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好酒梅见 冬至夜,与谁推杯?清风,明月,和梅。 ——图文:沉鱼 折梅,第三枝 不会喝酒的诗人算不得好诗人。 此话有理。 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把酒问青天的苏轼,白日放歌须纵酒的杜甫,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还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刘伶等,就连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也是个酒鬼。 古人酒桌上善饮,亦善吟。 今人不成,除善饮者,余,善吹耳。 不醉则已,醉,则不堪听。 我是有些“酒量”在身的。 二两白的,已微有醉意。再多,便飘飘然了。 有时一瓶啤酒也会醉。当然,此时的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山水了。 故,不善饮酒,更算不得诗人。 往年在苏州,冬至夜,我定是要包饺子,插梅花,饮桂花酒的。 当然桂花酒是买的现成的,梅花也是折的人家开好的,只有饺子是自己调馅和面擀皮亲自包的。 隔着一条江,有些风俗南北截然不同。 比如冬至,在南方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我的家乡,早些年是不过冬至节的,这几年,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南北文化融合促进,许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 在苏北过冬至,我也是要插梅花的。这是一直保留着的习惯。也只有插上梅花,才更觉这忙碌的一年,身与心,两清绝。 爱梅者说。 梅,花中首冠。 写梅花的诗纵然多,出类拔萃者,少矣。 说到咏梅的诗,私以为,当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为最。然,后者反前者之意而行之,更胜一筹。毛诗将梅赋予新的精神面貌。她不是陆游笔下“寂寞无开主”的颓唐哀伤、“一任群芳妒”的孤芳自赏,而是毛泽东“飞雪迎春到”的乐观顽强、“犹有花枝俏”的千般生机,万般景象。 这或许是环境所造,一个为理想壮志难酬,一个为革命挥斥方遒,到最后,一个“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人遗忘,一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得以永生。 今人的生活环境已不复写古典诗词的条件了。古时以诗为信,为交际载体。如今网络词汇层出不穷,表情包丰富多彩,谁还平平仄仄的抠字眼。语感、语境,也都非是那个状态了。但仍有极少数人情至浓时,捉笔携韵,挥洒一番。也有佳作者。多数人,如我等,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或为发诗圈子。 比起写,我倒是更倾向于“读”。 读一首好诗,如品一杯好酒。可消愁,可忘忧。 好诗,如红酒。醇香,回甘,妙不可言。徜徉其里,忘乎所以。 用诗里的静气、雅气来涵养生活里的浮躁之气,以至于不让人太过流于俗气。 这如同一个人生活得累了,去山里走走,往山的深处走,即是往心的静处来。 树下听听鸟语,山中问问梅花。一日可作两日,有涯即是无涯。 少时总问起大人们,何以好酒,到现在勉强可入喉,想来,这中年的隐忍,唯借酒浇愁,暂图一乐吧。 李后主说,一晌贪欢,以为然?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愁可浇啊,不过是无事生非,自寻烦恼罢了。再则,借酒浇愁,也未免浪费了一壶好酒。 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病从口入,愁由心起。管住嘴,放宽心,何来愁乎? 冬至过后,气温再将一级。数九始。 古有九九消寒图——画素梅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出,则春深矣。今人不用吧。今人有空调,有暖气,有网络,有各种短视频平台,被窝里一躺,手机一握,抖一抖,淘一淘,各种“消寒”方式。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尽管各种消遣方式,我还是选择了最喜欢的一种—— 折梅。作食。设酒。 与谁推杯?清风,明月,和梅。 一杯敬中年, 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江南。 折第三枝,念去去。 ——作者沉鱼,有文字在平台上岸。 感谢您的分享、点赞,和在看。 这冬日,愿您有可读的文、同行的人。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