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藻 | 抚慰心灵的“安心宝典” ——评秦岭的长篇报告文学《庚子“安心”行动》

范藻 | 抚慰心灵的“安心宝典” ——评秦岭的长篇报告文学《庚子“安心”行动》

四川文化网 2022-3-9 12:05 12663人围观 文学动态

  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心灵冲击到底有多大?疫情和人类精神世界存在哪些厉害关系?心理工作者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方法才能帮助人们走出精神的迷局和困顿?民众如何理性面对疫情对心灵的冲击?天津作家秦岭的长篇报告文 ...


  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心灵冲击到底有多大?疫情和人类精神世界存在哪些厉害关系?心理工作者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方法才能帮助人们走出精神的迷局和困顿?民众如何理性面对疫情对心灵的冲击?天津作家秦岭的长篇报告文学《庚子“安心”行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期待。
  《庚子“安心”行动》之所以被广大心理工作者和心理问题人员誉为“安心宝典”,不止因为它是我国首部集中反映新冠疫情期间开展心理干预的科普类文学作品,也不止因为它满足了疫情期间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和精神渴望,更重要的是,作者以严峻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把文学性和科普性结合起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既新奇又现实、既遥远又贴近的“安心”世界。在这个极具现场感的客观世界里,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心灵的共鸣和反应,因为疫情早已融入我们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诚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专家刘正奎所言:“《庚子“安心”行动》融思辨性、文学性、科普性、史料性为一炉,既适宜于广大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时参考,也适宜于心理问题人员自我疗伤,同时也适宜于大众对心理现象、心理科学、心理干预技术的认知和了解。”
  疫情发生以来,有关抗疫题材的文学作品已经很多。而《庚子“安心”行动》和同类抗疫题材的区别在于,它切入的视角完全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因为疫情带给民众的焦虑、恐惧、狂躁、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等心理问题完全是个体化、私人化的,其封闭性、私密性特征和庞大的社会覆盖面,构成了“安心”行动很大程度上不被人所知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加之我国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很多民众对现代心理科学的认知非常有限,这进而说明了创作《庚子“安心”行动》的难度。作者显然很清醒这一点。在谋篇布局时,作者并不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而是采取内外迂回的方法,从古今中外各类疫情的表现形式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到新冠疫情对民众造成的心理伤害上来,然后诸层展开“安心”行动的全过程。在叙事技巧上,作者以“安心”行动团队的工作脉络为主线,分设《认识瘟疫》《新冠与社会心理危机》《人间,无处不在的心理创伤群体》《从“自助安心训练营”抵达彼岸》《心理教练技术与心理战“疫”》《心灵的温度》《那心、那人、那事》《专业思想》《走进来,走出去》《心若在,梦就在》等50个章节,并把从机关、企业、医院、学校、社区、村镇、家庭生活中搜集到的大量心理问题案例融如其中,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剖析,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和现场感,读来如置身其中,审视自我。
  即便我们的日常生活风平浪静,但一颗心,从不会停止跳动,它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命提供保证。“人人都有一颗心,但没有谁心如磐石。所谓玻璃心,因为易碎。”这是秦岭为中国科学院心理专家史占彪主编的专著《“安心”行动——心理教练对话战“疫”》所作的序言中的一句话。序言中还有这样的文字:“复苏一颗心,需要技术,更需要教练式对话。”而《庚子“安心”行动》完全遵从于心理教练的理念和思想,同时又主动从浩繁、复杂的学理中跳出来,用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直观的笔触呈现心理干预的全过程,生动而智慧地完成了与民间、大众、个体需求的有效对接。
  当前,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人类热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多年前,秦岭创作的另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走出“心震”带》以汶川地震灾难为背景,叙写了我国心理学界面向灾区开展心理援助的情况,该作至今仍然是我国一些地区应对地震、洪涝、车祸、大火、恐袭、飓风等灾难开展“安心”工作的工具书之一。《庚子“安心”行动》同样关注“心理”,但由于引发心理问题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不同,作者的创作理念、叙事策略和表现手法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作者无时无刻不站在科普的立场,把“安心”工作与现实背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民众需求与心理干预技术、案例分析与科学评判做到有效结合,特别是在分析心理问题案例与心理干预案例的过程中,既注重案例的个别性,同时兼顾普遍性,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他们当中每一个人的泣血经历,几乎都能成为厚厚一本书的,可是,面对同类型的心理创伤案例,我务必十中取一而舍其九;面对普遍性的‘安心’手段和经验,我只能百里挑一而舍其九十九。我的创作理念只有一个:一叶知秋,或者,观秋知叶。”
  也因此,《庚子“安心”行动》是一部挑战作者思想和智慧的书,也是一部担当之书,其文学和社会价值也由此体现。

范藻教授

      国内知名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文传系系主任等,现为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文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华美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美学、文学、文化学、教育学著作9部,知网收录论文1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在生命美学和灾难文学研究有较大的国内影响;还创作朗诵诗、情景剧、专题片和辞赋、散文50余篇。曾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第五届“四川文学奖”等。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载《文艺报》2022年3月9日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