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鲁迅文学中的现代生命伦理建构” 学术讲座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 成功举办 ■2021年6月19日下午14:00,题为“鲁迅文学中的现代生命伦理建构”的学术讲座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6室召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周维东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谭桂林先生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在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 ■讲座之始,由周维东教授就谭桂林教授履历及讲座题目作出简要介绍,并对谭教授百忙之中拨冗来到川大表示热烈欢迎。谭桂林教授则介绍了自己求学时期与川大的渊源以及旁听杨明照先生《文心雕龙》课程等趣事,而后对本次题目“鲁迅文学中的现代生命伦理建构”的来源及概念做出简要的说明。 ■谭桂林教授首先就鲁迅进行“现代生命伦理构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对伦理觉悟的迫切关注以及对伦理问题中有关“生命”问题的讨论。谭教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文章《吾人最后之觉悟》切入,介绍了由明中叶到民国七个时期“吾民”之觉悟的变化,引出“伦理的觉悟,为吾人觉悟之最后觉悟”的命题,指出在当时“生命伦理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启蒙的一个迫切需求。谭教授介绍了“新青年”作家们以“科学”来更新传统的生命伦理观念,突破“佛道”传统生命观的束缚,借机宣传和诠释新思想的努力,并由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梁簌溟等人对“堕胎问题”、“溺儿问题”、“贞操问题”、“自杀问题”等生命伦理问题的讨论引出“生命主义”的核心理念——“尊重生命”。 ■而后,谭桂林教授就“作为新青年一员大将的鲁迅是如何进行其现代生命伦理构建”这一问题,结合鲁迅的具体作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狂人日记》为例,阐释了鲁迅如何抨击“割臂疗亲”等种种“吃人”恶习,呼唤现代生命伦理的构建;以《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例,阐释了鲁迅对作为现代伦理基石的“幼者本位”的提倡,即“后起的生命比以前的更有意义”;以《病后杂谈》和《倒提》两篇文章中残虐人和动物的行为为例,阐释了鲁迅对酷刑虐杀的反对和对权虐暴政的批判;以鲁迅对跛脚的拜伦、患小儿麻痹的厨川白村、俄罗斯的盲诗人爱罗先珂、罹患肺病的比亚兹莱等人的尊重和推崇来分析其所具备的“生命对等”的现代伦理原则;最后以《父亲的病》中父亲治病的反复历程为例,展示了鲁迅对“安乐死”的看法以及其个人对现代伦理中的生命庄严感的尊重,并就其“肯定安乐死”的行为前提、伦理目的、思想来源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详尽的分析。 ■最后,谭桂林教授就鲁迅的启蒙写作做出了简要的评价,指出鲁迅的生命伦理写作是“五四”之后中国生命伦理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只有鲁迅在《新青年》相关社团解体之后还一如既往地坚持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和创作,赞扬鲁迅是五四文化精神最为深刻也最为杰出的坚守者和践行者。 ■谭教授的讲解结束后,周维东院长对谭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到场同学们也就由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吃人”现象、现代社会中老人的“自杀”现象、传统中医的道德原则等问题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思考,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讲座在周维东院长对同学们提出的“重视原典”、“开拓视野”等学术建议和学术期待中圆满结束。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