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成华区望平坊纸云广场每周末的“hellosinger”音乐秀(成都市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近日,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的李蕊收到了一份来自成华区图书馆的特殊“礼物”——“有的“秘密”要跟妈妈说”系列少儿图书。“孩子快放寒假了,正准备去书店给孩子备一些课外读物,刚好在朋友圈刷到了成都市成华区图书馆的这项服务,非常方便。”李蕊口中的“服务”指的是成华区图书馆近期上线试运行的“熊猫云书房”。据悉,该项目作为2021年成华区公共文化智慧化体验服务的“大招”,只需读者进入微信公众号“下单”,图书就会打包快递到手中,借书、还书都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后疫情时代,全国各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成华区也不例外。近年来,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跨越式发展,成华区不断正视文旅融合趋势下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坚持更新供给理念与格局,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多元化、高质量的文旅服务内容。成都市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成华区将继续加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聚焦社区 设施建设让民众“当家作主” 位于成华区白莲池街道的一里塘社区,近几年被当地群众爱称为“一粒糖”。甜度,源自当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据了解,地处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里塘社区作为典型的农转居过渡型社区,一直面临着居民共同体意识不强、矛盾化解不力等多项挑战。2020年初,白莲池街道以设施景点化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亲民化”改造,成功打造一里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儿童之家、一里剧场、左邻右舍美学馆、熊猫咖啡画室、便家生活铺等复合功能室,构建起了以文化为媒,集文体服务、党群服务、社区美学馆、文创中心、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场景,极大提升了邻里生活幸福指数。 每一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成功启用,都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这些年,成华区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星罗棋布,为借此优势提升服务效能,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服务内容供给侧改革,这让一些对公共文化场馆不熟悉的民众逐渐从“门外汉”变为“家里人”。 同样以一里塘社区为例,自建成投用以来开始探索的“社区合作人”空间运维模式,目前已引入商企合作人15家、个体合作人9位,有效破解公共空间运维难题。在此背景下,民众在中心“当家作主”,不仅成立“钟嬢工作室”等居民自组织10余支,中心全年还举办10类100余场次免费公益活动,包括舞蹈、瑜伽、社区轻摄影、茶文化免费讲座、公益插花、茶艺学习、儿童乐器培训等多种服务,充分满足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独有偶,地处成都东郊记忆艺术区核心区域,聚集了繁星戏剧村、今日头条等多个重大文创产业项目的成华区杉板桥社区如今也成为居民提升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沃土。按照“国际范、文化味、亲民化、产业型”的功能定位,于今年5月正式投用的杉板桥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既有涵盖邻里服务、智慧治理、生活服务、品读教育的公共服务馆,也有亲子教育、创业交流的生活能量馆。包含影像艺术、文创体验、影视展演等内容的社区美学馆人气高涨。此外,为真正实现职与住的平衡、社区内与外的共享,中心还链接了5家高校及周边30余家企业资源,推进“政企校”联动,实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领域深度合作。 融合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去哪都一样” 又是一年芙蓉艳,又是一年银杏黄。12月20日,成都市成华区第五届天府银杏文化艺术季如期而至。本届银杏季以“都市看熊猫安逸耍成华”为主题,虽因疫情影响在线上举办,但街头戏剧、潮流街舞、古典民乐、国风体验课等多种形式的演出依然深受群众和游客青睐。 “太精彩了,活动包含了文创雅集、非遗民俗、国风国潮等内容,让人目不暇接。”来自四川乐山,刚到成都打工数月的洪莉近日通过直播观看了开幕式,听说该品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5年后,她惊喜地表示:“来到这里能一次性参与或观看那么多板块的文化活动,自己的心情十分愉快。” 心系民众,成华区公共文化服务战线正逐渐打破传统理念的藩篱,积极探索将文化服务与旅游、商业相结合,以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除了银杏季成为当地重要文旅品牌之一外,当地近两年不断涌现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案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善于整合资源,不再“关起门来朝天过”。 如今在成都,市民越来越喜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消费场景,成华区猛追湾望平坊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这个当年成都盛极一时的工业区已成为城市最具代表的餐饮消费与文创特色街区。 但是吸引广大游客打卡的不单单是焕然一新的街道,还有通过深度挖掘和绝妙呈现的文化元素:在由老国税局办公楼改造而成的“猛追湾故事馆”里,通过数字技术和3D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可以看到猛追湾漫长的历史;老梅花剧社重新“出道”,跟上世纪老成都的茶楼一样,买杯茶就能在这儿看戏听曲儿;街道沿途的景观设计综合利用了地刻铺装、光影装置、互动装置等手法,呈现成华区的工业光阴长河,勾起当地居民的回忆……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开街运行两年来,望平坊游览人次已近900万,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阅读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香香巷、滨河路等景点更是火速蹿升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打卡地。专家认为,成华区望平坊既为当地居民留住了荣光,也强化了外来游客对该区域的记忆点,成就了其文旅资源的独特性。 服务精准 城市供给从“有没有”到“精不精” 成都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曾经历过“大水漫灌”时期,但随着理念升级和时代发展,民众日趋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倒逼成华区探索开展“服务精准聚焦”试验。 为构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成华区和美社区于2018年引入了社会企业“创女时代”,委托其以专业力量为社区居民打造专属服务项目。在那里,居民可以通过线下问卷、线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表达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社区根据需求,通过财政保障,利用外包、委托代理等方式公开进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购买。其间,每个项目会先在社区进行两次公益免费活动之后,再征询民意,对通过的项目进行报备后,尝试以公益的方式运营。 正如专家所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今天,在城市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精不精”,能否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着眼于此,成华区今年的文化供给菜单也十分丰富: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组织开展迎新春摄影作品、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美术书法等线上展览28期,阅读和点击量超过20余万次;围绕“爱成都·迎大运”、欢度佳节等主题,成功举办欢度新春·成华街头音乐秀、“爱成都·迎大运”民俗巡游、第四届鸟米粿节等系列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力争线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成华全区共举办文化活动4735场,惠及62.6万人次。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当地还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例如,近期上线试运行的“熊猫云书房”就区别于东部地区的“公共图书快递”项目,专门为儿童及家长提供方便快捷的少儿图书网借服务。据悉,目前“熊猫云书房”已为广大儿童及家长准备了1万册少儿馆藏图书,类别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社会科学等。成华区图书馆也成为四川省内首家开通此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需要突出时代性,需要与群众当下的生活进行结合。”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激发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成华区未来还将强化引导,把公共文化打造成开放的领域,以供需对接为根本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服务、产品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高效率的服务效果,为“现代化新成华”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
2024-12-14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