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俊【漫谈武术 正本清源】“招式”不等于“桩”(14)

姚文俊【漫谈武术 正本清源】“招式”不等于“桩”(14)

四川文化网 2021-7-27 09:09 494人围观 历史非遗

“招式”对于“桩”来说,有可控和不可控的两种情况。而其中,只有“可控”那种,才表现出了“招式”与“桩”的正常关系。而“不可控”那种,其弊害,就是把“招式”等同于“桩”,而缺乏了续打的根基和基础,其结果 ...

  中国武术“招式”与“桩”是怎样的关系呢?
  这就是:
  一方面,“桩”包含着“招式”。即是说,在“桩”的变化之中就孕育着“招式”的出现。并且,“招式”发出后“桩”没变,故才有着“发射机”的作用。
  盘破门拳谚曰:“一招落空不要紧,收回招式又成桩”。这就尽现出了发射机的作用。而且,桩不败,有桩就有打,就不为输。
  另一方面,当“招式”脱离了“桩”的时候,尽现出了“阳”、“刚”性的打击状态时。这时,“招式”就已经跳出了“桩”的阴阳平衡的束缚,而变成了纯粹的“招式”了。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使得“桩”,即“发射机”不复存在。
  盘破门拳谚曰:“桩在人在。桩不在必取败绩”。可见,把“招式”等同于“桩”的结果,势必没有了“后补手”,故焉有不败之理?
  可见,“招式”对于“桩”来说,有可控和不可控的两种情况。而其中,只有“可控”那种,才表现出了“招式”与“桩”的正常关系。而“不可控”那种,其弊害,就是把“招式”等同于“桩”,而缺乏了续打的根基和基础,其结果落败无疑。
  因此,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存在着“度”的区分。把握好了这个“度”,就把握好了桩法运用的精髓。
  正是由于这种细节上的差别,难以被人发现,故学院教授、专家一直对“桩”视而不见,以至否定了桩的存在,更否定了“以桩打桩”。这也是他们用不来“散手”的根本原因。
  再看看当今擂台,那种以“不可控的招式”对“不可控的招式”的现象,彼彼皆是。须知,这种对峙,本质上反映出来的就是以“阳刚”对“阳刚”。这犯了中国武术之大忌。
  因为以“阳刚”对“阳刚”,这打法在中国武术上叫做“斗力”。往往会造成因肢体碰撞而受伤,甚至导致两败俱伤。而且,这打法完全不懂“以桩打桩”,故与丶中国武术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和打法完全是格格不入的。

姚文俊
(盘破门武术名家)

       代表作有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失落》{载《武林》1992年第5期}、《老子是中国武学及武术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2003年9月首发于四川省社科院网站,此后获国际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国党政企干部优秀论文选》卷四等大型文献}、《论中国“物理”拳种的源流和意义》{载《鄂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老子武术蜀中寻踪》{载《中华文化研究通讯》2005年第2期}、《论老子“和谐”社会的思想》{载《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被《科技创辉煌》大型文献收录}、《必须终结擂台的喧嚣和浮躁》{载《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老子哲学》被大型文献《科学发展谱新篇——中国当代改革发展理论文集》收录。此外,还有《老子生平三考》、《破译“道德经”秘密的一把钥匙》、《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任继愈新书“老子绎读”的漏洞》、《国防大学教授读“孙子兵法”平庸敷浅》、《老子思想和文化乃是中国“国学”的根基和脊梁》、《中国压根就没有过真正的国学大师》等文发表于网络,得到了十分良好的反响。并且有专著《中国武功盘破门》{25万字,内江市武协2002年出书}、《盘破门与武术人物》{13万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老子武学与国学》{15万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等,和有长篇历史武侠小说《峨眉恩仇记》{32万字,2005年网络出版}。
开拓了“老子及其《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之研究方向,为立足于中国武术、武学文化而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思想的中国第一人。
原作者: 姚文俊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