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苏坡的情怀,你有吗?

四川文化网 2019-1-17 12:32 13819人围观 四川文旅

源出岷江 纵横流远 蜿蜒而过 沃土平坝 灌流充沛这里是古蜀人之根据地这里是“老成都”地盘这里是——【苏坡桥】 苏坡桥,成都西外一老地名。苏坡乡因苏坡桥而得名。建于明代,曾名“娑波桥”、“莎坡桥”、“苏波桥 ...

src=http___photo.tuchong.com_1346486_f_17189783.jpg&refer=http___photo.tuchong.jpg

  

  源出岷江

  纵横流远

  蜿蜒而过

  沃土平坝

  灌流充沛

 这里是古蜀人之根据地

这里是 “老成都”地盘

 这里是——【苏坡桥】

图片


图片

  

       苏坡桥,成都西外一老地名。苏坡乡因苏坡桥而得名。建于明代,曾名“娑波桥”、“莎坡桥”、“苏波桥”,为四洞三墩带长廊的青石拱桥,原古桥早已不复存在。据说该桥的重建与清代时成都的顾家有关。官历翰林院编修、御史等职的清代教育家、诗人顾汝修的曾祖父顾金印(明末永历年间先后任标戌旗总兵都督同知、锦衣卫指挥佥事),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赴四川巡抚都察院,请照还里,同年在资县(今资中)县令刘振基邀请下,率家人迁至资县雁家嘴。顾金印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很快就将家业做大并将其五子培养成才。顾家先后在成都开办书院,设置施药局、积谷所,出资修桥筑路。乱后的成都重建与恢复,顾家功不可没。顾家曾出资对娑波桥进行了维修。《顾氏宗谱》载:“温江三甲罗家村,往来孔道,有娑波桥者,圯不治,独力任修,请于大府,改为坡仙桥。”坡仙,即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自号玉堂仙,文才盖世,仰慕者称之为“坡仙”。娑波桥后改名为苏波桥,亦称苏坡桥,俗称“莎坡桥”,《成都通览》载:“苏坡桥即莎坡桥”。苏坡桥场旧属太平乡,民国《温江县志》载:“苏坡桥场在治东三十五里东太平乡,以苏东坡尝游其地故名。”后人有感于对苏东坡的崇敬,诗书情怀中也编撰了很多苏东坡与该桥关系的故事。民国《温江县志》中记载有前人叹咏苏坡桥的诗:“客去亭何在,桥空水长流。可怜歌咏地,犹带宋时秋。”     


图片


图片


       西魏大统二年(555年),置蜀郡温江县,苏坡一地自此属于温江县辖。清初,于此地设塘,系军防关卡。清乾隆著名书画家董邦达绘制的温江县山水形胜图中就标注有“苏波桥塘”。清中期,苏坡设场,人称苏坡桥场,时为温江县也是成都近郊之大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卷》中,成都近郊只注明了3个场镇,苏坡桥场就名列其中。清末傅崇榘撰写的《成都通览》中,将苏坡桥场列为成都县所辖乡场之首场。由此可见苏坡桥是古来有名。民国年间,苏坡改设为乡。1956年,苏坡乡划归于成都市管辖;1990年,苏坡乡由金牛区划出归青羊区管辖;2004年,设立苏坡街道办事处。


这里历史悠长

直至今日

仍有老人称呼苏坡桥为娑波桥

仍有人说起关于苏坡桥的情怀


       苏坡桥一带曾以烧窑著称,至少在汉代就有此营生,当时城西外过苏坡桥场的道路就被称为“黑窑街”。至今这里还有“西窑”的地名。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苏坡乡西窑村处发现的24座东汉、蜀汉时期的墓葬进行了勘探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罐、陶仓、陶俑等陶质器物。两千年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通过陆路与水路,本地陶罐、砖瓦等窑制品的贸易通达川西平原各地,苏坡桥场也成为远近乡民与商人常来常往的地方。汉唐时,成都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蜀锦、漆器、瓷器等,从成都往西进入邛崃、雅康,通过滇缅,转入印度和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个国家。成都西出,苏坡桥是必经之路。宋元至明,苏坡桥一带依然是富庶之地,此处位于成都平原的中心,在农工商贸易往来方面具有较强的城乡连接与辐射能力。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房地产开发中,苏坡乡周边田野里曾有大量宋代砖墓出土,这也能够说明苏坡桥一带在宋代也是人居密集地。


图片

溪畔景如画

雅俗多游赏

一句诗一份留念

一座桥一份情义

图片


       清水河将苏坡桥场分成东西两部分,苏坡桥将两岸连在了一起。长长的街道也因该桥分成东街和西街。这条长街和南街、南巷子一起构成了苏坡桥场上的主要区域。东西长街两侧,多是青瓦平房,与其他乡场一样,街上铁匠铺、窑器铺、篾器铺、食杂铺、酱油铺、纸火铺、文玩店、布店、鞋店、饭馆、茶馆等应有尽有。上世纪90年代之前,苏坡桥场是成都西郊著名的农贸大场,非常热闹。温江、崇州、大邑、邛崃等地往来成都的车辆都会在这里停歇打尖,双流经苏坡桥场去郫县,南巷子也是必经之路,遇在逢场天,方圆十里的乡民们纷至沓来,狭窄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旧时,苏坡桥场东口设有栅门,门楣大匾上书写有“澄波浩淼”四个大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光潋滟

波影婆娑

屋内热气腾腾

屋外人声鼎沸


       为感念先圣苏东坡,清中期时有乡绅倡议并出资,在东街原玉皇楼址处建了一座亭子,名曰“东坡亭”。民国中期,在留法学生李光斗先生的倡议和筹资下,乡场上还修建了东坡公园和东坡图书馆。苏坡也是远近有名的书画之乡,爱好文墨者多,民国时期场上就开设有“一乃阁墨庄”,历年来书画有成就者多如牛毛。特别要提及的是,民国以来,川剧一直兴盛于苏坡乡。不仅逢年过节期间有专门的戏班子表演,平时里,票友们也会聚在一起交流切磋,河边茶馆里常常传出川剧的演唱声。已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慕莲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苏坡人。现苏坡立交桥下就建有人文景观——“川剧长廊”,众多的川剧脸谱画在桥墩上,有关川剧的常识和川剧经典剧目等也镌刻在旁边的栏壁上。

src=http___img8.zol.com.cn_bbs_upload_16485_16484964.jpg&refer=http___img8.zol.com.jpg

幽情雅趣

知书达理

这里是有名的书画之乡

这里有独特的川剧长廊

图片


       城镇化改造和光华大道建设过程中,苏坡乡东西长街及其临街建筑物已被拆毁不见。目前能看到的仅有桥东边南侧一小段老街旧巷,旧时的砖瓦木构平房寥寥可数。不过,苏坡菜场仍是成都西外近郊最大的农贸市场,每天一早到下午很晚,市场上都是熙熙攘攘,丰富的物品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城里人甚至会从老远的地方赶来,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菜蔬新鲜、价格便宜,更多的是来回忆和感受那让人迷恋的乡风乡味。一些老人,则会坐在茶馆里,或者露天桥头下,或者河边菜畦旁,沏茶泡水,于闲聊与玩笑中打发时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街旧巷一碗茶

河边桥下一句话

这里更多的是归属感

这里收获的是获得感

这里带来的是幸福感

这就是【苏坡】


☆吾心安处即吾乡☆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