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魏冬|“中华关学”的时代价值和建构路径

新文人画院 2021-6-20 10:48 1710人围观 文化资讯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魏冬在“中华关学中国行”走进三原宏道书院活动上的讲话——“中华关学”的时代价值和建构路径



“中华关学”的时代价值和建构路径
——在“中华关学中国行”走进三原宏道书院活动上的讲话

魏 冬
(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


       尊敬的田广军先生、钱滨先生,袁海社先生,张永刚先生,尊敬的刘学智先生,潘德荣先生,各位同仁、老师们,朋友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陕西省孔子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也是“中华关学中国行”的发起人、策划人和组织者。十分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的宏道书院,向大家汇报“中华关学中国行”这一系列活动的主旨。
       众所周知,关学,是以张载、王承裕、马理、吕柟、韩邦奇、冯从吾、李二曲、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刘古愚等关中学人群体为代表的儒家理学学派。从北宋而来迄今近千年以来,关学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一直得到延续,构成儒家文化史上极为瞩目的学术传承现象。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关学躬行礼教、切己笃行、注重事功的传统宗风,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勇于造道、与时俱进的为学精神,崇尚气节、实事求是的人格气象,对关中人文风俗、全国理学学派都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对关中文化、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今天,关学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一名言,阐释当今知识分子应有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担当使命;汲取张载“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的时代视野。由张载提出、关学学人继承弘扬的勇于担当、谦虚刚进、开放兼容、真知实践的为学精神,任道担当、劲节自持的为人气象,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关学虽然根植于关中、生发于关中,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关中的学术和文化,而是与中华民族各地学派互通声气、相互涵摄交融的全国性儒家理学学派,更是当今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精神标志。在新时代下,推动传统关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之提升为新时代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重要文化资源即“中华关学”,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文化共识、推动世界文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学是传统时代下以儒家理学为价值信仰的产物,要其在当今社会发生价值,就要突破传统理学的道统意识,彰显时代需要的陕西精神。关学的价值可以体现在思想学说、为学精神、根本理念、人格气象等几个层面。其中思想学说和人格气象是直接的体现,而为学精神则是其直接动力。但最基本的,则是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未免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为学精神、人格气象、家国情怀则是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今天我们弘扬关学精神,就要把关学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放到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下,讲清楚关学深厚的文化根基,清晰的历史脉络,丰富的表现形态,独特的存在品性,可贵的时代价值。在这个新时代视域下的关学,就不是仅仅局限于道统观念下的理学,而是以张载所创立的理学形态的关学的基本精神为主旨的,具有道德、气节、事功、文学、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上接周秦汉唐文明,下启近代社会变迁的关学;就不是局限于狭隘关中视域的关学,而是与全国各地学派互通声气、水相交融、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关学。这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关学,就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新时代的关学,就是中华关学。


       中华关学的新时代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诠释上,更要扎根于伟大的时代和社会,这就是实践的诠释。实践诠释,就是用实际的行动,传承关学精神,践行关学精神,彰显关学精神。这也就是中华关学中国行的主旨所在。“中华关学中国行”这一活动,就是让要传统关学,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出关中,走向全国;走出历史,走向未来;就是要把继承弘扬关学精神的这篇大文章,要写在中华大地上,写进社会人心里。
       目前,“中华关学中国行”这一活动已经走了六站。在陕西眉县张载后裔家风传承馆,我们开展了家庭家教家风座谈活动;在渭南市下邽镇西关村、临渭区文史馆,我们开展了乡约文化与乡村文明建设的考察与研讨活动;在甘肃定西、渭源,开展了关陇学术文化的交流对话;在宝鸡陈仓、渭南合阳,开展了乡村教育公益捐助讲学活动。今天,我们走进三原,在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的宏道书院举办“中华关学与德行诠释学”高峰论坛,这是我们活动的第七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站。
       三原是关中文化名区,也是关学的重要发源地。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讲述明代关学时说,“关学大抵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下士以气节著,风土之厚而又加之学问者也。”也就是说,明代的关学,大致分为两派,其中一系是源自于山西薛瑄,中经陇中段坚、周小泉而流入关中,在渭南薛敬之、高陵吕柟等人发扬光大的“关中河东之学”;另一系,则是直接生发于陕西三原,由王恕、王承裕父子创立,而由马理、雒昂、秦伟、张原、李伸、赵瀛等人倡导,并影响到朝邑韩邦奇、富平杨爵、蓝田王秦关等人的“三原学派”。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宗羲所说的“三原学派”,其实并不局限于三原学人,而是以三原为标志的关中原生性学派的概称。以宏道书院的创立为标志,三原就成为关学发展的学术重镇。先后出现了温纯、温日知、温无知、温予知父子为代表的温氏之学,出现了孙枝蔚为代表的诗歌群体;出现了贺瑞麟为代表清麓理学学派;出现了以朱佛光、于右任为代表的西北革命先行者;出现了贺伯箴、刘自读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书法家。所以三原在关中文化、关中理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宏道书院在关中历史文化中的影响是深远的,长久的。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华关学与德行诠释学”高峰论坛,具有特别的意义。
       明代大儒王阳明以豪杰气象自期许,亦以豪杰为关中学人的特殊气质。1526年,他在给自己的弟子渭南南大吉的书信中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沈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他勉励南大吉:“自横渠之后,此学不讲,或亦与四方无异矣。自此关中之士有所振发兴起,进其文艺于道德之归,变其气节为圣贤之学,将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意思是说,从张载之后,关中之学得不到讲授,那关中就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他相信,南大吉回到关中讲学,必将能引导关中好学之士从爱好文艺走向崇尚道德,从讲求气节走向圣贤之学。自王阳明致书南大吉,到今天又走过了495年。孟子讲:“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孟子的自信。当今之世,关学振兴,民族复兴,舍我辈而其谁也!舍吾侪而其谁也!这是我们的自信。诸位师友同仁,共努力之,勉励之!

       谢谢大家!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魏冬 来自: 关学研究院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