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振兴法宝,体悟社会新发展

探寻乡村振兴法宝,体悟社会新发展

七蔚晨棠 2022-2-13 13:25 441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2月13日讯(通讯员 曹翔禹)2022年寒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态势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践部团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展开实践调研,在实践中感悟国情。 ...
  四川文化网2月13日讯(通讯员 曹翔禹)2022年寒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态势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践部团队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展开实践调研,在实践中感悟国情。前几年,战旗村成了四川的“明星村”,不仅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还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这个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因创新土地经营,推动集体经济市场化专业化,逐渐成为改革开放的“乡村振兴样本”。

  图为战旗村村民称赞现在的生活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生存,第一件事便是解决土地问题。战旗村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土地整治。通过建设新型社区,拆院、并院且把猪圈都取消了,整理并节约出300亩可种植土地,实现固有土地增益。当时的村委会就对建筑设计提出“要30年不落后”。2年后全村搬迁入住战旗新型社区,实现了全村467户集中居住,有效减少了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成本。社区里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电商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金融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等样样俱全,补齐了原村户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环境营造等配套短板,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在2011年,节约出的土地完成全村承包地、宅基地的权属调整以及确权颁证,成立战旗资产管理公司,村中1704人作为公司成员,以家庭为单位颁发股权证书。公司集中土地1800多亩,部分用于合作社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基础,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一部分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形式种植蔬菜、苗木。

  图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图源:网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集体资产股份制、农村产权交易等五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战旗村结合其他优秀案例探索出一条当地的“高校+支部+农户”机制,与四川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合作,吸引农业专家、企业科技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80余人,连续12年与高校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2019年2月12日,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它致力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型、实用型人才,被教育部办公厅授牌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意义重大。

  图为战旗村企业
  要提高经济收入,产业多样化不可少。有“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11年前被招商引资到战旗村。对于妈妈农庄的运营,战旗村以土地入股,年底保底分红的方式合作。“这是战旗村迈出土地经营创新的第一步。”妈妈农庄董事长助理苏永全说,“农村集体经济不能就农业发展农业,只有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才有出路。”妈妈农庄围绕花卉的观赏交易、旅游观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解决了战旗村200余人的就业。战旗村利用本土工匠技术资源,还原旧时作坊生产方式,打造传统农耕文化记忆,也就是打造“乡村十八坊”景点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变景区,采取自主经营,给老百姓新的财富密码。迄今,战旗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市场淘汰,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大调整。全村现有13家企业,其中7家集体企业,6家民营企业,主要扎根于乡土资源,以农副产品加工、调味品生产、食用菌生产和旅游服务业为主。战旗村用事实的例子,给老百姓带来了财富,让返乡创业者、外来投资者,人才有获得感、归属感。2016年以来战旗村也积极推进“农业+互联网”新业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京东云创”“猪八戒网”“天下星农”等知名品牌营销公司合作,搭建“人人耘”种养平台,实现农特产品“买进全川、卖出全球”精准营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战旗村着重突出村党委“核心引领”作用。40年来,战旗党员率先作为,带领全村深化改革、发展产业、整治环境、淳化乡风,推行“三问三亮”党建工作机制,一问自己入党为了什么?二问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三问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要求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做好“六带头”: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顾大局谋长远、带头树立契约精神、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带头做好自家环境卫生、带头创业增收致富。要求村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带领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让村党组织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