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农家院落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传统乡村聚落,延续至今长达4700年,是全球独有的一种传统生态聚落,更是蜀汉文化的载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观深入人心。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人居模式对当前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有重要价值。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川西林盘与时俱进的演进,去揭开大卫乡村营造工作室解读川西林盘异常丰富的千年密码的足迹。 01 花溪村 设计:四川大卫设计,2009 坐标:都江堰市蒲阳镇东北部 获奖: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中国民族建筑文化传承奖 花溪村属于山丘与平原过渡地,亚热带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其规划设计采用了尽可能保留传统林盘多样性的自然格局、生态环境及地方文化的设计策略,同时因地制宜地与当地政府、群众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产业选择、建筑规划、环境营造等。朴素淡雅的民居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新农村美丽画卷。 节选自《中国建筑年鉴》 ▲凤凰卫视《蜀道风流》花溪村 02 蜀韵田源 (稻香渔歌· 一期) 设计:四川大卫设计,2018 坐标:成都市大邑县东部董场镇祥和村11组 获奖:亚洲乡村营造优胜奖 “稻乡渔歌”林盘聚落获选2019年度成都市“十大最美川西林盘”。它有一种成都独有的美!道源圣地的仙气和稻田林盘的安逸再次邂逅,再现了作家李劼人先生笔下的“万顷绿波中的苍螺小岛”。大卫乡村营造工作室通过对乡土端详后作更深的关联式梳理,比如生态、农事和本土人文精神等,重塑了川西坝子乡间独有的闲逸和朴素。 节选自《中国建筑年鉴》 03 七里诗乡 设计:四川大卫设计,2018 坐标:都江堰市柳街镇金龙、七里社区 荣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文化部)、中国田园诗歌小镇(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成都市首批10个非遗特色小镇之一、2018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全国分会场(四川省主会场) 项目充分发挥了毗邻成都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深厚的田园诗歌文化优势和丰富原生态的川西林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田园文化、特色川西民宿、休闲体验农业等优势产业,如川西音乐林盘、猪圈咖啡、郑家院子等等。更新后的川西林盘是成都市民以耕读文化、田园诗意为主题的体验性教育型乡游热点去处。 节选自《中国建筑年鉴》 ▲ 成都电视台《西望成都》川西林盘--成都人的精神原乡 04 南溪遥 设计:四川大卫设计,2020 坐标: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社区 获奖:2020年度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 项目所在地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同时,这座自然村落属于川西林盘聚落,作为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载体,它承载着蜀地延续不断的文明。村庄虽偏远,却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中国少年空军学校, 建国后的村小,之后成为老年中心。伴随着城市化加速,这座老建筑因低矮、潮湿,缺乏舒适性而逐渐被遗弃,但原有的场址更是村民们共同的乡土社区空间记忆。政府希望通过更新改造,延续乡愁并为山村创造出更舒适和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 设计充分吸取四川民居轻盈灵动、闲散飘逸的特质,创新院落空间,保留历史记忆也丰富村民活动体验。设计采用传统被动节能的低技策略,利用BIM绿建软件分析其热舒适度,营造舒适的微气候和多样空间,同时保持低能耗,并全部使用小青瓦、杉木和旧砖等当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能源的压力。 在南溪遥中,以空气流动和辐射消解为逻辑,对空间进行拆解与重组,构建出此起彼伏的塑形节奏,仿佛在与远处山林的对话。 节选自AT建筑技艺《南溪遥——呼吸山林的林盘生活》 ▲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巴适·度》川西林盘 05 青城马椅子工坊 设计:四川大卫设计,2021 坐标:青城山芒城村15组30号 这个被当地人称为‘芒城子’的村子,实际是早于三星堆的古城遗存,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成都平原史前遗址。史学家称其为古蜀文明的摇篮,是因为这里发现了4500年前竹骨泥墙的发端,证明了人类居住聚落的一种独特存在——川西林盘。建筑师刘卫兵在这个作品里,将竹的劲挺之美运用到了极致,甚至让人惊艳。不对称且倾斜的长长的屋面,被以竹杆建构的三角形丰富了起来,表皮半透的聚酯片,让光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并洒进大小不同,却又通透的室内,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仿佛中国水墨画的竹林写意。 青城马椅子工坊体现了川西林盘中 “天人合一”的蜀地生活态度”,在都江堰的林盘系列设计中, 刘卫兵总在探讨可持续性在不同环境中体现。此刻,山中流出的清气在青城马椅子工坊的无障碍穿行,以及光影在整个室内的缓缓拂过,暗合了“仙乡人居”的意境。 节选自四川文化网《青城山下有仙气的竹建筑——刘卫兵》 ▲四川卫视《今日视点》走近川西林盘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