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刚柔相济 既崇且丽——成都爱道堂改扩建工程设计浅谈

八禾 2021-10-23 11:21 1779人围观 文化川商

爱道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通顺桥街34号,是成都市著名的尼众寺院。始建于明代,曾称圆觉庵,清乾隆八年(1743年)增修,咸丰八年(1858年)培修。辛亥革命后,在四川省佛教会主持下,成立了四川第一所十方尼众丛林,改 ...

一、概况

    爱道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通顺桥街34号,是成都市著名的尼众寺院。始建于明代,曾称圆觉庵,清乾隆八年(1743年)增修,咸丰八年(1858年)培修。辛亥革命后,在四川省佛教会主持下,成立了四川第一所十方尼众丛林,改名十方爱道堂,简称爱道堂。几百年来几经兴衰。由于经费有限,维修跟不上,已处于严重危旧状态。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完成我国当代第一比丘尼、爱道堂住持隆莲大法师多年来的夙愿,爱道堂决定对该寺庙进行改扩建,并委托我公司进行规划设计。
     爱道堂用地呈长方形,南北长99米,东西宽59米,占地面积仅5841平方米(约8.7亩)。该寺地处繁华闹市区,东临狭窄小巷,西接居民楼,北靠正在修建的高层公寓楼,南临通顺桥街。周边环境较差。在如此狭小的用地上要使爱道堂古建筑重现昔日辉煌,给规划设计提出了不少的难题。该工程从2000年4月开始方案设计,2001年5月前分步完成第一期工程全套施工设计图纸,2001年12月第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如图1)


图片

图1  成都爱道堂


从设计到工程竣工历时21个月,造价1000多万,建成后博得众人好评。2002年1月25日《四川日报》以《闹市古刹呈新貌》作了简要报道,并将山门称之为闹市中“第一山门”(如图2)。


图片

 图2  成都爱道堂山门



二.设计指导思想 

     
    要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重要的设计任务,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首先,充分了解了爱道堂的历史沿革。她是佛教寺庙,始建于明代,其建筑应该蕴藏着明代古老的建筑文化;其次因佛教寺庙建筑的特点应体现雄伟、庄严与神秘的“刚”,而该寺庙是尼众寺院,还要考虑到女性的秀美,因而在建筑中应含有“柔”的成分;再其次,传统的古建筑布局,往往强调中轴线上的建筑,一般是高大、雄伟,用来供奉神像。在其左右两侧,多为较低矮、朴素的配殿。综合以上因素,自然就确定了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利用“刚柔相济,既崇且丽”这一传统规划的100哲0学思想进行设计构思。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由于场地狭小,从建筑群体量、规模及传统观念考虑,该工程层数应控制在三层以内,体量不可能太大。为充分利用空间,天井也不可能大得起来。为此,根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在总平面方案设计中,只有采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设计手法:第一、平面布局上,按坐北朝南的习惯,在中轴线上布置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第二期工程)三重殿规格,重点突出高大、庄严“刚”的特点,而中轴线两则布置配殿、客堂、念佛堂等,体现玲珑、朴实 “柔”的特点;第二、在建筑功能上,中轴线上的建筑以供奉“佛像”为主,自然应体现宏伟,而两侧的配殿是尼众、香客等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只能起陪衬作用;第三、为了更能体现“刚柔相济,既崇且丽”的建筑特点,大胆、巧妙地采用了不同时代建筑风格的手法进行设计。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采用庄重朴实“明代”建筑风格,为此,专门到四川省三台县云台观进行考察,对其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三清殿予以测绘并进行研究,使其明代风格仿得逼真。对第一、二进院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采用清代民居风格,借鉴了四川峨眉山的伏虎寺及都江堰市二王庙配殿民居式布置。对拟建东侧的五层寮房,则采用现代民居风格,以满足现代尼众生活习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如图3、图4)。


图片

图3  总平面图



图片

图4 纵剖图


        中国古典建筑造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典型的三段式建筑,其重点之一就是体现在她屋顶之精彩:“如鸟斯革、如翬斯飞”,这也就是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即总平面设计中“屋顶总平面”至关重要。为了使屋顶达到“刚柔相济,既崇且丽”这一建筑特点,中轴线上的三重大殿屋顶采用较大的歇山形式,尽量规整使大面积出现“刚”,并采用玫瑰红琉璃瓦以示突出主体,中轴线以外则采用朴素淡雅的悬山、小歇山、攒尖等活跃的屋面形式,使屋顶高低错落,色彩以灰色琉璃瓦起衬托作用,发挥着“柔”的效果。(如图5)


图片

图5  屋顶平面


四.山门区立面设计


    建筑是工程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刚柔相济,既崇且丽”的特点如何在环境空间中反映呢?又选择哪一种造型作为整个寺院的代表呢?从总平面方案可以看出,三个天井受场地限制规划很小,要想让人们站在天井里看四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全面体现规划指导思想。而山门区是爱道堂的主出入口,临街街面相对较宽,采用再略退道路红线后形成小广场,就可借用街道的空间来衬托和显示山门区整个立面空间造型的美,从而可以充分感受到此处已成为整座寺庙的标志性建筑的场所。
    不言而喻,山门区的立面造型成为了代表整个爱道堂改扩建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反映规划指导思想的重中之重,为此,山门采用明代较古老的官式(北方)建筑风格,以厚实的实体收分墙及两个实体影壁墙(设计为琉璃影壁,施工中改为普通壁很遗憾)来突出“刚”,山门两边的服务房采用清代非官式(四川)风格,以轻盈的屋顶、门窗、挂落及小型变化多样的盝顶来展示“柔”的成分。不仅如此,在宏观的“刚”的山门屋面设计中,为了在微观上也能增加一些“柔”的成分,使其远观近看均能反映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我们到成都双流黄龙溪古镇考察了那里的三县衙门遗址经典建筑,并借鉴屋脊的处理手法,将屋面特别的再划分为“凸”字形,且用两条大的装饰脊来强调入口的“刚”中带柔,同时有透雕的较大面积的天官罩也是强调“柔”的成分。除此以外,每一个细部

设计都围绕规划设计指导思想,认真推敲最后成图(如图6)。

图片

图6  山门区正立面



五.体会


优秀的设计来源于优秀的业主,这是完成爱道堂工程后的再一次验证,即没有业主对好方案的果断决策,就不可能达到优秀设计的预期效果。在本工程设计中,经常向业主代表释照心、释昌悟法师汇报并研究,充分理解她们对每一处功能与造型的要求,运用设计手法来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遗憾的建筑也多取决于较主观的业主,这也是完成爱道堂改扩建工程后的再一次验证,因为建筑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致使业主必须要改变原有委托思想时,或业主不能理解设计者意图时,设计者要想坚持己见是无能为力的。如因风水问题,投资者将两边配殿三层改为两层;因经济问题将山门区琉璃照壁改为普通石照壁等;因观点问题将主体屋顶玫瑰红琉璃改为灰色琉璃瓦等。
    由此可见,研究“刚柔相济”哲学观点的同时,研究施工中出现遗憾的问题,是建筑师们长期不可能避免的特殊重要工作。

来源:李亚林   柳明国   朱翠华

论文  《古建园林技术》2002第四期  (略有修改)

原作者: 亚林古建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