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
文化网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关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文化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6月18日,“中华关学·中国行” 系列公益活动之七:走进三原——“中华关学与德行诠释学”高峰论坛在三原宏道书院成功举办。 “中华关学·中国行”系列公益活动以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为指导单位,陕西省孔子学会、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主办,陕西省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宝鸡市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政协、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出版社、四川家宽文化艺术中心、四川省新文人画院、眉县张载祠文管所、眉县张载后裔“横渠堂”家风馆等单位提供社会支持。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2021年度系列活动总体承办单位。 作为“中华关学·中国行”系列活动之七,走进三原——“中华关学与德行诠释学”高峰论坛由陕西省孔子学会、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共三原县委宣传部、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三原县宏道书院文管所、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协办。 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关学文库》总主编刘学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诠释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潘德荣,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教授索南才让,陕西省孔子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三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广军,三原县人大副主任钱滨,三原县政府党组成员袁海社,三原县政协副主席张永刚,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小虎,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范锦萍,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杨飞,三原县宏道书院文管所所长雷霆,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袁海社同志主持 三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广军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 魏冬教授代表“中华关学中国行”组委会发布了公告函 学术活动开幕式由三原县政府党组成员 袁海社同志主持。三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广军代表活动主办方致辞,陕西省孔子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秘书长、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教授代表“中华关学中国行”组委会发布了公告函。 田广军在致辞中指出,三原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古称“池阳”,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74年建县史,素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和“关中甲邑壮县”之美誉。三原自古学风文教昌盛,元明清时,宏道、学古等四大书院驰誉西北。其中宏道书院由明代吏部尚书王恕和其子南京户部尚书王承裕创办,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南北40丈,东西12丈,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宏道书院建立以来,坚持教学与学术并存,以学术成果指导教学,要求学子“体之以修身,推之以弘化”,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它的创始人王恕、王承裕及学子马理等在继承北宋张载关中理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关中理学“三原学派”的发祥地,且影响深远。之后到清末关学代表人物牛兆濂,就师从于三原教育大家贺瑞麟,并在三原清麓书院讲学授业;近代爱国诗人、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极其推崇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精神,一生书写此内容书法作品不下千件,关学在三原的影响和传播由此可见一斑。 田广军还提到,此次由陕西省孔子学会、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华关学中国行”系列活动之——走进三原,既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贯彻落实,同时更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活动的举办必将对传承文化精髓,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刘学智院长、魏冬副会长一行莅临三原,在宏道书院举行授牌、捐赠和论坛活动,这是三原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项盛事。众多的学者、智者给予三原这片土地以深情和厚望,我们一定要以这次活动的举办为契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好关学精神,大力倡导关学文化,让“关学文化”这张“历史名片”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魏冬在活动中做了《中华关学的时代价值和建构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关学是当今社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一名言,阐释了当今知识分子应有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担当使命;汲取张载“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文化视野。在这个意义上,关学虽然根植于关中、生发于关中,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关中的学术和文化,而是与中华民族各地学派互通声气、相互涵摄交融的全国性儒家理学学派,更是当今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精神标志。在新时代下,推动传统关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之提升为新时代中华文化视野下的重要文化资源即“中华关学”,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的文化共识、推动世界文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今天我们弘扬关学精神,就要把关学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放到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下,讲清楚关学深厚的文化根基,清晰的历史脉络,丰富的表现形态,独特的存在品性,可贵的时代价值。在这个新时代视域下的关学,就不是仅仅局限于道统观念下的理学,而是以张载所创立的理学形态的关学的基本精神为主旨的,具有道德、气节、事功、文学、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的,上接周秦汉唐文明,下启近代社会变迁的关学;就不是局限于狭隘关中视域的关学,而是与全国各地学派互通声气、水相交融、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关学。这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关学,就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学,就是中华关学。 魏冬还指出,中华关学的新时代构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诠释上,更要扎根于伟大的时代和社会,这就是实践的诠释。实践诠释,就是用实际的行动,传承关学精神,践行关学精神,彰显关学精神。“中华关学中国行”这一活动,就是让要传统关学,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出关中,走向全国;走出历史,走向未来;就是要把继承弘扬关学精神的这篇大文章,要写在中华大地上,写到社会人心里。他借用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和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话勉励大家,以“舍我辈而其谁也”的文化自信,推动关学振兴,投身民族复兴。 在活动开幕式上,陕西省孔子学会授予宏道书院“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单位”、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授予宏道书院“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中华关学传承创新实践建设基地”。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向三原县宏道书院捐赠《关学思想史》《新订关学编》《关学二十二讲》《关中道脉四种书》《关学文萃品读》等系列丛书;中栋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赠予三原县宏道书院三原关学人《王恕集》《马理集》《贺瑞麟集》,并向三原县文化和旅游局捐赠“纪念中国共产党华诞100周年”纪念品。三原县文化旅游局聘任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魏冬、王美凤、刘宗镐、孙亚军为三原县宏道书院特聘研究员,并颁发聘书。 此次活动开展了以中华关学和德行诠释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学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诠释学研究所所长潘德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似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晓林,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罗 颢,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教授索南才让,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徐东明,西北大学教授、关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冬,西北大学教授、关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美凤,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胜利,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讲师刘宗镐,三原籍西藏退休干部韩成林等先后在研讨会上做了发言。大家探讨了三原在中华关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思想特征,一致认为,中华关学的具有注重德行的显著特征,能为德行诠释学的理论提供丰富的文化思想资源,而德行诠释学的建构,也能为中华关学的现代构建提供可贵的思想借鉴。中华关学和德行诠释学的现代建构是紧密相关的,两者能在以后的义理发展和实践建构中相互支持,相互推进,能为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理论和思想的滋养,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应有的文化贡献。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中华关学·中国行”系列活动以“弘扬中华关学 服务地方建设”为活动宗旨,以关学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社会机构、进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赞助、公益讲学为主要形式的落地活动,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地方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为企事业单位文化发展献计献策,为乡村社区建设凝心聚魂,为中国社会发展汇聚能量、传播精神。守望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时代重任。陕西省孔子学会、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诚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加盟公益赞助,让我们共同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助力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活动剪影】 华东师大教授专家团合影 王美凤教授 中栋国际同育均发言 颁发锦旗 在三原“正谊书院”门前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