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公司 李亚林) 4 规划分区 锦里一条街从南面靠近武侯祠大街一侧开始依次分为饮食文化区、客店府第区、锦绣展示区、民间艺术文化区四部分,以分别满足游客的食、宿、观光旅游以及文化体验的需求。
(1)饮食文化区 在原“三顾园”基础上改建而成。此处离文物建筑较远,符合消防要求,也为文化展示创造良好条件。
饮食文化区街景
三国茶园
三顾园
(2)客店府第区 此区离文物建筑较近,用高低相间的常绿树、灌木遮挡,若隐若现,分而不离。规划首要原则是不能影响文物区建筑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该区以静为主,对参观文物区的游客无影响。
客店府第区
宅第大门
客店府第区的商铺
府第前一角景观
(3)锦绣展示区 锦里的中心区,视野开阔,展示内容丰富。向西蜀汉丞相孔明殿尽收眼底,其倒影映入水中使空间备感开阔,波光摇曳,更具园林韵味。三义庙作为借景,丰富景观。向东设二层浮雕廊,既遮挡与此不协调的多层现代建筑,又展示蜀地丝绸、锦缎的桑蚕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概况。向北可从戏台下进入商业步行街,两边设蜀锦、蜀绣作坊展示区。戏台上可演出地方小型戏曲,前面设广场,可让游客参与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既能看戏、听曲,又可在此停留休闲,是一处多功能的广阔空间。
锦绣馆丝绸展销
作坊展示区内的织锦机
锦里广场
戏楼
(4)民间艺术文化区 该区可参观生产加工制作的各类工艺品。从戏台下进入此区后,可参观丝绸产品、蜡染坊;观看中医治病、购川内名贵药材;买三国文化纪念品;参观诸葛井;看裱工坊裱国画,请书法名家和金石名家题字、刻印;然后可购买三国文化书籍、字画等物;参观民风民俗的工艺品,如做糖画、打草鞋、纺棉花等;最后是敬奉蚕桑丝绸的祖先嫘祖的螺祖庙。庙前有一小广场,从此处可进入武侯祠一般保护区。此段街道狭窄,空间丰富多变,可再现《蜀都赋》所描写的市张列肆的景象。
民间艺术文化区街景
民间艺术文化区夜景
沿街商铺
庙前小广场 |
5 业态确定 业态布置以彰显地方文化为原则,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好旅游资源,充分满足游人的吃、住、行、游、购、娱要求。 规划的业态图
实际的业态图
选自锦里官网的业态图 |
6 规划立面设计方案 锦里一条街西立面主要包括(从南至北)锦里城门、茶文化、艺术墙、宅第、成都清明上河图浮雕、府第、濯锦溪、锦绣馆、丝绸展示廊、同仁堂、三国文化、诸葛井亭、石室书屋、文房四宝、民间艺术、嫘祖庙。 西立面图
西立面图南段
西立面图北段
锦里一条街东立面主要包括(从南至北)锦里城门、餐饮文化、客栈、假府第、南北丝绸之路浮雕、濯锦溪、锦绣馆、蜡染坊、百货展示厅、裱工坊、字画坊、珠宝展示、螺祖庙。 东立面图
东立面图北段
东立面图南段
施工调整建成后实景
|
7 街道剖面图及交通流线图 街道剖面及交通流线图 1-1剖 餐饮街区 较宽的街道可通消防,用过街楼将两栋建筑连在一起,形成古街特有的风格 2-2 剖 府第街区 具有此街级别最高的府第立面,同时设有两桅杆(因故未建)等,象征更高级别的空间 3-3 剖 锦绣广场街区 广场东为两层丝绸文化艺术廊,西为假山过街长廊围合,巧妙形成一个此街最大的半封闭空间,做到“佳者收之,俗者屏之” 4-4 剖 民风民俗街区 5-5 剖 民风民俗街区 6-6 剖 民风民俗街区 7-7 剖 街尾小广场街区
民风民俗街区设较窄的2~4m 宽街,游人步行在街上有繁华热闹之感,令人流连。中间和后面设广场,可供人流集散。路面用青、红砂石铺地(包括广场在内),与古朴环境相协调。 |
来源:骆中钊 陈黎阳 李亚林等编著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 《新型城镇街道广场设计》 (略有修改) 作者李亚林同时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新型城镇化 规划与设计丛书》 编委会编委
.特别鸣谢 "锦里一条街"长约340米,由成都亚林古建设计公司(曾用名成都市广宇建筑设计事务所)设总李亚林总负责从2001年开始设计、规划、完善策划,因故耗时3年逐渐精心设计到2003年完成,2004竣工。为新打造的具有吃喝拉撒睡等功能,仿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风格,与时俱进经营业态的与著名武侯祠旅游配套的独特仿古民俗街道。期间亚林公司曾独特出资出力组织邀请四川省内知名古建园林专家、历史及旅游学者(如谭继和、祁和辉等)、有关领导及专家、装饰装修及甲方参加的等多行业领军人物,召开达七次专题研讨会(有详细出资资料、签到簿及所留墨宝等艺术资料),论证及指导具体设计工作。规划及建筑指导审定为刘昌诚、庄裕光(寿光笔名)、刘玉清、蒋国权、张先进、刘玉成、罗哲文等老师,结构指导及审定由杨白皆老师,最后省设计院审图公司李琇总拍板破例大胆通过(因柱太小仅D200等)。先后参加主要设计人员有李亚林、周济平、李明、谷政、陈明贵、王昕、陈尧全、许建华、刘更生、刘梦萍及汪洋等等。甲方武侯祠馆领导袁明礼、基建处主任曹慧民、科员邹远朝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