羲、泰伯、仲雍、文王、武王、周公,“汉儒”二人即江都董先生仲舒、四知先生杨震,拾遗一人即挚恂﹝3﹞。丰川先生特别在“四知杨先生传”后加按语:“况关西夫子之名,当时固已群称乎!是则关学一脉,自周而后,横渠以前,不属先生而谁属?” 杨震,渭南华阴人,平生笃学崇实,明经博览无所不穷,愈老愈健,人称“关西夫子杨伯起”。杨震好学奢古,常客居湖城,不与官宦往来者数十年,潜心学术,五十之岁得大将军邓骘推荐出任荆州刺史,为官素位而行清廉自守,善举人才,为当世称之。时荆州昌邑令王密得知先生任刺史,夜怀十斤欲遗于先生。先生语王密:“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夜晚谒见先生,以金相赠无人知之,先生谓王密:“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闻后惭愧之至。先生后任涿州太守,廉洁自律公私分明,子孙常疏食步行,老友故吏多劝先生为子孙开门路置产业,先生笑而答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如此贻之,不亦厚乎!” 杨震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时在东汉末年,权贵保持朝政尤其外戚干政,屡见不鲜,汉安帝乳母王圣因有恩于安帝,出入宫廷串通奸贿,其子女亦一夜鸡犬升天,杨震上疏汉安帝:“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疏至宫内,汉安帝示乳母王圣等人,王圣心怀忿恨。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皇帝舅舅耿宝徇私,推荐常侍李润兄,先生不从,遂险遭陷害。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汉安帝巡泰山,中常侍樊丰等人奉召为帝母修官邸,诸人胆大妄为假做诏书调拨有司钱粮,为自己修建宅邸,先生得知此事会同有司力图使樊丰等人伏法,樊丰等人恐惧至深,于是联合太史以天象骤变逆行,共同弹劾先生,假做诏书于夕阳亭以酒毒死先生。汉顺帝即位之后,樊丰等人伏法,朝廷咸称先生为忠良,门人将先生归葬于华阴潼亭。史载先生葬十余日,有大鸟高丈余,在先生灵柩前俯仰悲鸣,郡守上疏朝廷,立石鸟像于其墓所左右,人称“四知先生”。 杨震先生一世磊落,好学不倦,虽无家财万贯遗于子孙,然先生之精神之人格之学行足矣砥砺子孙,自先生之后,杨氏一门先后四世为贤良,人称“累叶载德,继踵三公”。丰川王心敬先生解“四知”即:诚意勿欺﹝4﹞、不愧屋漏﹝5﹞、仰不愧天、俯不怍人。魏冬先生于王编《关学编·四知杨先生传》后按:今之学者,若不能以此精神身体力行,纵是著述等身,论文千篇,纵是谈关学耳熟能详、倒背如流者,又与此关学精神何关?不过以关学为稻梁功利谋者耳!此为真言,亦为警言! 注释: ﹝1﹞合邑:即吾之故乡,陕西合阳县,“邑”亦为县之别称; ﹝2﹞冯少墟:即冯从吾(1557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与袁可立、高攀龙同科,官至工部尚书,创办关中书院,人称“关西夫子”; ﹝3﹞挚恂,字季直,生卒不详,东汉京兆人,文学家,隐士。挚恂博学多才,娴于文辞,常隐居于南山(今秦岭周至以南)。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马融,曾跟随挚恂学习。挚恂喜爱马融的才华,将女儿嫁与马融为妻; ﹝4﹞诚意勿欺: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5﹞不愧屋漏: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出自《诗经·大雅·抑》。 孙亚军,贞人堂主,青年学者、作家,师事国画艺术家、文化学者、中国师道精神的倡导者与践履者罗家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