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摄、画《三国演义》创作谈—— 华熔

八禾 2022-1-4 21:21 10505人围观 城市摄影

为了这一部《三国演义》,准备了十多年,收集资料、拍摄照片、素材……因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主要人物300多人)《三国演义》小说是120章。我准备出60册,每幅都要不雷同、都要有创新、都要有新视角,力争张张都精彩 ...
  今天的影像艺术,已经是跨形式、跨文化的多维世界,它让我们有可能去创造出生活中没有的,但是始终流淌在你内心深处的文化影像。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名著《三国演义》,其他国家也做过三国题材的文化产品,如果我们的《三国演义》还没有别国做得好,这是万万不可以的。于是2003年58岁时,我辞去工作提前退休去做这件事。


一、素材收集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这是一个艰巨浩大的工程,尤其是这样一部名著,众口难调,每位读者都有他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豪杰。先暂不说人物难,先说战马,为了符合小说的故事情节,马匹必须千姿百态,要知道和平环境下的马匹,是很难具备战场上的气质的。为了收集素材,我甚至上百次去马场拍摄奔马,共拍摄了8万多幅马的照片,相机快门都按坏了一部。
  虽然辛苦,但也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我通过拍摄8万匹马的素材,与西南民族大学的罗布江村共同创作出了一套副产品:20米长卷作品,庆祝国庆60周年的《56个民族大团结策马扬鞭奔向幸福的明天》。我两去剑门关、瓦屋山、甘孜阿坝、红原、翠云廊……还准备去赤壁、荆州、长坂坡、定军山等地拍外景、重走三国路线。
  从秦、汉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万难绝境中,建成了这样的一条战略要道。欧洲著名的罗马古道才100里,而咱们翠云廊就有300里。遍访博物馆,收集素材、资料,拍盔甲、道具……必须要静下心来精心打造这套《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为了圆我儿时的梦,我要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三国文化,了解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和智慧,让青少年更加熟悉和喜爱中国优秀的古典名著,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是四川剑阁的翠云廊。张飞镇守阆中时,就在这里种树修路。   华熔 摄


剑门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华熔 摄






二、摄、画结合

  在创作这一组赵云的画面时,我亦是子龙。摄影使我保持了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态,一颗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服老的精神,永远攀登、永争第一的精神。《三国演义》中,赵云73岁还在征战啊,赵云就是我的榜样。

  努力学习,借鉴绘画、电影艺术,我希望尝试把更多的摄影元素融入其中,就只能采用“笨鸟先飞”的办法,多跑路,多流汗,多去收集资料,多学习,多请教,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方式来表现《三国演义》。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直到创作出使自己满意的作品。现在摸索出一种我称为“摄、画”的方法。即“摄影的剪刀+绘画的胶水”。把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细致入微和摄影艺术的光影效果以及强烈的质感融合起来。来烘托刀光剑影,战马嘶鸣,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

例如:张飞这一幅,“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草丛是在红原拍的,松林是在瓦屋山缆车上拍的,马是几匹马合成的,人是鼠标画的。

又如:关云长这幅,因为当时马还拍得不够多,只能采用几幅马来合成,关云长的服装我曾专门去北影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都没有找到适合的,回来后只能采用小米加步枪的笨办法,人物关羽是用鼠标一点点画出来的。背景是使用在瓦屋山拍的素材,为了渲染效果把战斗场景设计安排在小河边,激起水花,其实是采用海浪的素材合成的。总之,尽可能多地采用摄影元素、素材。实在找不到就用绘画的方法来补上。采用我称之为“摄、画” 的方法。


赵云急忙伏下身来躲过方天画戟。   华熔 制作



三、电脑优势

  电脑最适合干单调、多次重复性的工作,为了发挥电脑的优势,关云长这幅大概保留有90多个图层,便于下次再利用。关云长手握青龙偃月刀的“手”,也是我的手,我请邻居画家拍的。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阿斗那幅、赵云的双手和落马曹操武将的双手也都是本人的手。我将我按快门的手,融入进了我的创作,“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我的镜头就是我的青龙偃月刀,我的电脑就是我的赤兔千里马。




四、创作感悟

  为了这一部《三国演义》,准备了十多年,收集资料、拍摄照片、素材……因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主要人物300多人)《三国演义》小说是120章。我准备出60册,每幅都要不雷同、都要有创新、都要有新视角,力争张张都精彩,每张都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自己水平有限,所以难度和工作量非常巨大。只有用“画不惊人死不休”来精心打造《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才对得起我的初心,这将是我后半生的使命。我也希望我这一探索尝试即使不成功,也能像“火把” 一样照亮其他人。希望能够借助《大众摄影》这个平台,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去创作这个时代的,属于中国文化、中国影像的《三国演义》。

       岁月不饶人,我今年已经76岁了,我的眼睛因为常年在电脑前的工作,视网膜发生了黄斑病变,我很难再去深入精学今天的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建模、三维动画等等,但那又如何,我愿像支火把,去坚守去点燃更多的希望。我仅抛砖引玉,希望每一位影友朋友都能用更加多元化的影像技术,来圆您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三国梦”“西游梦”“水浒梦”…… 用多元化的影像来传承、发扬光大我们的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讲述我们的中国梦。




原作者: 华熔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