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6
倪庆从:做企业 一定要懂得中国文化 四川省新文人画院 专访四川省浙江商会副会长倪庆从 【编者按】 阴阳互补,本是天地自然蕴化之理。天道知此,则万物相生而不背;地道知此,则万物生生而互依;人道知此,则与时偕行。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互补之道,既是天地万物的生存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平衡自我的关键。作为企业家的倪庆从先生,少小贫寒,凭借吃苦耐劳以及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路走来,辛苦万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挫折与艰难,他从未向生活妥协,坚守着一个中国企业家的“立心”之道,朝乾夕惕反复其中,才有今天的成就。回首走过的路,倪庆从说:“我从未后悔,即便是那些令我一生难忘的挫折,因为,我坚信——几十年来,我守住了一颗心,几十年来,我在商海沉浮之中,深切地感到,只有文化的滋养,才能确保自己在危难之际,不会迷失自我。我深深地懂得,做企业一定要懂得中国文化,要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问题。”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在当代物质社会极度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自律以及他的文化修养的积淀,决定着他的人生的高度。在采访倪庆从先生时,他既有艺术家的学养,又兼怀企业家的胆识,既有独善其身的君子之气,又有兼怀天下的魄力。2022年4月,四川省新文人画院学术院长孙亚军走近倪庆从,带您一起感受中国企业家身后的那份人文关怀,感受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担当之气。 泛舟艺海,滋养心田 孙亚军:倪总,您好!从我们计划对您进行访谈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这半年来,我们不断地在学习研究您提供的一些资料。我们发现,其实在您的身上是有一定的文化传统的,这种文化传统既有地域性质的,也有来自您的家庭的熏陶。您是怎样看待这种文化传统给您带来的影响? 倪庆从:是的,您说的很对,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或多或少的受到地域性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这种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它对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长江以南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曾经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很大的文化南移,第一次发生在魏晋时期,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大批的士族为了躲避战乱,渡江而下,这一时期北方的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这为江浙一带的文化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次发生在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偏安一隅,文化知识精英再次南迁,使得南方文化再次繁荣起来。因为文化知识精英的到来,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还带来了文化的新风,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历史的沉淀之后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气息,我们终其一生也学不完,因此,我想常常对文化报以仰望的态度,报以谦逊之心,才可以在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使自己的人格健全。 从大的地域文化,再到小的家族文化,皆是如此。我们温州倪氏家族历来很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在我们家族里出了很多令晚辈仰望的人才,他们的文化基因或者文化传统,无疑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我六岁开始喜欢画画,则得益于我们倪氏家族的一个长辈,我很小的时候在一次倪氏家族的活动中,无意之间拿着毛笔写写画画,这位长辈看到后,就很器重我,他认为我很有天赋,从那次活动以后,这位长辈经常带着我参加一些家族的笔会活动,这种文化的影响使我对美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一个人的天赋需要有人发现,而且发现之后,要赋予它持续不断的熏陶与培养。我很庆幸能够得到倪氏长辈的器重,使我在幼小之时,能够接受到来自家族文化的熏染,这无疑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国各地,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人文风俗而有所差异,由此而产生的地域文化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个热爱文化的人而言,只有在不断地行走当中,用心去体会各种地域文化带给自己心灵上的洗礼,从而使自己的心境在文化的感染之下慢慢打开,以我们温州地域文化而言,因为地处沿海,它既有着农耕文明下的儒家文化的因素,又有着海洋文化的包容与进取,所以注定了我们温州人走向社会时,他的包容心兼容心特别强,这种文化心态不仅影响了我,而且根植在世世代代温州人的心底,这就是我认为的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孙亚军:艺术事业是一个充满甘苦的事业,也是一个非常美心的事业,我相信您在研习绘画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甘苦,当然也有苦尽甘来之后的愉悦,您能说下一在自己从事绘画的过程中,都经历了那些甘苦,以及有怎样的愉悦之心? 倪庆从:确实是这样的,艺术的道路充满艰辛,充满坎坷,有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从事艺术创作其实是极其奢侈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古代,我们知道士大夫的艺事,几乎都是用来修身养性之用。在当代,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我们一方面得面临生存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又不得不关照自己的心灵,常常在这种两难之间,我们做着各种斗争。几十年下来,我的体会是甘苦固然有,但能够为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有所坚持,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正当别人忙于生计忙于挣钱养家糊口之时,我却喜欢上了艺术,当时我的父母觉得我太没有出息了,整天都是写字画画,人家都出去挣钱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爱好,应该坚持下去。几十年过来了,我认为当初选择坚持是对的,作为一个人而言一定要一点追求,才不枉此生。我六岁开始学习画画,绘画带给我的精神的鼓励是无以言表的,它让我感到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无论有多少钱,路有多坎坷,当我进入画室,我的心就静下来了,我的心似乎在于古代的那些先贤在对话,笔墨纸间流淌的永远是来自千年之后的情结。学习艺术同时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养成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性格比较急,加之做企业,平时生活节奏比较快,艺术能够很好的调剂这种因为“急”和“快”而造成的某种浮躁,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常常也在思考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发现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在静逸之中才有机会,让我对自己有所反思,这种愉悦之心,恐怕只有深切地体会之后才能感受到的。 中国画的创作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不仅仅是技法的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比如:审美意识、古典诗词、古代哲学、地理地形等等,所以,我认为学习中国画,其实就是对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综合考验。基于此,我平素除了画画之外,闲暇之余我喜欢行走,喜欢行走在各地的文物胜迹当中,读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欣赏那些壁画,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很多朋友以为我毕业于美术院校,其实则不然,我没有美术院校的经历,一切源于爱好,源于执着。十几岁的时候,因为有这样的天赋,倪氏家族的长辈常常带我去给宗祠里面贴金,也常常推荐我跟一些当地的美术工艺大师学习,才使的我有了绘画的基础,尤其是工笔画的基础。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能够好好地拜师学艺,能够系统的研习中国画。后来有一次我参加一次画展,看见有一个老师画的一幅画,我发现这幅画有点问题,我就告诉他:“老师您的这幅画画错了”,他问我那些地方画错了,我说:“关公的战马跑的这么快,战袍都飘起来了,为什么关公的胡子往前面飘,这是钢丝的吗?”他立马脸都红了,把画作卷起来。当时,野石老师在我旁边,他是世界上著名的手指画大家。野石老师就很好奇,他问我:“你是那个学校毕业的?这个细节都看得出来”我说:“我没有在那所学校学习,都是自学的。”野石老师问我,能否现场画一幅画,我说可以。我画完画之后,得到他的肯定,并告诉我以后多交流,而且留给我他的地址,自此以后,我与野石老师亦师亦友,现在我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任何艺术只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但这种愉悦之感还是很肤浅,我觉得要深入其中,我通过几十年的深入研习,体会到艺术创作的甘苦之后的巨大魅力,而不仅仅是愉悦之感。我们不一定都能够成为艺术家,但艺术却是我们必要的人生修养课。 孙亚军:您是我见到的书法写得最好的企业家,而且写得最专业的的企业家。我能不能这样理解,现在的企业家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就是阴阳之道,阴阳互补,一阴一阳之谓道,我认为做企业一定要讲究效益,讲究结果,这叫“阳”,那么文化就是阴,所以您在这两个平衡点上,您找的非常好。您是怎么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倪庆从:您说的企业家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企业家,我现在还算不上企业家,我现在还在创业的道路上努力。但我个人觉得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根脉。作为中国企业,一定要弘扬中国文化,要用中国文化培养员工的道德情操。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艺术则是陶冶员工情操的最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复兴,复兴中国文化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培养下一代热爱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培养他们深深地文化自豪感,我们有责任把企业文化做起来,让其成为企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命脉。 人生的道路总是跌宕起伏,我在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那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当然失败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一两句很难说清楚。第一次创业失败给我带来很大的打击,我觉得如果我再不清醒自己的头脑,不再寻找一些企业家的榜样,学习人家的成功之路,早晚我还会继续失败,那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就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如何使自己能够静下来,能够在喧哗之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在问自己。后来,我发现只有将心安放在书斋里,安放在艺术的世界中,才有可能使自己冷静下来。所以,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我重新捡起曾经的那份热爱,学习各种字体,学习工笔画水墨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深受裨益,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将艺术的感受反过来带到企业中来,使自己的企业更加具有人文关照的精神。 说实在的,我的节奏非常快,我有个外号叫“急快”,说话办事等方面的节奏特别快,但是如果我慢不下来的话,我可能就麻烦了。汽车也有快的时候,也有慢的时候,尤其企业管理方面,应酬也非常多,在这个过程中,把心一定要慢下来,要静下来,在慢下来之后,再琢磨企业的管理,可能会更好一些。企业发展要快速发展,但心不能太着急,只有在这个时候,让心回到我们的艺术方面,特别是我在画工笔画的时候,写写正楷的时候,那个时候心自然就静下来了,这个就是我在企业管理中的阴阳之道。所以,我觉得企业还是离不开文化,企业家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现在好多企业家的办公桌上都摆起了茶具,喝茶是以茶会友,还有一些企业家在桌子上还摆放了文房四宝,闲了的时候练练毛笔字,这就是中国文化对我们企业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家要有文化情怀,从我做起,才能带动企业的文化风气,才能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光大,我希望我们每个企业都喜欢写字画画,风气需要养成,文化需要不断地加持。 孙亚军:作为艺术家,您是怎样看待自己心中的那片山水? 倪庆从:其实,每个艺术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山水,这片山水是艺术家心灵守望的土地,也是安顿灵魂的彼岸。中国人讲“道法自然”,而艺术家则讲“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就是要以山水为师,以自然造化为师,我心中的山水便是行走自然之后的一种向往之意。人是何其渺小,如同宇宙之间的一粒尘埃,我们只有心中有山水,才能让自己心地从容。 温州人的“五刀”“五可”“两个优势” 孙亚军:我知道您是温州企业家的代表,您认为温州商人的精神是什么? 倪庆从:温州人有一种精神叫“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实际上是一种拼搏吃苦的精神,我作为温州人很自豪。我将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具体总结了几个特点,即:“五可、五刀、两个优势”,第一个“可”是“可怜的温州人”,人多地少,“可恨、可恶”的温州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以前没有“质量万里行”的时候,温州经常会有伪劣产品,当然我们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这个是一个过程,温州人的竞争很可怕,就有“可怕的温州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提出学习温州模式 全国各地学温州模式,就有了“可爱的温州人”。最后一个“可爱的温州人”,也是这么多年温州人多方面的因素积累起来的结果。“五刀”是什么?第一把刀就是“理发刀”,温州人多地少,一把理发刀,你看到处都有温州的发廊,促进了就业。第二把刀就是温州的“皮鞋刀”,温州的皮鞋走向世界,很多皮鞋的品牌都成为中国的驰名商标。第三把刀就是我们的“螺丝刀”,中国的电器城就在我们温州乐清。第四把刀就是“裁缝刀”,“道喜鸟”“红蜻蜓”好多个品牌都出自我们温州,现在温州的服装走遍世界。第五把刀是我们的“菜刀”,菜刀就是在我们中国菜谱上多了一道“温州菜”,温州菜走出国门,在国外我们看到很多“温州小吃”,作为餐饮行业,它为我们创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两个优势”是什么?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纽扣,温州的纽扣市场还有服装的辅料,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产业,世界上的纽扣大部分都在温州生产。第二个优势是打火机,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打火机都是我们温州人生产的,我们不要小看打火机,其实利润空间很大,几年前我们中国有一个世界官司——虎牌打火机,为我们中国争光了,也给老外敲了一钟。 孙亚军: 你们这一代企业基本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之路,我想问一下您,您经历的这四十年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您最大的启示和感受是什么? 倪庆从:作为这一代人,我感受很深,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我们的人生基本都在这四十年中奔波,我现在企业虽然做得不是很大,但是我经历不少,这四十年我们中国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中国人讲“先做人后做事”,不像外国人一切以利益为上,为了达到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是先做人后做事,中国的企业家非常诚信。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家的发展变化之快得益于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就是为我们企业家的发展铺好路。为什么国外企业的很多做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觉得他们心中没有道义,只有利益,我现在鼓励后代,不要去国外做生意,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更有利于我们发展,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产业做好,在中国这么好的环境下,老外自然会有求而来,我们不怕产品出不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体会的太多了。四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心酸,太多的跌倒爬起的过程,但是我们依然挺拔而行,我们中国人是不怕跌倒的。中国的这四十多年,我认为中国人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很多人下海,觉得外国人的东西都很好,都愿意到国外做生意,后来我们又招商引资,将国外的资金引进中国,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家自信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而且中国的文化也自信了,经过这几十年来的跌打滚爬,中国的商人是有商道精神的。这个商道精神中的道,我认为是一个人道,说到底一定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企业一定要合法。商道精神中讲究信用,一定要把好产品的质量关。我们今天的商道精神除了坚守中国的传统商道精神——仁义礼智信,还要赋予它时代的特点。我总结了“五颗心”的说法,即孝心,责任心、事业心、感恩心、爱心。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一定是先讲人道,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正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崛起。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身处大时代,我们感到自信和自豪,我们国家对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小的民营企业肯定会更上一层楼,而且越来越好,我是非常自信的。 |
2024-11-22
2024-11-21
2024-11-16
2024-11-16
2024-11-04
2024-10-31
2024-10-24
2024-10-21