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8
【题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师道”文化就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国画艺术家、文化学者、师道文化的倡导者——罗家宽先生始终这样认为。中国文化传承的根脉,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师者,传承有序的继承。师道不存,学问必然得不到彰显,文化传承的薪火也必将暗淡无比。罗家宽先生曾师从谢无量先生的门人郭蔓锄、郭沫若先生的门人蓝菊荪、公孙长子的门人陈无垢,他对师道的传承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使命与责任的感召下,先生在年近古稀之际,以“弘扬师道”为己任,带领门下弟子,为此而奔走呼告,其精神可嘉,其弘道之决绝,着实让人钦佩不已。 在旧时代里,人们常说“天地君亲师”,“师”与“君”“亲”地位同等,神圣不可侵犯。那时候,学生见到老师,要行“弟子礼”,师生关系被列为人伦大项,终生不变。 新文人画院:2019年的时候,我们知道您发起“四川家宽文化艺术中心”,其旨趣就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回归中国的师道精神,那时候还出了刊物《师道》,您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倡导回归中国的师道精神呢? 罗家宽:我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师道”精神的传承。“师道”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文脉的延续,这一点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遭到了颠覆,很多优秀的文化被淹没。师道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之所以在今天重新谈起“师道”,就是要让人懂得“尊师重道”,懂得“师者为大”,懂得只有尊师重道才能风清气正,这是我之所以在当下倡导“师道”精神的根本原因。 我早年在极度困难之际,问道谢无量先生的高足、国画大家郭蔓锄先生,郭先生收留了我,传我以道,授我以业,待我如亲人。我跟随郭先生研习中国画,遂才有了艺术上的增进。问道郭先生,不仅使我有了能够立身于世的一技之长,而且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郭师为人谦逊学问精深,他是谢无量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艺术上多受谢无量先生的影响,治学一如无量公,一丝不苟。我在年轻的时候,跟随郭师时,他常常为我讲到谢先生是如何治学,如何将学问与立身立业融合起来,我深受启发。当年,谢无量先生与夫人陈雪媚对我的恩师郭蔓锄极尽关照之情,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以“人师”之范来教诲郭师,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因此,郭先生在教导我的时候,也如当年的谢无量先生,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常想,中国古代的师生之谊莫非就是这样情理相融亦师亦友。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拜师学艺看做是旧时代的糟粕,予以鞭挞。但是,回过头来想,今天的我们或许正是缺少“师道”中的道义二字,旧时代里拜师学艺,其中就有担当道义的信念在里面,这个“道义”,狭隘地说是师门的规矩、手艺,广大地说是为一种文化而守住灵魂,不至于沉沦而失去传续。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绵不绝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师道”精神未曾湮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师道文化中在近世以来,也出现过许多“逆徒”,但那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个人抉择而已,绝不影响他们在传道事业上的苦心孤诣。 新文人画院:罗老师,谈到“师道”精神,我们知道历史上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谢本师”,他与俞曲园先生的师生之谊,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一刀两断,这是不是有悖于师道精神? 罗家宽:我认为章太炎先生与俞曲园先生之间,发生的“谢本师”事件,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晚清末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俞曲园先生作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俞曲园先生的学问则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等人一脉相承而来的朴学,对新兴的西方思想多不认同。但是,章太炎作为晚清一代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革命家,他在大时代的面前选择了激流勇进,担当起时代赋予他的责任,1897年,章太炎从俞曲园先生在杭州的诂经精舍学成之后,到上海时务报任职,俞先生便对弟子结交新派人物颇为不高兴,后来,章太炎又剪掉了辫子,发表了一系列新派思想,更使得俞曲园不能容忍。1901年春天,章太炎在去苏州之时,前往恩师俞曲园处,拜谒恩师,俞曲园看到一派新装的章太炎后,声色俱厉,称章太炎为“不忠不孝”,并表示予以清理门户,以示惩戒。在这样的背景下,章太炎才写下了著名的《谢本师》。 回过头来,我们仔细想想,在旧时代中,最为讲究的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讲究“师道的尊严”,有的学生甚至一生都追随老师左右,侍奉左右,正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谋的是师之道、师之德、师之魂。章太炎写《谢本师》在那个时代是一件及其严重的事情,但他们师徒之间没有矛盾,学问养成上也没有问题,只是在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的不同而已。我们看章太炎先生的一生就知道,他还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大夫,不愧为俞曲园先生的门人,尤其是他在生命弥留之际,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书上写道:“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食其官禄!” 新文人画院:谢谢罗老师的精彩分享,我们期待您下一期对师道文化的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