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成都武侯祠锦里一条街规划设计(上)

八禾 2021-10-3 10:13 2000人围观 四川文旅

"锦里一条街"长约340米,由成都亚林古建设计公司(曾用名成都市广宇建筑设计事务所)设总李亚林总负责从2001年开始设计、规划、完善策划,因故耗时3年逐渐精心设计到2003年完成,2004竣工。为新打造的具有吃喝拉 ...

(设计∶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公司 李亚林)

1 规划与策划

(1)锦里蜀风街建设规划征集意见书  规划设计方案   2000年6月,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策划、四川天成广告公司执行策划完成 《锦里蜀风街建设规划征集意见书》。

在该意见书的“区域划分”部分,将锦里一条街划分为如下表所列3 个区:



在该意见书的“建设规划”部分,主要提出锦里的建筑风格“总体上承袭明清建筑的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相融合;锦里的建筑形态“融入民居、商号、官府等”,“立体地再现明清时期四川社会各阶层的建筑物”。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将锦里街分为上、中、下三段,形成三个群落∶上段,大致从锦里的入口起向里延伸至 150m处,街面较窄,要求建筑物小而能引人入胜,这段的建筑主要包括牌楼、碑碣、商铺、临街作坊、民宅等平民化建筑物;中段,大致位置由入口150m处至三义庙,这里有河流、山石、池塘,而且面积较广,以大户官宅、园林式建筑、旧式公共建筑为主,包括廊桥、茶楼、客栈、楼阁、亭台、轩榭、王公宅第等;下段,大致位置由三义庙至锦里尾端,空间上的特点是面积大,适合较为雄伟的建筑,包括有衙署、戏楼、陈列馆、园艺馆、书场等。

图 1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提供的锦里策划平面图。


图片

图1 锦里策划平面图(1:500)


(2)锦里规划与策划——七次研讨会逐步完善锦里策划方案 2001 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将锦里一条街设计委托给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经过七次研讨论证、反复设计修改,逐步完善锦里的两个策划方案。

2001年5月12日下午在成都市建设路 29号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一次研讨会,对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草稿的第二稿(见图 2)进行研讨。


图片

图 2-1 锦里一条街总平面规划方案二(1:500)手稿


图片

图 2-2 锦里一条街总平面规划方案二(1:500)


2001年5月 15 日下午在成都市武侯祠三顾园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二次研讨会,讨论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第三稿(见图 3)。此方案将街区划分调整为四段,分别为餐饮文化区;住宿区,设置宅第、衙门;丝绸文化区,设置“清明上河图”艺术墙、濯锦处、织锦馆;商业文化区,主要为小商小贩摊铺,街尾设牌坊或关帝庙。

图片

图3-1 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三 手稿


图片

图3-2 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三


2001年5月 26 日下午,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三顾园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四次和第三次研讨会,研讨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第四稿(见图 4)。此方案将原来规划的衙门替换为府第;变更锦里入口的方向,修改后的入口垂直于武侯祠大街,更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蒋国权教授建议,在街中段开阔处,靠近国防611研究所的位置设计一个楼廊,与街后段的建筑相连,既遮挡现代建筑又保证整体空间的完整性。

2001年6月 12日和6月 20日,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碧草园会议室分别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四次和第五次研讨会,在两次会议上研讨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第五稿(见图5)。此方案对总平面规划方案第四稿的主要调整修改之处为∶街的第二段划分为宿文化区,包括宅第、府第;“清明上河图”艺术墙设在府第前的广场,此广场可展示民俗活动;街的第三段划分为丝绸文化区,作为观赏娱乐活动的场所;靠近国防611研究所的二层半边楼廊改为“丝绸之路”深浮雕艺术墙。


图片

图4-1 锦里一条街方案设计总平面规划方案四(1∶500)


图片

图4-2 锦里一条街方案设计总平面规划方案四


图片

图 5-1 锦里一条街方案设计总平面规划方案五(1∶500)手稿


图片

图 5-2 锦里一条街方案设计总平面规划方案五(1∶500)


2001年7月1日在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会议室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六次研讨会,讨论锦里总平面方案第六稿(见图6)。此方案结合总平面规划方案第五稿及锦里一条街规划设计第四次、第五次研讨会意见,将街划分为 A、B、C、D四段。A段为餐饮区,包括锦里标识性建筑、三顾园餐厅和茶室(含地下室)等;B段为客店府第区;C段为锦绣展示区,戏台两侧功能定位为锦绣馆,根据刘昌诚总工程师的建议,此处作小型过街楼廊;D 段为商业区,街尾设螺祖庙。

2001年8月 26 日下午在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皇城老妈”皇城店四楼召开锦里规划设计第七次研讨会,制订了锦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原则。

锦里一条街装修设计大纲∶(a)“锦里一条街”的内装修应是强化、丰富原建筑设计要表达的创作意念、历史感、文化性及艺术性;(b)“锦里一条街”应是蜀中“第一”街,且是融入了以蜀汉、三国文化为主导的“建筑艺术”,展现了古蜀国的“蜀锦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而这些文化,将通过赋予历史感的一条街,有机的、艺术性的结合起来;(c)“锦里一条街”是“武侯祠”相关文化的丰富补充,只有基于“武侯祠”三国文化为主导的装修设计才能使“锦里一条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


图片

图6 锦里总平面规划方案六



2 设计理念

A ① 锦里不同于琴台路(仿古新建筑)、不同于“皇城老妈”(传统元素、现代创作理念及形式)、更不同于全国某一地方。“锦里”是“文物”似的、蜀国民居、官宅、府第等建筑艺术的经典,是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艺术品”。一户一铺、一景一物、一窗一门等都应具有“可读”性、故事性、艺术性。

② 各种与“锦里一条街”相关的历史遗迹、各种带有蜀汉三国文化特征装饰的纹样、雕刻及传统处理手法,各种楹联配置等,均必须合理的有机的与原建筑结合起来,在强化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上与原建筑融为一体。

③ 通过不同档次的内外装饰,把建筑中不同阶层的文化充分展现。

④ 外观内饰的“文物”感与使用功能中的现代化设施(水系统、强弱电系统、空调系统),通过精心设计,把矛盾的二者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使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享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与舒适。

⑤ “锦里一条街”的外装饰及室内经典部位出现的建筑元素(仿古遗迹),均必须精加工,作仿旧处理,以增强历史感、文物感。精加工是依照不同的建筑定位,做不同程度的精处理。

⑥ 内外装修主材∶青石、青砖、各种档次的木材、各色涂料、各色乳胶漆。这些材料表面的材质纹理色泽处理,根据具体部位的建筑面选用不同的处理手法。

⑦ 色调以“锦里蜀风街”规划书中所定调的黑白青灰色调为主调,富丽的朱墙碧瓦作点缀的用色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在黑白青灰色调、朱墙碧瓦的色彩基础上做不同明度、深浅的配置。

B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锦里一条街是 2001 年由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在规划与策划过程中,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工作。

(1)工程概况  锦里位于成都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博物馆的一般保护区内,南北长330m,东西最窄处约20m,呈狭长条状,总用地9235m2(约14亩)。西靠武侯祠刘备殿、三义庙、荷花池等,环境优美;东、北临国防611研究所,为普通现代多层建筑,环境视觉欠佳;南面紧接武侯祠大街,交通便利。武侯祠博物馆建筑为成都地区清代官式建筑风格。

(2)规划指导思想  目的∶ 补充武侯祠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使更多人了解、熟悉蜀汉文化,进而深入知晓三国历史与成都地区民俗内涵。满足旅游者观光、购物、食宿并参与有关文化活动的需求,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重要旅游名片之一,让游人流连忘返。

(3)总体布局构思  在局限的、狭窄的范围内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集中展现成都汉代锦官城内的繁荣商贸景象的内涵,清末民初成都地区繁华民俗街市的形式。

(4)功能定位  锦里因在国家级武侯祠历史文化保护区一般保护区范围内,从街区规划、建筑及小品设计、建材的使用,都只能作为武侯祠的配角效果,不能喧宾夺主,与武侯祠又需相得益彰。故定位为以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风格,蜀汉文化与成都民俗文化为内涵,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城市中心重点旅游区。

(5)建筑风格和布局  建筑采用成都地区清末民初小式作法,延续四川地方风格,建设高度均控制于两层以下,布局高低相间,错落有致,韵味古色古香,将传统的建筑隐入园林、绿化及小品之中,尽量做到步移景异。建筑体制均低于武侯祠,以民居形式为主,营造出市井生活气息。


图片


图片

清代小式做法的建筑


(6)景观构思  一切视觉范围内的景观均具有古朴的、历史的情趣,规划中对东北面视觉较差的建筑采用“俗者屏之”的手法,对西面向武侯祠内之传统建筑则采用“佳者收之”的手法,使得街区有良好的视觉景观。除对四边环境采用“俗者屏之,佳者收之”外,还利用建筑之间低矮墙上开门窗借景,在该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用点景手法丰富空间。例如,设计一口古朴的井,体现"市井"景观。建筑及环境均仿古制,力争为武侯祠锦上添花。


图片

设置濯锦溪“佳者收之”借景武侯祠


图片

设置景观墙“俗者屏之”视觉较差的景观


(7)总体功能分段  锦里共分“饮食文化”“客店府第”“锦绣文化”“民间艺术展示”四个功能区。


图片

锦里一条街的分区图


(8)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四周环境状况,将主入口设在南侧武侯祠大街一面,并设大门,其前后设人流集散位置,既方便人员进出又兼为武侯祠消防通道。

从第一区至第三区广场,路宽 4m,可满足消防车进出,再从广场西侧通过消防通道大门进入武侯祠后区,方便消防。

从第三区戏台开始设约 2m 宽街,使人步行在街上有繁华热闹之感。中间和后面设广场,可供人流集散。路面用青、红砂石铺地(包括广场在内),与古朴环境相谐调。

图片

广场西侧的消防通道


图片

4m宽的街道(可供消防车出入)


(9)绿化系统  由于地方狭小,在局促的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虽然有限,仍然要尽量用绿化造景,同时借东、西两面用地之外的绿地以丰富本区景色。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并从外移植部分大古榕树。


图片


图片

错落有致的立面设计



3  规划总平面

锦里一条街建筑风格以明清风格为主,建筑体制均低于武侯祠,以民居形式为主,营造出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在整条街中施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使得景观更为精致,让人流连忘返。图7为锦里规划总平面图。


图片

图 7 锦里规划总平面图(1∶1000)


      "锦里一条街"长约340米,由成都亚林古建设计公司(曾用名成都市广宇建筑设计事务所)设总李亚林总负责从2001年开始设计、规划、完善策划,因故耗时3年逐渐精心设计到2003年完成,2004竣工。为新打造的具有吃喝拉撒睡等功能,仿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风格,与时俱进经营业态的与著名武侯祠旅游配套的独特仿古民俗街道。期间亚林公司曾独特出资出力组织邀请四川省内知名古建园林专家、历史及旅游学者(如谭继和、祁和辉等)、有关领导及专家、装饰装修及甲方参加的等多行业领军人物,召开达七次专题研讨会(有详细出资资料、签到簿及所留墨宝等艺术资料),论证及指导具体设计工作。规划及建筑指导审定为刘昌诚、庄裕光(寿光笔名)、刘玉清、蒋国权、张先进、刘玉成、罗哲文等老师,结构指导及审定由杨白皆老师,最后省设计院审图公司李琇总拍板破例大胆通过(因柱太小仅D200等)。先后参加主要设计人员有李亚林、周济平、李明、谷政、陈明贵、王昕、陈尧全、许建华、刘更生、刘梦萍及汪洋等等。甲方武侯祠馆领导袁明礼、基建处主任曹慧民、科员邹远朝等。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1
  • 亚林(古建筑设 2021-10-4 13:17
    我作为第三作者编著《新型城镇街道广场设计》书渊源

    2017年10月5日上午,著名传统建筑文化研究者骆中钊先生,在北京因故不幸摔伤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7岁。 在骆老离世前的同年3月份,他主编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型城镇规划与设计丛书》6本已经问世,其中之一的《新型城镇街道广场设计》书骆老为第一作者,本人有幸被罗老所邀将下述锦里设计文章归入作为了第三作者。这次用我司微信定阅号形式在骆老离世后的整4年时间里再次分享朋友们,也是对他成功主编及第一作者的缅怀及感谢。
    骆老是2007年左右因我司福建建宁一古建项目,他担任主评委,经马炳坚老师引荐相遇后一见如故。他是我非常敬佩的传统古建老师之一。
    遗憾的是2007年左右骆老就同我约定,他们一家争取到成都参观锦里时一聚,可惜此愿望还没有实现就作古了,深表遗憾,今发表此文但愿在天之灵能够体会到一游。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